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揭示房奴问题
社会问题剧
寒冬热播
家庭伦理剧《中国家庭》正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热播,开播至今在北京地区平均收视率达9.98%,而单集最高收视率超过10%。
《中国家庭》中体现了网恋、婆媳关系等多个社会问题,而记者注意到,
《蜗居》、《房子》、《嫁衣》、《人活一张脸》等一系列反映社会问题的电视剧,本月在各地电视台热播,既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又对社会起到了警醒作用。
这类题材电视剧不仅仅局限于生活中的家长里短,而是更多地把目光放到了挖掘生活背后的社会意义中,甚至很多剧情都让观众“感同身受”。
从前几年热播的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到本月多部社会问题剧的热播,这类题材的电视剧进入到了成熟阶段。
萌芽期
“陌生人”开创新纪元
社会问题剧热播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该剧开创了社会问题剧热播的新纪元,这类电视剧也开始受到影视剧导演和观众的青睐。
该剧对家庭暴力的真实描写,让不少观众错愕,也给老百姓敲响了警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了解了家庭暴力,呼吁杜绝家庭暴力,越来越多的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人也开始学会反抗。
该剧不仅创造了当年电视剧的收视新高,在中国乃至海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重视起家庭暴力问题。
发展期
社会问题剧延伸涉足婚姻、家庭等问题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热播后,社会问题剧成了高收视率的保障,越来越多的导演、编剧把目光放在了这类题材电视剧上,即使没有过多宣传,在收视率方面却相当傲人。
而电视剧的题材也从家庭暴力逐渐向婚姻、家庭生活更多方面的问题延伸。
2006年,家庭伦理剧《爱了散了》中男主人公的性无能,也引起了社会热议。剧中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生活观也让不少网友感触颇深,“挺压抑的,里面演的很多东西打击了我对感情原先的看法。”网友mmp748这样留言。
《我们俩的婚姻》去年在央视播出的首日,就坐上了收视第一的宝座。剧中嫌贫爱富的爱情观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探讨,“太势利了,怎么能拿自己女儿的幸福当筹码。”对于剧中母亲嫌贫爱富,拿女儿婚姻做筹码,网友气愤地写道。
成熟期
此类剧扎堆荧屏
收视都有不俗表现
今年,社会问题剧则是遍地开花,
《蜗居》、《嫁衣》、《房子》、《中国家庭》等多部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都有不俗表现。
而这类题材电视剧不仅对家庭生活有所展现,也逐渐深入到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面也更加宽泛了。
反映房奴生活的电视剧《蜗居》,近日刚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大结局,在北京的收视率高达10.39%,目前正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重播。
其实,该剧刚播时收视率并不理想,而是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发现剧情有和自己生活重合的地方,而剧中所反映出来的房奴生活,也正是自己生活的写照。
同样反映房奴生活的电视剧《房子》,在江苏卫视首播后,全国收视率也超过了1%。而该剧目前在网上的热播也让不少网友感触颇多,很多网友都表示,《房子》不仅唤醒了他们心中的“买房痛”,而房奴和准房奴以及盼望当上房奴的人,都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
刚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大结局的电视剧《嫁衣》,最后一集的收视率也达到5.7%。该剧描写了中年女人管静竹在儿子被查出自闭症后,遭遇了丈夫的背叛,独自带着儿子生活。
该剧首次将自闭症儿童的话题引入电视剧中,让不少观众为之动容,更加呵护自己的孩子。
导演解读
观众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中国家庭》导演王小康昨日接受采访时称,人们有很多东西在生活中是无法释放的,所以就希望在电视剧里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有很多网友说,是含着泪看完社会问题剧的。因为和自己贴得太近,所以生活的感受在里面,在电视里看到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亲切感。”王小康分析说。
专家说法
此类剧引起社会反思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谢立中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电视剧来体现社会问题,确实可以更好地让这些问题受到关注。“电视剧中出现的家庭暴力问题、小区维权问题、学生上网问题……这些都是很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谢主任说。
谢主任表示,社会问题剧对现实社会还具有警醒作用。
谢主任举例说:“《蜗居》在某种程度上把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展现出来,让公众来认识这个问题,也给社会和有关部门提个醒,希望正视这个问题。虽然电视剧没给出答案,但是把问题提出来了、凸显出来了,也起到了让公众关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