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偶像剧 |
从最开始对日剧小心翼翼的模仿,到购买版权名正言顺地翻拍,到自己琢磨剧本培养本土偶像,再到电视台自制自播蔚然成风,十余年间,国产偶像剧一路摸索前行
■文/胡里
从1997年的《真空爱情记录》、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1999年的《真情告白》,再到最近两年的《丑女无敌》《加油!网球王子》《一起来看流行雨》等,算起来国产偶像剧已历经十余年发展。
然而,由于偶像剧观众主要为年轻人,而年轻人早已不是电视台的主要收视群体,因此有太多偶像剧在播出后出现绝对收视点偏低的局面,这直接导致各大电视台对类似剧集的排斥。尤其是《海洋馆的约会》等几部剧遭遇商业滑铁卢后,大多数制作公司都不敢在没有谈好投资回报、播出平台的前提下,启动拍摄一部偶像剧。
与制作公司的谨小慎微相比,今年播出机构对待偶像剧的态度转向积极:湖南卫视《一起来看流星雨》创下暑期档偶像剧收视新高,东方卫视《加油!优雅》再掀季播剧拍摄热潮,江西卫视《爱情公寓》引发观众热捧……同时,尽管外界对《流星雨》恶评不断,依然阻挡不了制作方拍续集的决心。而除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自制剧《幸福一定强》(《王子变青蛙》续集)据说已在网络版权市场上标出高价,浙江卫视也将打造4部自制剧——《歌舞青春》《爱上女主播》《我的野蛮女友》《我爱记歌词》……
电视台自制自播俨然已成趋势,这是否会让一贯低靡的偶像剧市场出现转机?
投拍热潮的背后
现在大家都在走湖南模式,各个台的定制剧都在雄起,这是一个方向,但偶像剧能在湖南卫视兴起是因为它的娱乐立台的基础。
“投拍偶像剧是电视台跳出红海、调整竞争方式的选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向《综艺》表示,偶像剧出现投拍热潮是电视剧竞争的必然产物,这些年电视剧市场对观众、频道的争夺也导致演员匮乏,以至于现在电视剧制作成本、购买成本都非常高,为了抢夺优势资源,电视台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转型制作偶像剧可以拓展新的演员资源,同时争取青少年观众扩张频道收视群体。
11年前播出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至今让很多观众念念不忘,甚至有评价认为,除了这部剧,内地迄今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剧。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口碑甚佳的作品,当年的收视成绩也不是很好。该剧导演张一白说,偶像剧由于太小众一直不受播出平台待见,现在之所以大家都愿意拍主要是因为播出环境好了,最早煽起偶像剧风潮的湖南卫视选择的播出时段是晚间十点档,这个时间正是年轻人吃喝玩乐结束后回家打开电视的时间,同时自制剧、定制剧模式也解决了播出瓶颈问题,这让广告植入有了保障。
结合综艺节目和引进剧的观众群,尝试制作偶像剧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战略考虑。相比长盛不衰的综艺节目,电视剧曾一度是湖南卫视的软肋,但其晚间十点档的金鹰独播剧场是一个例外,这个剧场以播出诸如《转角遇到爱》《我的淘气王子》等引进偶像剧为主。而东方卫视则拥有上海的地缘优势,在这个中国最大的4A广告集散地,植入广告的偶像剧扩充了卫视平台的广告吸纳量。目前业内对这两家卫视的偶像剧前景都比较看好。
华谊兄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毅表示,现在大家都在走湖南模式,各个台的定制剧都在雄起,这是一个方向,但偶像剧能在湖南卫视兴起是因为它的娱乐立台的基础,有一批忠实受众,其他台能否获得这种效果要综合考虑本台的具体情况,因为这牵扯到制作本体、编播体系、受众定位等各种因素。
