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奥气中国
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China Dream
她从龙的国度出发,穿越爱琴海,去见证奥林匹亚众神庇护下的奥运圣火点燃;
她奔走戛纳筹款超百万美元,心却飘洋过海回归神州川蜀;
她演绎出一代名伶孟小冬的风华绝代,两代巨星在时空交织中共同唱颂属于炎黄子孙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章子怡的2008年,BAZAAR将为你讲述,在这个注定以节点被铭记在历史纵轴之上的年份里,章子怡做出的三个大事件。因美丽、勇敢和传奇,她的名字将被记录在这一年的横轴之上。
尽管任何一年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2008年的中国,最不可能重复。这一年的年鉴上必然要出现三个关键词:奥运梦想、多难兴邦、大国文化复兴。这一年,承载了太多人的情怀和感动,人们为那些在三个大事件中发挥了巨大个人力量的人激动不安起来,这其中也包括众口一词地对章子怡的支持和赞扬。
从作为奥运使者亲临奥林匹亚圣火采集仪式,到以己之力筹办戛纳慈善募捐会,再到首次将梅兰芳红颜知己孟小冬搬上银幕,一年内,章子怡做了很多事。历史的车轮转动过2008个半圈之后,人们才认清这个美丽、勇敢、传奇的女人背后,有无可估量的气度和力量。
如今,坐在中国大饭店的阿丽雅餐厅里,刚下飞机不久的章子怡,带着纽约明朗气息就坐在我身边。游泳和热瑜伽令她的皮肤透着健康的红润光泽,清瘦却有力,语调柔软顿挫抑扬,笑起来是掩不住的直率爽朗。
我们在交谈中重现那过去的三段故事,它们被裹挟在历史的蚌壳中经历揣摩,如珍珠般闪闪发亮。
希腊——中国 最美丽的奥运使者
2008年3月24日,希腊时间上午11时,奥林匹亚赫拉神庙上空如神谕般晴朗。
这里正在进行奥运圣火采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这里——最高女祭司玛利亚•娜芙普利都迈着缓缓的步伐走向采集火种的凹透镜,向太阳神阿波罗宣读祈祷词,“神圣的寂静,天空、大地、海洋、风、群山树木、鸟鸣终止。”话音未落,天竟阴了下来。
“阴天了”,坐在观礼席上穿着郭培设计的中式刺绣礼服的章子怡,一下子摒住呼吸。她的礼服上用传统手工秀着龙、祥云和白鹤等图案,是中国式的吉祥寓意,此刻,她多想借这吉祥寓意令云开日出。章子怡的右手一下紧抓住拿着相机的左手,她感到自己的指尖冰凉。似乎血液都凝结,她紧张地看着女祭司——现在她不是明星,而是奥运官方网站搜狐网的特约记者,同时她像每个身在异国的中国人那样,自觉地肩负起“中国形象大使”的职责。所以,即使只披了一条单薄的黑色围巾,她仍端庄地坐在一群穿了呢质长风衣的人群中。此时,她皱了一下眉,抬头看看天,“快晴起来吧。”
最高女祭司执着的继续自己的祈祷词:“伟大的太阳神将我们聚集在这里,阿波罗,太阳之王光之化身,让你的万丈光芒点燃这神圣的火炬,为了盛情的北京之城。”在这一刻,太阳如受到感召般破云而出,一分半钟后,象征和平的奥运圣火熊熊燃起。
一阵热潮从鼻腔涌起,迅速传遍章子怡全身,眼泪在眼眶里打了几个转。她仰起头,深深吸气,好像要把奥林匹亚混合着柏树和常青松的气味融化在记忆里,也像为了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当晚,章子怡在博客上记录下当时的心情,“我想今天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在微笑,因为此时所有的骄傲,所有的光环都是属于中国人的”。她给这篇日记取名为《记•忆》。
