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好莱坞频道 > 《创:战纪》 > 最新动态

赛博朋克文化孕育《创:战纪》 比极客更极致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1月10日15:55
《创:战纪》1月10日登陆全国3D/2D影院

    28年前,《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横空出世。这套讲述人类进入虚拟世界展开真实游戏的科幻片,首次在电影中结合真人表演和电脑动画。不过,或许因电影思维太超前,彪悍到让那个年代的观众直接用无视抵抗心虚,最终在票房上让迪士尼失望了一把。28年后,经崭新特技全面升级的续集《创:战纪》重装上阵,又勾起不少科幻迷对原版《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回忆。毕竟后者是率先提出“虚拟电子世界”概念的电影之一。当“赛博朋克”科幻次文化被广泛接受之后,《电子世界争霸战》被追认为赛博朋克电影的新一代开山怪之一。虽然好莱坞已是翻炒老片成风,但当赛博朋克概念的招牌已褪去昔日光芒时,迪士尼却花大手笔来个“回到未来”,究竟有何新式武器俘虏现代观众?

    28年前•只怪生不逢时

   《电子世界争霸战》是“赛博朋克经典”


《电子世界争霸战》概念超前特技粗糙
《电子世界争霸战》概念超前特技粗糙

    三年前,当迪士尼把《创:战纪》的案子摆到人们面前时,北美评论界的第一反应是——它似乎已在某个被遗忘的夏天被拍过一遍。随后,全美科幻迷开始翻箱倒柜,并迅速承认1982年的那部叫做《电子世界争霸战》的电影,是一部“赛博朋克科幻经典”。问题是,为什么人人都记得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是经典,却完全忽视了《电子世界争霸战》?《好莱坞报道者》的影评人托德-迈康尼最近解释得很清楚:“《电子世界争霸战》是一部很糟糕的电影,虽然它在CG方面的成就确实可以在影史上写上一笔。”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电子世界争霸战》是一部鲜有亮点的产品,粗糙到极点的虚拟影像(这样的评价有些不公平,毕竟28年前的技术无法和今日相比),只会让人想起童年时期的《恐龙特急克塞号》,尤其是虚假的“身体”套嵌着真人演员的头像时,你会误以为那是专用来在电视台骗小孩的B级单本剧。

    不过,即使是这样,此片光怪陆离的赛博朋克式剧情设置,也算是在当年开创了先河——一个黑客被迫在自己设计的游戏程序中玩命作战,最后发现游戏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像狗屎般不堪。这个并不新鲜的点子,放在28年前好歹也够编剧炫耀两个礼拜,这也是为何当该片就着《创:战纪》的风头推出蓝光碟时,影迷和影评人都给予了极大程度的宽容,至少烂番茄网站68%的人都认为:《电子世界争霸战》是一部意识超前的赛博朋克电影,其先导性就相当于20世纪末横空出世的《黑客帝国》。


影史最成功的赛博朋克电影之一《黑客帝国》
影史最成功的赛博朋克电影之一《黑客帝国》
 

    赛博朋克是神马?

    赛博朋克(cyberpunk)其实是一个合成词,前半部分cyber来自“人工头脑学”(cybernetics),后半部分punk就是那个“朋克”。最初创造这个词汇的人,是美国科幻小说家布鲁斯-贝斯克。1983年,他在短篇小说《赛博朋克》里,首先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精通并且依赖电脑技术的年青无政府主义者(现在如果说到这样一个人,大家最先想到的,显然是《黑客帝国》里的尼奥)。真正让世人接受这一概念的,是另一位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以及他在1984年发表的“赛博空间”小说《神经游荡者》,人们可以通过仿真刺激技术和皮肤电极装置,让自己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书中那位反权威电子牛仔的生活态度方式,让人们想起了布鲁斯-贝斯克制造的“赛博朋克”这个词。在同期其他科幻作家的集中发力下,赛博朋克终于成为八十年代不可忽视的次文化流派,《电子世界争霸战》也在后来被追认到这个圈子当中。

