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川剧《死水微澜》改编京剧 不失为繁荣创作之举

2009年07月21日10:4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近日,在看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根据同名川剧移植改编的京剧《死水微澜》后,菊坛名净尚长荣兴奋地指出:“剧目移植是繁荣戏曲创作的一条捷径。通过传承创新,不仅出了新戏、丰富了舞台,还培养和锻炼了新人。”

  戏曲创作主要方法之一

  尚长荣认为,戏剧移植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而且一直是中国戏曲创作的正道和主要方法之一。

如越剧吕瑞英的代表作《打金枝》,就是根据同名晋剧移植的。如过去京剧的许多优秀剧本,也都是从地方戏拿过来的。像《红灯记》《沙家浜》是从沪剧移植来的,《朝阳沟》是从豫剧移植来的,刘长瑜的《春草闯堂》则移植于福建莆仙戏。在半个世纪前,京剧泰斗梅兰芳先生就移植改编了年轻的豫剧演员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作为向国庆10周年的献礼剧目。梅先生的这部晚年名剧,还成了梅派艺术的又一座丰碑。“如今,国庆60周年要到了,各地各家艺术院团都在不惜代价地请人搞戏,却很少有人想到学学梅先生的做法,从地方戏那里去传承移植一出好戏,自己再加以创造。”话语之间,这位中国剧协主席颇多无奈与感慨。

  培养新演员的有效手段

  京剧《死水微澜》总监制徐幸捷也坦言,长期以来,外地院团在移植好戏上还比较自觉,如昆曲经典《牡丹亭》被移植成秦腔,京剧麒派大戏《狸猫换太子》更是被20多个剧种、40多家院团竞相搬演。又如尚长荣代表作《廉吏于成龙》被移植成晋剧,连《曹操与杨修》也有了由他弟子张兰秦再创造的秦腔版。事实说明,移植不仅弥补了创作力量的不足,还能实现剧本的资源共享,丰富舞台创作,更是培养和锻炼新演员的有效手段。所以青年京昆剧团也想用移植来推动出人出戏。从京剧版《死水微澜》的演出看,这一努力取得了成功,观众们为石晓珺、高颂、孙建弘、杨一凡、王小涛、高挺、张超等青年演员的精彩表演叫好喝彩。

  现在好戏移植推广不够

  专程来沪观看周信芳研习班汇报演出的北京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不客气地批评:“现在不少戏剧院团对优秀剧目的移植与推广认识不足。他们重视原创作品,热衷于搞新戏。这原本没错,但只关心新戏,却放弃了一些原本会很节约、很便利的做法。”刘厚生指出,各剧种之间、各剧目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历来是戏曲界的好传统。梅兰芳、周信芳留下的好传统,今天不能丢。移植就是传承创新,站在别人肩膀上往前走。它不仅投入少、见效快,还容易赢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尤其是我国现有大量的基层剧团和民间剧团,他们演出量大,创作力量薄弱,要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群众欢迎的保留剧目,帮助他们提高剧团的整体艺术素质,就需要切实开展好优秀剧目的移植与推广工作。(记者 端木复)

  

(责任编辑:炊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