她没有写下圣火采集中的另外一个插曲。她没有写下的原因是,她要把最美的东西记忆下来,差一毫一厘没有达到完美,她都会有所犹豫。这是她的性格。“我来讲述当时的一个插曲,”章子怡语调柔和却字字笃定,尾音很短,这使她显得更加干脆,“我们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上台发表讲话时,在距离我只有两个座位的地方,突然站起两个蒙着头巾的人大声喊着什么,同时在来宾席上有一个人蹿到刘淇先生的身边展开一个条幅。”
章子怡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极快。刚才还在爽朗大笑的她,说起这个事情来,气愤被清清楚楚写在脸上。很明显,她易激动、喜怒会形于色,是典型的北京女子脾气。果然,她喝下一口橙汁后平静了点,继续说:“你知道吗?当时我真的吓坏了!可是我马上不怕了,刘淇先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他的声音在一刹那间变得特别响亮,他特别大声特别坚定地继续演讲。”章子怡兴奋起来,脸也微微发红,眼睛里如蒙上一层轻淡的水汽,“我当时太激动了!”让章子怡激动的还有,远处的山坡上有很多观礼的当地华侨,他们在状况突发时一起大声喊:“中国加油!奥运加油!”华侨们的声音从山坡传来,音量没有什么削减,却在观礼席中爆发出巨大的回应之声,“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章子怡也一同呐喊,声音融入这振奋人心的口号中,化作坚定的力量压制住那三个“记者无疆界组织”成员。
章子怡是在仪式结束之后,才发觉嗓子略微有些沙哑的,她不记得她是怎样喊的,却清楚地记得,她转过头对张朝阳说了三遍,“我太激动了,我太激动了,我太激动了”。
这场突发的状况被在场的数十位记者亲眼目睹,在所有人的印象中,章子怡是个典雅端庄的女孩,理性且善于思辩,而在这次圣火采集仪式之后,很多人都对她生出亲切感来——在最关键时刻,见识到这个中国女孩最真诚质朴的情绪流露。而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她,却是在章子怡接受《巴黎竞赛画报》采访之后。
有外国记者问:“有人说,中国的开放是权宜之计,奥运会一结束,制度会重新僵化?”
章子怡回答:“我不这么认为。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人们是不会走回头路的。北京就是全国的榜样,即使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省份,也都会从奥运会中受益。”
“您想成为美国人吗?
她断然否定,“从来没想过!我的孩子会成为美国人,假如我目前的未婚夫将是他们的父亲的话。而我个人,现在是中国人,将来永远是中国人。”
几句话,让一个外国记者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信念。眼前这个永远黄皮肤黑头发中国名字的女明星就是那个曾在圣火采集仪式上与所有中国人共同高呼的中国女孩,是那个走遍世界闯荡好莱坞用流利英语介绍自己“我是来自中国的章子怡”的中国女星。
汶川——戛纳 最勇敢的中国姑娘
2008年5月,北京时间12日下午2点28分,中国汶川8.0级地震。
此时,地球另一边的纽约,正是凌晨1点28分。章子怡在纽约的家里早已入睡,桌子上那两部中国号码手机和美国号码手机都已关机。
那个夜晚,纽约很寂静。夜有神奇的力量,将一切声音吸入,不吐出一丝回声。也许,地球另一端混乱哀伤的遍野呼声未及到达这一端,便损折在太平洋的海面了。
章子怡醒得早,第一件事便是打开两部手机。刚刚转身离开桌子,中国号码的手机就接连收到短信,3分钟没有停止下来。她顿时心里一惊,血液好像迅速从四肢收缩回心脏,第一个念头就是,家里出事了?
不是小的家里出事,而是大的家里出事了。几十条短信涌来,一时手机快要爆掉,几条短信快速被打开:中国地震了!震中在四川,但是北京有震感!地震级数非常大,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切数据!
