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从《唐山大地震》来谈下买与卖的博弈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宇木林
2010年07月29日16:10

  《唐山大地震》首周1.8亿的票房成绩让人再次领略到内地影市的异常火爆,虽然伴随着的是上半年70%的华语片亏损的情形。一边是少数电影的火爆,一边是多数电影的亏损,要么大卖要么不买的影市就像当下贫富差距的现实一样,两极分化及其严重。

  冯氏《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以灾难做引子,主打中国式亲情和重磅催泪,看似老旧,却赢得了全民观影的热潮。不管是纵向或者横向对比,都可看出冯小刚在用类型片的思维包装主旋律电影的独到之处,如首部IMAX华语大片的噱头,以及灾难题材的显著属性都是《唐山大地震》卖座元素里的尚方宝剑,而这两大卖点分别对应着《阿凡达》《2012》两部超级卖座电影,容易让观众产生联想和画面感,最后则是被驱使着去影院一探究竟。

  此外,更为关键的是观众对冯小刚这个“十年老店”品牌的期许与认可,同时冯小刚也不失时机的对观众进行引导,甚至在话题上互动。这也是冯小刚不与观众摆姿态的一大特点,尤其是相对其他华语导演,他知道观众想要的是什么,他知道怎么做可以成为观众的发言人、背书者,让观众倍感亲切,感觉是自己人。甚至不惜以“幼儿园砍小孩”的言论来划圈子,不过此类“党同伐异”的言论明显过火,但是最为有效,简单直接能够快速抵达观众。此类言论曾在以蓝绿阵营划分的台湾政治生态里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而陈水扁最为拿手不过,此处不便多言。

  再说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对上大学、结婚生子、交男友和找工作等话题的处理及其的贴近当下,譬如片中陈道明说道 “大学生怎么了,现在的大学还不是出了很多废物!”何尝不是现在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此外,冯小刚在迎合观众需求外,对于国情的体会也让其他导演望尘莫及,他会把握那个尺度,即让领导高兴,又让观众感觉不突兀,包装的不谄媚。譬如在片中,对于毛主席逝世的展现、《走进新时代》的巧妙引用,即突显了时代特性,有不失时机的迎合了官方。这些都能让冯小刚在官方与民间游刃有余,一起为己所用。

  实际上这也是成熟的商业电影必须做的,尤其是对观众的一面,你想从观众口袋里掏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怎么去迎合,或者说怎么让观众进入你的电影世界,都要用心去做。

  除了《唐山大地震》外,今年的暑期档可以说非常具有典型性,通过过去几年的预热以及去年暑期档的大面积爆发,今年暑期档显得尤其拥挤和多样,譬如6月份30天就有26部电影上映,密集程度再创新高,但是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的华语片也仅《枪王之王》和《人在囧途》等为数不多的几部,其它的都乏善可陈。其中,《枪王之王》与好莱坞的《暮光之城3》更是遥相呼应,作为两部真对青少年电影市场的电影,分别在各自的市场取得了成功,也可以看出当下青少年观影群体与以往观众的不同之处,更在乎电影的互动性与娱乐性,甚至电影内容的多元化和可讨论性,而非仅仅是电影品质上的好。

  此外,作为商业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双周一成”(周润发《谍海风云》、周星驰《长江七号爱地球》和成龙《功夫梦》)更是难得的汇聚一起,在内地影市大战。同时,李连杰也是携文艺片《海洋天堂》,刘德华带着自己出品的《打擂台》轮番上台,但是如今看来,对于这些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的电影,其表现的都不尽人意,甚至惨败。出现这样的情形,还是因为这些电影无法满足观众的最直接的需求所导致,譬如谁想看一个李连杰不打的文艺片,一个见不到周星驰、刘德华的电影呢?一个为他人配戏的大哥成龙呢?作为商业电影的明星制度下的产物,一个明星是与其擅长的类型片紧密相连的,看到周星驰就会想到喜剧片,看到成龙、李连杰就会想到功夫片……再说本质上而言,明星就是商品、产品,如果这个产品不再具有其本具有的功能,谁还会继续“欣赏”呢? 比如当年成龙在嘉禾干爹何冠昌的“保护”下,吻戏和床戏不能拍、反面角色不能接、不能在电影中死去……都是为了突出自己动作巨星的优势和特征。

  终归到底,商业电影是一笔买卖,是买与卖的博弈,还是看观众想买的与你所卖的的契合度高不高。如果高,你就赢了,否则便是很残酷的不受待见,这也是市场法则所决定的。

  宇木林(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孙吉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