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综艺

无意翻到《肖邦传》 享受爱与美的波洛涅兹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12月24日17:52
初识肖邦源于十几年前的一部美国影片《一曲难忘》,片中塑造的那位英俊儒雅、为音乐与民族献出年轻生命的伟大钢琴家一直深深印在脑海。时隔多年,无意间翻开这本厚厚的《肖邦传》,波兰的壮美风光、音乐家的惊世才华、19世纪浓郁的文学艺术氛围,莫不吸引我一页页不忍释卷地读下去。 作品记述了“钢琴诗人”肖邦民族情怀与艺术追求交响的一生。他不但天赋异禀,而且执著求索,在巴黎、维也纳这样的艺术之乡留下斐然成绩。他在演奏与作曲上的成就令人景仰,他对家乡与家人的无限依恋令人共鸣,他和李斯特、门德尔松等音乐家高山流水的友谊令人心向往之,他与生命中几位红颜知己的爱情悲剧令人扼腕叹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音乐的浸染。在这支艺术生命咏叹调中,又不时切入波兰民族19世纪为欧洲列强欺凌的苦难历史,肖邦时刻盼望以弹琴的双手执起刀枪去拯救波兰人民,每逢读到此处,都不禁为这位身体多病内心勇敢的音乐家倾倒。 作者林洪亮先生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曾在波兰留学,后从事波兰19世纪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他搜集和研读了大量肖邦的图书、资料、书信、唱片,研究肖邦长达半个世纪。这本40万字的肖邦传记写史波澜壮阔,写生活行云流水。他笔下的肖邦善感而不多愁——怀乡与求学、恋爱与交游的点滴灵感都诉诸音乐创作;倜傥而不风流——无论对民族、艺术,还是对朋友、情人,他的情感都是真诚而执著的;热爱艺术而不耽于一己的成就——天才与盛名并不能治愈民族苦难带给他的伤痛,他的心永远向着波兰。这是对肖邦形象的重塑,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缓慢平稳的波洛涅兹在肖邦的改造下成为华丽雄壮的钢琴独奏曲,前人论著中那个优柔寡断、敏感自怜的肖邦是不可能创作出这种风格的乐曲的。 这部作品是肖邦个人艺术生涯与19世纪历史的交响,也是传记、翻译、书信、诗歌等文体的交响。作者对事件的记述不温不火,无论是演奏会上一鸣惊人,还是贵族沙龙里一见钟情,在情绪的渲染上都很克制,点到即止,令人有意犹未尽之叹。把肖邦音乐作品的系年融入情节,不着痕迹,看似不经意的叙述,实则已经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内心世界详实地展现出来。 作为一位研究波兰文学、研究肖邦数十年的学者,或许为肖邦作传并不难,难的是在传记中体现传主的神韵。文中提到肖邦能从绘画中听出音乐来,或许细心的读者也能从这部书中听到一支钢琴曲,那是民族之爱与艺术之美的波兰舞曲,是林洪亮也是肖邦的波洛涅兹。(作者 小夕来自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崔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