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找到《小鞋子》的DVD,没想到对着电视机膜拜到深夜,居然看到了这部心仪已久的伊朗电影。
从情节上讲,《小鞋子》与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像姐妹片,同是描述贫穷的孩子的奔跑。然而后者显然过于煽情以致矫情,前者则以一种平静的注视面对贫穷,效果却更加激动人心。镜头总是在俯视,望着主人公脚上那双破旧的鞋子,哥哥和妹妹只有这一双鞋子,他们俩轮换穿着去上学。对于这两个孩子,一双鞋子就是他们的终极关怀。
哥哥于是参加了长跑,目标是季军,因为季军的奖品是一双鞋子。存在主义之父克尔恺郭尔讲过他小时候的故事。父亲要求他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回家。父亲说,对于天才而言,取得最佳成绩是轻而易举的小事,而要稳坐第三名的宝座,他必须学会心理学--他必须先得揣测出班上的第二名和第四名同学来。然后再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成绩摆到他们两者之间。
把人生看成简单的比赛,只需奔跑就行了。励志片大都沿承这种理念,《一个都不能少》在奔跑,《少林足球》也是把目标设定为冠军的一种奔跑。然而《小鞋子》的目标是季军,所以它讲述的不仅是潜力的挖掘,奋斗与坚持,还有哲学。在哥哥参加比赛之前,我一直把这部电影看成一个陈述追求的作品(甚至会像戛纳的评委们怀疑《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宣传片一样,怀疑它是否跟伊郎的“希望工程”有关),直到小主人公决定参加比赛,目标设定为季军。这场奔跑于是变得格外激动人心。
冠军,通常应该是最振奋的结局,在《小鞋子》却变得暧昧难明。在水池边,小主人公脱下鞋子,那双跑烂了的鞋子令人联想到梵高的一幅以旧鞋子为主角的绘画,然后,画面转到水下,有阳光的水,一双还很年轻就已经历了磨损与苦难的脚伸进水里,一群金鱼游过来,围着它们......
这个充满宗教感的结尾改变了整个电影,它不只是讲述贫穷,它更讲述了人生的苦难;它也不只是讲述了苦难,它还讲述了安慰。钭江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