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 |
2月4日,香港导演李仁港携新作《锦衣卫》再战内地大银幕。从《猛龙》到2008年的《三国之见龙卸甲》(后者在2008年4月初上映,劲收7500万元票房,跻身2008年内地国产片票房前十),再到即将上映的《锦衣卫》,在香港以“武侠电影”为招牌磨砺多年的李仁港逐步走进内地市场,他的名字也开始被内地观众所熟知。
在摩天高楼鳞次栉比的北京金宝街,古朴低矮的香港马会北京会所低调别致。尤其在深夜里踏着新年的第一场大雪找寻这样一个地方,心里对这次采访只打嘀咕。直到整个采访结束,记者才明白,对同样低调而独特的李仁港来说,约到这个地方聊聊,再合适不过。
《锦衣卫》重在“侠”,而非“功夫”
“包括我在内的港台电影人,到内地来发展,我觉得这是必然的。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重新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像《见龙卸甲》和《锦衣卫》这样的影片,这么大的投资(前者耗资2000多万美金,后者近亿元人民币),仅靠香港市场或者其他亚洲市场,不可能回收成本,需要有更大的市场为依托……国内市场还会更成熟,更发达,这是一定的。“
谈到《见龙卸甲》,李仁港流露出少有的兴奋,说这是他这辈子一定要拍的一部戏:“从小父亲就给我讲过很多《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我对这本书喜爱的程度,怎么形容呢——西方人睡觉时身边都会放一本圣经,而我身边放的是《三国演义》。”
因为《见龙卸甲》的成功,李仁港紧接着拍摄了《锦衣卫》。
《锦衣卫》的制片人安女士曾向记者描述过李仁港,说他做事认真,特立独行,对电影有独到的理解,“你很难改变他的看法”。
记者提及内地不少影评人认为《见龙卸甲》是一部古代战争片,话音未落,李仁港打断说:“我想很认真地向你说明,武侠片和现在的功夫片是很不同的。我拍的是武侠片,不是功夫片。现在的很多影片标榜功夫和武术,但对我来讲,武术只是手段,要表现更多的其他的事情。武侠片讲的是侠义精神,把精神放在剑锋上那种。《见龙卸甲》有很多这种侠义精神。如果你说它是武侠片,我会很开心。”
在《见龙卸甲》之前,李仁港就有《锦衣卫》的剧本了。拍完《见龙卸甲》,李仁港又重新修改了《锦衣卫》剧本,“前前后后用了好几年时间”。由于该片题材本身“非常出戏”,吸引了上影集团、北京新影联、西部电影集团、天翔制作有限公司和大盛国际传媒(北京)等诸多公司的投资。“是我目前拍摄的最贵的影片。”李仁港说。
很多人认为该片用“甄子丹(博客)(在线看影视作品)+赵薇(空间)(在线看影视作品)”是受《画皮》影响,李仁港反驳道:“青龙刚出场的时候是反派,甄子丹最适合演反派;影片里有大量的武打场景,甄子丹武术基础又好,所以他是最理想的人选。”至于赵薇,“她是可以让观众忘掉演员本身的人,把她与甄子丹放在一起,本身就很‘出戏’。”
李仁港表示,“锦衣卫”题材本身就适合拍成武侠片,也是他期待已久的作品。
“我把之前的所有积累都用在《锦衣卫》里了,这是我的心血之作。”他个人关于美术、技术以及对武侠影片的理解,“只要能用上的,尽我所能用好”。关于影片的市场,李仁港说他并没有特别考虑过:“我相信好看的电影观众都会去看。”
一位导演的“影视江湖”
与大多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导演一样,李仁港也是“泡在香港的武侠电影里长大的。”谈到当时香港电影之繁盛,他慨叹:“一直到现在,张彻导演和胡金铨导演很多影片中的经典桥段,我依然可以对台词。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李仁港是地道的香港人,父亲酷爱中国古典文化。受其影响,李仁港对古典文学和绘画兴趣浓厚。顺应当时的社会风潮,他中学毕业后便到国外求学,专业是文艺理论。其间,他对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烈。上世纪80年代初,李仁港结束学业后回到香港,“我放不下心中的电影梦,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影视圈”。由于具有出色的绘画功底,他进入电影行当的第一份工作是美术设计。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仁港经人介绍进入亚洲电视台担任副导演工作。磨砺了一年多后,努力和才华让他浮出水面,很快便升任导演,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魅力九龙塘》。