章子怡冲进书房,打开电脑搜索新闻,几家门户网站已在第一时间搜集到很多图片和新闻资料。“那一刻我惊呆了”,生于79年的章子怡,从来没有经历过大的变故,“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赶快捐钱,灾区的人现在需要钱”。在纽约可以接触到的中国新闻不多,通过网站了解,也还不够。
那一天之前的章子怡,对于做慈善一直抱有非常大的热心,却始终谨慎行事。要捐钱就真的把每分钱用到位,要做义工就真的给每个小朋友带去欢笑,做慈善就是要让每一份力量都真正发挥价值。务实的初衷让她在选择慈善项目时低调而慎重。
但在那一天,以及以后的无数日子里,章子怡一贯的理性和谨慎退到行为方式的次级排序,她想都不想就给银行打了电话——章子怡如果需要支取大量的钱,需要本人录音、签字等一系列复杂手续。一个个手续被办理好,第一笔100万善款立即捐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没来得及长出一口气,网络电视上震撼的灾难场面仍让她无法心安无法入眠。她看到了更多的中国新闻,于是,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浮现在脑海中。
第二日晚,章子怡把经纪人和助手请来纽约家里。三个人简单地吃了饼干和奶酪之后,章子怡提议,是否可以办个筹款宴会,以大家的力量帮助中国度过难关。这个提议一说出口,三个人立刻达成共识。于是反复讨论,又写又画,忙至深夜。
而在此时,地中海边的戛纳小城却热闹非凡。每年的戛纳电影节,都会吸引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巨星、导演、国际名流到这里,在之后长达两周的时间里走红地毯、参加首映礼、召集各种主题派对。这个小城,此时也在期待着章子怡。
“我当时的心情,”章子怡回忆起那几天,声音像被噎住一样,顿了一下,“很难形容。我当时根本考虑不到我的感觉了,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实体的我,那个精神的我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即使当下平静地坐着,也可以感受到当时她的焦虑:心在时刻惦记祖国,要在美国处理日常事务,还要赴戛纳参加电影节。每一件事,都要尽力做到最好,这是章子怡性格的主线,那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已经成为融于血肉的精髓。但是,如此这么多重要的事情,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5月19日,她乘的飞机刚降落在戛纳,一长串活动邀请已早早备好: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新片《夺宝奇兵4》首映礼、老朋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新片《调包婴儿》走红毯仪式……Louis Vuitton、Giorgio Armani、Just Cavalli等顶级品牌提供的礼服也已经全部到达住处。
可那个慈善宴会的事情,始终徘徊在心里。眼前这纸醉金迷的世界,与她的心境完全矛盾。“我高兴不起来,我甚至在看到这些名流和名牌时,心酸得想哭”,她真的哭了,很多次,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着国内的新闻,刚擦干泪,眼睛又潮湿了。
要拒绝所有既定邀约,对章子怡来说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决定。她是一个连答应别人要带两瓶水都不会食言的人。可这一次,她素装淡颜,拒走红毯,拒绝出席公开活动,因为“我要在戛纳把筹款宴会做起来。”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短短三四天内,在戛纳最繁忙的时节,组织一场像样的活动,即便交给专业公关公司操作都未必可行,何况,章子怡这个团队只有五个人(经纪人、助手、化妆师、造型师和她自己)。
所有熟悉章子怡的人都知道,她是个行动派。要在戛纳做筹款宴会的事情一确定下来,章子怡马上就动手——自己剪纸、用彩笔画出五角星,制作出一面面五星红旗;自己写邀请信,并且打印出几百份;自己装订;自己制作画册……她要把中国震灾的信息,告诉给每一个国外人;她要在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办一个体面周全的筹款宴会;她要以一个中国姑娘的一己之力在戛纳这个歌舞升平明星璀璨的舞台上,为祖国的灾区募款。
她把筹款的细节都想到了,唯独忘了想一想这事到底需要怎样大的勇气才能实现。直到第一次向陌生人发画册时,她才发现自己的紧张无措。“我拿着宣传册非常踌躇,我不知道怎么向人说明情况”,章子怡的内心里,有根深蒂固的中国观念,家里出事后向外人张嘴,有失持重,“一个台湾记者走过来询问我的情况,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她提及即将举办的筹款晚宴。她非常支持我,给了我特别大的信心”。
之后那几天,章子怡每天都素面、黑衣,随身带着灾区新闻简报和一大摞请柬,准备发给所到之处遇到的每一个人。“我没报太大希望,因为在戛纳这个地方,每个人的行程都是满满的,很难为了一个筹款活动突然把中间的一个小时空出来。但对我来说,哪怕就只有一个人来参加,我也觉得是有意义的。”
