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开始的时候,相对于一直冷静过人的赢渠梁,我更加偏爱性格有些暴烈的公子虔。公子虔更像我想象之中的“虎狼之秦”的秦国公子。
赢虔为公父挥剑断箭时颤抖的手,力助君弟登位时的果断无异心,都使这位战国公子极为真实可信,相较而言青山兄那个镇定啊,小女子真的很难想象那只是一个刚刚加冠的青年。(这个留到写秦孝公时再说)
在书中青山兄的法定继承权是无异议的,连续剧中秦献公还是犹豫了一下下的。公子虔作为庶出之子,能和异母弟相处如此融洽实属不易。
命运在出生时,已经奠定了公子虔的生活基调——无奈!自古侯门深似海啊!他作为秦国王室成员,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享受王室待遇,大隐于朝;二是争取夺权,自立为王;三是积极支持王弟,共赴国难。公子虔非常有国家责任感地选择了世人认为最难走的一条路走,且是坚定不移地。
在秦献公令赢虔写下那八字血书时,我心中有些不忿,可转念想到秦献公曾历经公室磨砺,实也是无奈之举,秦献公那句“同德易,同心难,大德大节,求同更难”的临终忠告,又何尝不是对公子虔命运的伏笔呢?
我知道历史上的公子虔、公孙贾等旧贵族鼓动太子出来捣乱,下场当然是商鞅把这两人拿来治罪。公子虔的下场十分明了,我还是非常期待孙老笔下会有一个别样的公子虔。
赢虔一直站在支持变法的立场上,商鞅刑加于他,他的愤恨,对商鞅的复仇,都是可以原谅的。对他而言,失去鼻子,不仅仅是毁容,如果这是上战场留下的伤疤,或许公子虔还会以此为豪,但是这是对他“抗法”的惩罚,何其不公?有的时候,真希望商君不要如此极身无二虑,考虑一下下人情世故啥的。悲剧原本不应该在公子虔身上发生,赢驷的教育问题不完全是公子虔的问题,难道孝公、商君都没有教育储君的责任吗?公子虔受刑,是由各方力量促成,商君骑虎难下,枪打出头鸟,总不能让秦孝公出来承担责任吧。
公子虔不是一位君子,但他绝对不是小人,史上留名的有几个是真君子?(PS我说的是孟子的定义,而非可爱的孔老先生对君子的定义)赢虔总算一位大丈夫,快意恩仇了!
我在这里,不是要为公子虔辩解什么,然而公子虔处心积虑地复仇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几股合力共同推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