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
会议时间:2013年4月22日下午
会议地点:国家会议中心多功能厅B
会议内容:
主持人 宋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我是中国电影科技技术研究所的宋强,很荣幸能受邀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在论坛正式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关注一下雅安地震的最新情况,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截止到今天上午八点目前最新的数据,已经有188名同胞们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受伤人数已接近11460人,救援工作还在继续,让我们共同为雅安祈福,为我们的同胞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本次论坛,主办方邀请了全球多名在电影技术创新与运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中外导演、技术专家、技术企业负责人,围绕电影数字化、3D立体电影技术、电影与科技融合等话题为我们作精彩的演讲,我相信在座各位听了他们的演讲,一定会有所收获。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论坛的嘉宾,他们是: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侯玉兰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淼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李春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毛羽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巡视员 洪兵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焦宏奋
来自全各地的中外导演、技术专家、技术企业负责人有:
PIXOMONDO按特效公司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 西罗•库泽先生
PFX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麦克斯•本内尔先生
灵动力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首席运营官 谌鸿翔先生
电影《阿凡达》3D视觉特效总监 恰克•科米斯先生
中影3D技术总监 基思•科利尔先生
美国著名导演 克里斯•韦奇先生
今天还有来自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们,欢迎各位的到来。下面开始今天的论坛,首先,有请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侯玉兰致辞!
侯玉兰: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四月的北京春暖花开,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电影科技的神奇魅力,我代表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对电影与科技论坛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莅临论坛的国内外朋友和媒体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电影与科技论坛是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活动,论坛立足电影技术发展的前沿,聚焦日新月异电影技术的变革,凝聚电影科技高端人才,对增进经验交流、促进技术合作、推动电影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中国电影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六位领军人物,围绕数字化、3D技术、电影与科技融合等话题深入研讨、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共谋发展,我相信电影与科技论坛举办并将为电影业带来新的启迪,大大促进电影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世界电影更好的发展。
当前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电影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国荧幕数达13000多块,主流院线放映基本实现数字化,3D数字放映、IMAX放映设备普及率不断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字放映系统投入商业运用,国产3D剧目电影的制作水平不断取得突破,2012年共12部国产3D电影进入市场,中国电影人正以积极开放形态,不断与技术同行交流。
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电影科技人才来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欢迎海内外电影技术企业落户北京,我们将尽力为你们提供最为便利的条件、最为优质的服务,最后预祝电影与科技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宋强:感谢侯秘书长为本届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致辞!下面就围绕“电影与科技”这个主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嘉宾演讲环节。说到电影与科技,众所周知的是,电影因科技的发明而诞生,因艺术的创作而经久不衰。一百多年的电影科技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平面到立体,每一位电影人亲历其中,创造想象与科技相结合的传奇。2012年,有这样一家的年轻的德国特效公司,在强手如林的好莱坞特效工业内突围,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和艾美奖最佳视觉效果奖,那就是成立于2001年PIXOMONDO。我们今天有幸请来了PIXOMONDO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西罗•库泽先生。西罗•库泽先生将从视觉特效产业的激烈竞争引发更新更强的技术与工具开发、工作流程变革,以及庞大的数据信息管理等角度,与大家一起探寻、分享计算机影像设计的优势和魄力。
下面有请西罗•库泽先生发言,西罗•库泽先生演讲的题目是《计算影像设计的优势在哪里》。
西罗•库泽:大家下午好,我的名字是西罗•库泽,我是PIXOMONDO首席执行官以及世界总监,非常高兴受邀来到北京国际电影节,感谢主办方和承办方,首先对大家介绍一下PIXOMONDO。
PIXOMONDO是在2001年在德国成立的,我基本上在地库当中建立起来,当时只有25个人在8平方米小房子成立,我们业务在设计方面,但是也做展览方面的设计,我们这企业从过去小的,到现在600名技术团队,四年之前来到中国,推动本地人才基地的建设和支持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让他们加入我们全球网络当中。
PIXOMONDO实际上现在因为在视效方面,包括电视节目和故事片当中非常杰出,所以我们非常多元化,有各种广告和非常具有互动性的主题公园和其他一些活动,以及主题活动的主办,今天主要是涉及在视觉特效方面的演讲,包括我们在制作之前的各种项目和在制作过程当中方面一些内容。
为了给大家介绍我们做的是什么?给大家放一个短片,介绍我们在视效方面的作品。
(播放视频)
西罗•库泽:我们有非常的各种故事,包括在过去七年当中所做到各种作品,比如说《雨果》是刚刚完成的,还有《星际旅行》,在上海和北京办公室在影片制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雨果》我们非常高兴获得奥斯卡奖项,我们希望这一届有新的艾美奖,也有这方面的电视剧还有一系列变革当中所做的作品。
这实际上讲到技术这部分,听起来技术看起来非常激动人心的,在某种程度上技术也在激励着我们各种制作,但是最重要的是艺术和电影实际上非常依赖着技术支持的。视觉效果实际上被看作技术层面的实行,就是绿屏电影或者水晶球用来做一些技术上的事情,实际上我们视觉效果就是技术与艺术的连接点,这让我们成为一个可能的工具,让我们技术帮助电影创作人制作出他的想法。
我们正在做一个马丁做的电影,主要体现电影当中如何通过技术反映我们观点和视觉的。《雨果》电影就是非常明显的典型例子,它是关于在早期的时候,各种电影的魔术般现象和效果,所以我也会给大家看这个电影当时制作短的视频。