至于其他电视台参与偶像剧的风险,尹鸿表示,国内大多数频道的品牌认知度都很低,观众对平台的青睐度不是很高,所以有时跟风也能跟出一定的效果。不过,对于自制剧业务原本不强的机构来说,如果不能接连推出几部有影响力的作品,也会影响平台的惯有优势。
什么是偶像剧
在商业运作环节,偶像剧具有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对新媒体运用程度高等特点。
尽管偶像剧风生水起,但其概念一直缺少清晰的界定,比如《奋斗》到底算不算偶像剧在业内就存有争议。维基百科对偶像剧的定义是: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是指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以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细腻爱情戏为主要元素的现代时装电视剧,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剧种。
尹鸿认为,现在的青春剧、都市剧、校园剧等概念更多是题材的界定,不是类型的界定,因为这些剧可能是偶像剧,也可能是主旋律剧或教育剧。他对偶像剧的理解是以青年人为主要题材,以轻松、浪漫、爱情为主要内容,选用偶像派而不是演技派为主要演员,风格明快、活泼、娱乐,带有青年人成长特点的电视剧。“过去的偶像剧与情节剧基本上混在一起,现在的偶像剧又有些情景剧味道了。”
“偶像剧与青春剧是两个概念。”吴毅认为,偶像剧的最大特点一是明星效应,演员要时尚、漂亮;二是故事相对唯美和虚幻,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三是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不是灰姑娘就是青蛙王子。而青春剧则可能全部起用新人,更有青春气息,充满张力,关注成长故事,而且贴近现实。
在商业运作环节,偶像剧具有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对新媒体运用程度高等特点。
不少偶像剧在推广时不仅在网络上设置论坛、社区,也利用网络传播音乐、故事、幕后新闻等,可延伸、可互动的空间很多。同时,电视台自制偶像剧也给本台的选秀明星提供了一个出路,《一起来看流星雨》《加油!网球王子》等均是如此。
“偶像剧不是一个完全靠收视率来决定命运的电视剧类型。”尹鸿说,由于偶像剧的题材内容与消费人群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因此它植入广告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现在有很多制作方愿意介入也是因为有广告商在推动。据了解,《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植入广告收入在1000万元左右;《加油!网球王子》总投资1000万元左右,植入广告一项就收回了约三分之一的成本;《幸福一定强》的植入广告收入也过千万元。天娱传媒总经理龙丹妮表示,不论现在的植入方式是否粗糙或者“雷人”,最起码它代表了国内原创偶像剧多元化拓展商业模式的尝试,并且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播出平台需求几何
如果仅有一两部很好,购买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剧场不能冒频道收视人群大进大出的风险。
对于播出平台的实际容量、未来喜好,目前业内认识不一。
乐观者如吴毅认为,如果是好的偶像剧,电视台需求应该很大,否则不会买那么多引进片,无非是对播出时段有时效要求,比如要安排在暑假播出。悲观者如汪海林则表示,未来偶像剧理想的全国播出平台应该只有两三家及一些地面频道。因为电视台买片还是看收视率,而目前除了《一起来看流星雨》收视还可以,其他偶像剧都表现平平,有的还比较差,这些都会制约偶像剧的发展。“《暗算》起来以后,谍战剧都在赢,所以市场才会形成,偶像剧如果只是一两部赢,市场很难做起来。”
那么,播出平台对本土偶像剧的需求到底有多大?
