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山楂树之恋》 > 新闻报道

张艺谋详说“山楂树” 新“谋女郎”影响力惊人

来源:南方网
2010年09月13日08:45
周冬雨的外形甚至决定了故事的走向

张艺谋现场指导演员

严肃的张艺谋

活泼的张艺谋

  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新片《山楂树之恋》(以下简称《山楂树》)尚未上映,片中的男女演员已经未映先火。尤其是女主角周冬雨,引发了媒体及其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最早的偷拍照片到后来发布的剧照、电影试片,整个过程中,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就是:“静秋漂亮吗?清纯吗?”对于一个还没有任何作品面世的新人而言,这样的影响力让人惊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前面有一个称号,叫做“谋女郎”。

  张艺谋是如何选中了这位新任“谋女郎”?他自己如何评价周冬雨?南方都市报日前独家专访了张艺谋,听他首次解答。

  媒体试片之后,关于电影的一些可能引发的质疑也传到了张艺谋的耳中。他如何回应这些疑问呢?他会不会像冯小刚一样“烦透了娱乐圈”?

  从畅销小说到电影,对于张艺谋的改编,“山楂迷”们是否满意?有待9月16日电影上映后才有定论。

  又一个“谋女郎”的诞生

  “如果有人说她不会演戏,我第一个不同意”

  多年来,张艺谋的电影或许毁誉参半,但经他手挑选出来的女演员却多数都让人印象深刻,以“谋女郎”出道的巩俐、章子怡已经成了国际影坛的巨星,董洁在国内影视界也拥有众多影迷……足见老谋子挑选女演员的“慧眼”。

  南方都市报:周冬雨是从多少个人中选出来的?是唯一选择吗?

  张艺谋:这次的女演员是挺难选的。是副导演们跑了16个城市,从八千多个候选人里遴选出来的。最后都快来不及了,所有一切都准备好了,最后就差女演员。其实在选她的同时也有其他的备选。但她是最合适的,脸,眼神,都特别纯。

  南都:您对清纯的定义是什么?书里好像没有特别强调静秋的清纯,为什么您这次找的女主角一定要以清纯为第一标准?

  张艺谋:清不清纯看眼神就知道了。我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现在回头看,那时的人脸上总是有很多纯真、很多干净、很多单纯。但现代人很少有这种单纯了。

  南都:《山楂树》小说中的“静秋”前凸后翘,面貌清纯,所以张伟平曾经说选角时“顾脸顾不了胸”,现在这个静秋是你心目中的静秋么?还是在不满意中挑了个最满意的?

  张艺谋(大笑):小说里说静秋不仅脸清纯,身材还是个S形,这也太难了吧!从现实的角度,穿我们那时代的衣裳还能看出身材前凸后翘,这太难了。我们当时就说这是理想中,我们就知道找不到。所以根本没打算按小说里面的理想情形找。

  当时定了两个标准,要感觉生动,一个演技一个效果。那时候我们就说静秋和老三在这部电影里面一定会笑30次以上。你讲了一个恋爱的故事嘛,不像《黄金甲》里面的巩俐从头到尾都没有笑--因为讲的是一个压抑扭曲的故事,让他们笑干啥。在一个电影里,要笑30次以上,如果笑容又不可爱生动,那能怎么办。所以说当时这个状况我们就定了这两个标准。很坦率地说,电影就是脸的艺术。我们现在很多成名的演员也许在身高或身材上未必完美,演得生动不妨碍他/她成为大明星。

  南都:周冬雨为了演这部戏接受了什么训练?

  张艺谋:没有受过任何训练,找到后直接就拍了。其实这个本子是在《三枪》之前拿到的,后来拍了《三枪》,我就想着他们应该等不了我这么久,没想到他们真的等了那么久,我就说,那好,就拍吧。所以我们筹备的时间其实特别短,又必须赶快拍完,否则就影响到下一部《金陵十三钗》的进度。最后我们在60天内就拍完了。在拍的过程中会和她有些交流,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领会得特别快。我有什么要求,她很快就领会到,并且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她真的很有灵气。如果有人说她不会演戏,我第一个不同意,要么是恶意要么是成见。

  南都:电影里你给了静秋很多特写,是因为她表现特别好么?坊间很多关于你对演员要求严格的传闻,说你是特别看中演员爆发力的导演,董洁就曾经因为入戏比较慢被你骂哭过。这回的周冬雨呢?她完全没有表演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入戏难吗?

