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第五届青年影像论坛,青年影像论坛,5华语青年影像论坛 > 第五届青年影像论坛动态

第五届青年影像论坛“电影创意峰会”实录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11月05日10:07
点击进入组图
第五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之创意峰会

  会议时间:2010年11月4日下午

  会议地点:亚洲大酒店

  会议内容:

  吴冠平:

  各位尊敬的嘉宾大家下午好!第五届华语青年电影创意峰会现在开始。今天下午这个论坛是今天最有意思的一节。创意就是由奇怪的东西产生的。

  尽管谈创造力对艺术创作来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是我们观察最近一段时间青年导演的作品,这方面有必要让我们重归一些常识问题的思考。

  下面介绍一下参加今天论坛的嘉宾:

  著名导演朱文先生,他的作品太多了。

  第二位尊敬的嘉宾是来自韩国釜山电影节的节目策划人金智爽先生;

  下面是两位美女导演,首先有请来自马来西亚的陈翠梅女士,陈翠梅女士拍了很多有意思的电影,她今年刚刚完成的一部电影叫做《不夏之年》。

  第四位是中国年轻的导演刘伽茵女士,刘伽茵女士的《牛皮》牛了很多电影节。

  除了到场的四位嘉宾,今天在台下也坐了一些非常有创造力的导演:盛世民导演、书亚导演、周志勇先生,谢谢各位的光临!

  最后我隆重请出今天这一节的主持人,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系主任王红卫先生。

  本次还有一位非常尊贵的嘉宾,坐在最后的市山尚三先生。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创意峰会的讨论现在开始。

  王红卫:

  每年的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都应该说举行得很红火,到第五届办成了一个电影界、尤其是青年影人很重要的论坛。大家都会注意,我进来看所有发给我的名片,用的都是繁体字,出现华语的概念,能够顾及到所有的华语地方。

  我看今天的主题,也看到了一些发给我的材料,很有意思,其实这两年开始呈现的一个现象,这两年很多的论坛、很多的话题都是在谈商业,前两年都是谈一谈电影如何商业化,无论是作为话题、电影产业、对于青年电影人来讲。

  但是这两年不太一样,我们系的郑文天老师(音)讲过类似的话,他在比较早的时候,觉得我们老师就是劝学生、劝青年导演听老板的话,不要跟老板作对,谋得有资金开始拍片子的机会。但是后来可能要反着说话。但是今年段平女士的一个讲话,他讲现在如果再谈青年导演如何进入电影工业,已经有点过时了,这两年随着热潮,有大量的电影进入市场,而且已经有40%甚至更多的是青年导演的处女作。所以我们看到这次峰会的一个题目就变成了创意,变成了所谓创意带动产业,文化提升价值的这么一个东西。

  我觉得其实在这个时刻谈这个话题,确实是很有必要,但是也会显得有些微妙,因为就我个人这几年的经验来看,现在其实从产业和电影都是处于很尴尬的阶段,就是老板,老板觉得青年导演还不够商业,观众觉得你们的商业还没有足够我们的票钱;但是从文化人、知识分子、行业内另外一种声音就觉得现在商业已经过于泛滥,而且整个状态应当有另外一种声音。所以它属于一个处在夹缝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讨论电影创意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是一个恰逢其时的机会。

  本来是不准我要讲的长一点,但是我想先提一下概念,剩下的时间交给台下的几位青年导演。我来了以后给了一个流程,流程上点出了一点罪状,之所以要开这个峰会、之所以要讨论这个话题,针对现在青年电影创作当中的一些问题,表述是这样的,近一两年来青年电影中出现的题材雷同、想象贫弱、趣味庸俗、过渡迁就商业卖点等等。

  这几个罪状我觉得台下无论是青年学子、媒体记者、电影人、哪怕是观众都可以一块去想,因为我碰到的青年学生、导演都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但是都会给予一定理由,比如说题材雷同是老板逼的,老板都要搞喜剧;想象贫弱,是被老板更大的老板逼的;趣味庸俗是被观众逼的;思考力匮乏是被十几年的理论教育逼的,没办法培养出一批有思想的青年导演;过渡商业化是被房价逼的;所有的这些好像都是不是我们愿意的、不是必然的,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做电影要面对的事。

  我们今天不再讨论这些所有人能够说出来的问题,而是放开这些老生常谈的困难、老生常谈的困境,去看它在这种状况下、在现在的创作环境当中,还应该去想一些什么。我想重点放在这里,首先请朱文老师,首先就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发表一些见解。

  朱文:

  刚才进来以前我和吴冠平主编有过很好的交流,我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样的活动,我知道是一个创意,要办这样一个论坛,是这样的一个创意论坛,请这样一些导演谈创意。我希望不是一个误会,因为现在大家都在谈商业,现在我们谈创意,谈创意的这些导演都是商业失败的导演。因为我跟吴主编在外面交流,我说年轻一代的导演比我们这个年龄的导演、人到中年的导演、人道中年的青年导演,有一个幸运的地方是对商业的关系比我们,电影是一个商业行为,这一点是一个常识,因为我们是从计划经济那个年代过来的,观念当中就算你是一个反叛者,也带有这样的痕迹,电影是一个文化的东西,是文以载道的东西,要表达自我,过渡强调了这一点,缺少了基本商业教育。这几年全中国的导演都把商业追得很多。我觉得这个是好的,商业的教育是必须的,回到常识的层面以后,然后我觉得才是起步。大家可能首先在行业氛围当中求得生存,怎么样在这样的氛围里存在下去,怎么样开始你的创作,然后渐渐习惯这个气氛以后,你一定还想做点什么,这就是创意的开始。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创作的开始。它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别。但是在这个阶段好像显得特别突出,因为大家觉得这些电影都很难看,票房那么高、票房成了唯一的标准,我想比如说制片人谈票房、专业营销团队的人谈票房,这都是专业行为;但是导演也在谈票房,或者对唯票房是唯一的标准,观众也在谈票房,我经常被年轻观众问到你会担心票房吗?或者票房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我就问他我都不着急你着急什么呢。我说观看电影这个行为当中除了票房一定还有更有趣的地方,我们可以讨论以后分享。

  所以在这个氛围里面做这样的论坛,其实这样的状况是双重造成的,一方面是市场这样的情况要求这样的电影,大家说那么滥俗的电影充斥着市场,这是观众决定的,因为制片公司也是做市场调查的,调查出来的,你们确实需要这样的电影。另外一方面这样的电影又教育了坏了品位带来了恶性循环,过去不成熟、不完整的电影教育带来了今天市场的结果,今天市场的结果又会带来今后五年十年市场的趋势。

  所以在这个时候谈创意回到常识,而且我觉得是特别有积极意义。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三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