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唐山大地震》-主页 冯小刚作品 > 媒体评论

精品购物指南:《大地震》废墟中升起的催泪弹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2010年07月27日11:37

  《唐山大地震》与“催泪电影”

  撰文/影评人 张小北


  中国电影经过2009年的诸多“伪大片”群魔狂舞的市场狂躁之后,在2010年连续出现了几部反映普通人情感生活的电影,如蒋雯丽导演的《我们天上见》、罗启锐导演的《岁月神偷》、薛晓璐导演的《海洋天堂》等。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转向了普通人有笑有泪的平凡生活。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刻意漠视现实的国产电影来说,这种积极的转变是我们应该给予鼓励的。

  而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则将2010年的这股情感电影风潮推进到了最高潮。

  “催泪”电影VS“催泪弹”电影

  “催泪电影”和“催泪弹电影”看似相近,但在本质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部电影是为导演而拍还是为观众而拍?

  如果我们简单地对《我们天上见》《岁月神偷》《海洋天堂》等几部影片进行总结的话,那么“催泪电影”或许是一种并不精确的类型总结。它们有别于我们所说的“通俗剧”,并不是以催泪为影片主要诉求点,整部电影更多的在于讲述和总结导演个人的生活感悟。至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绪,都是基于导演个人的真情实感在影片中的自然流露,以及结合了观众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获得的情感共鸣。

  以薛晓璐导演的《海洋天堂》为例,如果单从故事上来看,《海洋天堂》是一部典型的通俗剧:一个身患绝症的父亲,自知时日无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患有孤独症的儿子照料好。仅仅凭借这个故事,相信很多观众的眼眶就已经开始湿润。这个故事集合了太多的催泪通俗剧的因素:死亡、亲情、绝望,以及若有若无的希望。只要稍微煽情一点点,这个故事就能拍成《爸爸再爱我一次》,观众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进了电影院就一定会被这个泪弹击中,哭到撕心裂肺。但是本片编剧和导演薛晓璐并没有让自己陷入到这个明显的诱惑之中,她用一种克制态度,在影片诸多可以催泪的细节上,都作了淡化处理,从艺术上来说自然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态度,但是从市场角度来说,这种反通俗剧的处理方式无疑会让本片损失票房。

  同样,《我们天上见》和《岁月神偷》都具有类似的作者背景,如果单就剧本创作而言,这种电影剧本都是生活和艺术的双重沉淀,是诞生于时间灰烬中的钻石,完全无法用工业体系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因此,这三部电影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中小成本影片,制作成本基本都在一千万元以内。

  《唐山大地震》再现了灾难 也成全了同情的泪水

  而作为“催泪电影”的另一个极端,《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投资1.2亿人民币的国产大片,它虽然也采取了情感叙事路线,但《唐山大地震》就只能被称为“催泪弹电影”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在观看《唐山大地震》的过程中,只要观众愿意在影院的黑暗中开闸泄洪,那么流泪这种生理反应几乎是不被个人主观意愿所控制的。换句话说,只要观众还是一个具有正常情感模式的人,只要观众不去故意违抗自然的生理反应,那么在看到《唐山大地震》中的诸多段落时,流泪几乎是一种必然的观影反应。

  如果影片为导演而拍,影片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完成在导演心中积郁多年的这个故事的表达,无论这个故事是温情还是悲伤,它都多少会触及到真实生活中的残酷和痛苦。如何处理这种艺术和道德上的双重矛盾,对于“催泪电影”来说是一个相对两难的问题。

  一部为观众而拍的电影,在面对市场和创作的两难选择时,会因为市场和观众的因素而明确地做出选择。《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投资巨大的主流商业电影,它所有的电影技巧都服务于一个明确目的: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情感消费诉求,通俗点说就是要满足观众进电影院看到一场真实灾难的再现并为之洒下同情泪水的欲望。

  因此,对于《唐山大地震》来说,足够煽情的电影技巧和叙事方式就必不可少。《唐山大地震》对于每一个故事细节的表现和影片段落情绪的表达,都采用了经过千锤百炼的成熟模式,从而精准地控制住了影片的整体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直接导致那些有着丰富观影经验的观众认为这个电影太像电视剧,但对于大量看什么都哭、看什么都笑的中国观众来说,这些貌似流俗的通俗剧手法,却恰恰是最能打开他们内心闸口的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