  张艺谋:耐拍。董洁是因为演不出来自己哭的,不是我骂她(笑)。其实这部戏里我反而对周冬雨没做什么要求,就让她自然地表演。她却往往给了我们很多惊喜。比如最后一场见老三的戏。我特意把那场戏留到最后才拍,想让她充分酝酿感情。那场戏对她来说其实特别难,老三当时重病躺在那里,这场戏十多分钟,我不可能总拍围在门口的亲戚,我只能拍静秋的脸。所以她的表现就特别重要。本来我们打算用最后两天来拍这场戏。第一天的时候,我和他们说,今天下午先试下戏吧,我和冬雨说,这场戏十多分钟,你就一口气演完,别管其他的。当时外面狂风暴雨大作,我们摄像机架那,她跑进来,看到老三,然后摸着他的手,后来开始哭,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十多分钟,一气呵成!当时我们都呆了。她太入戏了。这样的爆发力和表现,恐怕很多老演员都做不到。那天下午拍完后,我说,杀青了!大家都愣了,都以为只是试拍,没想到一拍就通过了。

  南都:很长时间大家都不知道静秋的身份,听说剧组下了很严格的封口令。为什么要这么神秘?

  张艺谋:保密是为了保护她。不想她过早地受到干扰,接触到很多功利性的东西。这对她也不好。

  南都:在《山楂树》的选角花絮中,你说90后没有美女,美女都嫁大款和煤老板了。这话引起了很多讨论。

  张艺谋:那就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当时选演员选不到,特着急。我后来还怪他们怎么能把玩笑话放出去。这不是我的性格,我的性格不会出来说三道四,指点江山。做宣传的时候,有些花边新闻就“bia”地出来了,张艺谋说什么什么。我也不是说对和错,担心什么后果,只是这不是我的性格。我讲那干嘛呢,就讲演员好了。我也没办法,无可奈何,也不解释了。我平常是不喜欢走出来,只有电影宣传才走到前面,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内向或者说幕后的性格。我就说中国的电影工业很特别,把前苏联的导演中心论完全地体现出来,就大家都来看导演,这不正常。

  南都:男一号窦骁呢?

  张艺谋:窦骁条件很好,1米8几的身高。而且他很努力。当时我们选他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不像!”不像那个年代的人,他很时尚。

  南都:传闻说他是你的亲戚?

  张艺谋:不是,我后来才知道,他只是我的老乡,都是陕西人。我看网上有什么什么窦家,我怎么没听过呀,窦骁说那不是他家,哈哈哈。

  南都:他俩会演《金陵十三钗》吗?

  张艺谋:要看角色吧,最后才确定。

  《山楂树之恋》可能引发的争议

  “我相信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本来就是不需要铺垫的”

  作为一部畅销书改编的电影作品,《山楂树之恋》从选角开始,就屡屡被拿来与原著进行比较。电影进行媒体试映后,有媒体详细地罗列了电影与小说各种处理的不同,甚至细节到“两个人的相爱太过突然”这样的问题。张艺谋在接受南都独家专访时说:“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一见钟情本来就不需要任何铺垫”。至于片中老三形象的处理,他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重新塑造。

  南都:电影拍得比较从容。听说你之前看书时哭了,拍电影时为什么能拍得那么克制?

