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口袋融资
主持人(张卫):齐总的口号是小导演也要盈利,这样给青年导演融资也加了压力。下面我们请光线传媒总裁张昭总经理发言。
张昭:见了大家再次提醒我,我们做电影,做电影公司是为什么?
我觉得今天的主题是讲融资的问题,我想简单讲三点。
第一,我们一定要滤清产业链上融资意味着什么,华谊兄弟上市是中国电影行业的大事,第一次让中国的电影产业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与资本接轨了,我有许多做股市投资的朋友,我们最近在做《阿童木》,天天给我发短信,今天大盘怎么样,明天大盘怎么样,因为他们在关注其公司在香港的股市。什么叫融资,资金从哪里来?我一直想理清这个问题,在座都是导演和制作人,导演制作人的钱到底从哪儿来?
从链条来讲,你们的钱从我的口袋里来,但是我的口袋里的钱从那里来?大家要想清楚,我口袋的钱从观众来,所以,我们要谈电影的融资是从观众的口袋融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点清导演来讲是一定要记住的事。如果能从观众的口袋里融资到,我就能从股市上融资,明年我们也要走向资本市场了,我现在花很多的精力要理顺现金流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话题与在座各位的关系是什么呢?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与各位一样,从年轻的电影人变成中年的电影人,做电影最难的是信念的问题。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之一,这样的信念怎么能够持续下去,这可能对我来讲和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过程,我刚才看到朱延平导演,做电影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怎么能够一辈子在这个行业中做下去,你才能了人生的心愿,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在哪儿,我觉得就在于一定要想清楚你要从观众口袋里融资。所以你拍的电影一定要对观众负责,创作又是很个人化的事情。
我前天刚去过台湾与同行沟通,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大陆、台湾年轻导演要很好的向香港的导演学习,我们与香港的导演合作很多,我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很多,他们很清楚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和整个香港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自始至终的,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第三位,他融资从这个角度讲是很重要的事情。
因为大家在产业链的分工不同,讲到导演制作人、特别是年轻的导演和制怎么做到为观众着想?刚才前几天在中国电影60年论坛上讲这样的东西,在座有几位有在论坛见到。最近在好莱坞发生的事给我们很大的警示,米高梅的到来,他现在已经进入申请破产程序,这对做公司的人来讲是很大的警钟,同时对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一个问题,对美国来讲,以产品为产业核心的年代随着米高梅的倒台已经终结了,我说这个话是从警示的角度说,说给做内容的人来说不入耳。你拍五百部产品,一千部产品都不能够解决产业的问题,大家知道米高梅片库里面有许多经典的影片,手上还有许多,他是唯一好莱坞没有被传媒集团收购的电影公司,这就是他倒台的原因。也就是说在一个传媒的时代,当电影没有办法从传媒的角度做的时候,这个公司实际上是很危险的。是很艰难的。
为什么说与传媒公司结合的电影产业能够持续呢?因为大家知道你现在拍的电影东西很好,但是面临一个问题,你跟游戏、卡拉OK、3G时代无数的游戏争夺观众,你怎么在里面胜出能够获得观众的亲睐呢?一个月几百块钱没有花在游戏上,花在电影身上,我们要从传媒的身上看这个事情,我下面讲的话其实现在电影的营销推广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接下来十年的产业核心。
我们与香港导演合作和台湾导演聊的时候,台湾的市场和香港的市场都是相对格局小的市场,两岸三地的电影人应该以大陆市场作为本土市场,整个华语电影才有繁荣的局面。以大陆为本土市场就是整个产业核心变成了怎么让那么多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的观众能够走进电影院?
十年以后350亿票房,一万块荧幕,荧幕建好了,怎么获得350亿票房,不是你有荧幕了,大家就自动走进电影院看,你拍了电影大家就进电影院看你的电影。现在中国电影院的上座率在20%左右,如果全年平均的话,他刚才讲了冷热不均的事,有许多影院三两个人看《三峡好人》,中国荧幕增加是对,但是增加了荧幕怎么保证上座率,对年轻导演来讲,我不要那么多荧幕,我只要100块荧幕,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钱收回来了。
那这么说中国电影的核心问题在哪儿?我们国家可以拿前让您拍,但是观众看了吗?这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观众是否拍给观众看的,第二是谁引导观众进电影院看,这是很朴素的问题,从年轻的导演和制片的角度来看,都是这个问题,你们拍片的时候怎么和承担影片和观众沟通交流的机构进行深度的合作,这个对年轻导演来讲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年做了三部青年导演的片子,《斗牛》等是我们投的戏。这样一部戏三四百万能够下来,这样的戏基本是收回了成本,我们做了1300万的票房,第二部戏是《气喘吁吁》是葛优的戏,也是基本收回了投资,有四千万多等。我的体会之所以选择这三部电影是有非常明确请观众进电影院的点,这是选三部的理由,《气喘》不用说了,有葛优,我们做海报的时候把《斗牛》两个字拆开了。我把《气喘吁吁》放在海报上,下边写葛大爷驾到,我们做《完美新娘》的时候也是,你也要给我非常明确可以卖的东西,能够与观众的行为接触。如果你想进入主流市场,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我与郑重(音)有许多的交流,你是新导演,上来拍有许多的问题,观众不喜欢,恶评如潮,这不是你的错,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那些年轻的导演提早进入了主流商业市场,他们就会面临许多苛刻的要求,但是观众不管,我花了60块钱,你让我看这么一部烂电影,我要告到消协去。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市场在急剧放大的情况下,年轻的导演有许多的机会。但是对年轻的导演我们只有一个标准,商业操作成功才能有第二部,第三部。我觉得就是走这样的路,只要你们能够给我与观众沟通,说服他们花钱买这个票的理由,在目前来讲,就是合格的电影,你说难不难,其实也不难。