南京电视台节目购销部主任于勇表示,对于偶像剧电视台不能一概而论要还是不要,虽然绝对收视率是通用货币,但在目前这个收视率体系中,年轻人是“空心”的,而现在很多广告商尤其是国际广告商在投放广告时,已经不仅仅看绝对收视点,还要看目标人群、覆盖率、到达率等数据,比如肯德基在投放时肯定希望里面有15-24岁的人群。尽管针对湖南卫视的自制偶像剧批评不断,但它毕竟针对年轻观众做了系列化产品。收视人群中有年轻人,广告商就会跟进。“电视台要想保持主流媒体的位置,就一定要对所有的观众都有关照,然后结合自己的媒介定位,主攻某一人群,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大家都不做一件事情时,有时候商机反而会大。”于勇介绍,过去南京电视台购买的青春偶像剧非常少,今年则试图对采购理念做出调整,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台多频道多剧场的情况下,实现电视剧播出的差异化,首先从收视人群的差异化开始。他认为所谓偶像剧是从制作的角度划分,电视台在安排剧场时从收视人群划分,年轻人爱看的剧未必是偶像剧,哪怕针对年轻观众的剧场与针对中老年观众的剧场在同一时间播出同一部剧,但如果做到人群导向差异化,都会挣到收视点。“所以我们买剧时不在乎它是不是偶像剧,而是看它是否有足够强的故事性,能不能打动人。”
于勇说,目前市场中叫好又叫座的本土偶像剧太少,如果仅有一两部很好购买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剧场不能冒频道收视人群大进大出的风险,至少要保证2到3个月的供应量且能够连续集中播出,剧场才能形成一种“势”,才能培养观众、广告的约会效应。“现在既要考率观众的差异化需求,也要综合考虑各种竞争压力,是渐渐地改良而不是激进地推进。”于勇还表示,由于体量有限,一般城市台或省台的地面频道很少买“期货”,但是偶像剧的观众人群大量生活在城市,因此城市台之间可以尝试联手做一些定制剧。
市场前景
过度竞争的好处是可以推动尽快成长,或许未来两至三年,偶像剧的生产模式会相对成型,但是无序供给会导致同质化倾向。
虽说目前进入偶像剧市场的电视台姿态都比较高调,但能够自产自销的电视台毕竟不多,而制作公司投拍偶像剧的热情并没有明显高涨。业内普遍认为,大多数电视台购买偶像剧都非常谨慎,如果制作公司自己做好后再去推销肯定是赔本买卖,因此制作公司最好是先确定播出平台,自己作为承制方去挣点制作费。
其实对于大多数制作公司而言,偶像剧不是它们擅长的类型,于是借鉴日韩模式、采用合拍成为偶像剧广泛采用的方式。浙江华策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依芳表示,国产偶像剧没有利润空间,要走海外发行必须要有境外偶像参与。
吴毅说,他的第一部偶像剧是《白领公寓》,当时只引进了安在旭一个韩国演员,到2007年他做《恋爱兵法》时,中韩双方在导演、编剧、主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组合。“这部剧在成色上还是不错的,也收回了成本(2000多万元),但做这部剧还是不像我做其他剧那么自如。合拍最大的障碍是民族习惯和文化差异,需要很好的调节和融合,并且要找到很好的题材,选择合适的播放平台、播放时机。”
“偶像剧这么多年一直做不起来与整体的创作观念和环境有关,我们也缺少比较阳光、比较纯美的偶像演员。但正因为不好才有空间,偶像剧的标杆并不高,好的作品是可以产生的,作为制作公司,必须有强大的原创动力才能驱使公司进步。”吴毅说,明年天意影视计划通过两部剧来探索偶像剧的不同运作方式。一部是《青春,拧巴的爱情》,号称要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片”。该剧由天意影视独资,剧本完全原创,所有主创人员均不超过30岁,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开机;另一部剧《爱上女主播》,改编自韩国同名电视剧,是浙江卫视定制剧,预计明年一月份开机。
《我的爱情面包》《就想爱着你》《你永远不会独行》等,浙江华策影视最近三年每年会推出一至两部偶像剧。赵依芳表示,偶像剧是一个有潜力的剧种,未来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张一白的观点是,虽说现在播出平台对待偶像剧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偶像剧市场能否出现逆转,还取决于制作人用什么样的思路、方法去做,而偶像、演员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
如果大家一起来做偶像剧,市场会出现什么变化?对此尹鸿表示,过度竞争的好处是可以推动尽快成长,或许未来两至三年,偶像剧的生产模式会相对成型,但是无序供给会导致同质化倾向,中国的电视多年都是如此,不管什么电视都只能红一阵子,“模仿心理可能导致大家集体掉入陷阱,当满街都是大白菜的时候,观众的兴趣必然会饱和。”
●本土偶像剧的原创内核
■文/胡里
既没有剧本,也没有偶像,一切都在萌芽状态。“这是目前大家对本土偶像剧的一致看法。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初始阶段,借鉴海外偶像剧模式,翻拍一些成熟剧目,或者改编一些文字作品,是可以允许并且无法绕过的路径。
这些年在东南亚比较畅销的偶像剧大多改编自日本漫画,如《流星花园》《公主小妹》《蔷薇之恋》《恶作剧之吻》等等。但是,对于看惯引进剧的内地观众而言,无论是哪种移植手法,本土版的翻拍总会被冠以“抄袭”、“山寨”、“雷人”的恶评,《丑女无敌》(翻拍自墨西哥版《最美丽的丑女孩》)、《加油,优雅!》(翻拍自墨西哥版《傻女孩也能上天堂》)等都在此之列。
在电视剧界,由于偶像剧市场没有形成,最强势、收入最高的编剧都在写“大戏”,偶像剧通常都是“小孩写给小孩看”,即使是《一起来看流星雨》,也是知名编剧汪海林带着王雪静、胡亚幽、于淼等几个年轻编剧“费时两年创作而成”。
那么,本土偶像剧的原创动力有多足?原创能力又是否足够强大?而观众又需要什么样的偶像剧?
