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余少群:一面是男儿郎,一面是女娇娥
新片《功夫咏春》中变身严咏春丈夫梁博俦 2010年,余少群即将迎来27岁生日。短短的二十余年间,这个男孩做了不少事,件件都让人瞠目结舌———在所有小孩都在埋头读书时,他逆着父母之意学了汉剧;在汉剧界闯出一番天地并成功开设个人艺术专场后,他一夜之间跳去了越剧行;在越剧界打出名声并成功进入浙江越剧团后,他又进军影视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拍戏;在《梅兰芳》中以千娇百媚的姿态一鸣惊人之后,他又开始转型演武僧、演功夫片、演喜剧……
“演艺界并不一定是终点,没准以后还会转型,我就是有这样一种状态,希望能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余少群笑着说。不得不说,在娱乐圈,“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余少群身上不失为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词。
【驰骋戏剧界】 “想演越剧《红楼梦》” 14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考取了艺校,学的还是个生僻的汉剧专业,这一学,就是整整6年。之后,他在汉剧界赢得无数奖项,被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收为弟子,还于2005年成功举办个人艺术专场。但接着他又做了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从汉剧专业跳去越剧专业。就在大家为这个半路出家的小伙子捏一把汗的时候,余少群再度用自己牛一般的倔劲儿证明了自己的实力———2005年受邀参加汇集了浙江一线男演员的越剧电视剧《杨乃武平冤记》的拍摄,饰演杨乃武。该剧在央视播出后,立即引起了众越迷的关注。不久后,余少群成功举办了个人艺术专场演出,并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上海,随后加入了浙江越剧团。
羊城晚报:当初学戏父母并不支持,其实你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余少群:在他们看来,男孩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考一流大学,出国留学,做白领或者走仕途,而不是学戏。
羊城晚报:那么小就敢跟父母叫板,还给自己选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很奇怪的专业———汉剧,为什么?
余少群:我一直觉得很多事情都是有磁场的。学戏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很感兴趣。很小的时候,我常常跟爷爷奶奶一起看戏,一起去青少年宫参观,可能基因里带有这种东西吧,对于戏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
羊城晚报:学戏的过程苦不苦?
余少群:很苦,无论春夏,练功之后衣服从里到外都是湿的。其他同龄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生活,但我几乎都是在练功演戏。对于什么圣诞节、情人节,完全都没有概念,直到离开剧院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节日。
羊城晚报:抛却爱好不说,有没有为自己将来打算过,学完汉剧自己干什么?
余少群:没考虑那么多,我只想在戏曲界做好,好好演戏,拿梅花奖,这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荣誉,也是我奋斗的目标。
羊城晚报:但你后来却转去学越剧,怎么想的?
余少群:当时是看了越剧版《红楼梦》,一看就彻底被迷住了,太美了,感觉自己所有的灵感都给激发出来了,那时就爱上了越剧,也顾不了那么多地投身去学了越剧。
羊城晚报:转去越剧之前就没犹豫过,没想过隔行如隔山吗?
余少群:想过,不但想过,也切身感受到了,有句话叫“换行如投胎”,其实真的是这样。很多人都可能不理解,好不容易在汉剧领域做出今天的成绩,突然又来个大转变,但我觉得,人不应该受那么多顾忌的束缚,不然就什么都做不了了,演戏也演不好了。
羊城晚报:听说你有志向要排越剧《红楼梦》,在筹备了吗?为什么对《红楼梦》这么痴迷?
余少群:排舞台版的越剧《红楼梦》是我的理想,也一直在着手筹备,比如说联系越剧的老师、相关的演员,等等。但这种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何编曲、如何编适合我的剧本,都要花时间。我有很强的红楼情结,对小说《红楼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小说,那种传统又古典的文字、那种表达爱情的方式都让我深深着迷。读书的时候,寝室关了灯我就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手电筒没电了,我就用荧光棒一个字一个字地比着看。
【过招大明星】 “遇强则强是我的个性” 余少群接的第一部戏,就是大牌云集的《梅兰芳》,同台竞技的包括章子怡、黎明等诸多大腕儿;接下来的《新少林寺》中,余少群要面对的则是谢霆锋、成龙、刘德华、范冰冰等一众一线演员;在《叶问前传》里,与其飚戏的也是如元彪、林雪一类的老戏骨。但让人心生佩服的是,即便初出茅庐,余少群应对演艺圈的天王天后时也总是游刃有余,甚至锋芒更盛。
羊城晚报:《梅兰芳》中,你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媒体也纷纷评论说余少群演得比黎明更好,你自己觉得呢?
余少群:我一直认为黎大爷演得很出色,但是我运气比较好,因为我演的青年梅兰芳侧重舞台上的表演。我自己是学戏曲的,对于舞台部分的把握可能更加游刃有余一些,而黎大爷所塑造的是中年之后的梅兰芳,更侧重于生活状态。
羊城晚报:一出道就跟那么多国际巨星合作,就没怯过场?
余少群:我这人有个毛病,也是我身上一大特点———遇强则强。如果你气势低,我就很本能地想照顾你;如果你气势高涨,那我的气场也会跟着上来。跟巨星合作时,我那种状态就非常自信、非常饱满。惶恐是没有用的,只会让你演砸。
羊城晚报:在剧组与黎明、章子怡等人合作有什么感觉,有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余少群: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并且都很谦和,像哥哥姐姐一样,在剧组里很照顾我。
羊城晚报:成龙、刘德华那些前辈给你什么印象?
