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海外电视

《迷失》一场持续了六年的心灵聚会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克莱尔
2010年06月01日14:08
《迷失》第六季海报

  太平洋上的一座无名小岛,成为了一座纪念碑。美剧史上最玄、最搞脑筋的小岛集体历险故事,终于在美国西部时间今年5 月24 日晚画上了一个句号。长达六季的《迷失》,无疑是美剧史上最伟大的剧集之一。它的出现向观众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多而繁复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他们前所未见的巨大回报。

  《迷失》大结局于美国当地时间上周日晚播出,长达两个半小时。美国广播公司(ABC)给《迷失》大结局的广告开出了每30 秒90 万美元的高价—这个价格是除了奥斯卡颁奖晚会和超级碗杯(美国橄榄球联赛总决赛)之外的最高价。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大结局,加上总共将近三小时的前情提要和幕后访谈—“迷失之夜”,绝对算得上是2010 年美国荧屏的一个大事件。据估算,“迷失之夜”所带来的广告收入超过了8000 万美元。这一晚,全世界的剧迷们以各种方式聚在一起,焦急地等待,为的并不是对心中的疑问寻找解答。因为在《迷失》的世界里,每个未解的谜团都无关紧要。甚至故事本身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旅程本身。  

  逆向思考指引《迷失》走向新大陆  

  过去六年里,这部美剧史上最具原创精神、最难以预测情节走向的连续剧,牵动着千万观众的心。网上流传的释疑理论,版本不计其数,甚至在大结局播出后,仍有这样那样的理论涌现着。正是因为其开放且不可预测的特质,《迷失》剧迷们可能是全世界最痛恨“剧透”的一个族群。所以如果你也属于这个族群,那么看到这里打住还来得及,因为下文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大结局剧情。

  《迷失》的终结,对千千万万的剧迷和剧中的演员来说,意义并不止于一部风靡了六年的剧集的终结。在几大电视网割据的无大脑美剧时代,《迷失》作为一个制作精良、构思宏大、对观众要求极高、主题晦涩的高智商人群剧集,能在普及面最广的公共电视网热播六年,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很难简单地将《迷失》归类——它集史诗、动作、神秘、科幻、道德、宗教,以及人类本性的探索于一身,像《黑客帝国》和《星球大战》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基于娱乐产品的哲学体系。说它是电视史上最具哲学性的作品,一点也不为过;但同时,它又何尝不是哲学史上最具有娱乐性的作品?

  在无知至上的美国电视制作产业链中,挑战大脑、考验观众好奇心的《迷失》,无疑是一着险棋。不过,在这部剧集诞生之初,它并没有什么野心。2004年,ABC 请擅长科幻题材的编剧JJ-阿布拉姆斯创作一个讲述空难幸存者荒岛求生的剧本。不过,JJ 和另两位编剧戴蒙-林德罗夫、杰弗里-利伯一致认为,这个故事不该这么简单。于是,他们开始将故事复杂化,谁料这一发便不可收拾。两小时的开篇,简直像电影一样制作精良、引人入胜。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无形的怪兽、丛林里的北极熊、神秘的电波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挑战着观众们的想象力。在只有像《CSI》这样每集独立的剧集才能长播不衰的时代,制片人都很悲观,认为《迷失》注定失败。执行制片人布莱恩-邦克日后回忆道:“2004 年,电视剧有两样东西不能碰——连续剧和科幻。”当然,众所周知,《迷失》一下就两样全占了。

  出人意料的是,《迷失》首播居然吸引了1900 万观众。这部被认为“注定悲剧”的科幻连续剧火了。这时候最抓狂的当然是编剧——要怎样才能把这个头开得很有野心的故事,以合理而又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式继续下去?执行制片人卡尔顿-库塞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在第一季半程播毕后,他临时进组帮忙设计剧情走向。他跟林德罗夫讨论出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否定传统荒岛求生故事的一切固有思维。“比如说,按照常理,这帮岛民需要组成一个临时政府,有人需要站出来领导他们,应该形成一个法律体系。但我们却要提问,为什么非得这么发展呢?于是,这样的逆向思考,指引我们渐渐找到了后来那个前无古人的故事走向。”库塞回忆道。

