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 译说《团长》 |
43集军事大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在四家卫视播出还未过半,除了引得忠实观众起早贪黑地观看,在网上也是“鲜花与板砖齐飞,赞美与质疑不断”。曾经凭《士兵突击》里那个温柔可亲的班长史今征服了不少女“粉丝”的演员张译,在剧中出演自始至终瘸了一条腿,爱说怪话、行事乖张的“小太爷”孟烦了,这角色却让不少观众心生厌恶。3月12日中午的“饭点”,记者电话采访了身在横店正在忙于《生死线》杀青拍摄的张译。
说《士兵突击》:再让我选我演“成才”
《士兵突击》(以下简称《士兵》)里的很多演员都是科班出身,中戏、北电毕业的就不用说了,连王宝强也是少林寺“毕业”的,张译在出演这部剧之前却是不折不扣的军人,军龄十年。网上流传,张译所在的战友文工团排演了三年《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张译当了三年袁朗的B角,他却告诉记者这是个“美丽的误会”:“任命我为袁朗的B角是个形式,我从来没有真正排练过,更别提上场了。”2006年《士兵突击》开拍之前,张译给康洪雷导演写了请战书,他说这倒是确有其事:“看了那封请战书,你可能以为我想演许三多,实际上我是太想上这部戏了,许三多是这个剧风格的一个代表而已。”
“每个人的心里边都开着朵花呢”是史今在《士兵》里的名言,那个笑容温暖、对许三多充满“母性”关怀的班长是张译的代表作,可是对于记者“如果让你在许三多、史今、袁朗、伍六一里重新选一个,你演谁”的问题,张译的回答竟然是:“我想演成才。我觉得他很有琢磨头。嗯,生活里也许没有很多许三多,可是却有很多成才。”
说《团长》:观众在二三十集的地方会为之疯狂
关于《团长》中的孟烦了(战友们都叫他“烦啦”),尽管是近来所有采访的主题,张译还是很有兴致。记者问道:“我看了这些集,‘烦啦’说的很多话、做的很多事,我都不太明白什么意思。这是不是因为我是女的,对战争、对军人太不了解?”
张译说:“女孩子是会这样。但是,我和你一样。拿到剧本我也看不懂。可是到了接近后半部分,我一下子就全明白了。《团长》比《士兵》要好看得多,但是需要耐心,我相信观众在二三十集左右的地方会为之疯狂。但是,我们无权要求观众一定要喜欢,一定要认可,如果这次不认可我们的创作,那我只能说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完美。”
那么,如果《团长》里的迷龙、龙文章、孟烦了和虞啸卿让张译随便选,他最想演哪个呢?张译说:“我还选‘烦啦’。我觉得他是魅力特别足的一个人,可是我没发挥好,哎,不能说没发挥好,是他可挖掘之处太多。”
说《生死线》:和《团长》、《士兵》是姐妹篇
《团长》拍了172天,由山东影视中心和橙天娱乐一同拍摄的战争大戏《生死线》去年10月开机,在拍摄天数上看起来很有可能打破《团长》的纪录——— 因为横店连日降雨,张译、李晨等《生死线》的主演迟迟不能拍摄杀青戏。《士兵》、《团长》和《生死线》的编剧兰晓龙曾经说,生活中的张译不像史今,更不像孟烦了,而是像何莫修(张译剧中角色)。对此“论断”,张译也表示同意:“晓龙说的是做人的态度和行事方式,我很像何莫修。何莫修是归国的原子物理学家,4岁到24岁都是在国外生活,接受西方的教育,心里干净,想事简单。我以前一直在部队里,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事情到今天也是不了解、不理解。”
记者看过《生死线》的故事大纲,李晨饰演的角色叫龙文章,莫非兰晓龙特别偏爱这个名字?张译笑着说:“我跟你讲啊,《生死线》分1938年、1941年和1945年三个段落,它里面有个守城的团长叫龙文章,他自杀了,有个副官一直陪着他,这个副官用了龙文章这个名字跑到了滇西,变成了《团长》里段奕宏演的龙文章。后来《团长》里的龙文章死了,孟烦了当了团长,这个团后来成了《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记者恍然大悟:“好家伙,这不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之间的关系嘛!”张译又笑了:“是有点像,所以说《团长》、《士兵》和《生死线》是姐妹篇,它们是有内在联系的。拍完这个戏,我觉得战争戏已经拍到一个极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