原创动力
2009年3月17日,湖南卫视在金鹰网上做出官方声明:由湖南电视台、北京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春秋风云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青春励志偶像剧《流星雨》(暂定名)是原创作品,“与原日本漫画《花样男子》以及日本电视剧、电影《花样男子》、韩国电视剧《花样男子》、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等作品无关。”同时为避免引发本剧与上述作品有关的不必要联想,“本作品将更改剧名,新剧名确定后,将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布。”
这样的官方声明不仅没让《流星雨》(后定名为《一起来看流星雨》)获得国内观众认同,反而使观众对湖南卫视“逆向宣传”的手法反感,认为这是“等着被骂抄袭”。
作为《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编审,也是喜多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汪海林对此颇有些无奈。他向《综艺》表示,这部剧原来与日本集英社是有版权合作的,作为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春秋风云也是韩剧《花样男子》的投资方之一,《流星雨》最初是按照《花样男子》的剧本进行改编的,但编到一半时日方发现,原著版权在卖给韩国后存在排他性,三年之内不允许再推出类似影视作品。据说中方投资人为此特意去日本寻找当初的会谈纪要,虽说核实发现当时日方确实答应将版权卖给春秋风云,但是鉴于各方的合作实际,最终版权方还是没有进行版权授权,于是妥协的结果是,只要剧名不用《流星花园》《花样男子》,剧中主角不叫F4,其他内容只要不太相似就可以。“是一步步走到这种局面的,并不是刻意这样去宣传。”汪海林说。
那么,《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编剧们是如何进行“原创”的?
在他们眼里,爱情一定是偶像剧的主线,社会背景要虚化,让主人公生活在一个真空环境中,收视对象主攻90后。汪海林说,现在的媒体舆论主要掌握在80后手上,虽说他们的话语权很大,针对他们的口味创作或许会得到很多褒扬,引发的话题也会很多,但是80后大多不看国产剧,如果指向他们收视不会很好,“参加电视节时电视台也会绕着你走,”正所谓“叫好不叫座是针对80后,叫座又叫好是针对年纪更大的观众。”
《一起来看流星雨》故事背景发生在商学院,这是一个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模糊概念,制作方把它称为大学预科,打了一个擦边球。但是剧作在学生心理、感情形态上是照着中学生年龄段处理的。汪海林说,这样做既回避了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也贴近90后观众的审美趋向,“青春期的感情状态是多少年不会变的,只是不同年代在形态上、语言上有一些不同,十年前我做的《都是天使惹的祸》也是把护士心态降低到高中生,不要往大龄青年写。”
此外,日韩的偶像剧形式多样,比如黑色喜剧类、少年探案类、行业剧等,目前本土偶像剧所借鉴的还只是偏纯情类的题材。汪海林认为,未来本土偶像剧可以在题材、风格上再进行拓展,但是考虑到现有国情,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过于奢华的理念最好不要模仿。
时尚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说,由于急功近利,控制成本,电视剧粗制滥造现象严重,电视剧每年产量有一万多集,但制作精美的不会超过10部。而这10部中青春偶像剧的身影更难觅到。对于其中原因,华谊兄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毅表示,一是因为偶像剧有市场风险,二是因为创作者的观念,偶像剧对场景、道具、服装、化妆、造型等外在元素要求非常高,投入不够就会显得不够时尚,不符合剧情。在导演赵宝刚看来,国产偶像剧之所以在制作环节,尤其产业化方面落后于日剧、韩剧,与目前国内的文化产业格局有关。电视剧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发展中国家的生活状况,都很难产生相貌、谈吐、文化、做派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程度的偶像,或许再过10年、20年,这种局面会有所改观。
