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 > 电视 > 第三届《综艺》年度制片人 > 新闻

第三届《综艺》年度节目评选 年度节目榜单

来源:《综艺报》 作者:肖林 牛萌 武研 栾悦
2010年04月20日17:04

  《天天向上》

  播出频道:湖南卫视 节目类型:公益礼仪脱口秀

  授奖辞

  充满智力含量、新鲜趣味,全男主持群独具特色。《天天向上》代表了目前中国电视娱乐的最高水准,并开创了一个 新的电视潮流。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天天向上》却愣是让五六个大男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把一台脱口秀节目主持得有声有色。《天天向上》首创的男性主持群体,以及主持人每次插科打诨、深入浅出向观众介绍、讲述的新奇有趣的知识与 事件,将看惯了常规娱乐节目和死板读书的人们带向了“快乐”学习的新境界,树立了国内娱乐脱口秀节目的一个标杆。

  《天天向上》虽然是以娱乐脱口秀为主导形态,但融合了多种节目的特色模式和元素:节目开场秀如同大型晚会的 歌舞表演,主持人与嘉宾载歌载舞,在全场观众的欢呼与尖叫声中出场;节目进程中不仅有妙趣横生、“开视有益”的访 谈,还穿插歌唱、舞蹈、情境表演、与场内观众互动等。

  “《天天向上》的最大特点除了是男性主持群外,它的选题也一定会‘击中’观众。因为节目包罗万象,观众可能想 不到这样的选题会出现在娱乐节目里,但在我们节目中就可以看到。”制片人张一蓓说。

  在过去一年中,大型公益礼仪娱乐脱口秀《天天向上》继续为观众“智造”惊喜。

  2009年,节目主要版块“嘉宾访谈环节”向观众介绍了各阶层、各领域的代表人物和事件。如“名校风云”系列,嘉 宾是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学生和教师;“高科技未来”系列,嘉宾是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大奖的华人学生们;微软专辑 里,节目组深入美国总部进行拍摄,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及微软公司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工 程师、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幕后大师、中国十大杰出农民青年、汉唐乐府、IT精英、美国花式篮球队、中国国家羽毛球队、 中国国家击剑队等等,都曾是《天天向上》座上宾。此外,《天天向上》还与共青团中央合作过“中职名校风云”。

  而《天天向上》的另一板块“中华礼仪之美”,用情景剧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截取中华礼仪中的细节,使“传统” 和“现代”在节目中兼容并蓄,同样受到众多观众欢迎。

  自2008年8月开播以来,这档每期时长近两个小时的脱口秀节目就受到各方关注。机智幽默的主持人、匠心独具的环 节策划、寓教于乐的新鲜内容,使其在观众中迅速培养了大批拥趸,节目收视一直稳居全国同时段一、二名,4-23岁观众 的收视集中度达到175%,2009年最高收视率多次达到3%。好评如潮之外,《天天向上》在经济效益上对湖南卫视也贡献 不菲。据制片人张一蓓介绍,“节目一期的包场费用300万元,今年上半年特步冠名费用2800万元,硬广费用还需另外计 算。”

  制作人自述

  我从小就敬畏制作人这个词,现在越来越敬畏。因为受众将会从传媒里欣赏到什么,记住些什么,被什么打动,被什 么激励……都首先取决于节目制作人的喜好与选择。我心目中的优秀制作人,他的观察力与审美力要与他的传播欲望同样 强大,受众才会有福。反之,受众将被引向无聊和无营养,并以为这些就是有趣的。不论是《越策越开心》还是《天天向 上》,都是在一天一天的踏实工作里,努力把我们觉得有趣又有营养的东西,用最不说教的方式,分享给观众朋友。希望 大家欣赏我们的用心和认真。作为制片人,我刚起步。

  ——张一蓓 《天天向上》制片人

  评委点评

  《天天向上》是把文化和精神气质融入在娱乐里边的节目,它使人们在无重负的欢笑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和文化的 教养。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爱唱才会赢》

  播出频道:浙江卫视 节目类型:综艺娱乐

  授奖词

  这是一档规则简单、舞台华丽的节目,它展示了“中国蓝”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成就了一台洋溢着公益与梦想的大Party。

  继《我爱记歌词》唱红半边天后,唱歌类节目还能玩什么新花样?2009年,浙江卫视驱动了唱歌类节目的“三驾马车”,除了《我爱记歌词》和《我是大评委》之外,集歌舞、游戏、脱口秀等综艺元素于一体的《爱唱才会赢》表现尤为 抢眼,为唱歌类综艺节目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样板。

 《爱唱才会赢》于2008年11月15日开播,为了与《我爱记歌词》走差异化路线,节目一开始就避免了K歌的模式,强调 了游戏性和公益性。节目面向全国征集热爱音乐的观众,选手无需动人歌喉、靓丽外貌抑或超强技艺,只需要拥有足够的勇 气和“爱唱”的精神,通过简单的“开箱子”环节,就能冲击高达10万元的梦想公益基金。

  在这一定位主导下,节目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第一期节目首播收视率高达1.33%,仅次于国内的王牌综艺节目《快 乐大本营》。2009年《爱唱才会赢》调整到周日播出,全年9次获得全天收视率第一的佳绩。