  于是,《迷失》没有成为现代版《鲁滨逊漂流记》。它是一部涉及时间旅行、蝴蝶效应、连环阴谋的古怪“神剧”;它是角色们寻求心灵救赎的故事;它还探讨了这样那样的宏大议题:宿命论与意志自由、科学与信仰、人类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通过角色的冒险故事,通过一个个闪回片段,通过平行时空的错位叙事,《迷失》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所以,即使是那些“剧透敏感体质”的读者,读到这里也应该可以放松警惕了,因为《迷失》无“剧”可透。撑起《迷失》的并不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剧本,而是自人类存在以来所有对人生和宇宙的认知。  

  一直在提问,从未试图回答

  六年来,《迷失》提出的疑问不计其数,但从未试图对任何一个问题给出解答。寻找线索、揭开谜团的任务全都交给了观众。库塞和林德罗夫,在过去六年里埋下的“彩蛋”不计其数。比方说,为什么有那么多角色都与哲学家同名:约翰-洛克、弥尔顿、卢梭、道元禅师……而《迷失》的故事中,也时不时地插入他们哲学思想的桥段。编剧们说,这么做好比“注解”,给几位哲人的思想记个功,“因为这些理论并不是我们的原创。”库塞说,这么做还有个好处, “对于那些想要往更深处挖掘的剧迷来说,这也算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可供日后钻研的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说,《迷失》就像是一部到处加了注脚的剧集。

  当然,《迷失》不只是这样而已。它还是一部经过现代手法诠释的经典神话故事,包含了经典神话的一切要素。天堂与地狱、史前丛林里的怪兽与诱惑、复活与救赎——这些在民间传说、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被一次次演绎过的主题,都曾在《迷失》中出现。记性好的剧迷可能记得,苏格兰佬戴斯蒙德最初来到岛上是因为独自驾船在海上航行时迷失了航道,而戴斯蒙德多年来唯一的目标,就是回到妻子身边。这个故事有没有让你想起什么?再给一个提示,戴斯蒙德的妻子叫潘妮——也就是潘妮洛普的昵称。这难道不是在赤裸裸地影射奥德赛的故事?

  美国的科幻影视作品喜欢在爆米花级娱乐故事里阐释深奥的东西方神话和哲学思想,只是用悬念设置、丝丝入扣的情节和动人角色来做包装。早在《迷失》之前,《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就这么做过。不过,《迷失》最反传统的一点在于,它并不是关于某一个英雄版的主人公的故事,它是一幅群像作品,其中有正面人物亦有反面人物,甚至两者的定位还经常置换。处处碰壁的失败者、骗子、傲慢的医生、女犯、瘾君子……每个角色都有着复杂的过去,每个角色亦都在这个故事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迷失》岛民们的故事的关键,不在于以正胜邪,而是在努力试图弄清楚,究竟正邪该怎么定义;不在于如何得到幸福的结局,而在于弄清楚获得幸福结局背后意味着什么。总而言之,借用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观点,这些角色就是“千面英雄”,就算没有“千面”那么夸张,至少也有几十张脸。这反映的,恰是当下现实世界的英雄观——在如今我们这个复杂的、事物普遍联系着的现实世界,问题太多太复杂,光靠一个救世主可拯救不了。 

  一场持续了六年的心灵聚会  

  “一起生,独自死”。这样一个拉扯了六年的故事,决不能孤孤单单地收尾。对编剧来说是这样,对剧迷来说是这样,对《迷失》的岛民来说也是这样。大家都需要集体,需要聚在一块儿。剧迷们在互联网上集结,一起猜测剧情的走向,推导出这样那样的理论支持——从亚特兰蒂斯的封印到古埃及神话,从“闪边”猜想到赫胥黎的东方神秘学,从平行宇宙学说到鬼魂附体……对于那些六年来坚持参与讨论、猜想剧情走向的剧迷来说,结局是什么并不重要,享受猜想的过程才有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迷失》不只是一部商业制作的电视剧,它的意义已经上升为全世界剧迷们的心灵聚会,围绕在《迷失》和“《迷失》之谜”周遭的一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集体行为艺术品。

