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苏乐慈与王安忆是多年的好友,当年一部《于无声处》为她羸得了极高的声誉,她非常喜欢王安忆的作品,认为《长恨歌》有种典型的上海风情在其中,小说当中有很多层层叠叠、细腻繁复的描写,但这种东西写得太妙了,很多东西写到上海人的骨子里去了,这也是王安忆的作品中有突破的,不仅是对上海的怀旧,更有一种人文的态度在其中,将这部作品搬上舞台也便成为苏乐慈的一种心愿。 一次在与赵耀民一起开会,谈起王安忆与《长恨歌》,甚为合拍,于是有了与王安忆及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的会晤,也是一拍即合。然而将王安忆的作品无论是搬上荧幕还是舞台都是有不小难度,苏乐慈认为这是一次挑战,是一个需要创作的戏。王安忆的小说有大段的白描,小说有时并不按情节推进,而是由生活的细节来呈示。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典型的上海小姐,她似乎被动地被上海所塑造,所接纳,自然而然地、按部就班地走着上海女性走过的或期望走过的路,而在这漫长的路上,她领略并保存着城市的精华,她的存在就是一个城市的存在,她时时提醒人们回望灯火阑栅处的旧时灯火。如果从描写对象看,王安忆笔下的人物不是“上流阶级”,也极少触及“贫民”,而是中等偏下,上流阶级在城市制造着价值目标与时尚趣味,左右着城市的生活方式本身,但王安忆揭示的不是这种生活方式本身,而是这种生活方式如何自上而下地渗透、衰退、定型为每个城市人眼前与心中的生活图式,这是城市的财富,是城市的潜在力量,是城市真实相对稳定的一面。苏乐慈称一直在考虑有什么手法来表现王安忆的写作初衷,她认为赵耀民的本子写得不错,忠实原著,精华的东西也都体现了,但更喜欢“沪语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