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
“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袁腾飞无疑是目前“百家讲坛”最火的主讲人,其主讲的《两宋风云》创下的高收视率一度“挽救”了人气渐落的百家讲坛,不过其在讲史中添油加醋、任意发挥的风格也引来各方争议。日前,部分读者反映,袁腾飞主讲并创作的《两宋风云》中不少片段有抄袭小说《柔福帝姬》的嫌疑。
小说《柔福帝姬》作者在比对了读者指出的相似段落后表示,这些段落确实有模仿和抄袭她小说的嫌疑,“关键是这些段落都是我虚构的,他在书里引用的对话、细节也是我编造的。
讲历史用纯粹虚构的小说材料,这总归是不对的。”不过,袁腾飞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参考过小说《柔福帝姬》,并称“只要虚构符合历史真实就可以”。
疑点一:故事情节抄袭? 袁腾飞在《两宋风云》里,到底有哪些段落疑似抄袭和模仿早在2003年即在连载的小说《柔福帝姬》?其作者米兰Lady向记者举了小说第一章为例:
在《柔福帝姬》第一章《康王赵构华阳花影》中,作家针对赵构与母亲的关系写道:她(赵构的母亲)常常在黄昏之后立于所居庭院之中赏园圃内的春兰秋菊,目光却不时有意无意地飘出影壁朱门……往往如此一站便是许久,直到月上柳梢,目中的希望渐渐燃尽。长大之后,赵构开始明白了母亲赏花的含义,也看懂了她并不受父皇宠爱的事实。
在《两宋风云康王赵构(1)》这一章中,袁腾飞谈到了赵构与母亲韦贤妃的关系,其中一段是:在赵构很小时,有一幅画面便定格在了他的脑海当中:每到夕阳西下掌灯时分,母亲总是站在宫殿的庭院里赏花,目光看似盯着花,实际上是在望着宫墙的那一边,面容忧伤,神色忧郁,直到红颜老去,愁眉也未曾舒展过。长大之后赵构逐渐明白了,母亲一年一年地等着父皇,可是始终也没有等来。米兰Lady表示,韦氏赏花这段是她杜撰的,不可能在任何史料中找到。
在米兰Lady的书中,这样的杜撰有很多。令人惊异的是,她在袁腾飞书中也发现了多处与其杜撰情节雷同的描述。
疑点二:细节对白抄袭?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小说第一章第4节“出使”中,作者虚构了韦氏跪地恳求赵佶收回成命,“不让赵构出使金营也是我虚构的情节。所有细节及对白都出自我的构思。”米兰Lady说。但这些情节同样出现在《康王赵构(2)》中,内容相似度极高。比如在小说里,作者设计了宋徽宗向赵构母亲韦氏的对白:“晋封你为龙德宫贤妃,居于朕寝殿之侧。”在袁腾飞那里就变成了:“我现在就晋封你为贤妃,你的寝宫可以安在孤家的寝宫边上。”
也是在《柔福帝姬》小说第一章第4节“出使”中,作者虚构了出使金国的赵构在金帐中看《孙子兵法》,拉弓,三箭呈品字排列等细节,这些细节同样也出现在《康王赵构(3)》中。而在记述这段“出使”史料如《靖康传信录》、《南渡录》、《中兴小纪》等均没有这些细节记述。
回应 袁腾飞:并未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柔福帝姬》2003年开始在网上连载,2006年1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第一版,2008年4月出第二版。米兰Lady向记者表示,她在写这些段落时也没有参考其他的文本或者史料,纯粹是虚构。如果袁腾飞在写《两宋风云》时,抄袭或者模仿小说《柔福帝姬》中虚构段落属实,那也不排除他以同样方式抄袭或者模仿其他小说虚构内容的可能性。
8日,记者就《两宋风云》的一些疑点询问袁腾飞本人时,他矢口否认抄袭,并向记者表示,他参考过一些历史著作,但没有参考过任何小说。“如果有雷同,纯属巧合。”但谈到书中出现的多处虚构,袁腾飞认为:“历史的事实肯定是真实,但人物之间的对话完全可以虚构,比如《史记》中的对话,司马迁可能在场吗?他不可能在场。只要虚构符合历史真实就可以。比如赵构母亲不得宠,在那里眺望,那完全可以虚构。”石剑峰
文化旁白 我们爱幽默,更爱真相 敬爱的袁老师,像喜欢听您的网络教学视频一样,我们一样喜欢您在《百家讲坛》的插科打诨,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在这种幽默和历史真相之间选择,我想我会放弃前者,选择真相。
在对这则新闻评论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向可爱的袁老师表达敬意和谢意,一则他的娱乐精神值得称道,尤其是在考试压力如此之大的教育环境下,为这位还能给学生带来一丝幽默的辛勤园丁,值得;二则,在《百家讲坛》这个央视品牌文化节目收视率日趋萎缩的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挽救今日社会的一个文化符号,值得。
袁老师的娱乐精神堪称教育界一流,他拿着历史教材在课堂上娱乐学生的时候,我们绝对应该感谢他,让下一代年轻的紧缩的眉头舒展和放声大笑,并让他们小小的心灵开始懂得轻松生活和工作,为此,我们可以忽略那些被娱乐的历史真相;但如果他拿着小说走上《百家讲坛》,打着历史的旗号娱乐全国人民的时候,事情就发生变化了,被娱乐的历史在袁老师认为“只要虚构符合历史真实就可以”,但进入学术层面时,那些小说中才能出现的对话的具体情节,显然玷污了学术的严谨。
历史本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仅能从历代史官的纰漏和野史中窥见其大致面目,收视率还不算太低的《百家讲坛》这样的权威媒体,如果都要再次将这位姑娘装扮一番,观众还能再看见什么呢?易中天品三国时,尚且不敢捧着
《三国演义》,也是仗着《三国志》的撑腰才抵得住全国观众挑剔的眼光,这无关讲课内容是否吸引人,也无关收视率,而是治学态度。
袁老师,涉嫌抄袭或许只和那位名叫米兰Lady的80后网络作家有关,我们也就是愤慨一下,但“虚构真实的历史”并且走上最强大的媒体来传播,我们只好忍痛请您暂时下课,重新备课后再来。
毕竟,我们爱幽默,爱娱乐,但更爱历史真相。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