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艺术评论》_搜狐娱乐 >> 艺术评论第十期

中国与德国间的穿越

YULE.SOHU.COM 2004-12-03 16:50  作者: 黄斌  来源: 《艺术评论》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张靓颖沈阳拍写真
图:关咏荷产后家庭照首曝光
章子怡愿为"他"息影结婚生子
小S婆婆4千万豪宅慰劳媳妇
大牌明星们的卖身契曝光(图) 徐静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历程
蒋雯丽曾落榜张国立曾当工人
林青霞首度回应婚变传闻

  “近10年来,我以心灵跟随身体在中原与西部,中国与欧洲做了多次地理空间的穿越。我希望能以旅者,察者,画者为人。我期望真的穿越。”

  ——画册《中原画风,黄斌》“写在画前”

  从雕塑中读出德意志意志

  慕尼黑(Muenchen)是我多次逗留的德国南部城市。我不知道当初我们的学界前辈如何将德语发音近似于中文“敏逊”的“Muenchen”译成了“慕尼黑 ”,想来这倒符合我们中国人对德国的认知,它读起来带着一种低沉的刚性。而读“敏逊”,肯定觉得它太不“德意志”了。慕尼黑是一座美丽,古朴,现代,又充满国际文化色彩的名城。在这里我见到的不仅仅是德国艺术文化。在并列的各方文化的艺术形象中,我感知我们多方水土造就的人类,也从中找我自己与中国和德国。

  2003年夏,我的个人油画展在慕尼黑附近的著名游览地渔伯色尔(Uebersee)的一家州属博物馆举办。在此期间,我认识了2001年就见过其作品的德国现代雕塑的代表性艺术家昆铼音先生;认识了其家中如亚非古代艺术博物馆的费舍先生。(这位84岁充满活力的长者,他的家族与中国有着传奇般的关系:他的父亲是晚清时期德国驻中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本人曾参与过“文革”后期中德的建交谈判,与邓小平面对面;后又担任过驻印度,爱尔兰等国大使,获得过“甘地国际和平奖”;他的弟弟曾担任过前西德驻华大使。)与此同时,在慕尼黑正举办着一个古代希腊艺术展和一个古代埃及艺术展。一时间各方文化的艺术形象并列在我的面前,与我脑海中先前的各种文化形象聚合……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精神与基督教文化一道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在慕尼黑国王广场旁的展馆中,“希腊艺术展”展示了从早期的米诺斯王朝直至公元初年希腊艺术各阶段的作品,石雕,陶瓶,金饰,木板蜡画,数百件之多。我知道这些应该都是西方造型艺术的渊源之作。它们所体现的某些特征与规律至今仍影响着当代西方艺术。

  我比较喜欢早期的东西,一个米诺斯时期的石质穹状门楣,粗糙的石面,古朴有力的图案,班驳的褐红色彩都让我想到咱们汉代的艺术。米隆之前的雕塑也让我感受到拙扑的生命力量。只是我知道这些并不是希腊艺术的基本代表。我觉得从早期到盛期,希腊艺术有一个从古朴到力量到典雅的特征变化,而始终贯穿其中的特点就是生动,是生命在动。虽然早期古拙的“动”和盛期清溪流水般和谐的“动”有很大不同。盛期雕塑的造型动态,衣纹表现,细节微妙的起伏韵律都给了我“流水般和谐”的感受,与我们的“当风”、“出水”应是异质而同感。我以为,“生动”,即表现动的人的生命,才是希腊艺术区别于其他文化艺术的基本特征。这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历史进程,近现代西方艺术的变异正是现代西方人对人的生命及其环境的“生动”表现。

