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综艺

“2011东方名家名剧月”在沪开幕 26部经典登场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潘妤
2011年05月20日09:33
《黄土谣》剧照
《黄土谣》剧照

 

《洪湖赤卫队》剧照
《洪湖赤卫队》剧照


  由浦东新区文广局、东方早报社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东方名家名剧月”即将在明晚拉开帷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5月21日开始的一个半月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家院团将先后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呈现14台26场红色舞台剧。京剧、越剧、粤剧、黄梅戏、滑稽戏、话剧、歌剧、芭蕾、民族舞剧、交响音乐和钢琴伴唱等各种形式将轮番登场。

  主办方表示,很多观众对红色舞台剧或有一些固有的认识,但事实上,无论是出于当下时代对信仰的重唤,还是从艺术层面上重拾经典和精品,“红色舞台剧”在这个时代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舞台创作跟进红色题材

  这些年,影视剧的“红色题材”方兴未艾,佳作不断。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黎明之前》,从《亮剑》到《潜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主旋律作品必定唱高调”的创作模式,而且更是在观众中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的双丰收。然而,在“红色电视剧”大热荧屏的同时,“红色舞台剧”却依然面临“冷场”的局面。观众不买账,成了主旋律舞台剧一直以来面临的窘境。

  然而,“红色影视剧”的大热,还是让演出界开始了对红色舞台剧的反思和关注。在此次“名家名剧月”14台26场演出中,主办方对于剧目的挑选都是煞费苦心,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市场认可是挑选参演作品的两大标准。其中,既有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也有用当代眼光解读的新创作品。创作者们都努力突破“高、大、全”的惯性模式,用精良的制作和艺术的规律打造“红剧”。

  对于在当今舞台集中上演“红剧”,参演此次“名家名剧月”的艺术家们都认为很有意义。总政话剧团携《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生命档案》、《黄土谣》三部新时期话剧参演“名家名剧月”,剧团此前还参与过多部热演红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团长孟冰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也是一个信仰泛滥的时代,红色题材的崛起不是说明我们的推广手段有多高明,而恰恰是时代的需要。”

  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的指挥王永吉则认为,虽然此次演出的很多红色经典现在看有着明显历史烙印,但当年的创作者非常专业、敬业,艺术造诣颇高,反复推敲铸就精品,这种精神是快餐文化难以企及的。因此,“红剧”值得一看再看。

  新创作品“后市可期”

  今年建党90周年展开的演出活动如火如荼,观众选择十分之多,共有14台26场剧目,共26000多张票的“名家名剧月”,能否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仍是一大悬念。

  对此,“名家名剧月”的主办方表示,“很多演出都比之前想象的要好”。其中,总政话剧团带来的两场《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早在两个月前就全部售罄,另两部剧目《生命档案》、《黄土谣》也都有较好票房表现。总政歌舞团的《铁道游击队》由于剧团班底强大,题材深入人心,也有不俗的票房成绩。

  而在所有剧目中,“红色经典”依然是最受市场欢迎的。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洪湖赤卫队》和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都十分热销。《洪湖赤卫队》甚至刚刚被确定要加演下午场。一家企业点名要这一演出作为党员活动的包场。其他的经典作品如京剧《杜鹃山》、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钢琴伴唱《红灯记》出票情况也都良好。主办方表示,这些剧目都创作于1960年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些节目受到关注自在意料之中。

  相对而言,新创剧目的出票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一些地方戏曲的主旋律新作,观众的认同度还不高。但东方艺术中心表示,此次演出的广东的粤剧《三家巷》、安徽的黄梅戏《风雨丽人行》等剧都是各剧种领军人物的作品,艺术水准不俗。

  随着建党90周年大庆的舆论氛围渐浓,主办方非常“看好后市”,随着演出的循序渐进和口碑的积累,相信观众一定会从对红色题材有偏见到能接受,最后主动买票走进剧场。

  剧目介绍

  名家谈“名剧”和“红色经典”

