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分上、下集发行的策略相当聪明 |
莫重蹈韩国电影覆辙 泡沫背后期待复苏
贺岁影片占据年度票房大约1/3,我们的许多贺岁片呈现出只注重视觉奇观的营造或提供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却往往忽略了对民族文化原点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入发掘,在电影艺术创新能力以及审美精神的提升上,则显得差强人意而招致了种种诟病。今年现状来看,国内电影业的龙头公司已经纷纷缩减投资,《赤壁》这种烧钱大片已注定绝迹,今年在叫好的方面能否进一步改观呢?
另外新片上映过于密集,电影市场并不见得会形成轻松愉快的贺岁气氛。在繁荣的贺岁档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档期过满,市场没重点,将导致每部影片放映周期短,场次少,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观众的热情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最具话语权的大导演仍能占据最好档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产电影生态还是苦乐不均。热闹的贺岁档是必需的,但过于拥挤的贺岁档就会有问题。当国产影片开始有勇气和自信冲出贺岁档,和进口大片在市场上进行对决,档期就不再会是影片票房成败的关键。
今年的票房任务都超额完成了,年底各个电影公司和市场的吹鼓势头又该煽动了,像去年美联社对中国大片《赤壁》(上)发表了评论,认为是中国电影的回归与复苏。也有这样的说法,1912年经济大萧条造就了好莱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就了韩国釜山,2008全球金融海啸应该是属于中国电影的时刻。然而上世纪90年代左右台湾本土电影市场的垮掉;近年来韩国电影市场的做坏,以及香港失去东方好莱坞称号等历史教训,希望能让聪明的中国人从中吸取经验。繁荣的市场容易让人想起美丽的泡沫,如果中国电影要真正崛起,应该做到外表华丽,内在也固牢。
不必怀疑,贺岁影片的票房收入取决于电影的投放档期、发行规模、制作成本、演员阵容、营销宣传等多方面因素,随着国内院线发展,影院建设加速,银幕数量增加,市场容量扩大,影市趋势良好是正常的,现在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真正做些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实事,进一步培育与开发更多的档期,中国电影正在复苏的路上。
配合着国家在拉动内需和扶持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接下来的三五年,或许能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在世界崛起的一个机遇,中国电影,依然令人期待。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