“电视台编导是那时候香港大多数想进入电影圈的年轻人的必修课,像徐克、许鞍华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1993年,李仁港完成的武侠电视剧《九阴真经》在港播出,风靡一时。这是他在电视台拍摄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剧囊括了姜大卫、张智霖和梁佩玲等当时的香港当红明星。“这部剧在当时影响还是蛮大的。男主角姜大卫在圈中有较高威望,他认定我应该执导电影,就向投资老板浮乐莲推荐我执导武侠片《独臂刀》,就是后来的《94独臂刀情》。”
1994年,《94独臂刀情》在港上映,但并不像李仁港想象的那样受欢迎。李仁港的文人情怀在影片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大量抒情和诗意的慢镜头与当时流行的激烈对攻快切显得很不协调。虽然影片在市场上“并不火爆”,但李仁港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对武侠片的深刻理解还是引起了同行的注意。
如今再回头看这部大银幕处女作时,李仁港说:“这是我做得非常得意的一件事。因为第一次当导演,勇气是最重要的,至少我直面了自己,锻炼了自己。”李仁港言及“最得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部影片让他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张彻,同时他也结识了当时最火的武侠片导演之一徐克。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张彻和胡金铨都是武侠片导演中公认的“宗师级”人物。前者的《独臂刀》《马永贞》《洪拳小子》以及后者的《大醉拳》《侠女》和《龙门客栈》等影片是大多数武侠片导演们的标尺。“两位大师在我们心里的分量,你们是很难理解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张彻导演的影片,我不否认,我对武侠电影的酷爱和理解都受他影响,而且我对事业和人生的理解也来自于他,他是我的偶像。我的第一部影片就是向他致敬之作,如果有机会,我还会翻拍这部影片,再次向他鞠躬。”说到这里,年过不惑的李仁港喝咖啡的手有些抖动。
《94独臂刀情》上映不久,李仁港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说张彻导演想要见见他,并提醒他“最好带着影片的录像带,老人家想看看。”这个电话让年轻的李仁港激动得手足无措,“怎么可能?带着自己的初作去见自己的偶像?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据李仁港回忆,他冷静下来后就带着录像带去了张彻家里。“那是人生中最奇妙的一个经历,第一次见到张彻导演,第一次到他家里,而且是给他看自己的处女作,我紧张地都不敢直面他。老人家已经70多岁了,腰身不太好,耳朵也不太好,与人交流都是拿一张纸片写字给对方看。我就那样静静地坐在他旁边,看了一半,他很吃力地站起来,写一行字给我:‘好,我们坐那边,有一件事情给你谈。’”
“接下来张彻导演又给我写了一行字:‘我有一个剧本,想请你来拍’”。之后,两人就像武侠电影中的高手过招一样,“我写一句,他写一句。”当时的张彻由于行动不便,正在物色合适的年轻导演来拍他想拍的电影。“很荣幸,这比拿什么大奖都更开心。但我不敢接呀,我跟他说:‘导演,要是您拍的话,我给您当副导演。没问题的,只要您在现场,您说怎么拍,我就怎么拍。’他什么也没说,就写了很简单的几个字给我:‘成功不必在我’。他的意思是只要影片成功,不一定非要是某个人成功。这是我在‘江湖’上的第一课。这六个字改变了我对电影事业的看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我要永远记在心里。”
由于种种原因,这对忘年交的电影计划最终并未付诸拍摄。2002年,张彻去世。这让李仁港痛心不已:“其实当时他只给我写了个故事梗概,但我一直在打磨这个剧本,也一直在找资金,希望有机会完成他的心愿。”
同时看中李仁港的还有风头正劲的徐克。当时徐克与姜大卫很熟,早在《九阴真经》播出后就问过李仁港的情况。《94独臂刀情》上映不久,徐克请姜大卫帮忙“约那个导演出来吃个饭”。“他当时正红得厉害,也是我的偶像,他的《新龙门客栈》和《黄飞鸿》系列等我都非常喜欢。我和姜大卫到了之后,徐克坐下来就说,他家里有一个书房,那里全是一柜一柜的录像带,其中有一栏是可以帮他‘找找灵感’的:”《九阴真经》我就放在那一栏里‘。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听到这句话时的感受。“李仁港看看记者,抿了一口咖啡。
