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无厘头喜剧,首先想起的自然是周星驰(在线看影视作品)。上个世纪的90年代,周式的无厘头喜剧曾席卷整个中国,几乎每个人都能够背诵他那段经典的“曾经有......如果能......”近两年的内地大银幕,无厘头搞笑声再次纷起,《大内密探灵灵狗》、《熊猫大侠》、《火星没事》、《72家租客》、《花田喜喜事2010》、《越光宝盒》、《唐伯虎点秋香2》......无论是内地导演还是香港导演,都耍起了无厘头喜剧的招式。千树万树梨花开,只可惜,都是烂梨花——粗制滥造、翻炒旧货、无聊乏味、让人蛋疼,是常见的对近年这类无厘头喜剧的评价。诡异的是,烂则烂矣,这类无厘头喜剧烂片却票房不差,以十年前的思维拍片的王晶(在线看影视作品)、刘镇伟的片子还常常轻松过亿,因而又刺激了更多人加入到生产这类影片的行列。无厘头喜剧为什么能忽悠?还能忽悠多久?这个片种还有多少阳寿?这就是本期专题想说的。
2009年7月—2010年8月无厘头喜剧日志
2009年7月30日 《追影》、《大内密探灵灵狗》上映
两部喜剧同一天上映。《追影》为吴镇宇自导自演,谢娜、房祖名、吴佩慈主演;《灵灵狗》出自王晶之手,大S、古天乐联袂。两片相撞的结果,《追影》票房勉强过了千万,而《灵灵狗》轻松达到1.025亿。
2009年8月18日《机器侠》上映
导演刘镇伟这样推销《机器侠》:“多年前如果你错过银幕上至尊宝和紫霞的爱情,这次别错过K-1和素梅的爱情”,于是,宣传稿将这部片定位成“至尊宝和紫霞的二次恋爱”。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你说呢?
2009年11月19日 《熊猫大侠》 上映
《十全九美》的票房奇迹之后,王岳伦又导了《熊猫大侠》。听片名就知道是《功夫熊猫》山寨版,成本低,桥段旧,然而,票房近3000万。
2009年11月20日 《火星没事》上映
刘仪伟编导、黄磊主演,火星是挺好的,但地球上看过该片的观众却表示:如鲠在喉。
2009年12月3日
《跳出去》上映
冯德伦执导、周星驰监制、张雨绮及立威廉主演,有上个世纪90年代港产喜剧片的味道,原创笑点和同期的山寨喜剧片相比显得很“高端”。但哥伦比亚公司放弃宣传,票房惨淡。
2010年2月10日 《花田喜喜事2010》上映
2010年2月11日 《72家租客》上映
同样都是贺岁片,同样都是明星扎堆,同样都是港产片,但两部电影在票房上却各有千秋。《72家租客》3400万港币的香港票房是《花田喜喜事2010》香港票房的两倍,《花田喜喜事2010》6000万人民币的内地票房是《72家租客》内地票房的两倍。香港观众还是认TVB(《72家租客》演员全是TVB班底),而《花田喜喜事2010》导演黄百鸣接受采访时说“内地票房我们会赢”,因为他自信了解内地观众品位。
2010年2月14日 《大兵小将》 上映
成龙、王力宏混搭的喜剧,票房1.6亿。成龙也很意外,直接拿出了50万奖励发行方。
2010年3月18日 《越光宝盒》上映
2009年的《机器侠》借用了“至尊宝和紫霞”来作宣传,2010年,刘镇伟更是直接借用了《大话西游》的躯壳。在内地,这部片轻松拿下1.3亿的票房,而在香港上映仅收300多万港币。每隔几分钟就出来一个明星,都快赶超《建国大业》了。
2010年3月30日 《美丽密令》上映
又是王晶。又是首周即过千万。
2010年5月7日 《三笑之才子佳人》上映
郭德纲接受采访时说,“我根本没把电影当回事。”看过电影就知道,确实没当回事在拍。700万的票房远远低于预期,郭德纲还是在德云社呆着合适。
2010年7月6日 《出水芙蓉》上映
又是刘镇伟。
2010年7月9日 《唐伯虎点秋香2》上映
这部戏在宣传的时候只遵循一个原则:向周星驰“借力”。黄晓明、周立波、任贤齐、樊少皇,演员组合兼顾内地与港台观众口味。与同期上映的《长江7号爱地球》打擂台,以近4000万的票房完胜,李力持背地里笑坏了吧?
