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视 > 《蜗居》 > 新闻动态

“房奴”剧热播 《蜗居》解读房价飙升时代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2009年11月22日07:16
  房奴都有一把辛酸泪

  《蜗居》的故事发生在上海房价飙升时期,以白领姐妹海萍、海藻的职场与情感经历为主线,市长秘书宋思明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权术运筹为副线,描摹了白领一族的生存状态。剧中涉及房奴、小三、反腐等热门话题。《蜗居》是继《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后,海清、编剧六六、滕华涛导演“铁三角”组合的第三次合作。

  剧中海清饰演的海萍与苏淳就是典型的房奴代表,他们原本是一对再普通不过的白领小夫妻,面对天价房款,他们发觉“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小夫妻的贫困和渺小,以及大城市带给他们的压力和迷乱,让他们“买一套房子”的愿望,变作一副沉重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海萍不知不觉中成为悍妇,丈夫为赚辛苦钱险些背负罪名。在现实的蹂躏下,爱情变得如此苦涩。

  现实的房价对于大部分靠自己打拼的“80后”来说仍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海萍的遭遇道出了许多70后和80后们的心声。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像海萍一样负重前行,大学毕业,努力工作,拼命攒钱却还是买不起房。

  女主人公郭海萍为了自己的房子梦,间接断送了妹妹一生的幸福。而在获得了宋秘书的帮助后,默认了妹妹的二奶身份。老公的升职也与宋思明有着直接的关系。她也成了妹妹成为二奶的直接受益人。

  因房子而改变的人生

  剧中海萍和苏淳为了攒钱付房款,天天吃面条,苏淳大声抱怨:我要改善生活,我不吃挂面,我要吃方便面!海萍夫妇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房奴的真实缩影。为了买房,她每天吃方便面,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甚至限制自己打长途电话的时间和回老家的次数。她整天不断埋怨数落丈夫的无能,想尽办法找父母妹妹筹钱,逼迫丈夫伸手向父母要钱付房子首付。因为一套房子,外表光鲜的都市白领撕破了仅有的尊严和优越感,逼得人们像狗一样乱咬乱叫六亲不认,恨不得在垃圾堆里刨食吃,房子套牢了一代人的生活理想,透支了一代人的生活质量。

  “两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工作了七八年后,每个月如果不吃不喝不消费,省下所有的钱,可以在这座大都会的郊区,买一平米的房子。”这就是《蜗居》的开头背景,也是残酷的现实。海萍与苏淳夫妇的购房经历很精彩,可谓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最佳缩影。精彩的对话,时而充满了幽默讽刺,时而令人哀叹“贫贱夫妻百日哀”,时而为社会不公平的怪相而愤怒。

  终于如愿买到了房子,迎接他们的却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而且对金钱的更大需求和对现状的更深不满。于是,海萍的优雅不见了,宽容消失了,每天忙着教外国人说中国话赚点外快,却因为无法为公司加班而被开除;老实的苏淳在妻子的施压下开始接私活画图纸,却因为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差点被关进深牢大狱。这就是海萍夫妇的房奴生活,但他们从没有后悔过,因为房子对他们来说更重要,为了房子,他们可以负重前行,义无反顾!这不正是我们现今社会上房奴一族的真实写照吗?而生活的现实在海萍的身上似乎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用海藻的话说,一个当初闻名校园的文学女青年,现在开口闭口都是吃的东西:高档的绿色大衣被形容成咸菜色,唯美感人的爱情故事被说成是鱼上的香菜———好看不好吃。

  被房子践踏的爱情

  《蜗居》中海萍和苏淳的爱情很传统,也很坚定。而妹妹海藻的爱情却备受争议。

  海藻一开始拥有的爱情是纯净且甜蜜的,她与小贝过着贫穷俭朴却充实快乐的日子。然而当“熟男”宋思明闯入她的生活后,这位市长秘书为她和她的姐姐、姐夫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她能够拿着大把的现金去商场里疯狂购物。她告诉姐姐,自己是喜欢宋思明的,不仅仅是为了钱和他在一起,但其实,这话更像是在对她自己说,在为自己的这种移情别恋找个正当的借口,在和那种以钱为目的的“小三”划清界限。

  海藻的母亲在见过宋思明后说:“如果宋没有那层光环(意指宋的金钱和手中的权力),海藻还会爱他吗?”这话很是一针见血,你说爱一个人,那么究竟你爱上的是他的人还是他头上的光环呢?现时代的爱情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蜗居》由于台词“涉黄”被评为“史上台词最淫荡剧”,搞得编剧不得不向“纯洁”的观众道歉。为了姐姐海萍的房子梦,善良的妹妹海藻被迫走上了“职业二奶”的道路,“人情债,肉偿了”,似乎一切都抵不上赤裸裸的欲望,对房子的欲望。

  要房子还是要生活?

  《蜗居》里的很多桥段、台词都让人触景生情,很多白领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蜗居奋斗史。80后观众王先生看了《蜗居》感同身受,“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越来越高。房子都成了大城市里谈恋爱的首要条件,想租房结婚都没门,我每月收入8000多,却被现实逼得没法从容生活只能当房奴,丈母娘是房价上涨的元凶之一啊”。

  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有一种房子情结,总觉得租来住的房子不是家,房子成了很多人每天挂在口头的大事,就像《蜗居》里海萍说的一样:“走到哪,哪都在讨论房子。”在剧中,有一段台词揭示了血淋淋的房奴账本。“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也正是房奴们每天睁了眼就要想,闭了眼还要琢磨的账本。因为一套房子,很多人一连透支了几十年的消费能力,甚至有的家庭一下子透支了三代人的生活品质。

  美国《时代》周刊前两天发表了一篇名为《房地产为何成了最令中国头疼的事》的文章,其实房地产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绝非是“头痛”二字就能概况的,美国人怎么也不会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房价如此之高却依然无法阻止不断爆发的刚性需求,为什么在中国三代六个家庭宁肯紧衣缩食,不下饭馆,不去旅游也非要支持一个小家庭结婚买房子。

  但有了房子不一定就有了生活的幸福,房子并是感情的助推器,更不是婚姻的入场券,看《蜗居》,我们都会想想,为了房子,我们到底能牺牲些什么?可以忍受天天开水煮白菜,可以一年不买新衣,可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如果为了那几十平方米,牺牲了生活、牺牲了爱情、牺牲了最根本的价值观,那宽敞的房子还能称之为家吗?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几十平方米是否就是幸福的根源?

  这边是辛辛苦苦攒首付,那边是房价节节攀升,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有几人不曾受过房子的困扰?

  在汉字里,“家”字是宝盖头,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有房才有家,房子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代表的是一份安全感,是租房无法带来的安全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剧《蜗居》广泛热播,该剧一问世就受到追捧,在各地播出均获得收视冠军。知名影评网站豆瓣网上,超过80%的网友给出了四星以上的高分,网上展开了关于房奴、二奶、贪官的网络大讨论,让人心有戚戚。《蜗居》里的很多桥段、台词都让人触景生情,很多白领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蜗居奋斗史,在城市中的挣扎,面对诱惑而生的选择,在理想与现实、情爱与家庭中的无奈、困惑,甚至是赤裸裸的生存现状。因为真实,所以残酷。编剧六六说:“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责任编辑:小斑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