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唐山大地震》-主页 冯小刚作品 > 媒体评论

张卫:《唐山大地震》的负罪文化与感恩文化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张卫
2010年07月26日11:38

  《唐山大地震》的地震场景只有四分钟,李元妮的负罪和感恩占据了影片近两个小时,地震只有23秒,负罪与感恩却有32年。

  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文化里有感恩节,原罪论,表现出人对自身的反思,对自身心灵中善的匮乏的一种担忧。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全人类的各种文化中,其中一种文化对人性的深层次的探讨。

  中国文化讲“人之初,性本善……”但这其中有潜台词:性本来是善的,但后来呢?看来人类东西文化都有对人性不善的担忧。

  负罪感实际上是人对自己不善的一种反思,它的终极潜意识是追求尽善,尽管徐帆表演的李元妮放弃女儿是迫不得已,但她永远认为是自己杀了女儿,她不能原谅自己,三十二年,她如同把自己钉在十字架惩罚自己,不再追求个人的任何欲望的享受,不接受其他男人的情感,不接受儿子的新房子,永远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魄回家,三十二年后终于女儿归来,当众给女儿下跪赔罪……

  冯晓刚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在大众文化层面上集中而强烈地突显了普通人的负罪意识。当然,我们也可把过于苛责自己当作一种心理病态,观众都理解徐帆扮演但李元妮没有错(但也有女性观众追问为何选择让女孩死?),但反思自己的过错,也未尝不可以成为普通人追求善的心理习惯。

  商品大潮,泥沙俱下,物欲横流,有些人追求金钱,全无善恶之分,明知自己有错,却自己蒙骗自己,故意忘却,不敢直面自己内心本来具有善的责问,更极端地情况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小的想不开,去屠杀幼儿园的无辜儿童……

  在大众文化层面中表现普通人反思自己的过错,与在幼儿园里设保安同样重要。(尽管这似乎象一种宗教的说教)

  至于在大众文化层面提倡感恩就更重要了,感恩,不论在西方和东方,都是对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补充,人和人不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换关系。李元妮认为丈夫那命对自己好,自己就要一辈子做她的女人,这不是在倡男权主义,从一而终,应在更普范意义上理解报恩。我们虽然没有西方的感恩节和吃饭前的感恩祷告这些感恩习俗,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是我们民族的道德话语。这不是等价交换。

  《唐山大地震》也是冯晓刚在没有普遍宗教的社会里,对大众心理文化的一种探讨。

  

(责任编辑:雷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