  在2001 年,我见识了昆铼音先生的艺术。夏天,在阿尔卑斯山下,基坶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始建于公元11世纪奥托王朝的教堂内外,或聚或散,放置着一组组历史题材的木雕。那就是昆铼音先生的“奥托大帝组雕——巴伐利亚与欧洲”——由数十件2至3米左右高的大型木雕组成的既互为联系又可独立成章的人物群雕展。在淡紫色的远山,碧绿的湖水蓝天白云间,在古树的浓荫下,在阳光跳跃的草地上,在教堂厚重的石壁和庄严的穹廊下,在向天的洋葱头双塔的托映下,历史与个人生命进行了一次非凡的交响。昆铼音先生以完全“德意志”的方式,给了我(及所有观众)一个真正的震撼——那些形象只能用“惨烈”二字来形容。

  昆铼音是以德国地产的粗硬的完整木材为原料,完全用电锯来劈割,从原木中“撕扯”出形象,这与用斧头的斧凿完全是两码事。昆铼音说:“木头的成分与人体很相似,两者都含有大量的水分。人类的脸上长有皱纹,而树木有年轮。人们可以用近似的方式判断出二者的年龄。树木对于我来说如同人一样,年龄越大,我觉得它们越有趣。你可以从它们有皱纹的,衰老的,有结疤的脸上读出什么。此外,木头会散发热量,它以极其简单的方式折射出人类存在的结局。”昆铼音以特定的方式开启了树木的生命记忆,以德国的方式讲述着生命的成长与终结。

  在电锯的轰鸣中,昆铼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雕塑,它们就象身体被完全撕去了皮肤,取悦于人的光滑的保护层没有了,掩盖内容的表层没有了。观众面对的是电锯强力的剖痕(为了强化这种痕迹,昆铼音往往还以火焰的烧灼加以渲染),面对的是最为直接的“内容”:满是裂缝的,有时是洞穿的躯干。但形体并不因此而涣散,它们被一个无形的“躯干”——一个隐去了的或者说是转变了形象的原木的躯干所连接。原木从一个封存的生命转变成了具有特定精神取向的艺术形体,而这个形体仍以树干的生命为基础。昆铼音说,这组群雕的中心思想是“权利与暂时性”。组雕以集体的形象:皇帝(权利),憎侣(宗教),民众——一群个体的肖像,共同解读着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坚挺的形象如同带着千年历史的烟尘,经过铁刃与火焰的洗礼,从坚硬的原木中走出。它们就是“德意志”。

  如果我们要寻找这一组德国当代艺术的杰作与西方艺术渊源——希腊古典艺术的联系的话,我们能看到,它仍是以正常人的比例来约束雕塑的形体,它仍关注和表现人的生命,人的命运。它依然“以人的尺度看世界”。

  2003年我认识了昆铼音,并成为彼此的知音。我发觉他是一位充满理性同时又满怀激昂诗情的典型的德国艺术家。他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坚持这种思想。他不看重中立与客观的态度,他看重的是思想与艺术创作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而恰恰是从他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中,我们看到了其中的社会性,德意志精神和普遍的人性关注。

  古希腊舒展、古埃及的神秘和古亚述的犷野一天之内于我心

  在慕尼黑市中心矗立着一个埃及方尖碑,插入碧蓝天穹的黑色碑身高大而庄重。德国朋友曾一再告诉我,那是早年埃及皇帝送给德国皇帝的,不是他们抢来的。现在那方尖碑倒是已与慕尼黑融为一体,更充分地显示着几何直线的刚性。

  古埃及展是在欧迪翁广场旁的展馆里。展馆的过厅墙上,作为永久陈列品,有六七件巨大的古代亚述的武士浮雕和一件琉璃砖的彩色狮子浮雕。它们先让我领略了与埃及艺术佐近的古代西亚艺术的风采。这些两千七百年至两千九百年前的艺术品,原先应是亚述宫殿的墙垣装饰。武士浮雕,造型大线饱满简洁,结构突显,节奏舒张有力,展示着一种由外而内的极致的强悍。它们的确是“由外而内”,(而由内而外的力量显示,最典型的莫如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各有一尊的东汉石辟邪造像。)而作为背景装饰的文符图案又更增加了它们神秘的力量。它们就是古代如风般驰骋于两河流域浩瀚原野上的尚武帝王们的英雄。

