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新浪潮",改变了法国电影的命运,也诞生了诸如弗朗索瓦-特吕弗、阿兰-雷乃、让·雷诺阿这样的天才大师。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于让-雷诺阿以多架摄像机拍片的创举,沉迷于《四百击》对电影的重新解释中。"新浪潮",心的浪潮。 “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是报界创造出来的统称。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五十余名新手统归一类,以往,每年只能出现三四名新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 《法兰西观察家》 1961年10月19日 “……不过,这的确是一段好光景。既然这一套吃得开,制片人当然都希望拉青年人为自己拍‘新浪潮’影片。” ——米歇尔·德维尔 《正片》 第58期,1964年2月 1958年是法兰西历史也是法国电影史的转折点。 1958年,《快报》的专栏作家弗朗索瓦兹·吉鲁开始用“新浪潮”来谈论《漂亮的塞尔其》、《我这个黑人》之类清新的电影。这被认为是“新浪潮”电影的诞生。这家周刊及时敏锐地反映出了年轻人的思潮变化。1958年1月30日,《快报》封面上刊登了影片《通往绞刑架的电梯》男主角莫里斯·罗内的剧照,并引用了路易·德吕克的一段题词:“今后,不仅仅是循规蹈矩的孩子去摆弄影像了。”同年3月13日,德尼斯·温桑著文分析爱德华·莫利纳罗的影片《背倚高墙》:“这部影片和以往那些陈年旧货般的电影不同,年轻一代导演正把那些埋头苦干的老家伙们从摄影机旁赶走,他们精明得甚至有些过分。” 丹尼·温桑更是把握十足地划分了阵营:“为企业获益、按生产处方炮制的盈利片最好也不过是《厄运临头》(拍于1958年,导演乌当·拉哈,主演碧姬·巴铎),最劣就是《马克西姆》一类影片。平行电影正在诞生,因为有些人已经感到,电影的革新不在于用变形镜头拍摄宽银幕,不在于色彩,也不在于任何技术上的进步,而是来自‘内部’,这些人大多数是青年……” “新浪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问世的,其标志是:克洛德·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2月2日公映,1959年3月11日《表兄弟》公映;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和阿兰·雷乃的《广岛之恋》于1959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放映。1958至1962年5年间,200多位新锐导演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从1961年起,便有人宣称“新浪潮”已趋低落。路易·马尔科列尔在1961年10月17日《法兰西观察家》报上甚至写道:“现在我们可以说,‘新浪潮’已经终结……” “新浪潮”至少有一个积极的贡献:摄制班子不臃肿、在实景中拍摄,及不拘泥于僵化的专业规则。这种解放思想的做法影响了以后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