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魏敏芝回到当年拍摄《一个都不能少》的水泉村小学旧址 |
12年前,魏敏芝在《一个都不能少》中扮演代课老师 |
新京报7月5日报道 6月28日,魏敏芝出现在河北石家庄。这次她从美国回来拍摄纪录片《奇迹的女儿》,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魏敏芝想让人知道,一个山区贫家女孩的命运是如何被改变。
虽然1998年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让13岁的她一夜成名,但她认为,真正能改变命运的还是“知识”。
成名后魏敏芝放弃一些演戏的机会,选择参加高考;报考北影失败后,她选择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编导系;美国教授来西安演讲时,她主动与其联系,后苦练英语,去了美国杨百翰大学留学。
2008年她与美籍华人大卫结婚。她说,仍将在美国求学,今后想当一名导演。
7月4日,魏敏芝汲着黑色的人字拖来到小型的媒体见面会上。采访中她的声音轻而淡,但常常因为不好意思回答某个问题而爽朗大笑。她最常说的一个词是“幸福”,并始终跟丈夫大卫十指紧扣,时不时对视一笑。
即便是过去了12年,魏敏芝还是如同当年电影中的女孩一样,有一点害羞,有一点不自信,还有一点倔强。被改变命运的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改变别人命运的角色,帮助更多的人。
关于命运变化
“若没拍电影,可能在养猪”
新京报:这次回国是拍摄你的纪录片《奇迹的女儿》,你觉得自己的经历是个奇迹吗?
魏敏芝:这个词是我制片人想出来的,其实我看到这个词,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因为我觉得我真的很平凡,可能在大家眼里,命运经历了一番波折,所以会觉得是奇迹。
新京报:可你的命运确实发生了变化,比如你同你姐姐、妹妹的生活很不一样了。
魏敏芝:是不一样,但她们同样都是幸福的。
新京报:你会羡慕她们的生活轨迹吗?
魏敏芝:谈不上羡慕。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只有觉得幸福快乐就足够了。我只能说,祝福她们吧。
新京报:你觉得跟你比她们幸运吗?上天把拍电影这个机会给了你而不是她们。
魏敏芝:我只能说,自己是幸运的。就像我孪生妹妹说的一样,很多记者会问她,你会不会觉得你姐姐比你幸运,她去拍电影了,而你没有。然后我妹妹就想得很开,她说,其实每个人都是幸运儿,但是我们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就像吃橘子,我姐姐得到的是大的橘子,但是我得到的是很甜的那个。
新京报:你童年的伙伴现在都在做什么?
魏敏芝:有些在北京打工,有些在老家已建立了家庭。
新京报:和她们还有联系吗?
魏敏芝:很多都找不着了。
新京报:如果你没走出村子,你的命运会怎样?跟他们一样吗?
魏敏芝:当初电影放映后,也有媒体这样问,当时我回答,可能会在农村养猪。现在我再想想,也是,可能都已成为养猪专业户了。(笑)
关于“最土谋女郎”
“土也罢,做自己就好”
新京报:很多人会称呼你为 “谋女郎”,但你似乎跟其他的谋女郎很不一样,你会觉得你们有不同吗?
魏敏芝:其他的可能是专业演员,而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学生,定位不同,所以感觉就不一样。
新京报:大家会比较你们,你会害怕别人拿她们跟你来比较吗?
魏敏芝:我觉得没有关系,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只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了。
新京报:那你跟她们比较,你的独特的价值在哪里?
魏敏芝:我觉得我不需要跟她们比较,我自己的价值就是我觉得我快乐,尽量让周围的人快乐。
新京报:想过做一些外形上的改变吗?
魏敏芝:他(大卫,魏敏芝的丈夫)不准。他一直跟我说,这样最好啦,这样最好啦。
新京报:可人们会说,魏敏芝好土,最土谋女郎,一点改变都没有,听到这些话你会感觉受伤吗?
魏敏芝:其实这是别人对他人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评价任何事物的权利。我觉得没有关系,土也罢,没有改变也罢,只要做我自己就好了。
新京报:现在与张艺谋还有联系吗?
魏敏芝:正在跟他联系,我的制片人很崇拜他,想见见他,跟他聊天。
新京报:想把他拍进你的纪录片吗?
魏敏芝:那样是最好的。
新京报:他对你来说是怎样的一个人?
魏敏芝:像父亲、像老师一样。他给我提供了一个兴趣,对电影的兴趣。
新京报:那年考北影导演系的时候为什么不告诉他?
魏敏芝:因为我担心还没考时就告诉他,媒体会对他有不利的报道。
关于想做导演
“也想改变他人命运”
新京报:大家总是把你和张艺谋联系起来,你会不会觉得这种感觉不太好?
