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张蒙蒙是云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9岁跟着爷爷听京剧,算得上是个铁杆“粉丝”。同班同学的MP3里全是流行歌曲,他却在里面存了几十段京剧,有空就拿出来听,还跟着哼哼。不过让张蒙蒙遗憾的是,大部分的京剧名角他都只能从电视上看到,从来没近距离接触过。“听说国家京剧院三团要到我们学校来演出,我高兴坏了,总算可以见到真人了。”张蒙蒙说。
作为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组成部分,11月17日至26日,国家京剧院三团一行40余人在剧院党委书记刘孝华、副院长尹晓东和三团团长张建国的带领下,赴重庆和昆明,先后在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西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西南林学院演出8场,近万名师生观看了演出。
对于这次进校园演出,国家京剧院三团作了精心细致的准备。演出剧目以经典传统剧目为主,包括《对花枪》、《三岔口》、《秋江》、《霸王别姬》等;演员阵容则以优秀青年演员为主,包括徐畅、张小清、谭晓令、张亚宁、王璐、刘佳、杨威、胡馨元、贾鹏飞、徐滢等。“高校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不太熟悉京剧艺术。所以我们特地挑选了故事性、表演性比较强的剧目,不仅要让他们看,而且要让他们看懂。”张建国说,“我们的不少演员也是80后,和青年学生交流起来很亲切,完全没有距离感。”
为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每次演出前,剧团都会举办京剧基础知识讲座,由一级演员吕昆山主讲,此外,还邀请数十名学生到后台参观演员的化妆过程,并向他们展示演出所用的服饰和道具。在云南财经大学演出时,剧团主要演员还和学校师生进行了座谈,逐一解答他们关于京剧基本特征、行当、流派、音乐等方面的问题。
剧团所作的这些铺垫和努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各高校场地条件不一样,但场场演出均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里都站着不少学生。《三岔口》里的精彩“暗战”,让学生们啧啧赞叹;《秋江》里的幽默台词,让他们捧腹大笑;《霸王别姬》里的离愁别绪,让他们感同身受;《对花枪》里的大团圆结局,让他们笑逐颜开。火爆的演出场面,让张建国感触良多,他说:“不少青年学生告诉我:不是我们不喜欢京剧,而是给我们接触京剧的机会太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可以说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主演《对花枪》的谭晓令每次演出后,都会被学生团团围住,要求合影、签名的络绎不绝,经常半小时都卸不了妆。“出来演出前,我们心里还有些嘀咕,怕学生不了解、不喜欢京剧。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谭晓令说。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徐仲伟说:“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大学生走进高雅艺术。这种‘双走进’对民族有利,对艺术有利,对青年学生成长更有利。”
国家京剧院三团赴重庆、昆明演出期间,正是甲型H1NI流感的高发期,但演员们没有一个因此打退堂鼓。由于重庆气温较低,加上饮食不习惯,主演《秋江》的徐畅得了肠胃炎,上吐下泻,不得不到医院打点滴。但只要演出一开锣,她还是照常出现在舞台上。昆明海拔将近2000米,一些演员在演出过程中出现了高原反应,心慌气短,但他们依然尽最大努力,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表演。剧团的协作精神也令人感佩。今天这个戏的主演,明天可能会到另外一个戏里跑龙套,不演出时,还可能坐在台下打字幕;每次演出结束,所有的演职人员都会一起动手,收拾道具和音响设备,真正体现了剧团的“一棵菜”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在圆满完成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后,国家京剧院三团还积极开拓两地的演出市场,在重庆举办了“情系国粹,爱在葵花”红色经典传统名家名段演唱会,并从11月27日至12月4日,在昆明演出《杨门女将》、《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和5场《红灯记》。(黄小驹)
(摘自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