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谊副总裁:华谊兄弟不等于冯小刚电影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2月15日11:05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它不是最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却具有极强的“眼球效应”;它不是最有钱的影视公司,却造就多位亿万富翁……自从成功登陆创业板,华谊兄弟就一直在话题与争议中游走。40天过去,上市在这“一对兄弟”身上刻下了怎样的烙印?成功融资的华谊,为诸多因资金不足而苦恼的文化企业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华谊今后的路又将指向何方?带着这些问号,人民网记者日前专访了华谊兄弟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胡明。
记者:现在从上市这个角度来讲,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可能上市的影响也渐渐开始渗透到公司各个环节,您能不能详细的谈一谈上市对公司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胡明:我觉得在运营团队主要是规范运作,特别是规范的信息披露的影响,基本上我觉得这个层面的变动我觉得不会说有特别大,只不过现在要在信息披露上更规范一些,但是我觉得对于公司高层来讲,要想的问题比原来多,因为公司是融到12个亿,占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所以我们公司会看得更远,心气会更高一些。特别是拿得钱比原来预想要多,从战略上保持公司持续长远的发展,这其实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一个特别的问题。
记者:具体信息披露这块呢?
胡明:信息披露呢,我们在上市前我们做电影的上映期的宣传的话,比如说以前我们是只请娱乐媒体,这次我们也请了财经媒体,在交易所也发了相应的通告,因为公司有重大的信息及时公平。大家也觉得是第一次吧,也有不少人评论说华谊这个事特别有特色,像我们常规的开董事会什么的,我们都发了跟电影和电视剧有关的东西,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好玩吧。
记者:您刚才说信息披露这块,比方说对于一个公司盈利持续性的期待,对股民和股市影响很大。
胡明:对。
记者:包括怎么样控制一些风险,这个对上市公司来讲单独做经营还是不一样?
胡明:对。我们可能没有经验,但是我觉得起码有一个诚恳的态度吧。其实媒体更多的会影响广大的个人投资者,我觉得还有跟机构投资者保持一个很良性的互动,我希望这个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的确现在还没有经验,就是应该怎么去做。因为这个行业的确有一些东西很特别,像我们之前做电影的发布会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预测一个票房,但是现在就不能预测了。因为实际上我如果预测一个票房的话,就构成了一个对投资者的盈利预测,那这个盈利预测将来多了、少了,我觉得都不合适,也都不够负责任。其实我们怎么去把我们带着行业特点的这种沟通工作能做好,其实也真的是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因为真的是没有经验。
记者:像这些股东里面都有马云、江南春,他们本身都是成功的经营者。他们持有华谊兄弟的股份,你觉得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或者是他们直接参与了公司的一些策划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影响呢?
胡明:这样的话公司的心气更高了,因为一个公司的股东你是看一年、两年,还是说你看五年,甚至是十年,我觉得他对公司的做法肯定不一样。我觉得股东他们特别可爱的一个地方,他们其实对公司的期待都是挺高的,也是希望大家在一起更多的有一些事业上的成就。特别像马云,因为他也是我们的副董事长(董事),他会对公司的战略、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对运营提出很多他自己做企业的体会。
其实对我们帮助是很大的,在中国怎么做影视行业,怎么把这样的企业做大谁也没有做过。我们更多的是从其他的成熟行业借鉴,我觉得这些股东和董事带给我们最大最大的一点,其实他希望这个公司走的更长远,能够有更远一点的理想吧。
记者:刚才也提到控制风险,包括对咱们华谊兄弟的模式。我跟同事聊的时候,他们都说华谊兄弟是不是给冯小刚投一个高额的保险呢?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
