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我还没发挥最佳水平
本月12日在上海举行的“新世纪亚洲电影论坛”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的五位导演坐到一起,探讨了中国和亚洲电影的现状。正在进行的世界杯上,中、日、韩“东亚三强”的足球成了记者关心的话题,跟足球类似,昨天的论坛上,中、日、韩的四位导演也提到了“差距”。关于出路问题,中韩导演更倾向于请求政府支持,而来自日本的著名导演岩井俊二则显得有些淡然,只是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以此说明“任何人都可以涉足电影事业”。而此前一天的“2002年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上,唐季礼的发言也同样透出对中国电影的失望和期待的矛盾心情。
冯小刚:我本可以拍得更好
图:冯小刚(左一)对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礼敬有加
冯小刚说,大家都看了世界杯,中国队打得特别绝望,而日本韩国队进步很快,但是,如果电影也有“世界杯”让大家硬碰硬的话,你们会发现,中国电影与日本韩国的差距比足球更大。
冯小刚新颖的对比法得到了满堂热烈的掌声,他话锋一转:“但这是不公平的,在日本韩国,他们想拍什么题材就拍什么。有一种说法,说导演和电影院的观众是一对敌人,导演想尽办法去征服观众。那么他们可以双拳出击,可是中国的导演只能用一只拳头跟敌人打,而且不能用右拳。”
他还毫不客气地说:“我现在用左拳也能勉强把观众打倒,从这方面想,我觉得中国电影是这么绝望。我几年来拍的5部电影,除了《一声叹息》输给了上海的《生死抉择》,其余全部都是票房冠军。但这些并不是我最能发挥水平的题材,如果可以用右拳,我可以拍得更好。”
冯小刚说,国外导演里面90%都在拍商业片,10%的人拍艺术片,中国则刚好相反,那个90%的人里面还有一半是在拍广告片。
唐季礼:海外电影人想回来
跟冯小刚的牢骚话相比,香港著名导演唐季礼则理性一些。在11日的“2002年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上,唐季礼说得很动情:“我希望能集合所有华人的力量使中国电影走向海外。事实上很多海外电影人都想回来,想为中国电影尽一分力量,但目前的中国电影政策因为没有完全开放,把他们当外人,他们没有能够享受到与内地电影人同等的待遇,所以目前的电影政策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好莱坞是全世界哪里有好的导演演员,它就给个绿卡,让他进来,这叫拿来政策。而中国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我们只得了人家一个谢谢就给拿去了。现在我们应该倒过来。”
唐季礼说,好莱坞的冲击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就代表了世界最强大的电影制作,“我不愿看到中国影视产业跟其他国家影视产业那样,被好莱坞分割掉。”他还认为现在日本等国的年轻人能懂的都是好莱坞文化、MTV文化,对于本土文化越来越淡漠,“我不希望中国将来的年轻人也这样”。唐季礼认为中国是最有能力与好莱坞竞争的国家,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我觉得中国电影很需要像我们这样对中西方文化及影视业制作都很了解的人作桥梁,协助发展这个工业。我愿意做这个桥梁。”
韩国导演:有必要保护本土电影
图:韩国导演许秦豪。
图:韩国导演JUKYNG-JUNG
这次请了两位韩国导演———许秦豪凭借《八月照相馆》、《春逝》早已为中国观众熟识,另外一位JUKYNG-JUNG则是本届电影节参赛影片《童僧》的导演。
JUKYNG-JUNG说他不希望21世纪的文化产业也像如今的IT等行业一样被美国垄断,所以亚洲的电影人一定要努力进步。他还婉转地批评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封闭。“韩国电影这两年处于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有向海外发展的意图,但据我所知,中国电影市场还是比较封闭,对外国电影的数目、投资额都有很多限制。但随着中国加入WTO,美国会要求这些领域的逐步开放,中国会面临韩国曾经面临的问题。1998年美国人要求韩国自由放映美国电影,但韩国导演则坚决要求30%的本土电影放映档期。最后韩国电影人剃了光头上街游行,到美国领事馆门前示威。现在,韩国本土电影已经占到了40%的市场份额,其他国家很少有达到这种比例的。”
许秦豪倒没有说出什么尖锐的话:“‘光头运动’不是为了反对外国电影,我们欢迎多样化,但采取一定的保护民族电影的政策也是必要的。”他还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经历,用他这个学哲学的人也可以进入电影行业的事例,证明电影是可以凭借兴趣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