  古埃及展作品与亚述作品有着完全不同的精神指向,虽然它们在某些表现手法上有近似的地方。古埃及艺术的典型风格也是我早已熟知的,原作让我感受到材质对艺术影响力的作用。古埃及雕塑采用的石材多为重色如深红,深褐,黑色的花岗岩,材质较古希腊多用的白色大理石显得粗犷而沉着。这种材质的差异有效地强化了它们各自相异的艺术精神指向及艺术风格特点。

  多采用“正面律 ”拙朴造型的埃及雕塑,精细的面部刻画和“板直的”动态设计,形成它们特有的艺术魅力。较之古希腊雕塑,我觉得它们完整而浑朴的造型轮廓使它们更具纪念碑性,更显大气。造型中线的单纯稳定,面部的传神,给了它们一种超凡的恒定感。这种超凡的恒定感是古埃及艺术所独有的。它特有的内在力量也许就来自于古埃及人对人世以外的神秘力量的追求,它必然与古希腊“以人为本”的艺术有极大的差异。它从没有古希腊艺术那种阳光下的轻快与舒展。它有着沙漠星空般的大气,神秘,沉重,舒缓而恒定。

  古埃及的浮雕多有生活表现,它们往往与古埃及特有的象形文字一起作为主像旁的饰带。古埃及浮雕主次表现异常分明,造型沉稳,细节起伏微妙。(看原作才能感受到他们古朴概括的造型中,细节绝无简单化,一切细节皆应是艺术处理的细节,这一点与我们的汉唐艺术是一样的。)为了强化主体或主体动态,造型节奏,古埃及人往往将一些造型主线加深加宽,形成浮雕上沟状的深线。这种独有的处理往往与旁边的楔刻文字形成了呼应。

  展览中有一些长卷式的埃及写卷,发黄的纸张,象形的文字,类似的装裱,都接近我们古代的书法作品。展览中也有一些用蜡画在织物上的肖像画,它们原本是用来覆盖死者头部的,与雕塑面具的作用相同。这些画都画得十分写实,体积,质感表现都相当成熟。看来表现生命的需要使得古埃及人在头部写实表现上有着超强的能力。是“需要”造就了“能力 ”。这些公元前的作品比古希腊的蜡画还早些,也许它们才是油画肖像的先祖。

  展览最后有一尊公元后的雕塑人体作品,它有着浑朴的造型,又有造型中线的动态变化和体态的写实性表现,它有活力又具雕塑造型感。有些像二十世纪初叶的西方雕塑,带着一种“现代的张力,展现出作品的朴素内涵。其实这是古埃及在经历了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战争后,两种文化碰撞后的产物。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有活力又具雕塑感,但没有了那种沉重的恒定感和神秘感,这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件作品。可见,文化的碰撞,必然带来变异,产生艺术“碰撞的张力”。

  为了强化对比的感觉,我是在一天之内看的古希腊与古埃及的展览。我希望这里的形象同德国博物馆中的中古形象与现代的艺术形象(如昆铼音的作品),及在费舍家中所见的非洲及南亚艺术形象和我脑海中的中华文化形象聚合,我想在并列的形象中看到些什么。我想,这些并列的形象会给我一些提示。在对比中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那是各自文化的特点:西方艺术(包括从古希腊到当代如昆铼音的艺术)相对来说无疑是最为“生动”,它们着眼并表现人类生命的“动”,它们最为“写实”,关注的就是生命和生命环境的变化,它们依然是“以人的尺度看世界”。古埃及艺术的主要特征我以为就是“恒定”感,希望通过“恒定”的牵引,使艺术在人与神秘力量间形成媒介。它们是人创造的,但并不完全为现实的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无疑有着造型的纪念碑性和别样的内在力量。古亚述造像是属于帝王的艺术,“强悍”就是它完全的表征。而非洲艺术,在变异的形象中有着极强的节奏感,剧烈的转折和突显的形态。是用最本能的生命节奏感去召唤和呼应神秘的力量。它必然排斥常态和“写实”。