胡明:在这一点上,首先很多的朋友他会把华谊兄弟电影等同于冯小刚电影。我觉得应该说冯小刚的电影是华谊兄弟最成功的产品,或者是说是我们最成功的导演系列电影的一个品牌。比如说我们在过去3年当中,我们有5部电影都是排在当年的国产片前十名的,这里面只有《集结号和《非诚勿扰》是冯小刚拍的。其他的还有《游龙戏凤》、《功夫之王》、《风声》、《宝贝计划》,更多都不是冯小刚拍的。但是我觉得本身冯导演的品牌特别强,大家很容易把这两者之间划等号,其实对我们财务收益上的贡献很大的,但是很容易被公众忽视。
还有华谊兄弟的业务,其实它也不能和华谊的电影划等号。因为我们是有电影、电视剧和演艺经济这三块,很多人会把华谊兄弟等于华谊电影,华谊电影等于冯小刚电影,这样一种方式可能会对公司有很多的担心、顾虑。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可能随着大家对这个公司逐渐的了解,我觉得华谊今年上市的时候,第一次披露招股书也是社会公众第一次能够从财经或者是资本专业的角度来解读这样一个影视行业。
因为之前大家从影视行业能够拿到的公开资料是非常少的,更多的是看娱乐新闻得到的印象。第一次我们以一个法律文件的形式向公众来展示华谊兄弟内部的情况,我相信机构投资者也好,还有个人投资者也好,其实他们都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再说我们招股书有400多页,可能很多人也没有精力把这么厚的招股书全部能够看完。我是觉得这中间肯定会有一个大家逐渐接受的过程。记者:之前咱们是商业贷款,现在又是上市。但是这两个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计划今年拍4部电影,然后来申请贷款的额度。但是现在是通过买股票的方式,你拿到的钱远远超过你企业需要的投资,多余的这部分华谊有没有计划做别的产业呢?
胡明:我们先说银行贷款,在华谊做贷款之前,以前电影企业拿贷款也都是非常非常难的。我觉得我们2006年第一次以版权质押的方式跟招商银行做了《集结号》的贷款,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到2008年的时候,我们跟北京银行做了多部电视剧的打包贷款,这个比单系的贷款又是一个进步。因为银行是我的债权人,这些债权人对华谊兄弟的接受和认可其实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觉得今年华谊走向公众化也是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为我觉得一个公司还是要用过不同的金融产品,让不同的投资人认可,这个是逐步的过程。
当时我们怎么去管理这个预算?怎么控制成本?在这些方面我觉得他们都给了挺好的这些具体建议或者是要求,但是我觉得由于他们有很多不同行业的经验,他们跟企业密切接触的时候,他们的这种监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帮助。今年华谊走向公众化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特别的不适应,以前一直都处在一个有人监管的状态下,我们会觉得这种状态会比较容易的适应。
其实到今天上市以后,这个募集资金虽然说股民不会像银行这样,一张一张发票的来审,我觉得股东对于投资汇报的要求肯定是远远超过银行了。所以其实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我们肯定不会说挺松懈的,觉得也有钱就可以随便拍戏。其实从我们自己的心态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因为所有的这些投入,其实最后都是要有回报的。
记者:拿到这么多钱有没有计划从影视或者说质押经济这种角度转向其他的角度,比如说房地产?
胡明:房地产是我们肯定做的,因为这个不是我们的主业。我觉得在融资的时候,融到12亿的时候,或者是扩大电视剧的制作规模,包括要建设6家影院,电影达到每年6部,以前我们是每年做3部,电视剧达到600集的规模,我们以前是300集。这个是我们之前就有的计划,都是集中在自己核心的领域,基本上集中在核心的,特别是娱乐的内容的这样的领域里面。我觉得虽然有这些超募的资金,但是我们肯定不会去做这种特别大的跨行业的并购,或者是跨行业的发展,房地产我们肯定不会做,这个是100%。一个企业肯定要专注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这种想法我们是肯定不会变的。
至于你说具体用到哪?现在还没有想好,因为还需要比较周密的分析、论证,包括我们要看和现有业主有没有更好的协同效应,这些都花时间来分析和论证。
记者:之前还可以透露一些,但是上市了就更不能说了。
胡明:其实没有什么不能透露的,我们所有的扩张都会围绕自己的主业,肯定是在我们主业或者是在这个周边,或者是上下游这些领域。一来法规也有规定,就是说你这个募集资金是不能做一些主业以外的这些业务。另外一个,从华谊本身的价值观来讲,我们一直是希望专注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面。
记者:您好像在外企工作过?
胡明:对。
记者:您之前在外企,可能外企的这种管理各方面,国内也在一直向他们学习。您从2005年过来以后,这边有过什么样的改革和制度上的健全呢?
