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今年四月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度搬上了话剧舞台,在沪上刮起了一股《长恨歌》“旋风”,票房空前的火爆。首轮演出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感到这个戏的演出离预期的精品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决定重新打造这部具有上海地方色彩的作品。经过主创人员悉心听取观众、专家们的意见及几个月的前期准备,新版《长恨歌》日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正式开排。 新版《长恨歌》的剧本保留了原剧本三幕的基本结构,保留了前版中精彩的第二幕,重写了第一幕与第三幕。较之前版,新剧本加强了戏剧性,入戏快,王琦瑶的形象更为丰满,性格更鲜明,剧中人物关系梳理得更为清晰,强化了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悲剧意义。第一幕直接从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评选开始,删掉了原剧本中蒋太太与刘太太的角色,将她们的戏集中在王母身上,让影响王琦瑶一生命运的李主任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赋予王琦瑶更多的性格侧面,使王琦瑶的性格与内心得以充分的展示,着重刻画了王琦瑶从少女走向“金丝雀”变成了真正的女人的心理历程。第三幕合理了老克勒、长脚、张永红与王琦瑶的人物关系,重点刻画了王琦瑶与老克勒的畸形情感的心理过程。改变了长脚人物基调,使王琦瑶的死更具意外性,更符合原著的悲剧精神。在对三幕戏做出修改的同时,编剧赵耀民增加了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序幕:一个穿睡袍的女人,披散头发,倒卧在地。幕外声起:“四十年的故事是从去片厂看拍片开始的。摄影棚里,王琦瑶在片场看见一个女人躺在地上,扮演死去的人,不知是自杀还是他杀……”。在最后一场戏中王琦瑶死于非命后幕外声起:“濒死的王琦瑶眼前最后的景象,是四十年前的片厂。她这才明白,那个女人其实是她自己,死于他杀。鸽群就要起飞了。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整个戏前后呼应,呈现出生命轮回的永恒性与一种命中注定的悲剧性。 前版《长恨歌》舞美在体现“老上海旧痕遗梦的无言独白”方面并不理想,为此新版对舞美部分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动。剧组请来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刘元声教授重新考虑整体方案,他从一些正被拆除的老上海石库门建筑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绑在脚手架中的石库门面幕,寓意着历史演进、时代的更替,并根据“走马灯”原理将整个舞台设计成为一个可以转动的由两面带屋顶的山墙正交所分割成的四个场景:程先生的摄影室、选美的后台、爱丽丝公寓、统子楼,每个场景的屋顶结构都不同。四个空间的转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整个舞台布景形成了一个风格统一的整体,并与灯光、人物造型、大小道具等视觉形象统一在一个风格中的“大舞美”理念中。为了在舞台上塑造一位更具气质的“上海小姐”形象,剧组请来了上海戏剧学院徐家华为张璐做人物造型,请来了曾为美国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设计旗袍的霞芳旗袍有限公司高级服装设计师李霞芳为张璐设计剧中旗袍。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次配备了较前版更具实力的演员阵容。众所关注的王琦瑶一角仍由张璐饰演,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具有军人的英武与文官的儒雅”的李主任由观众所熟悉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吕凉饰演,程先生与老克勒两角由张铎饰演,长脚由邵汶饰演,张永红则由孙宁芳饰演,剧中的严师母、王母、康明逊、萨沙、蒋丽莉、吴佩珍、张妈、裁缝等仍由上轮演出中的演员朱茵、徐幸、周野芒、周浩、吴静、陈皎莹、陆燕芳、高新昌等分别饰演。 建组会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对剧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话剧《商鞅》取得全国性声誉后,话剧艺术中心应不断有新剧目推出,在考虑商业性市场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艺术的整体建设,拿出具有上海特色的作品。《长恨歌》的重新打造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上一轮的演出为这次的修改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次要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尽可能地集中优势,打造精品。 据悉,新版《长恨歌》作为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将于10月17日起与观众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