由是,李仁港执导了自己的第二部武侠片《黑侠》,影片的监制是徐克。
因为有了徐克,这部电影的阵容可谓豪华:李连杰、刘青云和莫文蔚联袂出演,影片的武打场景和剧情发展均是“徐克式”的,商业味十足。但从影片偏冷的影像和不时出现的感情戏片段中,依然可以看到李仁港的个人风格。影片虽然在香港只有一两千万港币的票房,“但在海外发行很好,特别是北美。因为当时香港电影已趋没落,特别是武侠片已经风光不再。”这两部影片让李仁港“至少业内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拍武戏的新人,但对普通观众来说,知名度还谈不上”。
除了《黑侠》,李仁港还作为副导演与徐克合作了《黄飞鸿》,之后香港武侠片式微,李仁港随即淡出了大众视野。“不晓得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是在香港没有人看武侠片的年代开始拍武侠片的。说不幸,是因为票房肯定不会太好。但对我来讲,这给我内心以及事业的冲击力,或者说对我的未来影响更大……我宁可开始挫败多一点,然后还可以多一点反思,去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事。《黑侠》没有让我大红大紫,现在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离开徐克之后,李仁港结识了尔冬升和刘德华,与前者合作拍摄了《我爱你》(1998)和《星月童话》(1999),与后者合作拍摄了《阿虎》(2000)和《少年阿虎》(2003)。这几部戏的推出,固然与尔冬升和刘德华的偏好有关,但更与彼时整个香港电影的大环境分不开。“其实我不是不想做(武侠片),这是一个大的潮流问题,因为早在我拍《独臂刀》的时候,香港武侠电影就已经走到末路……但你得生存啊,有朋友帮忙,有电影做,已经是很不错了。”
2005年,李仁港再度出手,推出了“大制作”《猛龙》,影片聚集了吴建豪、洪金宝、任达华、李冰冰和汤镇业等香港和内地的一线演员,李仁港也想借此片“看看自己在市场上的分量”。这部讲述一个跨国警方合作侦破跨国犯罪集团的故事似乎未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谈不上成功吧,但我已经知道,大家要看什么样的影片了。”这之后,内地电影市场开始了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港台影人北上,把发展的重点移向内地,李仁港也不例外。
对话李仁港
我们对武侠片已经误解很久了
《综艺》:在你转向大银幕的过程中,《九阴真经》这部电视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谈谈该剧的情况吗?
李仁港:男主角是姜大卫,他是张彻手下最好的演员。早在我当美术指导时候就想尝试用拍纪录片的方式拍传统的武戏。传统武戏就是一三五七九拍摄,再拍二四六八(的正反打镜头),我觉得太呆板,就尝试像拍新闻片一样,开机全部拍下来回去再剪辑。《九阴真经》就是用这种方式拍摄的,所以(播映后)才会有不一样的影响。可以说是这是我的一次武打纪录片实验,还算成功。后来的《94独臂刀情》,我再次用了这样的拍摄方法。
《综艺》:现在回过头看《独臂刀》,你对这部作品怎么看?
李仁港:幸好我拍了这个戏,幸好这是一部武侠片。我现在的这个团队还是《独臂刀》时候的班底,只不过今天的刀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狠。以前拍后面的人冲上去打的一个镜头,总觉得很多东西要拍,对拔刀、出刀的时机、姿态,每一个动作,都有很多要求。但今天,我要求的可能不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更深层、更内在的东西,比如那个人冲上去的那一刻他想什么,包括那把刀应该有多重。
《综艺》:不再追求动作本身,而是它后面的东西?
李仁港:是内在的东西。现在很多影片标榜武术和动作,在我看来,这些只是手段,关键是能否表现更多其他的东西。我们对武侠片已经误解很久了,不是说拍得不好——把人性推到一个最高峰的时候,永远都是美的,都是我们想看的。说真的,张彻导演的戏,你说好看在哪里?他就是那一刀狠。为什么狠?因为他是把一个人的人性推到最高点才出的那一刀,动作很简单,但却最有力量。
《综艺》:为什么选择《锦衣卫》这个本子?是因为里面有“那一刀”吗?