胡明:我觉得在过去三四年当中,我们主要是在内部的管理体制上,我觉得更加的制度化和流程化。其实本来华谊是一个在市场竞争当中生存下来或者是发展起来的这么一个企业。本身骨子里有一些特质,比如说对结果负责、重视承诺,其实这些价值观说的抽象一点,可能就像是流淌在这个公司的血液里面。在过去的3年里面,我们是建立更多的制度化,有更多的流程,而且能够把顶尖的人才能够组织到一起,产生更多协同的效应。我觉得这个是我来了这个公司做的比较多的工作。
记者:主要是制度?
胡明:对,制度、流程、团队协作。这个是我过去几年的工作做的最的大一点。
记者:具体的说呢?
胡明:比如说我觉得像预算,一部戏多少钱拍?3年以前老板一拍板就定了,但是现在我们就会需要有一些更多的流程。比如说你是国内的影院发行,说我这个可以卖到多少钱。还是说比如说我们国际发行可以卖到多少钱,我们的制作部门说我预算比较紧张,你得多给我一点。我们会把这些讨论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工作的结果要形成一种制度,并且形成一个工作的流程。
我不知道像你们报社写稿,你们怎么去做质量控制。比如说你写完了会给主编看,然后主编看完了最后可能还有一个值班的总编,你们的质量控制会有这样的一个流程。因为你有这么多的记者在写,其实华谊今天也是一样的,就是说我们也是有这么多的戏在拍,有这么多的艺人,我怎么把这个质量控制变成制度。
拿你们报纸来说,以前我只有两个版面或四个版面,老板自己一个人都可以管了。但是今天我们请来的都是各个板块的顶尖的记者,你怎么把这帮人组织在一起,你怎么有一个流程来控制文章的质量,保证这个报纸总体的质量能够符合整个企业的发展的战略,我觉得这个可能更多的是一个组织要做的工作。其实我们在过去3年当中,也是有很多这样的经历,花在部门的协调各个方面,比如说我们的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之间,截止到今天我们有76个艺人,有的演员老有戏,有的演员就求着制片人上戏,大家需要更多的协调,包括今年上的电影《风声》我觉得《风声》也是国内独一无二可以在一个公司的体系内,可以完成从编剧到导演、到制作、演员、发行全部的工作都是在华谊的内部体系当中完成的,我觉得这个今天在中国肯定找不到第二家公司,内部体系这么健全的。
但是中间有非常多的协调工作,比如说要艺人去宣传。我们《风声》做了十几场各地的首映礼、见面会。因为这些演员有档期的问题或者是有约在身上,这时候我们的电影发行部门也要和经纪人部门协调,有的时候也会争、也会吵架,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在中间找到一些平衡。因为艺人参加这些宣传是没有收入的,他是义务的,他可能在那边拍戏,人家是给他钱的。所以说你要有一个大的目标,把大家吸引到一起,但是也同样也有很多细致的互相的配合。
记者:明星持股也是一个方法,就是把大家团结起来。
胡明:我们当初做的时候也没有想这么深远的意义。后来我们的招股书在社会上带来的反响,也是我们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当时的想法是说我们可以在外部找投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内部找投资人呢?无非就是内部的占的比例小一点,我觉得是一个挺朴素的想法,远远没有说想的多长远。
当然有股权的话,我觉得血缘上肯定会更近,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你能说好像没股权了,好像我们对艺人不重视吗?其实也不是。其实每一个明星他投资的理念、观点完全是不一样的,这完全是个人,因为我们股票不是送的,这个是买的,要花钱的。记者:这个也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吧。
胡明:这个跟明星的投资偏好,跟他对风险的偏好,这些都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面也会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里面。
记者:到年底了,2009年咱们的业绩怎么样呢?
胡明:其实我们之前在招股书里是有做营运预测,是比去年增长20%,这个是我们招股书里有讲2009年的盈利预测。
记者:现在看来能达到吗?
胡明:反正我觉得目前,截止到今天我觉得信心还是蛮足的。
记者:各个板块怎么样呢?比如说电影、电视?
胡明:都跟预想的情况差不多。
记者:没有具体的数字吗?比如说电影或者是电视剧。
胡明:我们之前的营运预测是有的。
记者:没有最后的总结呢?