魏敏芝:我不是很介意,因为大家也很关心,就像在问一个普通朋友一样。而且因为他的电影我才会有走出山村的机会,这是事实,10年,20年,30年之后,如果有人问起,我还是会说,感谢张艺谋导演和《一个都不能少》。
新京报:拍完电影之后,有没有感觉张给你带来的世界,跟以前完全不同?你会觉得不想再回原来的世界,想过更好的生活吗?会不会回不去了。
魏敏芝:如果想要回去,始终都会有机会回去的。这只是人的内心的一种选择。我觉得自己幸运……不,我觉得自己做的选择很理性。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自己也很努力,上了大学。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说,除了有机会,自己的把握也很重要?
魏敏芝:嗯。
新京报:你曾说,成名之后你做的选择很理性?那是个怎样的选择?
魏敏芝:1999年,《一个不能少》放映后,很多影视公司说我可以继续演戏,让我放弃上学。当时我选择和其他学生一样,继续上学,迎接高考。那个选择是对的。
新京报:2004年报考北影时,你选择了导演专业,而不是演员,为什么?
魏敏芝:因为我的长相会吓坏观众(笑)。我对自己的外貌很不自信。而且做导演的感觉很好,可以跟大家一起合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不用上镜,感觉更自在。
新京报:张艺谋和《一个都不能少》改变了你的命运,你会希望自己扮演当年张艺谋的角色,去改变其他孩子的命运吗?
魏敏芝:如果有机会,我会。希望去改变其他人的命运,不光是孩子,凡是有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有机会,我都愿意帮助。
关于自卑
“曾嫌不优秀,不想恋爱”
新京报:你有想过你会在美国遇到你的爱人吗?
魏敏芝:出国之前,我跟家人说,在美国我不会谈恋爱的。
新京报:为什么?怕耽误了学业?
魏敏芝:其实那时候我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新京报:在国外,同学们知道你的身份吗?
魏敏芝:到了之后,他们特地举办了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展,把我的照片贴在橱窗上,有个同学就告诉我说,嗨,你的照片在那儿。我说,哦,我知道。然后又有一个人说,你的照片在那,我还是回答,哦,我知道。大家就都问,那你怎么不激动啊?
新京报:为什么你不激动?
魏敏芝:当时有一个同学就说,你怎么这么平静,如果是我,我就已经开party庆祝,说这是我这是我!但是亚洲人比较内敛。
新京报:如果国外有人问起你的经历,你会隐瞒在小山村的一段吗?
魏敏芝:不会啊,我经常跟我的朋友讲述我以前的生活。但是……
新京报:但是什么?你觉得他们不能完全体会你的生活?
魏敏芝:他们只能感觉我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但是想象不到是怎样一个环境。
新京报:那是个怎样的环境?
魏敏芝:就是渴望知识,只要有一个学校,有书本,可以上学就行了。
新京报:国外你的那些朋友能理解吗?
魏敏芝:我跟我的好朋友讲,我有一个妹妹,我们那时候怎么因为一支铅笔而打架,因为一块橡皮而打架。他们就会觉得是姐妹之间的事情,不会想到是你家庭经济窘迫的问题。
新京报:你曾说,想当导演,拍穷苦孩子的生活?为什么对这个题材重视?
魏敏芝:因为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对这种题材懂得多一些,更拿手一些,感同身受。
关于将来成就
“凡事不求最好但求尽力”
新京报:和出国前相比,现在你应该自信多了吧?
魏敏芝:一点点,但是,不要飘飘然。还是要谦卑,要学习。
新京报:为什么那么说?
魏敏芝:当我飘飘然的时候,就会出错,做错事、说错话。在面对媒体时,若有准备会好一点。
新京报:你担心什么呢?
魏敏芝:我是担心我的家人和朋友的感受,他们很在意其他人对我的评价。
新京报:那你自己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吗?
魏敏芝:如果是事实的话,没关系。
新京报:刚才你一面对大家,你就说感觉很尴尬,为什么?
魏敏芝:很不好意思。他们都在讲一些我优秀的方面,但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不好意思。
新京报:哪些是你觉得没做到的?
魏敏芝:他们说,我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供大家学习,但我觉得我根本就不是,我还是需要更多的学习,多实践。
新京报:那你希望你在公众眼中是一个怎样的魏敏芝?
魏敏芝:就是现在的形象就好了,比较幸福的形象。
新京报:你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满意?
魏敏芝:我是觉得自己在工作方面应该可以做到更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也应该做得好一点。
新京报:大家都希望你能延续一种奇迹。继续做一个很出色的演员、导演,你会觉得累,或是害怕达不到大家期望的水平吗?
魏敏芝:其实我有时也在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一点。但是有句话说,其实最好的只有一个。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be your best 和try your best,你没有必要做到最好,但是你可以凡事都尽全力。
新京报:不用跟过去做比较,而是跟自己?
魏敏芝:对,只有自己按照最高的标准尽力了,那就可以了。
新京报:那你还有要实现的目标吗?觉得自己还没做到的?
魏敏芝:我现在的打算就是要做一个很好的工作人员,把我需要完成的工作完成。我在工作的地方也需要多学习,因为有时候自己在工作的人当中自己也不是最优秀最出色的,要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完成我认为的最理想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