  比较它们再联想我们的中华艺术,我当然本能地喜爱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文化。我不想也不可能做一个“客观”的评论家。汉代艺术蓬勃饱满的大气与张力,唐代艺术的堂皇与大度,宗教造像的圆融,魏晋书艺的超逸,宋元山水的恢弘与精妙……都有着我们对自然,空间,生命的独特的形象解读。我们由先秦文化既开始呈现的自然观,开启了我们看世界的独特的文化 视角,天人合一,流转中的生命意象的体现。

  那是一种以“有”喻“无”,释怀神畅的诗性解读。比较西方的特有的“生动”,古埃及的“恒定”,古亚述的“强悍”,非洲的“节奏”,如若需在中华艺术之下写下一个词的话,我想选择“诗性”。我以为这些是各民族艺术表现所特有的“强项”,它是各自的那方“文化水土”所决定的。它们共同完成了人类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在了解与比较各种各样的民族地域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视角之后,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一个艺术家我以为我们中国人由数千年文化所滋养的独特的自然,空间,生命的观念仍应是我们当代艺术创作中文化特征的基本基因。当然它不排斥我们应有的开放性胸怀。

  德国现代写实的粗率与意大利的韵致

  在我2002年出的中德文版画册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喜欢具有昂扬之气的艺术。喜欢自然的生机和生命的坚韧之力,而不想去在意这是‘古典’或者‘现代’”。昆铼音先生看过后,对我说:“我相信你说的全是真话,你很聪明。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在乎自己的作品被归入“传统”或“现代”,每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这样。不聪明的人才在乎那个,那样太容易跟别人走了。重要的是作品要从这里出来(他拍拍自己的心口,又拍拍我的心口)。当然,了解传统和现在的艺术环境是必要的而且越多越好。只是一定要自己的心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从昆铼音的眼睛中我看出来,他说的也是真话。

  有慕尼黑人对我说,“要想了解‘传统’,看美术馆,要想了解‘现代’,看马克西米廉大街就行了。”在慕尼黑市中心,有著名的慕尼黑老美术馆,新美术馆和2003年刚建成对外开放的现代美术馆。(据我所知,慕尼黑的收藏品与柏林的收藏品被人们认为是德国最丰富的收藏。另外,汉堡和杜塞尔多夫也有较丰富的传统或现代艺术品收藏。)三个美术馆隔街相望,连成一片。在附近,一片街区被称为“艺术区”,许多档次不同的画廊,古董店鳞次栉比。而不远的距离就是以巴伐利亚国王命名的古老的马克西米廉大街。那里有慕尼黑最著名的七八家画廊,经营着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欧洲各国的(以德国为主)艺术品。老美术馆的收藏从文艺复兴前的哥特式艺术开始,至十九世纪初。(更早的还可去看巴伐利亚历史博物馆,那里有原始时期的陶器、远古的石雕、中古的木雕、十字军时期的圣像、壁毯……十分丰富,与美术馆相连的就是一部完整的艺术史。)新美术馆主要以十九世纪为主。现代美术馆从二十世纪初的表现主义开始到当代。而画廊则各依自己的宗旨,经营相关内容的艺术品。

  美术馆中的陈列也都是按一定的体系来的。也时常有特定的专题展,使观众能更直观地认识那些特定的艺术品在传统的链条中的位置,与它之前、之后及同代的艺术的关系。记得一次老美术馆中的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的专题展(老美术馆中除贝克曼外没有其他二十世纪画家的作品),展厅中央的沙发上专门放了几本供观众翻阅的书——《贝克曼与老大师》。书中将贝克曼的作品与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印在一起(许多古典作品就在这个美术馆其他展厅内),以方便观众寻找其主题,构图,造型等多方面的联系,比较它们的相关与相异,找出贝克曼从老大师那里得来的灵感和他的发展变化。这样的展览的确能帮助人们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一种有趣而又系统的排列。其实在欧洲如此策展在博物馆界是很普遍的,最典型的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一楼是凡高早期作品和对凡高产生直接影响的荷兰现实主义,法国新古典主义,自然主义及巴比松画家的作品,如柯罗、杜比尼、莱尔李特等人都有。二,三楼凡高代表性作品。四楼是与凡高同期的画家及其后受到他的艺术直接影响的画家的作品,如:莫奈、雷诺阿、塞尚、高更、康定斯基、雅夫伦斯基、凡东根等。

