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异军突起是在最近几年。从02年音乐剧《猫》北京上演至今,中国内地,尤其是北京观众,已经在汹涌而至的音乐剧大潮下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到本土音乐剧作品“落英缤纷,比比皆是”。中国话剧刚刚走过百年,话剧目前面临最严峻的课题是如何进行话剧中国化的创作;而我们的本土音乐剧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便开始了探索的脚步。音乐剧会否成为未来内地演出市场的主流?我们是否已具备将音乐剧本土化的能力?...
[我来说两句]
2003年,美国百老汇音乐《黑暗中的女郎》在京演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和表演使得该剧不得不临时加演。当时该剧的主演是来自百老汇的玛莎•默肯和来自伦敦西区的迈克尔•斯特林。两位主演在音乐剧演员的修养时都连声感慨做这个行当十分不易。“音乐剧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不是一天两天的训练就能培养出来。它要求你唱歌跳舞的技术要高,表演能力也要很强,而如果把这两者结合到一起才是我们遇到的最难的问题。”玛莎•默肯告诉记者说。在他们眼中,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变化也并不是十分尽如人意,他们当年来京演出《黑暗中的女郎》是六十年代百老汇最流行的一部音乐剧,该剧讲述一位白领高薪女性孤单的个人生活,通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每晚的噩梦来揭开她的心理症结。在全剧最后,她放弃了古板的套装,穿起了艳丽的连衣服,敞开自己的心扉迎接爱情,迎接新生活。剧中的女主人公正是当今中国诸多都市白领的心灵写照。但现在,西方音乐剧的舞台上也开始由这些涤荡人心的故事转而注重大制作场面。两位音乐剧演员都曾提到,当代的观众越来越喜欢豪华制作、豪华的舞台布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力量。由此可见,西方音乐剧的发展中并非毫无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拿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
(责任编辑: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