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圻《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是一部很特殊的作品,本身它的品质,因为陈凯歌自《梅兰芳》水平恢复常态后显得不俗。而且影片前半部分整整一个小时内可称精品。虽然情节很多,节奏较快,但是步步为营。最终,即便后半部落入了窠臼,全片依旧算是不俗之作。
更关键的是,这是一次很爽的飚戏过程。王学圻与葛优的各自发力,成就了一部男演员演技的教科书式作品。葛优自不必说,由于戏份较多,且对于程婴这个人物的塑造得当,可以说踏上了个人影帝奖项的再次收获之旅。而与其针锋相对的,既是扮演争议角色屠岸贾的王学圻老师。他的压力很大,有争议的声音在不断非议他的表演,认为过于的形式化。但实则并非如此,屠岸贾这个人物的复杂程度实则是难以一言蔽之的。王学圻的层次隐藏在看不到的演绎过程中,而非情绪激动的外露。
而这种含而不露,可谓大成。
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部戏中的屠岸贾。首先,这个人物是奸角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有一些声音认为:程婴换子的行为更极端更不可理解,而赵家在激怒屠岸贾的同时也飞扬跋扈。但是,这并不能为一个设计宫廷政变,弑君,实行杀戮,将赵家上下三百口斩尽杀绝的人开脱。试问如果这不是反角何为反面人物?而与程婴的对立和最终设计的“被复仇方”的身份,更是让这种被人们无比厌恶的形象入木三分。因此,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屠岸贾的心理变化在自身地位的起伏中是有层次的。影片中,初次见到赵盾与庄姬时的那份默不作声的凝视,可谓是初期引发一切的嫉妒起点。之后,在与门客的谈话中,蒙太奇剪辑里的屠岸贾已然计策成竹在胸,正将嫉妒转化为仇恨。并在试验弑君效果时,将这一切付诸了行动。当然,与程婴一样,由于影片前半部分的商业气息和杀戮动作场面,人物的戏份还是集中在后半部。
影片后半部中的屠岸贾是个复杂的角色。他的不知情下,人性的一面在与程婴父子的相处中被展现出来。对于孩子的溺爱,在与程勃的相处中表露无遗。而对于一个男孩的培养,他则是按照将其塑造成男人的方式,不留情面。在“上房找剑”这样的小段落里,他的“不信任说”抛出时,带来的不是严肃,而是对于小孩子被骗时狡黠笑意,那种感觉分明是对于欺骗和阴狠的“小”诠释。而当程勃身陷绝境被对手团团包围之时,他的抉择在不露声色间挣扎。这种大的抉择,也被之后连串杀戮时的决绝眼神和凌厉动作代替了。暴力在这一段落也替代了情节的铺陈,观者的感情也随之起伏不定。
要知道,自从《梅兰芳》饰演了十三燕这个角色,并且用气声表现伶人的自尊,令自己在华语大片中的表现鹤立鸡群之后。王学圻的演技之路就开始了所谓的“二次”飞跃。当年一部大群戏《建国大业》,他演出了雄心勃勃的军人形象,虽然群戏难演,但是他无论是戏份,还是表现都属于名列前茅之列。而在一部确立“戏骨”地位的《十月围城》里,李玉堂这个商人的儒雅和执着都在王老师的表演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诠释。这个人物,有着老实人的暴怒之感和“被革命者”的后知后觉。至今不能理解的既是,为何金马奖会对这部作品中他的表现视而不见?随后,这个“最佳男主角”的奖项也让金马奖的公正性陷入巨大争议。从此后,本来集大成的华语奖项成为了本岛的自娱自乐。比起金马奖的荒诞,王学圻年初获得的香港评论协会影帝称号虽名气不够,但显然成色更足。更体现了一个组委会对于电影艺术的严肃态度和对演员的尊重。
如果你认为王学圻的好只在大制作中,其实未免偏颇。在今年的王小帅作品《日照重庆》中,王学圻的表现依旧出色。几次卷起儿子画像的段落。让一个父亲的无奈与悲痛毫无保留的呈现在观者面前。能放也能收才是演技运用自如的表现。这也是今年他的一个转变,尤其是面对这种“生活化”题材的驾轻就熟,让商业与文艺的切换可以更熟练。
最后谈谈《赵氏孤儿》一片中,王学圻在细节上的锤炼。与门客的对话中,他的挥手动作是不经意间的小花絮。手的一挥一收,一举一抬之间,体现了屠岸贾的决绝、干练,不留情面。而动作场景内,由于他的提拔身姿和对于敌人的压制,也用暴力渲染了反派的强大令人深感程婴复仇的艰难。
当然,比起《赵氏孤儿》整部戏的少许争议,屠岸贾这个复杂的人物还是立起来了。很难忘的一幕,既是屠岸贾知晓“赵孤”身份的刹那。那种恍然大悟后的惊恐虽然只是“微表情般”从脸上掠过,但是已然足够。因为那是一个信号,代表了这个故事的结局即将到来,一段孽缘随后将要了断并被尘封。
之后,杀戮再起。
殷红的血浸染大地,剑气之风划过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