(播放视频)
西罗•库泽:可以看到这个小男孩,他是失去自己父亲,在火车站当中居住,最后非常震撼人的一个故事,所以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层次的信息,因为他非常希望知道乔治•梅里爱故事,实际上是电影制作人,早期的电影镜头吸引了他,当时这镜头是很短的视频,是火车在走向镜头,在这个电影的时候非常害怕,因为这个火车真正冲入电视观众席上,几乎跳出来,所以他非常受到吸引。
一年之后有了自己的设备,做自己的电影,非常有趣的一点,背景是娱乐史,并不是电影制作史,因为梅里爱短片受到激励,而且他希望从某种意义来讲是一个故事。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当中,梅里爱兄弟火车的进入的镜头不断出现。他受到吸引,希望制作电影,希望在室内做电影,那个时候非常敏感这些设备,必须有一些光线,这样他建立玻璃的屋子拍摄。
那时候1895年的时候,付出很多的工作才达到这个效果,当时很多电影也没有那么多特效。1981年邀请一个电影拍摄,摄影机滚动最后卡住了,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使摄影机滚动起来。放映的时候发现,中间掉了从一个镜头跳到另一个镜头,他想可以把电影中很多镜头进行后期制作,可以一针放一个图像,另一个针放另一个图像,可能有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个他就创作的特效。
大约1996年的时候发明特效技术,当时用玻璃屋子进行拍摄,基本所有电影都是视觉特效的电影,都是玻璃箱子拍摄的,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1902年拍摄的一个《月球旅行记》,确实激励一代电影制作者,比如卢卡斯(音)做其他视觉特效作品。还有一个就是哈罗多电影,这里边告诉大家怎么通过摄影师特殊的角度形成视觉的切片,从这个角度好像这个镜头非常危险,实际上这是电影的特效、电影的魔术。
后来在《雨果》里边也用这个镜头,小孩子出钟楼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镜头。还有1895年在巴黎出现非常严重的火车事故,在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这个火车直接撞到墙上,从墙里撞出来,他用微速的模型重现视觉特效,对于一个电影拍摄来说,用技术重新展现当时一个实景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当时火车撞车的事故,其实用的是一些特效,比如像电影图像和微速电影等。
(播放视频)
那电影本身就使用很多传统的技术,这个理念就是说我们要去专门讲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实际上也是讲在电影技术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当今使用很多电影的拍摄技术,比如说一种隐藏解码技术,都是当时传统技术。所以在这里我们想要讨论的就是,能够把故事情节和我们视觉特效能够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才能够两者真正和谐地给我们讲非常好的故事。
当然拍摄一个电影是非常大的项目,而且麦克本身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这里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这里一些数据展示我们当时为《雨果》所做的工作,比如说当时不同的拍摄有28000个版本,整个流程花了58个人团队才把特效做成。所以在这里看到有那么多技术结合在一起,来去真正展示这个视觉特效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看到用技术来讲故事,这就是我们电影制作的过程。
(播放视频)
西罗•库泽:其实看最后镜头的时候,我们这个镜头非常长,就在画面里边拍了很长时间,所以后续用了一些电脑图片,为什么?最后合成师非常累,最后做了12遍,最后时间我们摄影师太累,他没有办法控制摄影机,最后一部分镜头没有办法用,因为晃太厉害,只好用一部分电脑图像。
所谓立体电影非常重要,所以马丁也会让我们想,用什么立体方式,用立体方式的话有什么结果?他希望我们用立体的其他是加强我们故事本身,能够加强对话效果以及人物的塑造,虽然说现在技术是几十年前发明了,但是也用很多电影。马丁电影希望我们用最好的立体技术用在这部电影上,我们就先用的一个电视机,这个电视机并不是先去看这个镜头,先去拍,拍了以后再合并一些电脑画面,最后成为比较好的效果,他就想看一看最后是不是好的合并。有的人说太麻烦了,每次都要一遍一遍看,对于他说非常重要,最后镜头是强的节奏还是快的节奏对他非常重要。
特别音效非常重要,可以加强中间的对话等。现在视觉特效以前人们都认为是一追后期的制作,但实际上不仅仅后期制作,被视为我们团队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从执行走向设计,从视觉特效当中的技术也是为我们电影制作增加的更多的自然性和它变着更加高效,而且我相信设计师1930年代就发明这种技术,当时就是用绿幕方式。
绿幕方式就是拍一个大恐龙过来,你对的绿幕,演员要想象这里有大的恐龙过来,当然还有一个屏幕给演员展示,到时候绿幕用什么东西替代它。初次之外,所有设施、所有机器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话我们就是通过集群和云计算,过去几年中我们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从而把所有数据放到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之内所有员工都能共享这些资源,这样以来我们不止传统设备,更重要我们可以分享这些信息,不仅仅电脑。
还有我们工作流程,是一些小的工作组,工作组可能有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一般在不同团队当中会有分工,这样循环作战保证24小时都有人工作,在《雨果》制作当中我们就是这样协作完成的。还有我们视觉特效和技术,还是通过技术驱动的,但是另一方面现在我们技术前期和后期界限越来越模糊,现在成为一个统一的流程,这实际上也在进一步利用我们数字方面的技术,现在摄像机从过去简单的打印屏幕,变着数字、影像结合的作品,马上看到结合的影像效果,并且测试改变我们观点,修正我们作品,过去技术当中作为电影制作商和电影制作人这个技术并不那么重要,无论科学家还是什么,他们最后是完整的结果。最重要的他们可以看到任何的可能性,甚至不用花费任何费用可以获得摄像机各种角度、各种不可能性,所以他们通过技术实现,而不会在现场实现,因为现场太昂贵了。
还有实时技术,如果看到现在游戏机仪表盘就可以看到,看起来是实时或者有不同的交互,看起来只是不同的象素组合,现在是实时、真实的图片,所以现在技术在快速的发展,有一些游戏变着非常逼真,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现在已经这么先进了,可能在过去并不会使用的,但是我们在未来可能融合真正视觉效果使用,对于我们导演来说,不用等几个月时间看结果,而现在这些工具可以看到实时修整,看到视觉效果本真。
比如这是给奥迪做的项目,大家可以看到在左边和右边,右边就是CD实时图片,在这里可以看到人,实际上已经很难看到它实时做到事情,包括实时当中可以处理它的颜色、可以在工具当中调整不同的摄像影像角度或者使用图像,非常精妙的,确实在综合体系当中实时实现我们挑战,可以在摄像镜头进行各个方位的调整,过去每秒100针,我们每秒更少的针就达到这个效果,有的时候一个针60个小时,这就很好的提升我们电影制作。
大家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调整都是实时显示。我们认为实际上电影与科技一直都在互相影响,并且我会相信将在未来继续融合,我们电影合作就是讲述故事,并且触及公众,让他们在某个视觉产生共鸣,希望帮助电影制作人讲述他们故事,并且让这样的过程尽量不那么艰辛,而且体现他的创意,非常感谢!
主持人 宋强:非常感谢来自德国的PIXOMONDO公司创始人西罗•库泽先生的精彩演讲,他的发言将我们每个人带入了电影数字技术的魔幻世界,备受鼓舞的同时再次感受电影一与科技相结合的乐趣和挑战。
电影艺术十分“挑剔”,她永远选择最新最好最有生命力的技术作为自身的构成与支撑。时光驻足的今天,正是数字立体3D技术携同其他很多技术,如虚拟拍摄技术、高帧率技术等变革平面电影技术的时代。然而,新技术变革非一日之功,有时候更会反反复复,直到最终被行业普遍认可和接受。这个过程需要无数职业电影人、技术先行者的钻研与奉献,更需要影院观众的终极检验。
因此,在时下如火如荼的数字3D电影,其未来将会怎样?裸眼3D技术能否终结3恩D眼睛的依赖?更小的数字摄影机能否达到甚至超越更高的分辨率?让我们倾听在此领域钻研多年、曾参与《魔鬼终结者2》3D版等多部好莱坞大片并且拥有世界上第一个数码3D摄像机平台ParaCam系统原型及专利技术的PFX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麦克斯•本内尔先生带来的精彩剖析。
麦克斯•本内尔先生演讲的题目是《3D电影的未来》,下面有请麦克斯•本内尔先生!