无厘头喜剧质量研究
横看竖看都是一坨烂片
近两年的无厘头喜剧烂,烂在它们无聊乏味、无限复制、无耻下贱的“三无”姿态。它们抱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牺牲精神践踏本已贫瘠的电影土地,其罪状实在不一而足。
横着看:明星成群 万道雷光
不要以为,只要有喜剧明星担纲的影片就一定是喜剧,薄弱的剧本和浅薄的故事,很可能让影片成为一部时刻等待被激发笑点,却怎么也没笑出来的尴尬杯具。周立波参与担纲的《唐伯虎点秋香2》,全片只见周立波的“油腔”却不见他的“滑调”,在选角方面,虽然明星云集,却根本不管人家是不是有喜剧FEEL,黄晓明的生硬,任贤齐的夸张,张静初的不着调,让人几乎难以坚持到下一秒钟。同样,《越光宝盒》中郑中基的搞笑更像一种自我催眠,《灵灵狗》中古天乐的木讷搞笑状态简直应该被永久屏蔽,和小古一起在《灵灵狗》里发浪的大S同学,只能说有点南辕北辙,和角色气质颇为不符。尤甚的是吴镇宇信誓旦旦却一败涂地的《追影》,不仅在影迷中透支了个人信誉,也让刚刚显出起色的房祖名好不婉惜地差点“误入歧途”。
竖着看:挖坟经典 鞭尸台词
经典真是用来糟蹋的?虽然烂片们烂得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目标是如此一致。虽有《大话西游》定海神针般的悲壮史诗于前,导演刘镇伟在才思枯竭银弹耗尽之时,仍期望能在这金箍棒上再剥下一片金。《越光宝盒》除了借用了“月光宝盒”这一《大话西游》里的知名道具外,几乎克隆紫霞与至尊宝交往的故事,居然被同一个导演演绎得如此狗血。那句“曾经有⋯⋯如果能⋯⋯”的台词,在这部影片里的运用,甚至不如一个春晚的小品。郑中基的表演毫无喜感,影片内的对白极度无聊。比如说“今天遇到你,我不要放弃,我不要一辈子都后悔,我有绝症,你也有。来啊,我们大家一起交叉感染”。这难道是H1N1卷土重来不成⋯⋯我们难以理解同一个人是如何忍心去强奸自己一手创造的经典,这样的现实反讽或许更像是一场绝望的自我了断。
《唐伯虎点秋香2》的剧情也毫无新意,第一集星爷所营造的恰到好处的“贱侠风流”却在这部“续集”里变成了“猢狲把戏”,樊少皇的那一段恶佛将胡编乱造演绎到了顶点,对联大战也“被低俗”成打油诗胡侃,烧鸡腿、小强、石榴姐的经典桥段被炒成了残羹冷炙,简直让人怀疑这电影有没有剧本。与这些相比,《大内密探灵灵狗》真的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横竖都看:桥段拙劣 不知所云
一部《大内密探灵灵狗》让王晶稳坐“烂片之王”的交椅,说起来他也算是当年星爷经典之作《大内密探零零发》的出品人,如今的“灵灵狗”通篇充斥着拿来主义的搞笑,从黄金甲,叶问,到变形金刚,看似讽刺实则卖弄弱智,让人难以下咽。剧中古天乐和大S相互强暴来强暴去的,真让人怀疑王晶患上了老年痴呆,如此低的笑点,你以为观众都和你一样粗糙么?而内地黄磊主演的《火星没事》虽然也云集了大批明星,并妄图主打温情喜剧牌,无奈当代“霹雳贝贝”式的创意,一点都不讨好,加上空洞无物,脚踩西瓜皮式的剧情,让影片直接“被火星”了。当然像《熊猫大侠》这样,已经完全不能用“创意”来形容的作品,我想还是拿去作为精神病人资料分析算了。要知道,喜剧被比作白葡萄酒,它的存放时间不能太长,必须敏捷地对当下进行反应,光会炒旧货或山寨别人,来不了点新鲜的,实在叫人腻味。
无厘头喜剧市场研究
一线市场搞不太掂,往二三线城市去吧
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在内地收到1.025亿人民币,成为去年暑期档唯一过亿的电影,以此等被公认的劣质品相居然能有票房佳绩,非常诡异。但诡异归诡异,烂片有高票房,早就已经在香港做烂市的无厘头喜剧居然能够在内地“僵尸回魂”,什么原因还是值得我们自诩行内人士好好研究下的。很显然,目前泥沙俱下的市场初级阶段,确实为无厘头喜剧提供了存活机会。
