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谷月 金春 李黎 张乐 刘春蕾 摄影/谷月 金春 李黎 马也 毛振宇
没爱上话剧的人,不知道城市森林中开了多少奇异之花。
蜂巢、蓬蒿、聚敞、繁星、麻雀瓦舍——每一个名字都显得平凡但又毫不随意。和这些人气剧场的负责人聊天,你都能感觉到他们创作这个大作品时内心按不住的冲动,以及认真、全情投入。小剧场并不是小众舞台,历经波折考验,大浪淘沙,终有一天,这些名字都会记录在中国百老汇繁荣的先路上。
你还在家里看烂片消磨时间吗?这种老态、消沉、无对话无交流的休闲方式早该被扫地出门了。
北京人气小剧场采访实录 |
知名话剧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老师 黄盈 |
看戏会成为一种软宣泄
话剧作品:《两个人的法式晚餐》《枣树》《西游记》《未完待续》《搜神记》
爱看哪种话剧,基本就代表着你对戏剧艺术美学的理解。在孟京辉出现之前,戏剧还是那种老形式,经典剧目数得出来,《茶馆》《雷雨》反复被不同的演员演了无数遍,老剧院以一贯不卑不亢的国营姿态迎接观众。
《恋爱的犀牛》一出现, 实验先锋派立即受到关注,虽然一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当时被很多人戳了脊梁骨。可到如今,孟老师的风格和剧目成了新的经典。他和蜂巢坚持着孟式风格,成为北京小剧场最成功的范例。
近两年,小剧场正在经历急速丛生的阶段。东城区像撒种子一样生长出一些有性格、有独特风格的剧场,这些逐渐受到年轻的上班族关注的新的休闲方式,未来会和唱卡拉OK、去夜店等一样平行成为选择项。
Q:您算是实验先锋派吗?
A:不知道。我没想过自己是哪一类,永远往前创新才是重要的。写实主义题材一样能出很好的东西。
Q:如果已有剧本,排演一部话剧要多长时间?
A:至少要20天吧,或者更久。
Q:一部话剧平均成本是多少?
A:平均下来也得20万~30万元吧,一个正规的话剧和制做一个小成本数字电影差不多。
Q:你未来想做什么样的作品?
A:我想走艺术品质和商业结合的路线。有时候你会发现一旦放弃了一些艺术性,观众一下就变得很爱看,娱乐性更多一些了。这二者很不好平衡。
Q:小剧场受到普遍认可,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A:年头、位置、戏的品质都很重要。
Q:国内的小剧场状况和欧美相比,差距怎样?
A:拿我们现在的状况和国外比有点儿不公平。梅兰芳那会儿不比百老汇差吧,那时候名角儿也很多,都在不同的场子表演,一些小姐太太激动就往舞台上扔金镯子、金戒指,那状态不比百老汇差。
Q:现在剧场这么多,怎么保证演的剧目的品质?
A:现在的状态就像是满大街都是单卡录音机但磁带还不够多呢,哪能吆喝那么多人来听这单卡录音机吗?都有戏演着就不错了。有的艺术品质高,有的艺术品质低, 艺术品质低的戏剧自然会被淘汰。
Q:小剧场应该有自己比较固定的粉丝群了吧?
A:应该有。看小剧场的戏的人应该会形成一种习惯。只不过不一定长期持续。
坐落在闹市区的蜂巢剧场 |
蜂巢 小剧场排头兵
演出历史:2008年6月至今
建筑载体:前身为东创影剧院,历时半年改造而成
剧场规模:剧场内有343个座位,舞台为15×15米,为京城小剧场之最
票价:100元~250元,学生票50元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新中街3号
副券
主要受众群:从二十多岁到四五十岁的白领人群、热爱戏剧的学生、艺术家等
演出类型:除了常规戏剧演出之外,还会举办画展、摇滚音乐会、戏剧沙龙、戏剧大师班、当代诗歌朗诵会等文化交流活动。
最近一次演出:新版《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孟京辉的先锋戏剧经典之作,1998年首演时曾创下连演30场场场爆满的演出奇迹。
经典剧目《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恋爱的犀牛》剧照 |
“说实话,做小剧场不是很好挣钱,但我们的剧场还没有为经营发愁过。”
孟京辉的大本营
沿着东直门外大街往东走,位于路南的蜂巢剧场很容易吸引视线。这座3层高的建筑外表看起来倒没什么新鲜,但建筑顶部“蜂巢剧场”的招牌和旁边总是高高悬挂着的超大话剧宣传海报,提醒着你,已经进入了先锋艺术的一处大本营。
比“蜂巢”更有名的是它的创建者,也是剧场的艺术总监——孟京辉。可以说,“蜂巢”是孟京辉专为2008版《恋爱的犀牛》所建,多年前,很多人正是通过这部经典先锋爱情话剧知道了孟京辉,而10年后,人们又被这部剧所吸引走进“蜂巢”,从那以后,“蜂巢”俨然成为了北京前卫艺术的地标之一。
据受访者解释,之所以叫做“蜂巢”,不单是这里的每个细节都有蜂巢的图案设计,更多是暗喻那些像蜜蜂一样,不辞劳苦艰辛、为了戏剧理想不断努力的人们。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蜂巢剧场,更多的感觉是现代感十足的酷劲儿,挑高很高的大厅,宽大的楼梯,灰色的内墙上涂抹着文字和画,设计成蜂巢样子的顶灯,剧场内分三色的座位。这样的载体与孟京辉的先锋话剧可谓相辅相成。
我们不搞赠票
每个月24场左右的演出,一年就是近300场,如此密集的话剧演出还能保证基本满座,“蜂巢”能走在京城小剧场阵营的前列,原因何在?
