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丹麦、芬兰等世界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演艺界人士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参加了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中旭盛世风华有限公司主办,市剧协、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首届盛世风华上海演艺高峰论坛,探讨世界演艺市场形势。与会者普遍认为,相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的文化需求,中国戏剧市场环境还不成熟,亟须提振“精气神”,亟待改革之处也颇多。
搞好演出的出发点是观众
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演出行业的投资,但徒具形式的产业化、翻来覆去的重组、被“工程化”的评奖,依然是制约中国演艺市场进步的弊端。中国演出家协会秘书长朱克宁指出:“演出是给观众看的,不是给观众以外的人拿来说事的,也不是用来装点领导人政绩的。希望政府对演出的扶持能造福于整个行业,改善整个市场环境,而不仅仅是用来扶持个别演出单位和演出项目。”
针对中国戏剧演出市场的问题,来自美国的PeterA.Cross说:“纽约的非营利剧院得到的资金赞助主要来自公司和基金会;而中国很多大公司不会赞助非营利性或独立性的剧团。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多做一些工作。 ”
大众娱乐应有多种选择权
曾有戏剧界人士点评,现在上海的戏剧市场就是“何念戏”与“伪何念戏”的天下,其过度“娱乐”的一面不言而喻;而传统、经典的戏剧则有点匮乏。针对此种现象,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认为,当代大众在消费娱乐文化的同时,还需要保留接受经典文化、精英文化的机会和选择权。他说:“身为文化产品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妨碍甚至剥夺大众对文化接受的选择可能性,不是有意无意地制造一种文化传播与文化接受上的信息对称。这当然不是贬低‘大众娱乐’,这是希望全社会在共同享有‘大众娱乐’的同时,让‘大众’中的一部分人有机会选择更具经典文化含量的精英式娱乐。这才是真正的‘大众观念’。 ”
戏剧教育普及还远远不够
来自丹麦的剧作家、戏剧教授Lars seeberg在论坛上表示,戏剧像人世社会的一间暗房,引人做梦、催生奇迹、发人深省。生活若缺少戏剧,人类就会缺少一个精神的出口。
当下中国戏剧市场,这些神奇的戏剧精神已被边缘化。对于“做戏”的人来说,“房子的压力、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逼迫当今文化人限于这种忙于挣钱的过程,面对艺术却显得十分迷茫”。上海戏剧学院资深制作人张军坦承,做戏之人的戏剧精神缺失,是难以出现优秀戏剧作品的关键。“现在讲经济、讲市场规律,但最后竞争的是人才。因为设备花钱可以买,人才却有钱买不到。就人才培养来说,中国的台湾地区已将戏剧纳入中小学课程,但大陆地区却没有。为此,我一直在向教委呐喊,希望戏剧课能像音乐课一样列入中小学生课程,这对整个戏剧市场和环境来说都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