麦克斯•本内尔: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希望能够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给我这样的荣幸在这里演讲,我们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经验,同时我们在洛杉矶有本部,同时在欧洲有办事处,今天非常高兴宣布在北京成立办事处。PFX公司成立1992年,重新在时间轴上回顾我们发展历史,这样更多了解对3D未来愿景的视野。
当我们开始设计3D领域业务的时候,我们使用不同的知识开发不同的3D设备,最大的设备采用65毫米镜头,这种摄像机可以以每秒60针速度,要求最大的光学捕获能力,以及机械摄像设备熟练技能,同时对于细节和精准度的眼光。
我曾经为28—48毫米镜头,后来也使用《乱世儿女》烛光场景调配和镜头,斯坦利对镜头要求极高,所以我很早了解摄影清晰、最高质量和精度的要求,所以第一次在XD和3D模拟拍摄时间,是在1996年索尼拍摄当中,我们用他高清晰的摄像机,来进行M40仿真,我们叫《冲向亚特兰大》,索尼最后有新的知识,我们就把750和3D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捕捉第一个3D高清晰影象,这是在好莱坞影片当中,到了新的25米的3D IMAX荧幕放映。在2001—06年之间一直使用松下高清晰摄像机,对政府企业和公园主题的影片。
我的24P影像很多都在用各种立体的图像,希望能够成为单一来源数字影像,而之后我们有三个在2005年影片,也就是我们数字3D影片到来,使我们有了3D电影,可以重新回到大家注意当中,在2006—2007年开始摄像机,在《黑暗的乡村》进行,这是早期全3D故事影片,在这里不用胶片,从胶片到完全数字影片拍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非常重要的是,在继续前进的时候具备同样精准和关注细节的眼光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因为在摄像系统如果拍摄一个影像、后期加工方面,3D技术特别注重精准性、灵活性,尽管PFX公司专注摄像研发,我们同样掌握后期制作的详细知识。
重要的是要明白在电影制作过程当中,必须在整个流程当中相一致的眼光关注细节,保证多功能厅放映厅高佳效果,这对3D电影更加重要。我们作为影片的摄影方,应该把自己视为拍摄分别率细节的守护者,并通过我们讲述故事的方式和拍摄故事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卓越的视觉盛宴。3D摄像设备正在尝试复制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我们有左眼和右眼结合带来的专业效果,几乎所有专业的设备都模仿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对先前过时模拟化数字方式进行改进,并且有了先进的分光镜技术,对于分光镜今天还使用当中,提供立体效果,实际当中进行调整,把过去传统的3D摄像机使用起来。
而支持他们的公司都用不同的方式最好的捕捉3D效果,有些使用比较自动化的方式,要求他们非常复杂的技术,并且有一些额外的人员对他们方式进行扰乱。而这种自动化的系统或者设备可能有时候非常烦琐、也非常耗时。如果他们出现差错的话,可能会造成延误。他们在3D制作当中非常有效,同时擅长在设备当中加入拍摄特效元素的自动化部件,如果加入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可能延缓制作过程,并产生昂贵的修补成果。
PFX及PFX中国公司是用了不同方法,是因为我们有另外一个方法,机械性的胶片设备和光学设备构建系统,构件系统通过速度、精度、工作人员,只需要少的电子支持,其校正效果较快,在后续出现最小的问题或者不出现问题,不同数字的摄像设备均采用独特的压缩技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影像,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一个分辨率是2K或者更高,而这种压缩技术在后期制作的时候需要特殊的方式解压、照明范围变绿,以及整体影像,还有数字处理工作人员更喜欢另一个设备。现在人们对使用索尼新款F65越来越感兴趣,因此说来3D摄像机灵活性越来越重要,允许根据摄像人员喜好使用不同的设备。对所有人来说都希望得到最好的设备,也希望最高的分辨率,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有最好利用的工具,同样我们必须意识到价格的问题,所以通常最后就是如何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最大的效果,也就是美国人说的划算,或者投资成本最大化收益,还想最小限制拍摄我们影片,尽可能快速的制作。有一些制片人、数字人喜欢先2D拍摄影片,后期转化3D效果,后期通过大量的手动或者自动化技术处理,以其换取3D效果。
他们并不是通过两个不同的视角和视觉进行拍摄,因为拍摄的时候不是使用两台摄像机,在过去两年转换技术不断得到更新、越来越紧密,作为结果来说非常令人满意、非常奇妙,真正高品质转化公司也会因为这个过程和工艺收取大量的费用,有时候这种转化费用比立体设置花费的更高。作为3D影片在不断成熟当中,我们也会更多通过最好的立体效果拍摄,包括绿屏电影视觉效果镜头,同时通过2D效果汇成3D。
要想拍摄3D电影至少两台摄影机,一个数字摄影机,现在的话摄影机的发展非常快,而且现在走向高效和低成本趋势,这些新的数字摄影技术被很快能够达到我们当年技术限制,就是15毫米70影片的必杀技,会出现更加小型的摄影设备,这样很大程度解放电影摄影者,可以使用小型化、轻量化3D设备。
3D方面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讲,比如流程等,其实3D本身是艺术,但是3D艺术是非常大的话题,我希望在这里抛砖引玉,给其他同事提供平台,让他们讲一讲。下面我讲一讲,未来一方面摄影厂商希望把技术更进一步,帮助电影制作者做的更好,我们认为在未来可以进行3D和2D影片转化,都能够在电视上使用,这种技术的话现在其实已经发展一段时间了,所以我认为这还是一个摄影系统。我跟迪斯尼过去合作很多年,也是帮助他们开发360度全镜摄影的技术,并且还开发小型的摄影系统,现在我们还帮他们进行一种多摄影机摄影系统,会超过157毫米的电影影像,从而更加高清晰展示我们画像。比如在德国很多地方进行3D进一步研发,以及2D技术怎么转化3D技术、高清技术,全世界制造商都希望3D放到他们电影,先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电影院已经转化为数字放映系统,其中许多兼容放映3D影片,3D蓝光光盘销售火爆,而且3D市场份额也在扩大,而我们作为摄制人员,就应该最负责的方式提供最高质量的影片方式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但是一个问题就是差的技术和糟糕转化方式制作出来的3D影片,这个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根本不调查整个必要的操作流程,我期待为北京新办公室提供支持,一同迎接3D摄影辉煌的明天,共同努力,我们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3D未来。谢谢!
主持人 宋强:感谢麦克斯•本内尔先生的精彩讲解,感谢他为我们悉心剖析3D电影技术,并和大家一起憧憬3D电影的美好未来。在麦克斯•本内尔先生的发言中,我们也注意到今天的电影观众正事物前列的影响和决定着3D电影乐观发展。艺术、科技、市场的三足鼎立,构成了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石,不可分割的同时又相互挑战相互刺激彼此的发展,《阿凡达》、《变形金刚》、《雨果》等一系列艺术品质优良、3D技术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诗句特效大片创造全球票房新高的同时,极大的鼓励和刺激了全球3D五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中国,作为全球数字影院、数字立体影院建设与发展、全球票房首日增速最为快速的国家之一,正异军突起,成功谨慎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3D电影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佳绩。《画皮2》、《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这些同样创造票房与口碑佳绩的中国数字3D电影既为中国3D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开了个好局,也为中国未来3D电影的大发展积聚了强大力量。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画皮2》、《十二生肖》等中国3D影片的重要主创之一、灵动力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运营欢迎谌鸿翔先生,谌鸿翔先生将以《3D电影在中国》为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国3恩D电影的科技、艺术以及市场的现状和未来,下面有请谌鸿翔先生发言!