余少群:他们气场很强大,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成功有必然性,那种执着劲儿和那种工作狂的态度,都让我觉得很不容易。
羊城晚报:《苍穹之昴》中,你和田中裕子的对手戏最多,合作起来有何感受?
余少群:交流上有障碍,但已经升华到另一境界,眼神语气完全靠感觉,很默契。
【搏杀演艺界】 “能拿奥斯卡当然最好” 被陈凯歌看上,并拍了电影《梅兰芳》,这是余少群的又一转折。为了“青年梅兰芳”这个角色,余少群经历了8个月的苦练,瘦了8斤,事实证明,努力没有白费,余少群的灵气使他再次顺利完成从越剧到京剧、从生角到旦角的既跨剧种又跨行当的转变。
羊城晚报:《梅兰芳》之后,人们感觉你从戏曲界彻底跳到了影视圈。
余少群:还好。我觉得艺术是相通的,我的戏曲经历能帮我更好地演绎很多角色,而我的影视作品也能推动我表演戏曲。以后人们看到我在台上表演戏曲时,至少会说,我认识他,他演过什么什么。虽然现在在别的领域,但我相信,我不管走多远,都不会离开戏曲,因为它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即便现在,我也会留意戏曲界的一些动态,也会常常看电视里的戏曲节目,无论是刷牙还是在等车的时候,都会哼。
羊城晚报:你有没有给自己定下目标,希望在演艺圈达到什么成就?
余少群:当演员当然是能拿个奥斯卡最好啦!当然我不会刻意给自己设这么个目标,不然自己就毁了,演员的任务只是踏踏实实演好每一个角色。
羊城晚报:梅兰芳之后,你接下了很多武打类的角色,有无难度?
余少群:我以前学汉剧时是唱大武生,武术功底没有问题,难度在于舞台剧跟电视剧的镜头感不一样。前者是花架子,偏舞蹈性质;后者重实战型,讲求真正的攻击力。所以很多武打动作要重新学,当然我现在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
羊城晚报:人们更认可你的花旦形象,现在你接的这些武打片和喜剧,到底适不适合你?
余少群:这个圈子的人常常说“定型”、“转型”、“戏路”什么的,其实我不太懂,我就是本能地想演,完全没有顾忌。
羊城晚报:现在电影、电视剧、广告邀约不断,感觉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余少群:最大的变化应该是越来越忙了,几乎没有时间回武汉陪家人。自己的生活应该不算有太大的变化,因为都在拍戏,遇上几天的假期也都在家里看书,或者见见好友。
【瞄准新领域】 “没准将来从商开餐馆” 现在,余少群已以千万身价签约海润,接下《苍穹之昴》、《功夫咏春》、《新少林寺》、《掐死你的温柔》等诸多大片大剧,还发行了个人单曲《戏梦人生》。出道起点如此之高,将来如何超越?其实对于余少群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成为问题。
羊城晚报:出道的起点就很高,将来如何超越?
余少群:《梅兰芳》作为我的第一部影视作品,给了我太多的光环和荣誉。作为一个新人来说,压力肯定是有的,包括在之后选择新的电影上,我都会考虑更多,不能给自己减分。最大的压力应该是自己在今后的作品中怎样超越我的第一个角色,毕竟《梅兰芳》从艺术角度上来讲太经典了,但对我而言,压力也是动力。
羊城晚报:频频转型,你有没有作好心理准备去迎接外界的品头论足?
余少群:肯定会有人批评的,这个我很清楚。即便一线的大腕巨星都会被人批评,何况我呢。但我觉得,一个演员是无法取悦所有人的,你只能做到被大部分人认可。我也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的眼光束缚住。
羊城晚报:你每次的转型幅度都很大,将来会不会又换个新领域发展?
余少群:你别说,还真有可能。我一直想从商,开个餐馆,或者将来写点东西。因为我自己对美食有点研究,在北京、武汉的时候一直自己做菜,周围人很给面子,说做得挺好的。另外,我管理和规划的能力还可以,经营一样东西应该没问题。我喜欢文学,平时一直都有写东西,随笔和心情。我就是这样,一辈子想尝试很多东西。唉,我这样说,你会不会觉得我是条花花鱼,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哈哈!
羊城晚报:当年陈凯歌看中你的是那种像白纸一样的干净,在这个圈子里久了,你还会一如既往地保持那种干净吗?
余少群:我觉得这是一种品质,成熟跟干净两者并不冲突。干净是相对的,当时导演说我干净,是看中我的那种青涩感,对这个圈子一无所知的感觉,适合那个角色。但人总要成熟起来,如果我50岁了还有人用“干净”来形容我,那我就太失败了!作为一个男人,我应该成长起来。
羊城晚报:除了幸运,你觉得你能走到今天,自身的因素有哪些?
余少群: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在走每一步之前,没想过得奖,也没想过出名,只想做好自己的本分。学汉剧时,我要求自己尽量做到男演员里最好的;学越剧时,我一切从头开始,要求自己在越剧界也要做出点东西;后来被陈凯歌导演看上,我也跟自己说,要踏踏实实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一直都有一种状态,觉得还有更多领域等着我去尝试。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让大家觉得这孩子挺上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