“一个小剧场的成功和剧场好用以及戏好一定是分不开的,戏好这个是先决条件不用多说了,剧场好用又有这么几个硬性指标——剧场容积量、舞台灯光、舞美设计、设备好坏,从这些方面来说,蜂巢不仅有北京最大的舞台,其他方面也很适合戏剧创作者的发挥。”
北京的很多小剧场要靠赠票维持“上座率”,这已经是业内共识了,而“蜂巢”却敢牛气地表示:我们从来不搞赠票、工作票,来看我们戏的观众都是买票。“现在北京的小剧场还不够多,因为看话剧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小剧场也需要有一个优胜劣汰。”
离开“蜂巢”时,恰逢剧场内正在为晚上的演出调试音响,一个男孩子坐在舞台一角,在一束追光下自弹自唱,因为距离观众席很近,可以看清他脸部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到那种真诚的力量。小剧场的魅力正在于此。
东方先锋剧场是目前设施最好,运营最成功的小剧场 |
东方先锋 最人气小剧场
演出历史:2005年5月至今
建筑载体:东方新天地东侧楼
剧场规模:300座
票价:根据不同的演出,有50~280元不等
地址:东城区东单3条8-2号,东方新天地东北角
副券
主要受众群:年轻的80后90后,偏文艺的人群
演出类型:时尚、先锋戏剧
最近一次演出:《隐婚男女》
“小剧场的创作者或者经营者,他们都是为了理想、追求在努力,没有盈利。”
东方先锋剧场 总经理 傅维伯 |
如果北京有200个小剧场
北京正在作为一个世界城市而迅速发展着,剧场还远远不够。感觉现在小剧场突然多了,好像有点盲目冒进,但事实上,北京就算做200个小剧场,这种文化需求还是不够的。
现在的小剧场发展起来是很艰难,很多人有想法要做剧场,但是剧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还不是特别明晰。是文化设施?还是一种产业?如果是成型的产业,就需要吸引投资帮助其存活发展下去,如果是文化设施,那么国家就应该相应扶持。现在的状况,99%的剧场都是政府投资的,只有很少的是民营的。像繁星、麻雀瓦舍、蓬蒿、聚敞等等这样的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民间资本投资的剧场。剧场的硬件发展了,但是软件跟不上,戏剧创作也跟不上。一些很有理想的人坚持着信念,但这种理想能走多远?他们在现实执行中面临很多困难。
做好演出 首当其冲
可以说,当今任何创作团队的小型话剧,首先考虑进东方先锋演出。地处东单,交通很方便。我们见证了人艺小剧场的复兴,北剧场从繁荣到消退,也一步步看着先锋走到小剧场圈子首屈一指的地位。傅老师非常强调一个概念,“要先把本职干好,把演出做出来,其后再强调品格、情调”。每个小剧场的经营者都希望场子里天天有戏演,天天有好的演出,只有先做好戏,再谈在这个基础上加强服务。
“在这个领域,大家都需要有正确的心态,看你怎么认识戏剧了。”先锋是国营资本投入的剧场,它人气高也不是偶然的,观众承认剧目的品质、丰富性,也经历了几年的磨合过程。去年先锋演出332场,前年是342场,每个时期演出质量、戏剧美学追求、市场均有好评的佳作都在先锋演过。
在题材上,先锋演出的作品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比如正在上演的《隐婚男女》,主角是一对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但碍于制度限制而隐藏婚姻状况的夫妻。观众反响很强烈,年轻人脑子都很活跃,很容易在视觉上、感情上发生碰撞。无论对白、舞美还是音乐,感染力强,共鸣强烈。
东城要建首都文化戏剧城
过去我们听过“戏剧东城”的说法,今年,这个想法更大了,叫做“首都文化戏剧城”。的确,从剧场硬件上来说,东城戏剧文化是全国第一,长安大戏院、保利剧院、先锋、蜂巢、人艺、蓬蒿、方家胡同46号、七色光、中戏的逸夫、东图等等,都是当前在营业并且很有影响力的剧场。
从团体上来说,戏剧资源也很丰富。中国国家话剧院、人艺、中国儿艺、北京儿艺、中央戏剧学院等等戏剧机构都在东城。从行动来看,真正的中国的百老汇应该在东城,这不仅仅是个概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