主持人(张卫):他再次强调了从观众口袋融资的概念,下面我们请赵军讲话,长期在广东前线。
赵军:基本经历了整个改革开放,广东现在虽然远离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现在是中国电影第一票窗,连续四年广东地区的票房居全国第一,我们做发行把广东省培育起来八个字,“一杆大旗、三争天下”,我们把做好中国电影作为我们的使命,而且在好莱坞大片的围攻之下,我们也很喜欢好莱坞的影片,但是我们坚信一条,只有中国电影才能表达中国电影近五十年,近百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是我们坚定的信念。
三争天下是怎么说呢?我们也衡量过,北京市场已经有北京电影了,我们广东不占优势,镜头大片在上海非常凶猛,上海人看美国大片是胜于国产片的热情的,广东得天独厚与香港是毗邻,广东的地域文化与香港文化有许多可以互通的地方,香港电影在香港本土出路已经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北望神州,大量以合拍片的形式进入大陆,广东作为前站与他们的合作得天独厚,所以我们把合拍片作为手段开始了与北京、上海的市场竞争。现在证明广东确实是香港电影的一片热土,香港电影也以合拍片融入了大中华电影的洪流。今天夏天美国大片什么《变形金刚》《哈利波特》雄霸七八月市场,我们华语电影有《大内密探》等,当时我的感觉血染三军。现在的台湾电影人是不是应该后来居上呢?
下一步也应该在几分天下中大展拳脚,我喜欢台湾影片的,台湾有许多的类型和风格,比如《泪王子》,这种片子现在在大陆很少见的,很唯美。中国电影是很有前途的,人文资源全世界除中国之外没有第二个国家,我经常与人家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家庭都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因为中国几百年,几十年的变化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比拟的。说到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电影,我们是在找投资,但是投资也在找我们,投资在找能够生钱,能够回报的地方。我们以后关于投资的论坛可以把现在已经有潜力,已经拍出影片的华语电影两岸四地的年轻导演按照他们的影片分成不同量级,因为不同的投资要看不同的回报,两百万的投资有两百万的期盼,一个亿投资有一亿的期盼,我们不能泛泛说投资,我们这部影片是瞄准两百万做的,我可以给多少市场票房的预测,许多的投资人要看的是这个。我们的电影现在进入了两个时代,一个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会使中国电影的荧幕和影院迅速增加,现在每天在按照1.7张荧幕的速度增加,全中国电影院是1160家,这个数字已经是上个星期的数字,就是告诉你们今天可能又不一样了。因为我刚刚在兰州开了一家影院,第一天一个厅三千块钱,第二天再开两个厅就九千块钱了,是这么一个速度。
所以我们希望要看数字化时代到来使中国电影院,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能够在同一个时间看一部大片,这些影片都可以生存和发展。
第二个时代是资本时代,中国电影产业想不腾飞都很难的,所以我们现在要记住我们在找投资,投资也在找我们,我们必须要包装好自己的同时告诉他们,我们需要多少投资,我们是多少量级的制作,我们可以拿出多少市场预测给他们,只有这样做,这个资本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才有意义,资本找我们才能找到门,我们希望这个论坛每年办,中国电影家协会为不同量级影片寻找投资,多做一些细致的与市场接轨的工作。谢谢。
主持人(张卫):下面请《囧男孩》的导演李烈发言。
李岗与李烈 |
李烈:不好意思,没有什么准备,不知道要发言,我本来的意思是来学习的,并没有想到要讲什么话,经过这两天的座谈以后我心里有一些想法。这个论坛是帮年轻导演找到一些出路,目前大陆的市场非常广阔,潜力非常大,大家都希望在这个市场里面发掘更多的年轻导演,刚才大家讲了许多,许多人都说电影要拍给观众看,可是我相信每个人拍一个电影的时候,像我们制作一个电影的时候,我们心里面都想给观众看,而不是做了电影让自己开心,而不给观众看,观众要看什么呢?这很难讲。
我听一个故事,当然不是很好的例子。美国有这么一个团队,他们只花了一万五千块美金拍了一部电影,是多少票房?四千多万美金的票房,大家花了一万五千块美金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想到有那样的票房。可是我们这些电影专业的人来讲,一万五千块钱美金与电影的标准、质量多粗糙,大家可以想象到。我们是不是想到做那样的电影,有那样的票房,我相信许多的导演或者是制片,大家心里都清楚。
我希望在今天的论坛里除了商业、市场之外,怎么样帮青年导演多开拓一些路,让大家有机会展露自己,每一个今天的大导演都是当初的青年导演,朱延平导演当初也是青年导演,有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一个市场、票房破亿的导演,是没有人想到的。如果不给他们机会的,你永远看不到未来的大导演。
我希望在这个论坛可以得到一些东西,是怎么样帮这些导演多开拓一些其他的路径,其他的机会,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想法。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