谌鸿翔: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国内外同行交流,先看一段视频,是我们从2001年到今天参与的作品。
(播放视频)
今天我演讲题目是《3D电影在中国》,我们先盘点一下中国3D电影市场的情况。中国电影从2008年第一次出现,一直到现在2012年,也看到从2008年两部全是进口影片,2009年出现第一部3D动画片,也是我们公司做的,到2012年总共上影国产电影影片,一共36部,其中7部华语影片,5部真人电影,2部动画片。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蓝色的是我们目前的中荧幕数,红颜色是目前数字荧幕数,黄颜色是3D荧幕数,整个中国荧幕数增长非常惊人到2012年达到31118块,中国3D荧幕占总屏幕70%,全球荧幕应该在20%左右,中国目前3D荧幕是全球第一大市场。
看一下从08年到2012年所有上影的3D影片的题材,科幻、纪录片、演唱会等,从海外分布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动画片占3D题材的主流,海外一共上了30部,国内4部3D动画片,中国主流3D影片内容是武侠片,而国外恰恰是科幻、魔幻。
我们说2012年中国3D电影的元年,2010年《阿凡达》上影之后,全球很兴奋,把2010年定义世界的3D元年,我个人认为2012年才是中国3D电影元年,2011年总票房达到131亿,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总共华语电影上映影片数量289部,每天会增长10块荧幕,每周期引进片量,从去年20部增加43部,加上特种引进片应该50部以上,每周都有进口大片跟我们分这个市场。
陈国富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在《画皮2》上映的时候,“电影变成不止是一个电影,变成宣泄活动,这个活动带有接近感官之态度”。2012年有非常重大事件就是《画皮2》成功,2012年上半年市场比较低迷,直到6月28号上映《画皮2》,第一次看了华语3D电影,连续打破12项纪录,在3D领域历史意义不可磨灭,一部成功的3D影片对行业带动非常重要,给了投资人信心、给了制片人的信心。所以从《画皮2》有了以后才开始有《太极1》、《太极2》。2012年总共五部3D电影,其中三部半出资我们公司,《血滴子》一部分在另外公司合作,《十二生肖》是我们跟台湾公司合作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数据是很有意思的,2012年全年3D电影一共36部,只是占了全年上映11%,但是拿到全部票房40%份额,我们华语3D电影在整个3D电影里边占有28%份额,五部3D电影占3D电影中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华语电影史上中国电影排行前十位的影片,基本六部是3D电影,其中三部产于2012年,包括《十二生肖》、《画皮2》等。
同时2012年12月19号,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转向资金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国家对高科技电影、3D电影、IMAX电影奖励政策,3D5000—1亿电影奖励500万,华年华谊兄弟参与的电影、包括《十二生肖》、《太极1》等电影,综合拿到政府奖励超过3000万,这是国家对3D电影的鼓励支持。同时鼓励在境内加工制作高清晰电影影片。以上就是中国3D电影良好的信息。
后面说一说我们面临的挑战。
1、首先反过来看这些题材,一部3D电影选择什么题材适合做3D?现在过了任何影片往3D走,3D成了挣钱机器和路线,这个已经很快过去。刚才谈到科幻、年代、惊悚、灾难等,中国可制作题材相对局限和单一化,科幻片目前国产影片几乎没有,而好莱坞科幻大片层出不穷,魔幻影片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3D发展的主要题材,从《画皮2》以后,比如《宝莲灯》、《三国襄阳》、《鬼吹灯》应该属于这类题材。另外一大类属于年代动作武侠类,这么快的动作、格斗是否给观映带来舒服,去年观众对动作影片有点反感,国内有很多公司想做惊悚影片,由于中国惊悚类影片超不过3000万人民币票房收入,可能不太适合。纪录片特别好,但是中国没有目前没有看到,动画片尽管层出不穷,但是中国动画市场仍然不成熟。从题材本身来说,我们对于3D影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个图比较说明问题。
2、行业规模与竞争,2012年反映3D过热的现象,出现3D制作公司雨后春笋,其中真正运作不到五家,可能还少这个数字,除了我们以外、除了中影,也就是江苏上扬、立方达,他们靠什么生存很奇怪。整个中国3D整体的市场容积率还存在非常低的现象,无法容纳太多的公司在里边竞争,所以导致很多价格日益竞争的现象。
3、电影行业本身的挑战。
我们思考为什么电影公司一定要压制我们的价格?我们很痛苦,最后考虑到知道,其实国内电影营收的压力,导致价格成为竞争的先决条件。从好莱坞来说,它是全球的市场,并且基本有三轮回收的市场,对于中国电影目前回收比较单一,票房是唯一的回收市场,像赌博行为,赢了就赚了,赔了没有后续方法,导致国内公司选择技术还是选择演员层面上,可能更相信演员带来票房直接收入,这是很大的问题。
国内导演对电影科技应用不确定性,其实从科技电影里,我们中国一年生产过亿投资的电影也就是10—15部左右,去年2012年投资电影还在下降,这类电影题材肯定不是现代都市爱情戏、基本古代、武侠等,特效给我们带来什么?特效实现什么样效果?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更接近于老一代导演愿意布一个景,对于现场光有一定的把握,所以从特效本身的薄弱,导致3D领域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在里边。
国内高科技电影的基础比较薄弱,比如3D如何和特效结合?标准谁来定?现场过程中特效因为是绿背,绿背后边的景如何确定它的立体效果,如果做完特效再交给3D核定,是成本的增加,整体合作在目前还是比较困难。
我们不要看假3D,其实从导演、出品人对3D电影理念没有清晰的认识,都是集中技术手段的讨论,这是一个悟道,反过来到了今天,又发现趋向于另一端,现在了解所有这些人,所有都要实拍,因为设备越来越成熟,但是实拍这个过程,不是你拿两台摄像机、完全不考虑前期的设计,现场进行拍,这也不是产生好的3D电影的现象。所以我们觉得今年有可能产生的现象,大片、小片、都市剧、情感剧等都会出现吃白的现象,会对观众进一步失望,加剧电影的恶化。
制作时间紧迫,《雨果》拍摄制作一年多,我们后期永远没有时间,我们做《画皮2》的时候,一天富裕时间没有给我们,我们决定做3D已经没有时间,从整个电影后期剪辑、特效、3D完成基本五个月时间,后边还留拷贝发行的时间。《太极》四个月要我们做出两部3D电影,这都会有一定层面影响影片的质量,无论特效还是3D。
没有标准,好像每个都是专家,这个是真的、这个假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无法评判公司质量好坏,只能用价格作为最终的衡量因素,中国处于恶劣竞争环境下,其实这个产业很难生产,影院差异化严重,无法形成统一的观映感受,有的灯泡开到70%、有的开到90%,这是中国目前放映的现状。
4、自身的挑战。北美很多公司处境不好,《少年派》电影公司倒闭,基本一个时间内只能完成一个影片,3D公司也是这样、特效公司也是这样,这个就导致当能不能接到项目?刚才谈到价格竞争、质量缺乏统一标准、缺乏自主的研发能力,还有一个很严重的,我们从业者大多数属于专业人员,在社会上上了6—7个月软件培训出来工作,可能对电影本身的理念之对电影本身镜头的运用完全不了解,导致单一员工年创作低下。
