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伍斌)当今世界音乐剧舞台最为走红的作品《妈妈咪呀!》,下周将亮相上海大剧院。大幕未启,已有不少申城专业人士抱着“解剖一只麻雀”的态度,研读剧本、了解流程、翻译《妈妈咪呀!》“全书”。
创作:有音乐更有“剧”
《妈妈咪呀!》是由ABBA乐队的20多首经典歌曲激发灵感,然后再展开剧本创作的。但是,一些专家却指出,《妈妈咪呀!》决不是20多首歌曲与情节的简单叠加。
在《妈妈咪呀!》创作流程资料中,记者看到音乐剧编剧凯瑟琳·约翰逊这样描述她与制作人朱迪·克雷默如何定位剧本的重要性:“这些歌曲不仅仅是重复ABBA的故事,而是必须系统地应用到我们的音乐剧中。因此需要一个全新的故事来成为这些歌的新‘家’,而不是简单地拼凑而成。”
业内专家认为,伦敦西区音乐剧的成熟市场定位,决定了一部音乐剧哪怕借助了流行音乐,也不能搞成演唱会加对白,而首先必须以故事抓人,以对白感人,《妈妈咪呀!》正是把握住音乐剧“有音乐更要有‘剧’”的本质特征,化ABBA歌曲之魂为一个原创的人生故事。《妈妈咪呀!》的成功,值得我们对国内原创音乐剧“戏不够,歌来凑”、剧本创作绵软无力的通病展开反思。
巡演:“拷贝不走样”
纽约、伦敦之所以能被称为“世界音乐剧工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出厂产品”———全球巡演版本的品质,总是与这两个音乐剧大本营上演的版本“拷贝不走样”。
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钱世锦说,他看过伦敦西区《妈妈咪呀!》剧院的演出版本,又观赏过《妈妈咪呀!》欧洲巡演团在都柏林的演出,感觉从演员表演、演唱到舞台技术都如出一辙。扮演女主角两位中年女伴的演员,一胖一瘦,又都要会跳舞,选角时颇有难度,但在两个版本中几乎看不出区别。上音音乐剧系一位教师认为,目前已有个别国内原创音乐剧能做到在一地常演,但其演出品质往往随着人员流动等情况浮动很大,比如外地某音乐剧女主演在成为“超女”后便一去不返,一些音乐剧巡演时的舞美制作粗糙,能省则省。如果真的要把音乐剧做成演出市场的拳头产品,就应该学习西方音乐剧的工业化生产理念,以及对艺术品质一丝不苟的追求。
保护:“不卖”版本
《妈妈咪呀!》延续了西方经典音乐剧不随意授权改编,保持舞台版本独立性和唯一性的传统。制作人朱迪多年前便一直面临电影商的游说,但她一直拒绝放弃任何有关《妈妈咪呀!》的权利。朱迪的理由是:“的确有一些音乐剧在改编成电影以后更加风靡全球,但一旦当观众失望地走出电影院时,我们将很难在剧场发现他们的身影。”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今年初《妈妈咪呀!》的电影改编权终于出手,但这已是音乐剧伫立舞台8个年头之后。就是因为朱迪的远见,这部作品在演艺舞台上赚的钱已经数以亿计了。与国外产品惜售改编权相比,我们却时常听到一些国内原创作品“走光”荧屏的消息,有些音乐剧甚至乐呵呵地交给电视台整场转播,这往往让我们在还没有设计好作品未来的时候,就轻率地葬送了市场。
来源:新闻午报 伦敦西区最贵音乐剧首演,外界评价褒贬不一 英国文学巨匠托尔金的史诗三部曲《魔戒》(又称《指环王》)曾被改编成好莱坞大片...
06-21 1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