  赛博朋克作为一个流派,是被观者总结出来的,以至于不管作家本人是否认可这样的标签,只要作品中常见以上说到的种种元素,就会不人不由分说地划入到这一群体之中,而另一个结果是,一些在赛博朋克作为一个独立流派诞生之前就已存在了的作品和作家,也会被追认到这个小圈子之中。《电子世界争霸战》就是这样一个被追认的例子。同样被追认的还有与《电子世界争霸战》一样拍摄于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影片的原著小说《机器人也会梦见电子羊吗?》早在1968年就已经出版了,作者菲利普-K-迪克也已经在1982年便去世了,但是小说、电影以及原作者都被认为是赛博朋克流派的代表小说、代表电影和代表作家。

    赛博朋克影片解析手册 >>点击查看

  虚拟空间题材的影片是赛博朋克电影中的一个大类。《电子世界争霸战》里的凯文-弗林因为追查可以自动升级的电脑程序“主程序”而将后者逼急了,被用一种仪器扫描进了电子世界,被迫加入到程序间的角斗之中——严格来讲,这部电影与其它虚拟空间题材的影片的不同之处颇为明显,其它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思维进入了虚拟空间,实体仍然保留在现实世界,而凯文-弗林则是在现实中失去了身体,彻底变成了电子世界里的一个程序,一直到逃出电子世界之后才恢复了形体。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黑客帝国》(The Matrix)三部曲,尼奥大战矩阵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此处就不多说了。 >>>更多类型

    《电子世界争霸战》意识超前

    一切都在表明,《电子世界争霸战》诞生在错误的年代——迪士尼当年对故事很感兴趣,但还是不敢让新人导演史蒂文-利斯伯吉尔操控过高的成本,1700万美元在当时已算是大制作。只是,在那个行销系统相对僵化的年代,这样的制作并没有获得与《星球大战》相同的待遇,迪士尼的不闻不问以及宣传海报太像《星球大战》,导致上映阶段没有掀动任何高潮就匆匆谢幕。此片3300万美元的票房,在1982年PG级电影中的票房排名只有第12,首映周票房排名21,本土总票房也只是第22名——值得一提的是,这年的票房冠军是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外星人ET》(3.59亿美元),就连《星际迷航2》也以7800万的收益排在第6。因此可以说,在科幻领域,《电子》在当年的地位相当让人心寒。

    史蒂文-利斯伯吉尔现在仍然强调,《电子世界争霸战》的票房失败,是因为将人类直接放在电脑游戏程序中拼杀,在逻辑上很难讨好当年的年轻观众,加上当时的电脑游戏业远不及如今这般发达,使得所有的不利条件联合促成了悲剧。但明眼人都知道,当一个绝佳创意并没有被落实到开花的地步时,它和什么都不做是一样的。多年后,当沃卓兄弟的《黑客帝国》艳惊全球,赚得滔天票房时,有人悄悄指出兄弟俩借用并发展了《电子世界争霸战》的赛博朋克概念,不知这是对《电子》的拙劣恭维,还是对《黑客帝国》的蓄意鄙视。


    28年中•一切不是浮云

    迪士尼重启CG特技电影鼻祖


《创战纪》再创电脑特技电影先河
《创战纪》再创电脑特技电影先河

     好莱坞素来是个唯利是图的地方,不过续集《创:战纪》狂拖28年才得以推出,并不完全缘于制片方对《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固有偏见。至少,在《电子》第一集遭遇惨烈的票房寒流后,比小蜜蜂还勤劳的游戏制作人道格拉斯-腾拉佩尔,曾向迪士尼贡献过一个《电子》续集的剧本,片名比现在这部《创:战纪》还深邃——名曰《创:洞穿机器》。只可惜,迪士尼还是放弃了拍摄,因为整个故事的赛博朋克理念和第一集太过相似,无论是拍摄难度还是特效水平,都很难满足剧本的要求。当然,对于原创力日趋衰落的好莱坞而言,挖掘旧矿收拾残渣,也未必不是自救的有力武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年没有再拍续集的《星际迷航》,被那个叫JJ的导演硬生生搬上银幕之后,为派拉蒙赚回了数不清的钞票。