胡明:总结要到明年年初,或者是审计完了以后才知道。
记者:必须要通过监管。
胡明:出了审计报告以后,要在交易所发公告。我们那个时候也会做年报的业绩说明会,这些肯定会做,就是具体的数字跟投资者做交流。而如果你现在需要营运预测的数字,招股书里面都有。
记者:下面有几个具体的问题需要您谈谈,我看华谊的演员包括李冰冰她们参加公益活动比较多,我想在这个方面公司有特别的考虑吧,就是要让明星去参加公益活动。
胡明:这个是华谊的一个价值观。以前我们觉得艺人能够做到超级明星的话,因为明星成长的路径通常是电视剧明星、电影明星,你是有广告和商业明星。我们看每个明星的位置的话,你可以看他有多少国际大品牌的广告,基本上代表了这个明星的身价。
但是我觉得从今年开始,华谊的价值观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希望这些明星能够从商业再次成长到一个公益明星的这么一个高度。因为我觉得一个公益明星对明星综合的素质、形象会有更高的要求。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很阳光的,也是很健康的,因为我觉得一个明星他既然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有这么多粉丝的追捧,其实他身上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把明星最高的一个层次升华到公益明星的角度,我觉得也是对这些艺人来讲也是一种鼓励或者也是一种鞭策。
记者:好像许晴最近签约了华谊,在艺人经纪上有人说只要用华谊签了就可以进入一线(无论在收入和演艺上都可以进入一线)这点华谊怎么考虑呢?
胡明:许晴其实还是一个很成熟的演员了,其实我们对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明星都会给他们量身定做他们自己的演艺发展的计划。比如说我们签的明星里面也有刚刚选修出来的(波波组合),也有像徐帆、许晴这样的演员,演戏演了很久的演员,其实处在不同的阶段的都有。
我们的艺人有一个特别广泛的分布,作为一个经纪公司,最关键要给这些艺人提供特别专业的服务。这些服务专不专业?你要针对每一个一人得情况去给他们制定一个发展的计划,关键你还要有执行力。你不要光想着说我要拍大电影,大电影就是大明星,我觉得重要在执行。经纪就是一个服务,他的服务是提供给艺人,这些服务跟我们做其他的专业服务行业在实质上没有特别的区别,也是给你的客户有一个好的定位和计划,并且你能够交付,能够把它执行下去,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专业的经纪公司。其实签到华谊的有成名的,也有相对知名度低的,这些都会有的。
记者:刚才说建6家院线,现在已经建成了吗?
胡明:还没有。这个跟我们主业关联度非常的密切,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在这方面多分析、多论证,基本上现在还处在这么一个阶段。你说定论的话,现在肯定没有定论,你说没有签任何协议,肯定不算有任何定论。但是我们肯定会特别有兴趣看,然后也会在这方面花比较多的精力去关注,去跟这些业界有更多的交流,更深入的去寻找一些发展的机会。
记者:在金融危机的阶段,咱们华谊这么大的公司是不是整合了很多资源呢?
胡明:你说金融危机的话,从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一年多的时间。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一个还是在人才上下功夫,比如说我们又签到新的电视剧的制片人,比如说我们想办法花大力气做一部《风声》完全是打着华谊兄弟烙印的电影,《风声》这一部戏培养出来的两个导演都是能过两亿票房的导演,我们做的基本上在这上面,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才。
之前我们签了导演是吴晓,他拍的戏是《中国兄弟连》很多男孩子都特别喜欢看,现在也挺火。一年以前,我们也有几个新的制片人,也是在过去一年当中加入到公司的,比如说有壮丽奇,他是橙天前任的总裁,也有做现代戏比较强的,就是做《好想好想谈恋爱》的制片人。还有我们的明星也是,像许晴,我们还签了邵兵等等一些演员,其实有这么一批相对非常成熟的演员签到华谊来。
记者:经纪公司的规模也扩大了是吗?
胡明:对。因为明星更多了。
记者:那就差不多了,不耽误您太多的时间了。
胡明:没有、没有。有几个问题你可以问王总,可能跟他个人的感受相关的,这样你问他时间短一些,他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精神状态。 (来源:人民网-娱乐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视频策划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详细]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