  尽管作为一部剧集的《迷失》,最终难免画上句点,但正如大结局中杰克的父亲所说:“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和这些人共度的时光。没有人是孤独的,不是离开,而是继续前进。”

  观看《迷失》的体验,仿佛是欣赏一个多媒体装置艺术品,六季正剧本身只是这个庞大的作品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可以选择在观赏玩剧集之后洗洗睡,独自消化或者不消化。你可以选择反复观看,理清楚故事的脉络,寻找编剧刻意埋下的一个个“彩蛋”。你也可以选择上网玩灵感源自剧集故事的《迷失》周边游戏,下载剧本,观看幕后花絮和主创访谈,订阅官方或者非官方的Podcast,去剧迷论坛提问、跟陌生人展开激辩。以后,如果再有人以“看电视剧让人愚蠢”为理由让你放弃电视机走进电影院,请记得《迷失》剧迷们是怎样开动脑筋、研究调查,在网上讨论诺斯替教、爱因斯坦和英国东印度航运公司的。

  在《迷失》告别荧屏后,美国各大电视台可能都在暗自盼望能够推出一部像《迷失》这样能够掀起观众如此狂热追捧的剧集。问题是,还有可能吗?打造一部如此具有原创精神的革命性剧集不难,但要像《迷失》这样获得如此之高的收视率,恐怕没那么容易。尤其在全球金融风暴对美国娱乐工业造成重创的今天,没有哪家电视台会像2003 年的ABC 那样,一掷千金地批准制作团队带领一班各个种族的帅哥美女前往夏威夷的一个小岛拍外景。“无论是取景地、拍摄方式,还是制作规模,《迷失》模式已经无法复制了。”《迷失》大结局的导演杰克-本德说。即使真的出现类似规模的剧集,也只可能出现在需要付费的有线电视频道,观众数量和影响力,自然无法与公共电视网出品的电视剧相比。

  自然,《迷失》总要结束,因此必然需要有个结尾。库塞和林德罗夫早早就透露,不要指望在《迷失》的大结局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不过,它还是会解答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林德罗夫说,《迷失》刚开播时,剧迷最常提出的问题是,《迷失》岛民们之所以掉落在岛上,都是有原因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说,“那么,他们究竟是为什么被带到了这座岛上?大结局回答的就是这个‘为什么’。”

  不管怎样,《迷失》是一个精心谋划过的、有始有终的剧集,绝不是编到哪儿算哪儿、最后编不下去就草草收尾的那种商业产物。早在第四季开拍前,包括林德罗夫在内的两位主要编剧就已经想好了《迷失》全部六季故事的主要脉络。此时收官,要比日后因为收视率严重下滑而不得已停播高明得多。每个观众大可以在心里为《迷失》的大结局打出一个分数,或好或中或差, 但不管怎样,正如大结局的标题——这是一个真正的“剧终”(The End)。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迷失》远没有结束,剧迷们、考据癖们的工作可能刚刚开始。

  林德罗夫和库塞都很喜欢两年前停播的美剧《黑道家族》的“突然死亡”式结局,但他们给《迷失》安排的结局没那么突然、开放,尽管他们知道,给这部另类剧集安排一个传统的“交底”式结局,肯定会让一些死忠的《迷失》迷反感。但他们仍然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好。林德罗夫说:“以前,每集播毕,大家肯定要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这次,不会再有‘接下来’了。我们希望让剧迷们开始问另一个问题,比如,‘这个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对此,我们在大结局中把问题又抛还给了观众——这个结局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剧迷,你们每个人与《迷失》这部剧集最亲密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远远超过我们这些编剧的一切精心设计。这就是我们希望《迷失》能在剧迷们心中留下的东西。”

  编剧们的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5月24 日,《迷失》在荧屏上完成了最后的表演。

  那一刻,《迷失》早已不只是一部剧集,而是一个现象,是由千千万万的观众与剧集本身互动自发形成的集体创作。作者不是编剧,而是每一个为这个故事追了六年的剧迷。而这个作品,远未终结。因为《迷失》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们收看剧集的方式。它的出现向观众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多而繁复的要求,同时也给予观众前所未见的巨大的回报。

(责任编辑:news)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