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中国艺术报:小剧场话剧的商业化道路选择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8月17日11:02

  小剧场未必要先锋

  果 然(资深剧迷)

  西方小剧场最初的产生是反商业的,是探索的,是先锋的,是向内转的,甚至是反文本的。在一个发展壮大成熟了2000余年的话剧进行(时)史中,出现自我反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自身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国内,是否已经到了这样的关口,也未可知。这样的错位与矛盾,正如对于西方进入后现代时期所反思的命题,还处于前现代的我们所力之不逮的那种尴尬。换汤不换药到旧瓶装新酒之间还有一段长长的距离,这是我们应该重新理性认识的。

  一些论者认为小剧场的使命是进行先锋实验和反叛——这样才能够为大剧场的发展提供在不断淘汰中胜出的剧目,从而上升为经典和主流。这种唯主流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自身的逻辑矛盾和弱点,即:主流剧场先天地需要借助其他的原创——需要维护和巩固传统的经典;主流剧场生产和培养着主流审美价值观。这个居高临下的姿态本身说明唯主流为大,固守一个中心,人为割裂戏剧本体,附加了对立功能,已经失去了创造的活力和戏剧生命的激情。试想,如果《雷雨》《茶馆》只是在不同的年份由不同的演员或明星按照同样的经典剧本来排练上演,曹禺和老舍也必定会为之悲哀。

  无论小剧场还是大剧场,作为话剧的质的规定性是不变的,在保证这种规定性的基础上,在保证话剧之是话剧的基础上,如何拓展、深化、衍生这种质 的规定性,在艺术上的革新与实验、先锋与探索应该不仅是小剧场存在的价值意义。小剧场就一定要不断地翻新舞美、创造荒诞,一定要后现代,一定要惊世骇俗么?对于国外现代剧目的拼贴、剪切、嫁接,甚至人物的重新排列组合,不仅小剧场有之,所谓的主流剧作也有过不同程度尝试。只追求舞台美术和演出形式的新异,可以看魔术、杂技、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只追求思想内容和文学性的深沉、悲剧性,可以看小说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样式,小剧场和大剧场有完全一致的精神内核、艺术品格与拓展空间。

  小剧场不应当仅仅是大剧院的演习所和后备军。目前国内一些相当有分量的戏剧导演、作家,一定要把国内小剧场的功能、价值归于西方反商业化、探索实验、反叛的初衷上去,这种先验的价值观强势植入是国内小剧场发展之不能承受之重。国内的小剧场,未必是和西方小剧场运动一样为反拨自身传统而存在的,也许林兆华们最初为发出别样的声音揭竿而起,但目前国内小剧场未必需要这种反叛的自觉,它完全可以回归到戏剧最本体的意义上,少谈主义,少举大旗,多搞创作和演出,不是为了反叛而反叛,不是为了先锋而先锋。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容易掌握的成本控制、新鲜生动的剧情与人物,在更贴近更容易共呼吸的空间里引起观演之间的震动,审美体验的愉悦高潮在动态过程中共同完成,都将是小剧场吸引观、导、演的关键因素。

  小剧场的发展与提升和所谓主流剧场之间不是线性的链条,并没有规定性的先后承接,未必能够带有给正大庄严的主流剧场提供借鉴与固化成果的自觉性。小剧场与大剧场,一并回归戏剧的本体意义,更可以互文、互补,可以并蒂开花,这将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生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