5、海外的挑战。我们现在感觉中国电影市场大了,全球第二的市场地位,很多国外公司纷纷想来中国,与中国合作,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是在我们参与很多海外竞争电影的时候,我们其实发现对我们自己有非常不利的因素,我们在竞标《西游降魔篇》电影的时候,一开始基本谈的很好,美国一家3D公司跟周星弛谈,本身外来和尚好念经,原来觉得我们有价格优势,他居然报出比我们还要低的价格,后来才了解,他把影片包到韩国,韩国政府有补贴,这个都是后边看到更多的海外公司跟中国合作。在这样合作过程中,从我们民族企业来说,知道向先进者学习什么,而不仅仅出卖仅仅廉价劳动力状态,学习培养自己的团队,这一点应该是技术行业注重和发展的一点。
中国观众需要什么样的3D电影?我们自己的体会,很有意思中国观众喜欢摘眼镜看,摘了电影能不能看?能看假3D,不能看真3D,这是一个现象。中国观众喜欢很多物体从屏幕飞出来,要视觉刺激,所以我们很迷惑,从一开始这家公司2010年到2011年基本给好莱坞代工,标准质量把控由国外把控,受到3D理念首先给观众安全的3D电影,不要让大家看一部电影头晕、呕吐的现象,《画皮2》用这个标准制作出来,我们听到很多购并的声音,摘了眼镜能看仅仅是这一个问题。自己接受的差异化在哪里?最开始接触3D,西方给我们观点还原肉眼的真实,原来屋子正常6米,就要字成6米感受,要有电影观映融入感,不要整天飞东西,这些会影响观众,本身为剧情服务。后来觉得中方其实要更强烈的空间感,比如视觉的奇观或者扩张的感觉,多出镜、很多物体飞过来,甚至躲的感受认为好的3D电影,去电影院希望视觉享受。
《画皮2》我们做的比较保守,画皮是爱情片,所以导演拍摄画皮运用大量的面部特写镜头,最无法做3D效果的,比如陈坤的哭泣、赵薇表演非常感人的,无法用很强的3D效果。到了《太极2》我们被迫采用一些方法,很无奈让观众摘眼镜看必须重影、两个影像,好一点知道过程中请特效公司配合,制作相对好的刺激,《太极1》、《太极2》观众还觉得不错。
最后说一说总结,首先3D是什么?3D是技术,技术本身为艺术服务,不要跳开艺术本身只是谈技术,一个好的3D电影前期一定进行3D镜头语言的设计,一部3D电影拿3D摄像机,完全用2D叙述方法拍也不是好的3D电影,前期进行3D电影设置,后期采用其他手段仍然是好的效果。3D标准设计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提倡一个观点,我们叫3D电影综合解决方案,就是前期我们要标准、要有镜头的语言设计,然后我们现场选择是实拍还是转制,不赞成所有电影都要实拍还是所有转制,比如绿背成影的镜头,好莱坞拍这样的电影不存在任何的障碍,如果盲目追求这样的标准,其实我们自己又花时间、又花钱效果未必提升更多,我们一直觉得中国进入这个行业要现实,不要盲目追求更高的东西,然后有视觉奇观的设计以及视觉奇观与剧情完美结合。如果你的题材无法做视觉奇观出来,建议不要做3D电影。
比如说我们一定要与特效团队紧密合作,他一定是特效大片,没有特效做不出好的电影,比如少年派的场景,派看海啸的戏,绝对不是实拍出来,比如国富老师,大片投资量必须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承担这样的费用。所以特效公司紧密合作才是创造好的3D电影必要的条件,你说预算只有几百万拍3D电影,就不要拍。最后根据舒适度把所有焦点和屏幕关系进行调整。还有很重要的3D字幕制作,很多人觉得字幕是很小的问题,字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看到有些影片比如我们做完太极,做完给泰国OP公司,全部做最大触屏化的效果,这样导致什么问题,观众需要看字幕不断在屏幕来回跳跃,导致观映不舒适,字幕根据焦点不断变化,字幕不断变化。我们在发行每一部3D电影的时候,一定呼吁电影院经理把放映机灯泡调亮。谢谢大家!
主持人 宋强:感谢谌鸿翔先生的独到见解。他深入浅出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3D电影产业的繁荣与旺盛的生命力。时间关系,下面进入茶歇。
(茶歇)
主持人 宋强:欢迎大家准时回到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现场。我们刚刚分享了西罗•库泽先生、麦克斯•本内尔先生和谌鸿翔先生关于计算机影像技术和3D电影技术的独到见解。下面时间,我们将陆续请出恰克•科米斯先生、基思•科利尔先生和克里斯•韦奇先生,由他们带领大家继续探索科技如何发挥到极致、如何迎接艺术挑战的奥秘。
首先请出的是恰克•科米斯先生,2009年末2010年初席卷全球票房的好莱坞数字视觉特效3D电影《阿凡达》上映,令全球电影业界震惊。开创性的3D技术、虚拟摄影技术、计算机特效技术、模型及特效化妆等技术均被发挥到极致,创造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又一典范。而恰克•科米斯先生则是这部影史巨著的3D视觉特效总监。
电影《阿凡达》耗资巨大,恰克•科米斯先生却能够在保证3D例题四技术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预算,不得不令人再次称奇。掌声有请恰克•科米斯先生登台,他将为我们解密,在合理预算下,《如何将3D技术发挥到极限》。有请!
恰克•科米斯: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以及组委会,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合作,组委会对我们进行非常好的招待,让我在北京这边经验和经历非常好,其实我来北京也很多次,也参加不同项目,这次体验非常好。
感谢各位对我的热情招待,在这里跟大家讨论并且分享几点,组委会让我谈一谈《阿凡达》,《阿凡达》其实已经是三年前一个电影,三年前已经开始放映了,我其实做的是表演捕捉这一块,表演捕捉本身大家看一看就能够明白,去看《阿凡达》本身,当然它是有一些技术在里边,这个里边两个半小时,里边有很多技术,有一些动画在里边,还有一些表演的捕捉等,待会儿我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幕后技术。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我们用的技术,这个技术我们花了五年开发,96年看到这个剧本,当时卡梅隆给我这个技术,十年的时候就开始这个工作,展现卡梅隆导演的想法,过去那么多年当中不断发展我们技术并且进行调整。这是2D版本的。
(播放视频)
这是《阿凡达》里边一些镜头,这里边主要讲的一些表演捕捉技术,我们当时花了五年时间开发所有的技术,进行一些讨论。当然其中一些画面是比较清楚的,大家看看就懂了,卡梅隆导演也是解释其中不同角色和角色特点,他当时比较担心是表情和动作,他担心其中动画会不会看起来没有那么活灵活现?特别是放映的时候会有什么样效果?这是一个例子,就是面部表情的捕捉,这就是当时其中一个角色,就是看到这一点,技术已经有所简化了,但是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关键是要做好准备,你自己做一些研究,把这些模型搞清楚,这样才能把他们放到动画当中去,才能把动画做好。并不是只要能动就行,还是保证其中一些细节,比如肌肉动作等,这里边提到一个摄影机。
其实在真正开展制作之前一年半做这方面准备,这里边是潘多拉星球背景,在摄影机可以看到环境当中有不同人,并且进行一些动作捕捉。这个演员就是讲,他演的时候,实在太投入其中,有时候不知道哪个摄影机跟哪个人,这是在一个屏幕上。大家会看到他们眼睛、他们面部肌肉动作,这都是可以做的,确实他们之前实际并不需要3亿美元才可能有这样一部影片,这是给大家看关于对面部的捕捉,“在演习的时候不知道发生什么东西,我觉得我非常高而且非常性感”这点非常重要,也就是他们在动作当中的捕捉,可以有各个不同部分,可以在部件方面创建潘多拉盒子里边不同的地球,就算他们在木头上跑、或者跳下木头,在山地奔跑不同的动作,实际不会代替演出,包括情感传递本身层次的东西。这就是虚拟摄像机看到的图像,这是捕捉演员的地方,我们还有马在这些地方。
可以看到在《阿凡达》背后那么多动作,就是动画制作过程。这些是一些模型,而对于这个设备来说,他们有90多个摄像机,都是围绕6×25米区域内完成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复杂,大概有一次对15个人进行摄影,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过程,是有一个小的标记在这些演员以及特技演员当中,而且他们还有一些无线电联系。他在这个地方说“如果飞这个翅膀是最大的问题,尤其对于演员来说”,所以他们用了一些方式,实际上所做的就是让这些动画完成,所以会有真正动力的感觉,而不止是通过动作完成。这是一个比较小的舞台,大家也可以看到这是地面上虚拟摄像机,把不同部分共同组装起来形成一系列动作。