吴毅说,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人们还能提起《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因为它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部剧“贴合年轻人视角,反映出青春的律动”。作为《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导演,张一白说当年虽说要拍一部偶像剧,但是他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拍,于是他就把自己过去看电影、拍MV的经历和感觉用在这部剧上,“当时我们也刚刚离开校园五六年,在社会生活中历练了一段时间,就想把这些感觉表现出来,也没想过多少年之后这部戏仍会被大家喜欢,只不过是当时有一拨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正好有这样一批演员也呼之欲出,大家就一起把这件事做成了。”
“偶像剧在剧作、拍摄、演员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用传统电视剧的方法去做会有问题。”张一白认为,这种规律首先在于偶像剧是为年轻人拍的戏,是对年轻人观念、生活方式的表现,不要指望在这种戏中体现太多教化作用,“不要总想着告诉年轻人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这样注定会失败,因为任何一个年代的年轻人都不会是听命于教条、听命于说教、听命于指点。”
张一白认为,偶像剧一定是时尚的,回避了时尚感,用再年轻的演员演也不灵,不是说年轻人演的剧就叫偶像剧,关键是体现出来的心态、生活状态是年轻的。他说当年他们拍《将爱》时就抓住一点——“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时尚感不是说用几个漂亮演员、穿几身漂亮衣服就可以解决的,它是一种气质,一种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表达感情、甚至是励志的方式。”据了解,《将爱》目前正在策划推出图书珍藏版,《将爱》续集的计划也有望在年底成形。
完美偶像
《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像”的定义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正因为这种盲目性,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天生的偶像,偶像都是通过包装、营销生产出来的。汪海林表示,一个完美的偶像肯定是扬长避短,在公众面前尽量突出他光彩的一面,幕后有大量的人塑造他,比如《一起来看流星雨》中,配音演员的作用有时要“顶半个演员,甚至半个以上。”“本土偶像一定要找到本土特质,不能一上来让人感觉特像一个日剧、韩剧的明星。在《一起来看流星雨》中,我们所以选择张翰担任男一号就是因为他很中国,形象、气质都是内地的。”汪海林说。
以“青春剧”见长的赵宝刚曾对媒体表示,他并不刻意要做有偶像特征的东西,他更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评价为“充分展现了当代文化”,他认为大家之所以会喜欢某一人物,并不是因为他长相好看、服装漂亮等这些浮在面儿上的东西,而是因为他身上有本土的文化精神,符合每个时代的审美特征。虽说不同时代有共性的审美,比如心地善良、爱情忠贞,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在做片子时,尽量去讲文化精神的导向,这是带动和引领人们认知偶像最基本的要素,再加上健康、阳光、心态好的青年形象,人物就容易成功。”张一白也认为,偶像揠苗助长不来,也是包装不出来的,一定要契合那个时代、那批观众的审美趣味,而“如今年轻人的趣味已经与过去不太一样”。
南京电视台节目购销部主任于勇表示,当今社会年轻人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但是历史有时是用另外一种形式在重复,不管哪个年代的年轻人都需要被关注,希望自己被主流认可,但是,现在很多反映年轻人的电视剧都太“皮毛”,即便是反映了他们的主流意识也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状态,就是因为把不住他们的脉。“其实当今的年轻人也做了很多让我们动容的事情,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做志愿者。上世纪初五四运动讲的是科学与民主,年轻人在每一次变革中都是社会的叛逆者,这种叛逆既有毁灭性的也有革命性的,如果把握住他们的社会心理和国民心态,这类电视剧其实是容易做起来的,因为针对最活跃的人的作品最是能打动人。”