民众心理因素
录像厅情结,让片名也能决定票房
无厘头喜剧在内地走红,不是靠大银幕,是靠录像厅。一代人的影像记忆在乌烟瘴气的小黑屋里轰然建成,第一印象的顽固如今看来是无可限。录像厅情结导致很多人的神经格外敏感,一旦看到诸如周星驰、点秋香、家有喜事等关键词,就不由分说地High了。难怪向华胜要投拍《唐伯虎点秋香2》,名字熟得跟《三字经》一般,卖的就是这个名字。卖片名,其实就是在透支品牌,在新品牌有投资风险时,不如挖祖坟。
也许你觉得这很悲哀:现在的人如果有谁说去影院看电影是为了欣赏艺术、为了受教育、为了陶冶情操,听起来更像个笑话。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钱又不多,只好在影院里穷得瑟。泡妞拍拖、纾解压力,喜剧片当然最有人缘,何况这类片通常还让人觉得是在怀旧。只是,第一次抱着重温经典的目的算是尝鲜,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还会么?
嘉宾评论
崔斯韦:我们是看录像厅长大的,没有其他的文化产品,永远看到的都是香港的电影。这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很深。
谷德昭:《花田喜喜事2010》的老板黄百鸣告诉我,旧版的电影每年在电视上放映,收视率都是最高的,而后来翻拍的目的也不是要有什么新东西,而是承接这个品牌以吸引观众。市场自然会汰弱留强。如果你要以艺术为先,认为电影并不是一盘生意,那也可以。但如果你认同电影是工业,只要这盘账算清楚了,就可以做投资。
张卫:为什么观众愿意掏钱进去看这些无厘头喜剧?要研究下90后的心态,无厘头其实是有迎合的,比方说电影里反传统,颠覆经典,这些90后就很喜欢。他们不在乎其他的,看得挺欢乐就行了。
M先生:王晶的《灵灵狗》虽然过了一亿,但分析一下,并不是它的质量高,而是银幕数量发展太迅速,可供给院线选择的片子还太少。而这样的电影通常都有明星,有很强的商业元素,容易做推广。院线可以选择的电影不多,文艺片也不意味着高质量,而且又那么沉闷,缺乏商业看点,上院线就是个死,种种权衡之下,那还不如选本来就是商业考虑的喜剧片。
院线需求
内地电影片种单一,选片余地不大
内地的电影片种远远称不上丰富,加上严格的审查制度,事实上,类型片在内地还没有成气候,商业片的成熟在内地并没有形成。除了引进片、大片,能够上映的主流片种也就是喜剧片,一小部分伪恐怖片,伪文艺片和严肃文艺片了。只有这些货,院线当然更加现实,大片和引进片被安排最多最好的场次,而没有票房潜力的小片则基本忽视,不但场次差,而且上映期也很短,夹在中间的就是大量无厘头喜剧,它们的投资成本相对于大片来说还算低廉,而且总能够有一两个大牌明星加盟,而拍这类电影本来就是为了挣钱,搭配卡司、宣传炒作都从利益角度充分考量,让院线感到省钱省力,因此,在片种不丰富的非黄金强档,这些电影就成为主料了。
经济和文化差距
票房主要靠二三线城市
虽然内地的院线建设突飞猛进,但盘子太大,肉是不够分的,时兴的大片还不能做到普及上映,一些二三线城市并没有形成进影院看电影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愿意蹲在家里看电影频道,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当地的文化生活比北上广自然要匮乏不少,观众的电影审美水准、趣味判断都相对滞后,这类无厘头喜剧宣传的许多噱头,仍能造成强大吸引。《灵灵狗》就是有目的地针对二三线城市市场。一间好莱坞公司专程为这部片做了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片在一线城市的票房跟其他暑期大片不相上下,但在二线城市却胜出许多;至于三线城市,简直是把其他对手甩了好几条街。事实上,不仅《灵灵狗》如此,这是几乎所有无厘头喜剧票房成功的玄机。
