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只知史上有松柏,不知有青山,我先忏悔一下。很多历史学家提议在定名变法名称时,应加上君主的名字,想想“商鞅变法”改成“秦孝公—商鞅变法”,不错吧!
这位在《大秦帝国》六部中几近完美的君主,史上记载真的很少。我只知道商鞅和秦孝公的年龄是有代沟的(呵呵)。[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秦孝公前381—前338)]
商鞅的出生年份本来就模糊,孙老安排这对君臣年龄相仿,让他们的相投更加可信,历来变法强臣功高震主,和君上投契者少之又少。用“友情”两字来形容两人的生死相扶,真的有点太浅薄了,应该是真正的知己吧!
来看书中,秦孝公一次次面临危局时的镇静让我震惊,毕竟这只是个刚刚即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青山兄让我联想到安静时的大海,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包容万物。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好吧。我承认自从血书国耻碑这一章节之后,我开始丧失公正客观的立场,完全一边倒地站在秦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秦有如此君主,何愁不能大出天下!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不再只是以往看到的喊喊口号,而是一种心声的宣泄,对国家的生死承诺,无怪乎,《无衣》之歌出自秦人之口,有时我更愿意相信,《无衣》最先出自少女之口,激励远方保家卫国的战士。
先不论此公政绩,读大秦者有目共睹,又及此公的人格魅力,分析者众多,本人实在不想班门弄斧。正好看到赢渠梁与玄奇初遇,想写写此公的感情观。
以秦公之明,应该早在情动之时,就应该知道玄奇这位墨家弟子是不会承担秦国国后的重任的,连定情信物送的都是佩剑,或者从心底是支持女友有自己的一片天的(这意识有点超前)。
真的很难想象一位战国国君和秦国名门之女相恋后,大婚拖了十几年。目前我还没查到有关战国时期女子社会地位的具体情况,对于当时墨家是否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女弟子存疑。不过墨家女子真的是那时士子的最佳选择,后面还有很多例子。
玄奇与秦孝公的一见钟情十分可信,雪中两人的誓言简洁感人。但是之后,两人立马“分道扬镳”。本来我以为,秦国会多一个与国君同甘共苦的国后。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十分羡慕玄奇一身士子袍游走列国,她有值得一生追随的老师,有值得花上毕生精力的事业,最主要的是秦孝公身为一大国国君,支持女朋友(应该算是未婚妻吧!)完成自己的理想,几乎不能想象。难道人生真的包含在等待和希望这五个字之中吗?
秦孝公当然是爱玄奇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他没有以自己的爱为名,将玄奇留在身边。有人说,男人的自私只对心爱的女人。但我要说,就像田常所言,秦孝公之胸襟,当王天下!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秦孝公当时已经有了儿子赢驷,大婚不急,就一再拖着。
扁鹊论孝公病时言,“舍国就情,公当不为,舍情就国,公心不忍”。确实切中秦孝公的感情矛盾之处。以秦国国君之尊,竟然就一边忙自己的事业,一边苦心等着未婚妻忙完她自己的事业,有点不太可能。
我总觉得,直到秦国完成变法,秦孝公才大婚,孙老MS有点美女酬英雄之感。
按当今的说法,秦孝公整一个工作狂,需要的伴侣不是工作伙伴型的就是解语花。玄奇完全有能力帮助秦孝公稳定朝局,出色完成一个国后的任务,也是理解并支持秦国变法事业的。
在与秦孝公定情后,玄奇选择仍然继续留在墨家追求自己的梦想,说明玄奇是位事业型的女性。但在秦孝公病重之后,玄奇又能放弃她在墨家替老师著书立说的“任务”,回到秦国和赢渠梁大婚。在玄奇心中,赢渠梁的地位应该高于自己的梦想,但玄奇心中一定也有着爱情与事业孰轻孰重的矛盾,否则也不会结个婚,拖个十几年。在秦孝公去世后,玄奇放弃了秦国国后的地位,恢复她的隐士生活,她总给我遗世独立之感,有魏晋名士风度,对于权位毫不留恋。
如果秦孝公与玄奇有一个人自私一些,为自己多想一下,或许这会是少有的MS政治婚姻(国君与功臣之后),实则感情深厚的结合。最后功成身退,舍国就情,想着就觉得实在过于理想化了。
比起完美的白雪,我更偏爱玄奇。白雪几乎就是为了成就商鞅变法事业而生的。玄奇更符合现代女性的向往,不是为着某个男人而活,而是随心而行,在人格上她比白雪或是荧玉更加独立(想拍我就拍吧!我顶着新钢盔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