    我们无法断定《星际迷航》重返主流视线的壮举,是否正是迪士尼高层茅塞顿开的导火索,反正,作为一部雪藏了多年而被重新拿出来炼丹的产品,《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商业野心至少是向《星际迷航》看齐的,甚至,还有人把它和超吸睛的技术大片《阿凡达》相提并论(两者的上映时间都是圣诞前一周,上映规模不相上下)。不过,迪士尼电影公司到底不是混迹好莱坞的新手,对于翻旧帐赚钱这一伎俩,他们颇具心得。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七年中,他们已经从《加勒比海盗》系列三部曲上,换回了几十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这个案例深深鼓舞着迪士尼:无论一个该死的题材有多落寞,只要钱砸得得当,演员选得准(比如大神约翰尼-德普),一切都不是浮云,而是白花花的钞票。

    今年,迪士尼打算靠复古赚钱的如意算盘,因一部口碑和票房双输的《波斯王子》而彻底泡汤,失败原因不用赘述,未知的未来倒是值得思量——在《创:战纪》豪赌巨资的时候,《波斯王子》尚未上映,陷入高成本风险的迪士尼,今年的日子确实扑朔迷离——这就像2008年的华纳电影公司,对维宾斯基的过分信任以及对票房的膨胀性高估,导致《极速赛车》牵扯出挥之不去的票房噩梦。

    《电子世界争霸战》与《创:战纪》相隔的28年,堪称好莱坞天翻地覆的28年。如果说前者被恭维成CG虚拟影像技术的开端,那么后者则有可能是CG技术陷入瓶颈之前的一次泛滥绽放。尽管我们可以说,后者之于前者的出现,完全是技术条件成熟之后的必然现象,但世界上毕竟只有一个詹姆斯-卡梅隆:假如想用技术彻底掩盖人们对故事本身的追寻、想用给老黄瓜刷绿漆的方法制造一部绚丽的瘸腿电影,那么影史上的失败例子显然超过成功例子。《创:战纪》上映首周仅获得49%的好评率,但制片方与评论界至少达成以下共识:宁愿让我们赶快忘掉《电子世界争霸战》。

    28年后•和卡梅隆比烧钱

    三亿美金制作费媲美《阿凡达》


《创战纪》片场工作照
《创战纪》片场工作照

   《创:战纪》不是完美的电影,但它的牛逼却是一个谁也更改不了的事实。

    即使算上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当年的1700万美元也抵不过如今的3亿美元投资。作为最近一部号称“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创:战纪》的3亿美元制作投资,比去除了宣传费的《阿凡达》还要高很多——影片的所有特效规格和3D技术指标都是奔着超越《阿凡达》的野心去的。

    整部电影中,光是演员的服装一项就干掉1300多万美元,一套西服的造价就高达6万美金。尽管这些数据看起来更像台面上的宣传口径,但据制片人透露,那种像费尔普斯鲨鱼泳装的连体紧身衣,确实造价不菲,因为在后期特效制作中,这些服装的质地显得异常重要。影片的前期拍摄只用了两个月,大部分演员都是在绿幕前完成表演,除了在温哥华搭建的场景所完成的戏份外,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演了什么东西,只有那些成天蹲在视觉工作室啃面包的数码民工,花了整整68个星期才知道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电影。

    无疑,《创:战纪》的大部分支出都花在了视觉效果上——电影故意采用2D+3D相结合的方式,男主角在现实世界时,影像是以2D形式呈现,但角色一进入虚拟的电子世界,便会呈现3D效果。此外,影片还故意加进了五场1.77:1银幕比例的戏,画面将填满整个IMAX巨幕,这些花里胡哨的噱头虽然很容易让观众“出戏”,但这确实是《阿凡达》所不具备的。

    种种迹象都在告诉我们,迪士尼在这部“赛博朋克电影”上所花费的心思,都在虔诚地拷贝20世纪福斯公司的玩命豪赌——在冒着巨大风险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面前,似乎人人都懂得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真理。不过,《创:战纪》全球上映三个星期,仅录得不到三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恐怕低于业界预期。至于该片在大片当道的中国市场是否会有更佳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陈国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