筹款宴会在章子怡的不懈努力下,比预期顺利得多。发布会现场的大屏幕上,地震后废墟遍地的景象、官兵救助灾民的场景被循环播放,章子怡和到场嘉宾共同展示了自制的“祝福中国”横幅。最后仅在活动现场就筹到50万美元,后期陆续捐款达100万美元。
现在,章子怡回忆起来说,“我只是希望以自己的影响力为我的同胞争取到最多的救助,只是这样而已”。而一位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在筹款会后,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他的惊讶与叹服:“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国家疯了”。
梅兰芳——章子怡 两代巨星的交集
从北京天安门往东走2公里,就到了王府井。在这一片彰显的现代气息与隐匿的旧式小院错落有致的地方,一栋别墅里正上演一出感情戏。黎明饰演的梅兰芳和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发生感情冲突,陈凯歌要求二人表现出“外在冷静,内心波涛汹涌的感觉”。第一个镜头只拍了四遍陈凯歌就已经十分满意,说了很多遍“很好很好”。
而此时他们所在的地方,距离梅兰芳先生第一次登台的北京“广和楼”戏馆(现在前门外肉市街路东)也只有2公里路程。82年前一天,有两位旷世名伶相逢。一位是“旦角之王”梅兰芳,一位是“须生之皇”孟小冬。他们在北平政要王克敏大寿晚宴后,首次同台出演了京剧著名唱段《游龙戏凤》,成为一时佳话,也成就了两个人一生的恩恩怨怨。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巨星。20世纪前半叶,梅兰芳先生为中国奠定了最美好的艺术时代,这位被公认为伟大演员和美之化身的大师,创造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艺术体系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体系的梅派艺术体系,他也经由艺术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畅大路。
21世纪前半叶,是否还会有一位这样的巨星问世?
没人可以回答,却被众人向往。而就在此时,章子怡以决心和坚持挑起了孟小冬这个角色,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 一代冬皇女老生,如何被一个柔弱女子演绎?不过,章子怡这么做,除了力求完美和要强的本性之外,并非是想挑战新角色那么简单。事实上,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被孟小冬这个人物强烈吸引。如果看过《孟小冬传》,也许可以猜测,作为一代名伶且是梅兰芳大师红颜知己的孟小冬,如此吸引着章子怡,会不会正是因为两个人有某些相似的特质?
“孟小冬是一个特别坚韧的女性。电影里的她追求完美爱情,但这个爱很伟大很无私。她不是一个凡人”,谈起这个心爱的角色,章子怡的眼中闪耀着激动的光芒,“孟小冬在戏里是乐观的性格,她非常清楚发生什么了,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她是难得的奇女子,是给梅兰芳动力的人。”
章子怡的确吃得起苦。要表现出中国第一女老生孟小冬的行动坐卧姿态,章子怡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天24小时沉在京剧里。她一共请过两位老师。她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把整个屋子变成练功房,每天对着镜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磨,每天练几千次。“每天老师来,我就请她吃饭,我观察她怎么拿杯子,怎么样讲话。我还请老师穿旗袍,观察穿旗袍以后动作该怎么做。”两个月下来,章子怡全家都学会了唱《海棠花》,一开车就集体在车里咿咿呀呀。
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章子怡端着老生的身段,双手捧起面前的橙汁,一板一眼,难怪京剧名家张克在传授过章子怡技艺之后,总是称赞她聪明好学悟性高。陈凯歌也如此评价章子怡:“子怡为人非常直接,她在表演上最大的优势是很会使用她的眼睛。她也有宽阔的国际视野,能把握时代精神,这也是她的优势所在。她和黎明都在京剧方面做了大量的学习和基础训练,非常认真刻苦。”
“我非常珍惜这次拍摄的机会,可以更多地了解梅兰芳和孟小冬两位大师,所以我不怕做不好,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每天这么下功夫,总有一天我会在舞台上驾轻就熟的,会去控制我的音乐、我的舞台、我的人物。”
话音未落,笑声先起。人生可能原本就是从生疏到驾轻就熟的过程。章子怡把自己的努力刻苦看得很淡,这几乎成为她行为方式中最基本的元素,根本不值得被我提起一样。2008年,章子怡想得最多的是“人为什么会不断推动自己追求完美?”,这个问题被她思来想起,最终还没有令她感到最满意的答案,“也许就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吧”,她这样自问自答。
创意总监 李晖 摄影师 冯海 化妆 张帅 发型 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