  张艺谋:这倒是之前就想好的。我之前没看过书,先看的剧本。看到最后一幕静秋在老三临终前说的话,我就哭了。决定要拍之后,才把书找来看,恶补了一下。这个故事特别纯,特别美好,所以从开始就决定要把它从从容容地拍出来,娓娓道来,不需要哭天抢地,不需要催人泪下,只要让你在看的时候,某一刻心里被触动,就行了。我以前的电影会比较强调视觉效果,但这部不需要,希望能弱化一些东西,让它没有太多的炫技。

  南都:大家都知道送审时很多领导都看哭了,很多人预期这又是一部催泪片,有媒体细数了多少个哭点、笑点。

  张艺谋:其实拍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算计,哭点和笑点都是很自然出来的。

  南都:也有些人觉得故事讲得太过简单,很多细节都被你拿掉了,比如静秋和老三的相爱,没有任何铺垫,发生得太突然。

  张艺谋:这本来就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一见钟情本来就是不需要铺垫的。有些爱情可能发生在一年之间,但有些就是发生在一秒钟,就是一秒钟,对上眼了。静秋去找老三的时候,还没看到人,先听到手风琴声和歌声,在那样的农村,突然听到有人唱外国歌曲,你想想她当时的感觉?所以两人即使隔着河岸远远望一眼,也能对上眼。书里写她先是看不到他的脸,被小孩遮住了,后来才看到他的笑容……这明显是一见钟情嘛。老三对静秋,那也是对上眼了,就这么简单,两个人怎么样对上眼是没法解释原因的。有人觉得这段爱情的开始没有铺垫,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一见钟情的爱情,压根就不相信有什么一见钟情。

  南都: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张艺谋:相信。我当然相信。

  南都:书里描写的静秋和电影中的其实区别还蛮大的,书里的静秋在感情中有很多纠结,电影中的更纯粹,为何这样处理?

  张艺谋:我其实不喜欢书里静秋的那种纠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特装!特事儿!老端着。电影里的静秋更单纯一些。这其实是某种程度上根据周冬雨做的调整,她的外形特质决定了这个故事会走向这个方向。

  南都:书里的老三对于当时的环境有很超前的理解,但这点在电影里没有体现。是为什么?

  张艺谋:书里的老三发表了很多对当时局势的言论,的确很超前,他说的话都很像是我们处在现在这个时代对当时的局势发表的评论。这点,我是不认同的。他所处的湖北省宜昌市,那样一个地方的军区环境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有如此超越那个时代和环境的意识。当时我身边根本没有见过和听过任何这样的人。那个年代之所以单纯,就是因为我们毫不怀疑,单纯地相信,百分之一百地相信。

  南都:很多影迷迷老三,但电影的重心显然在静秋身上。

  张艺谋:老三不错,在小说中被写得很完美,是一个理想和完美的化身。所有女孩是喜欢他这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所以他是一个理想的情圣。但从戏剧上的支脉看,静秋是一个核心,所有事情交接在她这儿,其他男人对她的追求,她的家庭压力等等。

  南都:原著作者艾米在《山楂树之恋》的拍摄期间,发表了很多不同意见,尤其是在演员选择方面。你有留意这些说法吗?会不会影响到你。

  张艺谋:我知道她的说法,别人告诉我的,但不太会影响我。说白了,电影如果要拍的和原著一模一样,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要卖版权了,二是她自己来拍。如果没达到这两个条件,说什么也没用。我也不会受到她的影响。如果她觉得别人改编得不好,那下次就只能先满足这个两个条件(笑)。

  南都:你的作品改编的占了大多数,自己编剧很少。为什么?

  张艺谋:我喜欢改编。我的确是需要有个基础来让自己起跳,我能在那个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但如果你放张白纸让我自己创作个故事,那我就不行,我写不出来,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笑)。

  南都:有人说,因为这段爱情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你又把它拍得那么美好,会不会让很多不了解那段历史的年轻人觉得“文革”特别美好?

  张艺谋:不会不会,你要记住了,大家都有常识,不会因某个故事就改变的。类似的说法我20年前见多了。当时不是老有人说我专门展示中国人的愚昧落后吗?我说你们可以看看20年以后,外国人是不是像现在这样子看我们。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只有笨蛋才会看了一部电影就认为中国就这样了。

  “张艺谋批评史”未完?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自《红高粱》开始,张艺谋已开始经历各类风刀霜剑,批评声不绝于耳,媒体甚至盘点过跨度将近二十年的“ 张 艺 谋 批 评史”。张艺谋这一次心态又如何《唐山大地震》宣传期间,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屡次说“我烦透了娱乐圈了”。张艺谋是否也如此看待娱乐圈?