这是他们在展示把各个不同模块部件凑起来,就像我刚刚所说,所以这些特技演员以不同方式,无论爬楼梯、或者马上动作、攀岩动作都是要做出来的。这是非常标准的,让虚拟摄像机展现当时捕捉的图像,就像把潘多拉移动一样,实际放在新的角度关注,这样的话能够实时捕捉,而且可以实时回放。另外参考的摄像机,在不同的摄影当中希望不同的场景放在一起,最喜欢的演员表现哪一个,有些演员通过其他补充,这个实际上是一个例子,是清晰度、分辨率有不同的供应让我们看到最现实逼真的场景。他在这里回放就感觉生物就在那里一样,这些演员自己可以做回放,甚至看在什么环境里演,这样的有更好的演出。这个是原型,是刚刚说到概念的例子,也是发布电影五年前做的。他说一个非常困难的景象,因为他非常多的因素需要摄出来,这是相对简单,接下来非常复杂,各个不同的单一现象摄影出来,组合基础才提供供应商。
我们相机在《阿凡达》捕捉的方法,这些技术不断的发展,而且发展很多,我们突破包括可以创造这样的电影,实际上通过这些技术完成,我相信这些软件更加容易使用,而且不同的组合和融合能够更多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控制预算方式就是好好做家庭作业,如果不做准备就不是好的事情源泉。另外我们要做团队,在北京现在在两个项目上进行咨询,第一个2D到3D转换,包括中影集团等、他们希望从2D处理3D,不管怎么样如果许多时间的话,你发现没有时间做,没有足够的预算做了,所以也跟他们努力合作,我们有几个3D短片在这里。待会儿大家看到并不是2D转换3D,实际这些剪辑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想给大家介绍不同3D环境,在这里产生一些图像是一个艺术家,可以有五个,实际上还有一些景象在不断进展,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不把它变成3D呢?只有几分钟,但是它像我们展现的如果很紧急做一些事情可以做到,其中有一个艺术家每周给出五分钟景象,这样的话可以把它加起来,可以有小的处理,而且有预算的方法很容易,并且通过每一次剪辑加强立体效果,也就是竞选性的模块,重新融合背景当中。有些可以叫假的3D,因为左右眼的分离,实际上左右眼分离在2D材料也会发现,长度和聚光点的长度,有时候有分离,有时候深度比较浅所以分离不会那么大。
还有一个想让你们记住两点,如果做3D的时候,有需要非常经验的人在团队当中,不一定花很多时间准备,当我们做工作的之前,一周两周都会去看摄影组,我们如何做集合的摄影,包括整个场景更拉近还是拉远,还有非常关键的如果进行3D拍摄,尤其你希望能够做2D转化3D的话,也应该非常好的摄影视觉的总监,即使2D变成3D之后进行转化,灯光和组合给它不同的平面、不同的深度,包括之前看到1972年无声的电影实际是黑白,看到飞机,能够创造出深度广度的感觉,其实是2D做的具有非常大的效果,之前我们讨论视觉特效非常好的,这也是为什么在20年代爱情片,包括男孩找到女孩,或者男孩找到女孩又跑了,希望在一起,视觉特效在这个电影非常震惊。非常感谢大家,喜欢北京的时光,同时喜欢这里的建筑表现,还有CCTV大厦,非常让人惊奇、还有SOHO公寓,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 宋强:感谢恰克•科米斯先生的精彩发言,感谢他在今天这样一个论坛现场,能够引导并鼓舞我们大家再次思考3D技术的无限前嫩以及合理预算的重要,也正是因为有很多职业电影人像恰克•科米斯先生那样,不断的追修卓越,将技术发挥到极限,才使得我们的电影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电影产业日益繁荣。
下面即将请出的基思•科利尔先生同样为电影技术与电影产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很多大导演如罗兰•艾默里克等与基思•科利尔先生的合作中受益,此外,基思•科利尔先生还爱亲身参与很多3D电影巨制之,悉心整理3D电影技术与理论、创作经验,在3D电影对观众心理与情绪的影响方面有独到见解和深入研究,为数字影像技术、数字3D技术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特别贡献,著名的美国Panavision公司、日本索尼公司、美国导演协会、美国制片人协会先后聘请基思•科利尔先生为其成员授课。2012年9月,基思•科利尔先生受聘于国家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将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中国继续他的3D电影技术研究和迎接新的挑战。
有请基思•科利尔先生上台发言。基思•科利尔先生演讲的题目是《3D电影对观众产生的心理与情绪的影响》。有请!
基思•科利尔:谢谢大家邀请我参加今天的论坛,我叫基思•科利尔,我是这边的制作人,在过去央视大楼里边参与一些项目制作,我们会一直到5月底,现在我在这边进行《美猴王》项目,还有去年进行其他项目,我们在这里拍摄3D电影,比如说我的同事在里边,我们和索尼、中影在去年秋季进行一些合作,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之间的一些合作,我在这边做了2012年2D转3D。
(播放视频)
在这里特别感谢中影集团、还有我们赵先生,还要感谢我的翻译和各位同事帮助我在中国的工作,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一般拍3D电影,但是对于2D、3D转换的电影也是非常好的前景,拍摄3D电影有一系列不同设备,我给大家展示在全球范围之内到处跑,拍一些3D,这是在德国、巴西拍足球比赛,在中国中部湖泊上,这是在墨西哥,在3D拍摄方面并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有非常大的摄影机到时候扛着跑。
我们是在莫斯卡拍摄,这是非常小的拍摄设备,是斯坦尼康,是非常好的3D拍摄系统非常小。在《阿凡达》上映之后,好多好莱坞电影制作商,他们发现如果做3D的话可以挣很多钱,所以有些电影本来拍的2D的,也是准备2D放的,在上映之前有两个月时间,所以赶快把2D转成3D,可能就花了一点点钱,然后时间花的比较小,就给我们整非常糟糕的3D电影。可是他们电影票收的不少,最后挣了不少钱,有些人可能说这个是好方法,因为有些人就是觉得《阿凡达》很不错,那样我们也去看这个3D吧,结果去了以后觉得一点都不好。
比如《诸神之战》最后放出来很多人不喜欢3D,甚至把《阿凡达》吸引来的观众都赶出3D电影院,如果你做2D转3D没有意识到一点,比如这个是长镜头拍摄的,这个是另一个镜头,如果想弄成3D镜头的话,需要长镜头的拍摄,然后把背景进行压缩,这样一来把镜像扭曲。你需要3D专家把镜头真正建立起来,这样你转换流程更加顺畅,这样一来不会浪费时间,还有把一些问题得到避免。由于好莱坞当时做3D做的太快了,他们又想挣钱,这种3D电影的话出了一些问题,所以说现在在好莱坞不太吧,好像你这么说,在好莱坞变成很流行的语。
Fine是批评家,他认为好莱坞为什么做3D?因为太贪婪,在好莱坞这边3D有不好的名声。Katzenberg也认为好莱坞贪婪造成目前的灾难,目前有新的模式是3D,但是我们没有作为讲故事的工具,变成完全赚钱的工具,而且完全不关心它的质量如何。越来越多批评家,比如一篇文章《霍比特人》无法拯救3D电影。有人甚至担心看3D电影是不是有不安全因素,比如你的孩子不要带去看3D电影,因为你的孩子看3D电影可能影响他们眼睛健康。现在有一些人开3D电影玩笑。
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为什么说皮克杰克森说只会拍3D电影?还有梦工厂为什么做3D呢?他会觉得3D还是电影未来发展去年,为什么那么多批评声音,但是这些电影制造商还是想做3D电影,他们有什么独特见解呢?
