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内地电视

《杨澜访谈录》专访虎妈 教育是谁和谁的较量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7月07日14:19
合影
合影


  搜狐娱乐讯 2011年,中国传统的虎年到来之际,地球的另一端,一位自称“虎妈”的美国华裔妈妈,因其出版的《虎妈的战歌》一书中严厉的逼子成才的教育方式,在美国掀起了一场“中美教育方法”的论战,究竟是中式的严厉管教对孩子的培养更有力,还是美式的宽松教育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潜力?这场争论更是席卷了全球知名媒体的各大版面。这位虎妈,就是蔡美儿。

  蔡美儿是一位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任教的华裔女性。按理说我们应该称呼她为蔡教授,不过更多的人称呼她为虎妈。这不仅因为她属虎,更是因为她把老虎般的强势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她有十条家规,比如说,不许有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低于A,不许夜不归宿,不许从事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许有任何一天不练习钢琴或者小提琴,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你会赞同那一条?如果你有这样一个妈妈,你认为是幸运呢还是不幸?而因为她引发的这场前所未有的有关教育方式的大讨论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她本人的预期。

  虎妈家规 严厉还是过分?

  虎妈十条家规,是其严厉程度在媒体眼中最极端的一个体现。

  ◆不准夜不归宿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这样一种近乎于不通情理的教育方式,在美国,被贴上了“中国妈妈”的标签,而在蔡美儿的书中,也多次出现“中国妈妈”这样自我评价,难道,虎妈就可以代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妈妈吗?

  蔡美儿认为,这十条家规其实是继承了父亲对自己曾经管教的经验,她并没有苛刻的在生活中完全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实施这种看似过分的家规。她更不觉得自己是中国妈妈的代言人,自己更多的是代表着移民群体的家长,在一种新的文化背景环境中,如何适应、改变自身教育方式的心态。

  虎妈 虎爸 因何而生?

  在向外界解释自己的教育方式时,蔡美儿多次提到,很大原因是担心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蔡美儿的父母作为第一代移民,从中国到菲律宾,最后到美国定居,经历了最初阶段的艰难打拼,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作为第二代移民的蔡美儿,也经历过,中国与美国,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叛逆在自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冲突。从很多描述移民生活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培养自律性是移民群体在新的文化环境和逆境中生存、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而成为医生、律师,学习音乐技则成为一个相对可行的道路。

  杨澜

  因为你是少数族裔,有时会面临着歧视。我想这更体现在第一代移民的血泪之中。

  虎妈:

  我完全同意。因为第一代移民需要生存下去。那就是我父母那一代。他们没有时间考虑奢侈的事,就是想如何为孩子筹划好未来。我认为之后每一代移民会遗失掉。

  杨澜:

  因为你不再面临这种生存的危机了。

  杨澜:

  但是你在书里谈到自己很害怕像中国一句俗语说的那样:富不过三代。所以,如果我说得没错,你很害怕自己的女儿会失去出人头地,全力以赴的动力。那是你所害怕的吗?

  虎妈:

  是的。我很清醒这一点,也非常害怕这一点。

  虎妞真的出色吗?

  在蔡美儿这本书的前言,她说这是一本关于一个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关于莫扎特、门德尔松、钢琴和小提琴,以及她们是怎样荣登美国卡内基音乐圣殿的故事。虎妈蔡美儿的大女儿索菲亚从小就练习钢琴,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进行过演奏。小女儿露露12岁便成为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们在当地也曾被人看作是音乐神童。在这点上,蔡美儿功不可没,她不仅会为每天的练习做计划、找寻最好的老师,而且每一次练习,她都会寸步不离女儿身旁。

  采访一开始,蔡美儿就说到自己并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引起这样大的反响。之前自己的女儿还在怀疑是否有人会愿意读这样一本自传类型的书,所以这本书并不是教大家怎么样教育孩子,只是自己故事的一种分享。而且,蔡美儿的严苛,也是在美国相对宽松的教育大环境的背景下,从家长的角度所找寻的一种教育上平衡。因为美国的孩子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学校,三点放学之后的时间,可以有很多课外活动的选择。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家长们让孩子凭自己的喜好支配时间,更多的孩子都是选择了闲玩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其实很多孩子在长大之后反而会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在自己小的时候不严格管教自己多一些?

  当杨澜和蔡美儿说起当下中国孩子的学习生活时,蔡美儿惊讶的说她不能想象现在中国的孩子每天要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学习到五六点,回到家后还要继续做作业,她说“如果我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定会调整我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 虎妈也许变“猫妈”

  就在蔡美儿这本书出版的同一时期,一项涵盖了65个国家,评估15岁左右学生能力的PISA竞赛结果出炉,上海的学龄儿童在阅读、科学和数学方面成绩名列前茅。一个比赛,一个虎妈,这两个事件同时出现,一时间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争议,一方面人们对这种所谓中式的严苛的教育方式表示难以想象,不能接受;另一方面却又在怀疑中式教育是否比宽松的美式教育更为优秀呢?同时,在中国国内,当家长们面对孩子繁重的课业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尝试更为自由、宽松、西式的教育方式时,一个带有中国妈妈标签的“虎妈”的出现,引起了更多中国母亲的不满和困惑,究竟我们的教育方式要如何改进?严苛还是宽松?

  而虎妈认为,教育方式的选择,在于家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平衡。在美国,特别是在小学,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三点是上学时间。但是大量的时间用在玩耍上:玩游戏,父母做吃的或把吃的带过去,把孩子们打扮好。很少背东西和做练习。没有人谈分数。老师不应该表扬最优秀的学生,因为家长希望他说大家都很好。所以虎妈认为自己必须得更严格一些,因为这是在美国。但是在中国该倒过来。如果要在中国的教育制度里求得平衡,虎妈觉得自己会强调更多外出的自由和乐趣。所以这就是个平衡问题。平衡方式取决于你在哪里。

  教育的背后 是恐惧 是竞争 究竟是谁的终极较量

  在虎妈热潮之前,美国就持续着对国内教育危机的讨论。2010年底,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竞赛中,上海地区的成绩名列前茅,而美国只排在二十多名。测试结果一公布,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这样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警钟。我们什么时候对美国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平庸的表现满足过?我们的目标是领导世界教育!”而同时中国国内,却对在竞赛中取得的好成绩保持着冷静、客观的态度,一场对既有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的竞赛,真的可以证明我们整体教育已经推升到超越美国的水平了吗?

  而美国对一次测试的成绩如此重视,对出现的一个虎妈出现如此热议,这其中又体现出美国政府和民众在教育问题上的什么担忧呢?

  其实,在虎妈热潮的背后,其实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关于未来竞争力的一番较量。人们不得不回答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更应该看重对既有知识的掌握,还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是通过严格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还是通过对他们的赞美,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是应该把孩子看作是成年人教育的作品,还是更应该尊重他们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我们是应该让孩子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让他们习惯于竞争的残酷,从而在未来的成人世界里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满足感?再或者说,我们是应该培养技术性的劳动力,还是培养未来能够提供崭新价值观的领导者?这些看似矛盾的对立面难道就不可调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显然,所有的这些讨论,都早已经超越了家庭教育的范畴,而这场争论,还将会走的更加深远。

  杨澜 对话 严苛母亲 虎妈蔡美儿,7月9号, 7月16号,两个周六晚23:45,东方卫视,敬请期待!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张亚男)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