  南都: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你有赞扬有批评,你怎么看待这些说法?

  张艺谋:对我的批评比赞扬多多了。我会看,但不会太在意了。因为现在的娱乐圈太复杂了,我现在看网上对我的批评,分不清哪些是有利益集团在背后操纵的,哪些是看我不顺眼的,哪些是对我爱之深责之切的。所以我会看,但看完也就完了,我不太会受到影响。

  南都:冯小刚说烦透了娱乐圈,你呢?

  张艺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吧。你说我是娱乐圈的人吗?我这个职业确实是。但我总觉得我不是娱乐圈中的人,我除了工作外,和圈中的人交际特别少,生活也特简单,对于娱乐圈中发生的事,我也不会特别关心。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很喜欢导演这份工作,喜欢拍电影,也能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为了拍电影,我必须让自己站到台前来说话,做宣传,这其实不是我的个性,但我也没办法,凡事总要付出代价,哪有那么好的事。

  南都:你现在对批评的声音,态度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张艺谋:其实二十多年前,批评界的风气还不是这样的。这么说吧,在《红高粱》那个时期,大家对我们这些导演,保护得比较多。不像现在。现在的批评也很难说是不是真的批评还是别有用心的。所以我现在更不在意。平常心很重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其实我的要求也不高,就是拍好自己的电影,其他的东西,也管不了那么多。

  南都:你是怎么听到批评的?上网?

  张艺谋:上网,或者别人告诉我。其实我到现在都不会电脑打字。我一般都是想了解什么的时候,就让助理找出来,集中放在一起,然后我慢慢看。我一开始当导演时,是很享受的,很兴奋。后来我常说艰苦。这个艰苦是在哪里呢?其实我本性不爱说那么多话,做摄影师时不需要说话,但这么多年当导演了,老是被推到前台,话就变多了,有时我觉得当导演就是说的艺术。这个环节很辛苦。这其实很矛盾,我毕竟是个男人,从传统价值观上看,我还是追求事业有成。20多年以前我们还没有想到,做每一件事情为了什么。如果我说我还不喜欢现在的状态,别人肯定要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南都:你觉得自己幸运吗?

  张艺谋:当然幸运。我机遇好。当然有后天的努力,但机遇也特别重要。我要是说我不幸,那让别人怎么办啊?说实话,我年轻的时候,机遇第一,努力、用功跟你一样的人多得是。然后机遇才给了你锻炼的空间。

  南都:现在拍电影有使命感吗?

  张艺谋:电影应该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不要放大也不要低估它。比如拿中国现在来说,电影人并没被海外或者全世界接受。某个电视剧在国内很火,但我们的输出并不理想。电影不好人家就不买你的,知道吧。但好的电影,全世界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买,那影响肯定就不一样了。你要说到导演的责任,有大有小。但从导演个人的角度,我认为不必老想这些事情,不用去想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是个什么位置。你想这么多你会干不了活。当碰上好剧本时我就努力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很努力的状态。我认为拍一部好电影很难,拍《山楂树》就很难。

  南都:那《山楂树》是好电影吗?

  张艺谋:《山楂树》应该算是好电影吧。(笑)

  南都:对《山楂树》票房预期怎样?

  张艺谋:我从来不想这些。

  ● 关于新任“谋女郎”:这样的爆发力和表现,恐怕很多老演员都做不到。

  ● 关于原著人物:我其实不喜欢书里静秋的那种纠结。

  ● 关于原著作者艾米的批评:电影如果要拍的和原著一模一样,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要卖版权了,二是她自己来拍。

  ● 关于网络批评:分不清哪些是有利益集团在背后操纵的,哪些是看我不顺眼的,哪些是对我爱之深责之切的。所以我不太会受到影响。

  ● 关于是否美化“文革”:当时不是老有人说我专门展示中国人的愚昧落后吗?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只有笨蛋才会看了一部电影就认为中国就这样了。

  

(责任编辑:梁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