首先谈一谈我们人的特点,一个人的情感特点、以及生理特点,在这里先不讲技术,我先讲一讲我们生理,就是什么叫人?人的情感特点,然后我们再谈为什么3D非常重要?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一个展示,这里有演员吗?
首先我们先谈论一下我们大脑,现在有一种叫镜像神经源概念,是具备我们看到东西和做到事情之间的区别,很多科学家在猴子身上研究镜像神经源,把一些东西放到猴子大脑里去,猴子拿花生的时候,神经源开始有反应,慢慢这样培养下去,发现当猴子坐在凳子上想去拿这个花生,他们并没有拿花生,看到另一个拿花生神经源有反应的,你看到另一个人做行动的时候,其实你的神经源对方所做动作,这样神经源会帮我们做一些动作。这是一个英文版短片。
(播放视频)
也许你在想这到底跟3D有什么关系?下一张幻灯片给大家展示一下,刚刚说到东西,如果我觉得有痛,而你在我旁边,实际你会感觉到我的痛,也就是你跟我进行一样的变化,这是不自主的行为,如果没有选择,实际一定距离感觉到我的痛,实际跟我产生同样的感觉,是一种情感,我们实际上跟对方有直接情感联系。接着我给大家看另外一个短片。
(播放视频)
所以我们距离更近的时候,镜像神经源冲突更加敏感,这是一个杂志,实际上你离另外一个人距离,比如他有没有情感痛苦的话,这个距离本身跟你多大程度分享他的感觉有关。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这个非常美丽的演员,她站在角落边,我希望你感受非常悲伤,你感觉到她悲伤了没有?请向前站在这里向他倾斜,去感受你的悲伤。有你感觉不同吗?大家理解我要说什么吧。
基本上我们在3D正负视差演示,在3D有这里发生事情、还有屏幕发生的事情,同时另外一面发生的事情,另外发生的事情就是她那个的角色,你没有直接的感觉,但是到3D当中非常关键不会消退的,包括看到令人激动的3D影象,在2D当中并不会有这种镜像感觉,如果他在这里发生,即使有非常拉大镜头,也不会非常近,只是比较大了,当我们把这样一种情绪性面部表情放在这里,真正离你面部更近,让这些演员反映更接近你,就有主要方向性在大脑当中情绪反映,就是镜像神经源带来的。
大家有没有看过惊悚片,坐在观众席中,看到非常恐怖时刻,你的朋友这个时候会非常疯狂,你坐在那里,我才不害怕呢。她们更敏感一些,也可能镜像神经源高,比你的反应更强,我们在3D当中做的把这些物体带出来、把恐怖时刻带更近,跟你镜像神经源更敏感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在3D带来非常激动的事情,他们在做3D触摸和学习,这个过程当中通过3D提高90%的效果,这是交互的流程,更多的使用大脑,而使用大脑2D没有办法完成的。
迈克尔导演提升3D放映水平,同时斯皮尔伯格说到3D未死且需专业人士操作。我们不能简单做3D,如果在过去做的不好、做的不对,在美国的话看到这个过程,在美国工作一直在继续,给我们带来非常保守的3D,他们更倾向于不去受到各种批判或者不去冒险,所以在美国3D制片非常保守,没有直接看到3D带来的效果,而没有看到花了更多钱痛苦,给他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当我们有一个家庭比如五个人,可以考虑一些事情,我们做3D影片的时候必须是好的3D影片,这是我演讲最主要的内容,希望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包括在中国共事的同事一定做好3D影片。
这个在中国制片人警示,3D并不是通过不好的故事影片变成好的影片,所以不要想象把3D放在电影里边就是好的电影了,所以不要只是为了让你的票价卖的更高,而去做3D。我们希望通过3D像运用色彩的感觉。
这是在WRAP杂志的评论,3D在2009年最后一次被得到定义,我们观看者不断对痛苦感知,或者他们觉得3D不好,在中国是3D最后的希望,很多人非常喜欢3D影片,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做出真正好的3D影片,同时运用3D不同的空间,最好运用情感的时刻,并且把情感传递到我们观众席中。在中国非常有创意动作3D工具给故事带来感染力,我们相信3D一定会存在,作为它的故事叙事手段,让好故事变着更好,我们也在影片当中做出色彩的调整包括对声音的调整,这些所有做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故事变着更好、提升故事本身内涵,现在所做的对待3D同样的对待,让故事当中每一个深度、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时刻通过3D展示故事本身的好。非常感谢!
主持人 宋强:感谢基思•科利尔先生的精彩讲解,他的论述总是会带来理性的思考和启迪,在科技变革传统电影技术、与艺术创作同行且试图与艺术创作浑然一体的转折时期,我们确实需要太多强有力的舵手,来帮助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
接下来出场的这位置嘉宾,既有超强的技术背景、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导演,他的作品给全球电影观众带来太多欢笑,同时又不乏对正义、人文以及生态未来的思考。他的作品是以动画表现形式居多,但却在动画表现形式里面嵌入真人实拍电影的叙事和真实世界的质感。角色、毛发、动画、情节,有谁能忘记《冰川时代》系列动画电影中那只可爱至极的小松鼠?又有谁能不为其执著的个性感动并且开怀大笑?技术至此,艺术至此,梦想便不再遥不可及。
掌声有请著名导演克里斯•韦奇先生,他带来的演讲题目是《特效技术与导演的梦想—如何利用电脑动画叙事》。
克里斯•韦奇:非常感谢今天邀请我来到这里,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非常快但是非常有趣,并且有非常大的信息量,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到这里。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和论坛,在之前我们听到非常多演讲嘉宾,在各个角度叙述的发展,而我在这方面视角就是我坐在椅子就拿IPad和工具已经死机了,我在说到底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包括动画有时跟IPad出现问题一样,通过iPhone通过转到我手机上,技术也能帮一点忙的。
先介绍一下我们处理、还有我们技术和理念,蓝天工作室技术是在25年前成立的,而我们主要目的可以有能力创作一些与现实逼真的图像,而这些图像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方式呈现的,在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必须创作技术本身,我们也必须开发在成像方面的技术,来让我们各种电视和广告,所以我们做的就是去做一个提供软件,包括去做图像处理软件,我们选择视线跟踪技术。
这就是当时做的最早图像之一,想寻找一种方式模拟真实生活当中光的方式,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比如这里边有一些光、还有反射、还有影,也希望能够把它做的更加复杂一些,充分利用光影方式,比如在这里,在我们镜头上某个物体当中能够反映一些镜像,可以进行模拟,然后做的比较商业化在商业上可用,只要你能够这么做的话,可以做出一些影像非常真实,比如说这个咖啡豆、还有让蟑螂跳舞都可以做的非常真实。
这个让我们做比较魔幻的画面或者小像画面,我们会发现在电脑动画是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最先进的方式,可以创作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魔幻体验,在我们电影当中用的非常多,我们就是用技术来去做电影,这也是我们优势所在,但是最重要并不是艺术本身,其实是电影本身如何把故事做好,就像所有动画片一样,你能够做非常真实的影像和镜像,并不见得非常真的一样。