  对于一个进行着同样类别的艺术创作的人来说,面对经典之作,面对“传统”或“现代”,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在自己的创作中,“求异”比“认同”要重要得多。要由自己的心作出选择。像贝克曼,凡高也都是这么做的。只要发自真心,也不用刻意地去回避什么。你的个性会自然地带着你“求异”。记得旅法著名画家赵无极先生这样说过:“我从未逃避别家的影响。我认为逃避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与缺乏面对自己的真诚。我深信艺术家的个性,是靠与其他人斗争才得以发展确定下来。倘若那斗争对他是致命的,倘若他屈服,他就只好认命了。”

  2003年在德国时,我的房东路得太太 是个美术爱好者,业余时间也画几笔画。为了感谢她的全家对我们的接待,也因为她免了我们的房租,我送给她们家一幅我在当地画的油画写生作品。她说,她很喜欢我的画,和埃克斯特(当地二十世纪处表现主义著名画家)一样的当地写生,不一样的风格情调。她还说许多现代的抽象艺术品,她不能理解,不知道它们表达的是什么。希望我这个来自东方的“专业画家”谈谈看法。我知道面对这个五十多岁的医生助理,说一堆空泛“高深”的艺术理论名词只会让人更迷茫(实际上对于我自己而言,也基本上一样)。于是我让她把我送的画拿来,然后我找了块旧报纸,在当中剪了个一寸左右长方形的洞,手拿纸框在我的画面上移动。问她,你看到的是不是有点像某些抽象绘画?她惊喜异常,大呼,“Ja!Ja!"(德语:是的,是的!)我说,你把这些局部放大一千倍,就差不多是现代抽象绘画了。你在这些地方看到的已经不是树木,房屋,云朵了,你看到的只有笔触,点,线和色彩,只有它们所具有的抽象形式美和笔触力量所带出的画家情感了。这和一些现代绘画所追求的是一样的。我说,从视觉上讲,许多现代主义作品就是将传统绘画来个局部无限放大。将传统绘画的某种表现因素抽出来无限放大或曲折改造。如色彩、笔触、空间、形态构成、表现肌理等等各种因素。

  我的“浅白”解释让路得夫人“恍然大悟”,非常高兴。我觉得好的当代写实绘画,它的内在关系和细节表现都必须具有抽象因素,否则就没意思了。就象我的画若不包含抽象因素,拿纸框在上面再晃,也看不到什么。当代绘画写实与抽象实际是不可分的,互为内外的关系。抽象绘画也必然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和心理情感为依托。

  几天后路得夫人和另外两个五十多岁的业余画家一起请我和我夫人去参观现代美术馆。她们出钱。在美术馆里,路得夫人她们“发现”了传统绘画的"局部”经表现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一路被“越放越大”的过程。

  当然,西方现代艺术实际是非常丰富与复杂的。我给路得夫人所讲的确只是一种“浅白”的“说法”而已。现当代西方美术家许多都是我喜欢的,如:夏加尔、毕加索、包罗克利、贾克梅弟、塔皮埃斯、基弗等,这些人国内或多或少都有所介绍,他们的作品已成了西方美术史的一部分(塔皮埃斯、基弗目前仍在创作,希望他们还能有新的发展)。

  在艺术区和马克西米廉大街的画廊中有已成名的画家作品,也有许多不成熟的,探索中的艺术试验。那里应反映了与当代德国(西方)社会同步发展的活的艺术。我关注较多的是那里的与架上绘画相关联的作品。比如德国人君特 于克尔(Guenter Uecker 1930--),他现在应是已成名的艺术家。最典型的作品风貌是:在有裂缝的木板上,用黑色油彩涂抹出零乱的爆炸状笔触,然后在木板上钉上密集聚散状的钢钉,有粗有细。那种裂变的,黑色的,冷而硬的,针刺的效果让人联想到战争悲剧,进而是德国历史。德国新的国会大厦内部所用的艺术品中也有他的作品。他的艺术的内在精神取向应该说是与昆铼音、基弗等人是一样的,典型的“德意志”,虽然外在风貌不一样。

