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先锋特选《追忆》 |
世界先锋特选《追忆》
11月2日-5日 20:00
沈家戏园
丹麦语、挪威语、德语、意第绪语演出
(附中英文字幕)
欧丁剧团(丹麦)
文本:埃尔斯·玛丽·劳克维克、
尤金尼奥·巴尔巴、
法兰斯·温特尔
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
时长:65分钟
“音乐可以拯救人的生命。《追忆》是一部亲密的演出,观众(至多40人)坐在柔软的沙发椅上,形成半圆形。距离我们几公分而已,在一个灰暗、犹太客厅中,有着金色壁纸和金边的茶杯——坐着一个老女人和一位乐师。在以下的一小时内,他们歌唱,他们对观众诉说,用丹麦语、挪威语、德语和意第绪语,两个在纳粹集中营中的故事……这演出触动我们急切去记得——永远不可以忘记——这些事件。”
——《柏林记事报》
“《追忆》绝对是欧丁剧场较容易理解的作品。这是笔者所经历最美丽的剧场经验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作品,尤其是给我们这些无法记得二战残酷时光,不了解其人文后果的观众而言。在不过度渲染的情绪中说完两个故事,表演者将观众带入一个漩涡般的情绪——这就是追忆的痛苦,观众在此时才真正地感到恐怖。”
——《霍尔斯特堡日报》
关于《追忆》
《追忆》是由欧洲先锋派代表——欧丁剧团所呈现的一场有音乐和歌唱的室内演出。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两个孩子——摩西和斯黛拉的故事。两个孩子被驱逐出家园后无法归家的困境,还有一个在树下唱歌的陌生人……剧中人以此来表达回忆的沉重负担和不能忘却的承诺。
这部剧作献给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幸存下来,之后又自杀的作家普里·利未(Primo Levi)和简·埃默里(Jean Améry)。此戏将于古朴静谧的沈家戏园上演。这个关于摩西和斯黛拉的故事,它的原型来源于亚法·叶里阿奇的书作——《大屠杀中的哈西德教徒》。
《追忆》的每场演出,只允许40位观众入场观看。
演出团队:
文本:埃尔斯·玛丽·劳克维克、尤金尼奥·巴尔巴、法兰斯·温特尔
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
演员:埃尔斯·玛丽·劳克维克
音乐:法兰斯•温特尔
关于欧丁剧团
欧丁剧团于1964年在挪威奥斯陆创立,1966年搬至丹麦赫斯特堡时,曾改名为“北欧剧场实验室”,而今该团成员来自三大洲十二个国家。
创办人暨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至今执导七十余部作品,其中多部作品是通过长达两年以上的时间与演员蕴酿完成。1979年尤金尼奥·巴尔巴成立了剧场人类学国际学校,邀请世界各地大师开班授课,他担任国际戏剧期刊顾问等工作,著述勤奋,让欧丁剧团享誉国际,跻身为世界顶尖的前卫剧场行列。欧丁剧团长年固定举办的艺术节、工作坊、展演、座谈、论坛等活动,为世界各国实验剧场之朝圣地,不仅活络国际间剧场艺术交流,也使赫斯特堡跻身为国际知名剧场文化重镇。
身为全世界最受尊崇的实验剧场,欧丁剧团自创立起全面展开多元的剧场活动。欧丁剧团带着训练技巧、街头表演、即兴以及演出,与当地小区交换他们的舞蹈、音乐、歌唱、口说文学、传统甚至宗教仪式。尤金尼奥旅游世界各地与各地传统艺术经验交换的延展,他仔细观察峇里岛音乐、印度舞、日本能剧、中国京剧等,并撷取其中肢体、声音等表演语汇而成为剧场训练或表演题材的重要元素。这样的经验交换仪式,将欧丁带出欧洲大陆,足迹遍及亚洲、北中南美、大洋洲甚至非洲等近五十个国家。也影响八〇年代尤金尼奥创立剧场人类学及其学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