就讲讲蓝天工作室动画片理念,最重要你的一个理念,比如说我们在上边一个图像是大家都喜欢的小松鼠形象,它其实超越文化不同和限制,我们故事本身是有角色的,还有环境,所有这些都应该超越文化的不同和鸿沟,都而产生共鸣。观众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他们也会期待这个技术会给大家带来新的体验,如果你做新的电影会有很大的挑战。比如在《冰川世界》就是这样,因为技术非常成熟,我们保证几部电影统一性,比如这是《冰川世界》第一部,第一部电影当中那么点钱和时间能把电影做出来,但是我们还是把所有集中力都放在设计上,特别是角色设计上,在背景方面做的比较简单。这是第二部,还是希望里边一个角色能够保持一致,虽然我们技术已经有很多的进步,你会发现一点点我们会学到更多,比如背景不一样,到第三部背景更加复杂,这是第一部3D电影。
这是第四部有很多水和一些特效,但是仍然角色一样。在动画这边我是这样想的,首先你能够不通过语言能够把故事讲好,也就是你能够把声音关掉,还能够通过画面把故事讲清楚,在我们角色当中非常好体现这一点,在它一些画面当中甚至音乐比较少就能够把故事讲清楚,这就是我的一个理论,通过这种表现超越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是我最喜欢的兔子形象。
(播放视频)
对我而言,技术这些并没有故事本身那么重要,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些电脑技术进行电脑动画,它只是一种工具能够加强一个观众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这确实一个现象,我们讨论很多3D、很多技术当然很棒,好像有很多实验室、好多技术,关键如果没有故事的话,那其实电影没有什么意思。我们工作流程一般就是一个通常的,我们做的电影制作是一个倒叙式的的,跟一般电影不太一样,一般情况你要先写剧本、然后拍电影,然后进行后期编辑和制作,再加上音效和音乐等,我们完全反过来,首先把电影拍出来,然后把故事写出来,因为我们动画片投入很大,要想告诉这些做动画的人怎么做的话,怎么进行相应的故事,还有一个原因流程本身,画一个动画板放在一起,可以进行比较好的动画故事,可以先写一个小的剧本,再看这个小的剧本。
在这里加一个笑话,我们再找写剧本的人,在剧本里可以加一个这个,对啊我以前没有想到。我们再走到故事制作这边来,发现可以做改变,这样一来环境不一样、角色动作不一样,我们看到环境之后,会发现故事可以这样发展,视觉这边也会影响故事发展,整个工作流程其实会不断的重复,后期的制作也会影响故事的进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的动画片一般来说比一些动作电影要好,如果你看一些成功率的话,当然这个是我听到一些数据,比如所谓成功率就是动画片和电影,大概十几部电影10%是挣钱的,但是动画片历史来说,90%比较成功,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有创作过程当中不断反复进行故事修正,这样故事就在不断创作当中,这就是我们一个秘诀,能够让我们取得成功。
他们认为是导演的工作,导演一般像指挥一样,但是在蓝天工作技术室我们是由500人在一个房间里共同发展,这边是故事版工作,这边是剧作家,这边是动画制作师,他们之间可以进行互相的沟通,而且沟通不断进行下去,故事也是不断进行完善,电影进行动作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故事怎么样、电影怎么样?这样可以制作出非常好的故事,而且在大脑当中有非常清晰的画面。
下一步电影就是酝酿很长时间,最开始只是想法,我们一直在沟通这个故事的线条,现在可以进行放到大屏幕付诸实施,这就是其中一个画面,给大家展示我刚才所讲一些,进行一个故事写的时候,就会放在故事版上,故事版做好以后就可以做成这个画面了,就可以进行一些画面,这里给大家展示都是我们一些工具,但是这些工具比如绘画可以做的非常精确,也就是把你的设计做的非常精确,然后把绘画放到电脑里去,我们称之为框架的阶段。
然后把它变成下一步,给大家展示一个视频,就是我们(爱配克)电影进展的过程,我们动画片是非常好的前景,在(爱配克)电影当中讲的森林故事,来自于纽约,昨天也是到其他地方,其他地方有很多森林和树木,小树林就有生命的斗争,这个小故事讲不同的生命体之间的斗争,比如小蜜蜂和其他动物之间的斗争等,你会看到其中一个镜头怎么不断进行改善和完善的。
首先看我们在故事版上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
下面有更多的东西在里边,把声音和音效放上去,看起来真的像电影了,这就是在电脑里边的过程。可以看到在这里有镜头感能够把故事讲的更好,这是对最后动画阶段,最后电影会是这个样子。
最后电影放映的时候就是刚才最后一部分,待会儿我会给大家放一个3D预告片,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用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其实用了100多年,有些技术还是传统方式,比如铅笔画,有点像设计师工作,然后我们会用一些数字技术来进行创作,像那样的镜头、像最后射箭镜头,现在用的都是模拟方式,特效的技术真正模拟我们真实生活的动作,这种模拟的话可以完全模拟一些动作,比如刚才树叶凋落等。之后会给大家看影像立体的,因为我们开始做动画片的时候,实际上在30年前就开始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做计算机动画片,而且在3D环境下做的,所以我们思维和电脑实际上虚拟的3D世界。
现在有更多的2D表现,或者在这之前都是2D,有了卡梅隆和今天在座嘉宾,告诉3D更加容易获得,如果你们问我,在影片当中3D连续性以及一秒钟22针或者18针是半年之前,现在经过高清晰演变等,一直到现在寻求一些体验就是希望能够真正传递我们感觉,传递我们情感,在电影院当中可以看到自己生活当中产生共鸣,也能够让我们看到图像浮现眼前,拍摄过程中都是通过3D得到增强和提升,可以说我们组成另外一个纬度。当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理解,组合灯光、照明、各个摄影总监会让你的眼睛根据它的不同场景转化,而且让你视觉放到不同的剪辑,或者剪辑就像对我们视觉追踪,还有多的纬度上确实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摄影总监告诉我们的故事能力,如果用到正确方式提升观众在过程当中出现、在视觉出现,尤其刚刚故事这些都是幻想,而且其中一个我想传递一个想法就是,通过这个影片,非常惊奇的世界就发生你的脑海,如果看的够仔细可以看到它的发生和存在,在我们电影当中你是可以的。
(播放视频)
非常有趣一个方面,在技术当中,包括计算机动画以及3D技术演变,它们一直改变我们以为可以做的事情方式,在一切之初计算机动画技术非常有限,会限制我们风格、我们格式和我们设计,因为我们实际上为了计算机可以做的事情设计的,这就会限制我们,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创作过程,我们做了能做最好的,到底技术未来怎么样?肯定有一天你可以通过动画做这些角色,而且像3D非常让人置信,看起来一定可以做到这一点。
我不知道未来什么样,因为现在已经看到这样的3D出现,而且未来会有更好、更清晰、更亮,而且互动也是很明显,不确定未来还是什么,现在计算机可以带来很多,现在挑战是不是有最好的想法,可以想出来非常新鲜、之前没有做过、可以做一些足够完整的,而且观众会是创作上挑战,我觉得在我看来比过去更有挑战的技术。
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 宋强:感谢克里斯•韦奇先生与我们分享电脑动画技术与电脑动画叙事的魅力,艺术创作无穷无尽,梦想更是思维的奇迹,但只要我们拥有科技,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终将实现我们的电影梦想。
感谢以上六位嘉宾的精彩演讲,感谢在座各位领导、来自世界各地职业电影人、专家、学者意义媒体、院校师生的热情关注。让我们共同借助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携起手里,再造辉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