嘉宾评论
谷德昭:的确有些无厘头喜剧并不新鲜,在香港已经很久了,但在内地电影院上映还是近年的事。港产喜剧在内地上映,其实是有新鲜感的,以往一般上的是轻喜剧,现在类型多了,并且观影感受也不同,可能有些观众过去是买碟在家里几个人看,但现在是在影院里大家一起看,很多人一起笑,气氛很不一样。
崔斯韦:无厘头喜剧有好市场可能与我们是个半农业国家有关系,看电影就像投票,我们大部分投票人还是半农业社会出身,没有进入工业社会,还没有形成对电影的个人趣味。这也给我们电影从业人员带来一个误区,很多制片人会直接说,你看,那种片子我都可以大卖,不需要好剧情。
无厘头喜剧研究结论
五年之内,必成烂市
无厘头喜剧的低成本高利润实在让人眼红,然而,当市场更加成熟,观众进一步成长,粗制滥造的无厘头喜剧恐怕就难找机会了。无厘头喜剧在内地正被疯狂复制,这种情况,与90年代在香港发生的如出一辙。而在香港,无厘头喜剧的最终结果是:五年之内,成为烂市。在内地,若无改进,定也难逃此厄运。
新一代观众幽默品位进步,
内地化不等于一条活路
香港是一个越来越精英化的城市,最终将草根性消除殆尽,正经拍无厘头喜剧的人,都“从良”了,周星驰更像香港的周董,让他再拉下脸子搞笑基本是不可能了。虽然还有一干半红不紫的TVB小星星或者邓丽欣这种歌手,还在效仿前辈,但无奈环境变了,自己的功力和星味儿也不够,越发没人待见。
无厘头喜剧于是掉转头来北望。黄百鸣、王晶、刘镇伟等人戴着昔日的光环走进内地,急欲将老本转成新鲜的人民币,便让一干演员放开了去耍旧派的无厘头路子,只不过适时加入点内地人懂得的笑话。头两次还能忽悠到一部分情怀分子,但时间长了,观众却发现笑料有点馊。内地新起的一代年轻观众,视野拓展了很多,对幽默的理解显然不仅仅是港式的恶搞,他们看《生活大爆炸》等美剧,他们熟悉网络语言和各种段子,导演反过来要借鉴他们在论坛上交流的东西。所以,这一批观众仅仅靠屎尿屁是不能够满足的,他们更倾向于更有智慧的笑料。所以,那些指望靠老本忽悠人的电影人在这个群体面前是没办法讨好的。如前所述,在内地,无厘头喜剧也搞不定一线城市,这个时代发展如此之快,二三线的观众要成长起来,也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不求创新、疯狂复制,
在香港灭亡过的在内地也将灭亡
中国的电影业目前是欣欣向荣的:大银幕数量激增,院线加强,年票房数逐年上升,因此很多投资人认为电影似乎比房地产更靠谱,很多资金都愿意扎入这个圈子。而很多人在对大片把控缺乏信心的前提下,喜剧反而成了他们认为最容易入手,也可能稳赚的片种,越来越多的内地影人也开始模仿其香港的无厘头喜剧,将录像厅时代带入大银幕,笑料乏善可陈,千篇一律。即便稍微有一点点创新的好苗头,也都被后继者疯狂地模仿去了。这实际上就是在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香港电影产业的旧路,坏就坏在粗制滥造地扎堆儿,一个桥段,一个片种非要拍到臭大街才住手,现在的内地影坛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比如,古代人说网络语言成为一时间内地很多喜剧电影的大卖点,例如《越光宝盒》、《皇家刺青》、《熊猫大侠》等等,故事虽不多,但调性却惊人一致,基本上看了一部,就等于看了同类型好几部,所以观众何必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