《一起来看流星雨》之所以由“流星雨”变“雷阵雨”,除了与剧本“又翻拍又原创”有关外,剧中主角们“去奢侈化”的座驾、“富二代”们“低层次”的生活、端木磊无处不在的“蝴蝶结”……这些外在造型也“功不可没”。对此,汪海林表示,他们不在乎观众是否批评造型、服装、用什么车等等,他认为拍偶像剧不是说找漂亮的演员,有好的置景、美术、化妆、平台就一定能成功,“《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演员之前都没有演过戏,重要的还是故事、感情,戏有没有写到位。”
●《一起来看流星雨》原创偶像剧新标杆
■文/栾悦
CSM的收视数据显示,《一起来看流星雨》大结局的收视率超过3%,平均收视率创下了湖南卫视今年以来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一起来看流星雨》也成为了电视台自制偶像剧的标杆式产品。
“由于国产偶像剧收视率向来惨淡,广告主不敢尝试投放,电视台也不敢轻易尝试采购,在国内投拍时装剧、偶像剧压力和风险相对较大。”《一起来看流星雨》投资方之一,春秋风云影视策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尹廉和说。
《一起来看流星雨》由湖南电视台、天娱传媒和春秋风云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共同出资4000万元拍摄,专为湖南卫视定制。该剧也是国内电视台自制剧序列中的首部偶像剧。
尹廉和说,第一次做偶像剧,他们也找不着北。“借鉴成功版本,有话题性,也有一定推广作用,但要让观众从头到尾保持高关注度,就需要原创出贴合现实的故事情节。
“雷人”也好“山寨”也好,《一起来看流星雨》着实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观众。天娱传媒总经理龙丹妮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年轻人的时尚消费和追求越来越多,时装剧和偶像剧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部剧居高不下的收视率验证了这点。日韩、台湾的偶像剧是业内的一个标杆,但价值观、人生观等和大陆不尽相同,土生土长的偶像剧如果一味借鉴它们,反而会水土不服,不符合市场需求。
除了剧情和定位外,《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植入式广告也颇受瞩目。《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植入式广告总金额为总投资的1/4强,达到了1000万元左右。“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自制剧收回成本的一种必然的商业操作模式,偶像剧也是最易操作广告植入的类型。”龙丹妮说。
在《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片尾字幕中,五家赞助商逐一现身,分别是某品牌汽车、某电脑品牌、某服饰、某奶茶品牌和某洗发水品牌。龙丹妮表示,天娱运作植入式广告基本都是和湖南电视台广告部的整合营销捆绑在一起的,“客户的植入和日常广告播放是配套的,植入广告和客户的单纯广告投放、季节销售档期紧密结合。” 电视台卖的是“套餐”,每个“套餐”价格都近千万。
“不论植入方式是否比较粗糙或者雷人,最起码它代表了国内原创偶像剧的在商业模式多元化拓展方面的尝试,并且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龙丹妮说。
《一起来看流星雨》引发的话题之一,是几位主演的高曝光率。
五位新人轮番登上《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背后的故事》等湖南卫视品牌栏目,一方面有效推广了剧集,一方面,其高涨的人气也成为天娱的隐形收入。
龙丹妮介绍,天娱的偶像族群除了歌手族群以往,还有演员和作家偶像族群,现有的艺人和新挖掘培养的艺人,都可能在剧中现身。
《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导演、台湾电视剧导演沈怡,曾执导过多部琼瑶戏。台湾偶像剧经过多年发展,收视飘红的同时捧红了不少偶像明星,通过制造偶像,电视台也赚取了大量收益。《一起来看流星雨》制片方之所以选择沈怡执导筒,自然有类似考虑。“借助自己的平台,捧红自己的艺人,在获得发行收入的同时,还可获得艺人发展带来的收入。现阶段他们适合拍偶像剧,等他们年龄增长了,也许也会适合拍摄其他题材的电视剧。”龙丹妮说。
最新的消息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续集将在明年初开拍,预计明年暑期在湖南卫视播出。“演员阵容不变,故事也具有延续性。”尹廉和说。当然,收益更会有延续性。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