  2003年九月在艺术区较有名的一家银行办的画廊中,展出了五位德国画家最新创作的作品。他们之间每个人形式上差异都很大,一个是“音乐般的气氛”表达,画面上是丙稀和油画颜料错动的色彩晕染与线斑。一个是“线的变化”,画面上是粗细,曲直变化的一些色线。还有一个是“单纯的色彩意境”,平面上做出肌理,划出线流动的痕迹,然后涂上有深浅变化的单色,涂满画面。第四个是拙扑的色形表现,有些肌理变化的平涂形状组合,色彩关系及形态关系是朴素而相互呼应的。最后一个是“照片般的光效果”,深不可测的黑背景中,现出一块被光照亮的区域,区域内运用了摄影洗印技术的帮助,造成“写实效果”,而光的戏剧性强化又造成与现实的分离效果。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一种实验。我觉得其中内在力量的缺失(也有可能是我了解的太少,没看出来),造成了流于艺术形式的表面化。作为室内装饰不错,但不象思维深刻的主流“德意志”艺术。采用具像写实手法的现代绘画也有,在马克西米廉大街一画廊中,一位慕尼黑画家画的大幅街景及一些当代人物。手法上承袭了表现主义画家而更加激烈,更加自由,从而有更多超越自然的地方。画面多在红、黄、蓝、白、黑阔大而飞动的笔触中呈现生涩的躁动状态。很有时下人们所说的“冲击力”。看着他们,觉得是表现了当下的西方现实生活。而且这种表现与古典艺术美学的“高雅品味”真是南辕北辙。这可能代表了德国当代的“新写实”(或是“新表现”)。与法国的贾克梅蒂,意大利的莫兰迪那样的二十世纪写实画家有完全不同的美学取向。作为东方人,我更喜欢贾克梅蒂和莫兰迪,他们富于韵致的艺术作品,同样深刻而富于表现力,更让人过目不忘。而这些慕尼黑“街景”,相比之下过于直率甚至近于荒率了。但可能只有这样才造成他现有的艺术特点及“冲击力”。

  在多媒体影象艺术都已进入了美术馆的今日西方,用传统的绘画美学去评论艺术现象之长短,绝对是不合时宜并且无法客观论说的。当代西方艺术就是那样一种文化“生态环境”,“后卫”的“传统”与“先锋”的“激进”都在这一环境下,并存着,发展着,变化着,与社会相适应,有它相应的存在理由和存在区域。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 质疑“原生态”音乐(12/03 16:49)
  • 张艺谋与中国电影(12/03 16:48)
  • 由张艺谋影片所引起的文化反思(12/03 16:48)
  • 营造中国舞蹈的本我语境(12/03 16:47)
  • 为张艺谋二辩(12/03 16:42)
  • 似是而非的《普拉东诺夫》(12/03 16:40)
  • 你说我说“原生态”(12/03 16:21)
  • 民间音乐: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基础(12/03 16:20)
  • 民歌与“民族唱法”(12/03 16:17)
  • 娱乐天天精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靠胸吃饭的众女星全解
    关之琳成长私密照曝光
    ·明星新闻-笔笔暗指春春壮阳|梁咏琪自剖分手真相
    ·章子怡中田英寿亲密看秀|张靓颖提起黄健翔就变脸
    ·娱乐社区- 看明星牙齿揭露明星另一面 夫妻吵架
    ·八位保养得面目全非的女明星 张靓颖走秀输给周迅
    ·我音我秀- 锵锵揭露假币骗局 CrazySoccer 卢正雨
    ·网友原创视频四部曲 过年了您该休息了 九曲黄河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