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乐评论

新京报:编剧尴尬患在不够产业化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5月19日14:18

  作者:魏英杰

  “就因为你这个编剧还未著名,所以不管你的劳动最后的绩效是50%还是70%还是更多,所有功劳都要算到著名编剧头上,一句话就让你人间蒸发,不复存在!”非著名编剧阿冈的两篇博客《我不是名编剧我不哑忍潜规则》、《我不挑战康洪雷只挑战潜规则》,矛头直指国内编剧界的尴尬现状。(5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国内编剧收入冰火两重天,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一线编剧吃香喝辣,二三线编剧忍气吞声,不入流编剧任人宰割,这些都是事实。实际上,近年来也时常能够听到类似抱怨。例如,当红编剧石康趁《奋斗》(在线观看)大红大紫,就对自己的收入状况发了不少议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主持张罗的编剧维权行动,也搞过好几回了。只不过,国内编剧行业的格局仍是江山依旧,臭水长流。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内编剧地位边缘化,在影视产业结构中没有多少话语权;另一方面是编剧不能抱团,缺乏有力的维权组织和行动。编剧们本来就“人微言轻”,再加上能说得上话的一线编剧没有大局观,顾自逍遥,小编剧们当然只能吃闷亏,英雄气短。别小看编剧这个行当,这是个高级文字活儿,在美国一个顶级编剧年薪可达几百万美元,可在咱们这里,说难听点一般编剧也就是个文字民工,处处得看人眼色。

  相关报道以疑问的口气,探讨这是否应该归罪于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是如此地趋炎附势,看人下菜碟。但这最多只说出了事实的一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凭借自身努力博上位,获取高报酬,这也无可厚非。市场是很现实的,一个编剧能够替影视公司赚回票房,剧本还不用给就能拿到高价,而如果你藉藉无名,就只能通过实力和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作用。就像石康,现在他的身价和当年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近日,他在博客上晒自己最新收到的一笔稿费,高达300万元。真正有本事的编剧,总能杀出一条血路,而不管一开始是给人当枪手,还是连基本署名权都不得不归之于他人。

  但这并不是说粗暴对待编剧,动不动毁约、欠薪就是合理的。无论什么行业,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合理收入都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藐视。基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现状,编剧要维权,为自己讨说法,如果没有“娘家”可依靠,那么只有更多市场的力量。实际上,国内编剧行业并不是过度市场化,而是市场化仍然不够充分。依我看,这才是造成编剧权利和地位得不到恰当保护的真正根源。

  目前,国内编剧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编剧都是个体户,或者编剧之间大多只有相当分散的合作关系。这在影视公司强势、行业协会弱势的格局下,对于编剧个体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试想大多编剧归属于类似律师事务所一样的公司,能够以法人资格和影视公司谈合作,对方的违约成本肯定会提高,至少不敢轻易动不动就翻脸毁约,威胁编剧。编剧行业走向正规化、产业化,才能够打破眼下这种力量不平衡格局,逐渐扩大自己的话语权。

  这一点,恐怕是国内编剧行业的现实出路,同时也是编剧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机会。特别是,当前国内影视蓬勃发展,这可为编剧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基础。去年初,二十多名国内编剧组成了一家编剧公司。不知道这家公司目前运转情况如何,但可以说,只要这类型的创作公司多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国内编剧的行业水平,而且能够为编剧这个行业赢得本该具有的重要地位。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潘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