李仁港:“锦衣卫”本身就是拍武侠片的好题材,锦衣卫个个武功很好,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但试想,他们有优越感吗?他们开心吗?绝对不。因为他们是皇帝的杀人机器,杀坏人的时候,他OK.但是要杀一个好人,而且是杀教会他武功的好人的时候,他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明朝政治那么腐败,他就是变成一个机器,也会有很多斗争,很多压力。
《综艺》:从刚刚发布的预告片中能看到你的美术功底,很多人认为这已经成了你所执导的影片的一大特色。
李仁港:这是因为武侠本身是美的。不用看影片,不用看故事,不用看造型,什么都不用看。你就想象一个侠士,像战国的时候,荆轲这种刺客,你说他美不美?他的样子可能不美,但他的行为太美。我不可能都用美的东西来表现,但当把人性推到最高点的时候,就像佛家所说“得道”的时候,那一定是美的,那一刻全世界都是美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难道不去关注、不去表现这种感受吗?弘一法师临终的时候,他悲喜交集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人生最美的一个片断。拍这样的镜头,能不美吗?所以武侠片里的美不是色彩和造型,而完全是一种极致的表现,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美。
《综艺》:但经典武侠片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李仁港:我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内行人讲这样的话,他的潜台词就是说武侠片后继无人。张彻导演说过“成功不必在我”,我相信好的武侠片还会有的。
《综艺》:好的武侠影片应该具备哪些因素?《锦衣卫》是这样的影片吗?
李仁港:能把侠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影片就是好的武侠片。不是外在的武术动作和商业包装,它所承载的武侠精神最重要。至于《锦衣卫》,我起码是从这个出发点去做的。它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但我尽了最大努力去做。就像影片里镖局的名字叫“正义镖局”,老镖头临去世的时候告诉女儿乔花(赵薇饰)说:“正义镖局是应该维持下去的,因为江湖太少正义。”其实这是我对武侠片的观点:它快要倒闭了,但我希望真正的武侠片能经营下去。
《锦衣卫》是我认同的武侠片,是我自己热爱的武侠片,我把以往的很多经验,包括以前学到的一些技术,比如电脑特技、音效等,什么招数都用尽了。《锦衣卫》是我的心血之作。
《综艺》:内地观众对“锦衣卫”这个题材并不陌生。具体到你的这部电影,对这个题材有哪些创新?
李仁港:除了场景设计,武器的设计也是《锦衣卫》的特色和创新。青龙(甄子丹饰)的“大明十四势”、脱脱(徐子珊饰)的长鞭、判官(吴尊饰)的刀,都像是可以遥控的,包括打斗动作,这些概念我已想了很久。锦衣卫是密探,所有的特工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所以青龙的武器不是一把刀,而是一个箱子,里面有十四种武器。八种是逼供用的,五种是杀人的,最后一种留给自己,是完不成任务时自裁用的。你想想看甄子丹配备这样一个箱子的情形。这种造型会带给观众很有趣的想象,是以往武侠片中所没有的。
哪怕是杀人工具,他们也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路。这是《锦衣卫》的一个核心思想。在《锦衣卫》里,青龙最终是有自己想法的,有自我意识。青龙是锦衣卫里最厉害的头子,他遇到了普通女子乔花,两人相互影响,到最后,青龙被乔花打动。女孩子想的往往最简单:有希望就是幸福的。这刚好是锦衣卫完全没有想过的,尽管每人练得一身好功夫,其实他们都知道,很可能下一个要杀的人就是自己。所以他们精神压抑,感觉路途永远都是黑暗的。再复杂的脑袋到最后都会输给一个头脑最简单的人。人心都是很简单的。有一个印度和尚曾告诉我,中国的《道德经》最厉害。他说《道德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锁。
《综艺》:《锦衣卫》的武术指导为什么会选择谷轩昭?
李仁港:我和谷轩昭认识很久了,他是我中学时的学弟,是武侠片的第三代武术指导,有很多经验,参与过很多影片比如《卧虎藏龙》。此前我们合作过《黄飞鸿》《黑侠》等影片。
在《锦衣卫》中,他的一些设计和想法都很大胆、新颖。比如对武器的创新、脱脱的招数,很多打斗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年轻人的口味,活泼独到。《锦衣卫》中武打镜头很多,但武打不只是好看,还要讲好故事。武打的同时又要表现好文戏,这是最困难的,谷先生这方面很有经验。
《综艺》:对影片票房有没有具体预期?
李仁港:票房这些,还没有去想。我相信好看的电影观众都会去看。我的工作就是尽量把影片做好一点。
《综艺》:现在港台的很多电影人把发展重心都放到了内地,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李仁港:内地电影处在一个上升阶段,将来还会更好。这种现象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