  女高音歌唱家、第三代“韩英”扮演者刘丹丽谈《洪湖赤卫队》:

  “唱红歌,演红剧”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递,我们的历史不能被忘记,民族精神更需要延续。这些优秀剧目的上演,正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用艺术的形式再现当年的场景,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我们的民族魂;同时,年轻人也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音乐。因此,我们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普及教育,这也让我们每个演员,都有了一种使命感。

  中国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殷承宗谈《红灯记》:

  近来的演出有个有趣的现象,《红灯记》、《黄河》这类曲目,往往是儿女买票让父母来看,如果我弹肖邦、莫扎特则正好相反,父母买票带孩子来看。说明它们的观众主要还是怀旧的中老年人,但我非常希望有更多年轻的观众能够接受这类作品。“东方名家名剧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

  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剧、词作家、舞蹈理论与评论家赵大鸣谈《铁道游击队》:

  提到红色经典,其背后连带着我们如何对待创作、对待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态度。经典给我们提供的是深不见底的文化宝藏。这十年中国的舞剧创作有上百部,又有几部能留下来?所以我们特别需要经典。今天我们说红色经典,其实真正意义在于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创作。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兼艺术指导、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汝蘅谈《红色娘子军》:

  年轻人生活在新的时代,但他们必须了解历史,因为这是展望未来的先决条件,决不能斩断历史与现在以及未来的联系,而《红色娘子军》这个剧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展现。中央芭蕾舞团成立至今50年,《红色娘子军》这个剧一演就是40余年,因此,在演出时,我们注重作品原有的艺术品质的保留,无论是音乐、舞美还是文学剧本的改编、舞蹈动作的设计,都为了展现这个剧目厚重的艺术品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它更代表了新中国芭蕾舞创作的一个典范。

  广东粤剧团团长倪惠英谈《三家巷》:

  这是一部汇集全国专业精英共同打造的广东粤剧。上海与广东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地,早在1984年我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时,就发现上海有很深厚的粤剧观众缘。上海人可以通过这个戏去了解广东、岭南文化,希望在上海的老广东人能找回昔日的回忆,也期待上海观众能喜欢并关注《三家巷》。

  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李国静谈《映山红》:

  这是个创新题材现代京剧,我觉得它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塑造的不再是“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人情味儿的主人公。“梁玉梅”是一位母亲、是一位妻子,她和普天之下所有女性一样有自己的“小爱”,但是她为了革命、为了国家,舍“小爱”而显“大爱”,因而更体现出她人性的光辉。还原主人公的“普通人”的一面是这部现代戏最大的“创新”。

  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史依弘谈《杜鹃山》:

  《杜鹃山》的音乐在京剧发展中是个顶峰,西洋音乐和戏曲传统乐器的交融创造出动人心魄的交响效果,给人太多的震撼;还有就是它的文词,没有一出剧目会像《杜鹃山》那样通体合辙押韵,且没有一句给人冗长多余之感。经典就是经典,即使今天它已无当时特定的政治背景,它的艺术美感却获得了永恒。

  苏州滑稽剧团团长徐春宏谈《顾家姆妈》:

  苏派滑稽戏是一个年轻的剧种,这样一个剧种却紧紧扣住了苏州源远流长的文脉,发挥了现代滑稽戏的新优势。同时,作为年轻剧种,又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现代时尚气息,能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入剧场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谈“总政话剧周”三台新剧:

  上海观众的文化素质很高,对话剧的欣赏有他们的独特的感受方式,这些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期待的事情。希望通过这三部话剧把我们对待舞台艺术创作的思考、理解以及对待今天现实生活的感受,能用最饱满的激情演绎出来,体现军队戏剧,也是中国戏剧中的现实主义戏剧真正伟大的魅力。这种伟大的魅力,可能会使我们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对话剧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和更深刻一些。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