  热播一段时间后,渐趋成熟的《爱唱才会赢》加大了明星嘉宾的分量。“《爱唱才会赢》的综艺元素很丰富,我们发 现,除了唱歌之外,最吸引观众的部分是明星游戏对决环节。”制片人蒋敏昊告诉《综艺》,“应该说,《爱唱才会赢》 是与《我爱记歌词》互补的节目,《我爱记歌词》是平民的娱乐平台,《爱唱才会赢》则展现了明星的综艺才能,它开创 了一个新的综艺平台。不少台湾电视人也经常观摩我们的节目。”

  《爱唱才会赢》的制作班底堪称齐聚浙江卫视最强阵容,除了华美的设计理念和进口的灯光音响,浙江卫视出动人 气最旺的四大综艺主播华少、朱丹、沈涛、左岩担纲主持,把一档新节目的人气瞬间抬高。《我爱记歌词》与《爱唱才会 赢》也实现了资源上的融合和双赢,因《我爱记歌词》而走红的四位“超级领唱”加盟出演,其中人气颇高的天悦被吸纳 为《爱唱才会赢》的主持人。随着节目自身的成熟,《爱唱才会赢》也在节目形式上更新换代,节目主持人由来自光线的 新锐主持人柳岩、台湾“青蛙王子”高凌风和曾经的“红孩儿”组合成员张克帆接棒,加上过去的子文、天悦二人,五位 主持人组成全新的“爱唱家族”,成为《爱唱才会赢》最抢眼的一道风景。

  除了明星嘉宾和主持人团队,在《爱唱才会赢》的舞台上还有一个重要看点,那就是从上海请来的26位模特,她们在 节目中担任手捧箱子的“梦想天使”,令“开箱子”游戏成为了《爱唱才会赢》的标志之一。“这26位模特也是我们的资 源,她们与浙江卫视采取合作形式,由浙江卫视打理她们的部分演出经纪业务。”正是因为把明星、音乐人、歌迷、模特 等多样化的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爱唱才会赢》才能独树一帜,演绎成为一场时尚而欢快的派对。

  除了时尚光鲜的外表,《爱唱才会赢》的核心魅力还在于节目的内涵和价值取向。《爱唱才会赢》将活泼丰富的节目形 态与温暖励志的公益慈善相融合,“通过点对点的方式,为那些怀揣着梦想的普通观众搭设了一条实现梦想的捷径”。 

  制片人自述

  从某种意义上讲,浙江卫视是靠“唱歌”起家的。在《我爱记歌词》的基础上,我们延续唱歌这一元素,搭建了《爱唱 才会赢》这个新的综艺平台,把节目的核心从平民转向明星,让观众们看到明星除了在唱歌、表演等领域之外,还有更多有 趣的综艺表现。许多个性独特的艺人,比如信乐团、高晓松等都在《爱唱才会赢》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另一面。

  节目是不是好玩、每一期的流程设置是不是有亮点和特色,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现在《爱唱才会赢》做出了自 己的风格。台湾的综艺节目非常成熟,但是台湾的电视人也常看《爱唱才会赢》。

  《爱唱才会赢》最大的特色是公益与娱乐的结合,它通过明星玩游戏和比拼的节目环节,把公益基金送到需要帮助的 人手里,作为一档娱乐节目,我们希望《爱唱才会赢》不仅制造快乐,也传达一份善意与诚意。

  ——蒋敏昊 《爱唱才会赢》制片人

  评委点评

  《爱唱才会赢》集歌舞、游戏、脱口秀等综艺元素于一体,又把公益事业作为节目的宗旨之一,从形式到内涵都 很独特,挖掘出了唱歌类节目的新模式。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全家都来赛》

  播出频道:东方卫视 节目类型:家庭才艺真人秀

  授奖辞

  在娱乐和选秀的包装下,《全家都来赛》提供了一个观察新时代中国式家庭的断面。在世博会的大环境下,找到了中 国文化中的独特“家文化”,展示了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情感。

  曾几何时,选秀类节目充斥着国内荧屏,特别是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偶像选秀节目,均风靡一时。然而繁华胜景之后,选秀节目的瓶颈期也迅速到来。选秀节目如何推陈出新,成为国内电视人一直思索的课题。东方卫视推 出的家庭才艺真人秀节目《全家都来赛》打出了“家庭选秀”概念牌,成为2009年内地荧屏一道独特的风景。

  《全家都来赛》总导演金磊谈到选择“家庭选秀”概念初衷时坦言,国内唱片市场不成熟,选秀节目推出的新人发展并非都好,由此带来的必然是选秀节目的瓶颈期。“偶像选秀主要面向15到25岁之间的年轻观众,所以我们想应该出现一 档全家人都看的电视选秀节目。”金磊认为,这才是符合东方式审美的电视形式,“中国人和欧美人不太一样,西方人不 会一家三代一起看电视,但在中国是可以的,这样的节目形态应该有收视需求。”

  回顾中国电视史,“家庭选秀”的概念早已有之。1984年,上海地区举行过《卡西欧家庭演唱大奖赛》,这档节目当 年曾创下收视奇迹,获得首届冠军的巫慧敏一家在上海地区至今人气不减。以“家庭才艺展示”为卖点的同题材节目屡见 不鲜,做出自己的独特之处,才是突出重围的不二法门。本着这一认识,《全家都来赛》首先将节目内容与2010年世博会 结合,面向全球广开赛区,将节目的最终胜出家庭推上世博会开幕式的表演舞台,这一特别荣誉,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制作团队借鉴了过去的经典案例,总结了同题材节目经验教训,将节目定位为“一个真实的、以展示家庭才艺为目的 的真人秀节目”,根据总导演金磊介绍,参赛家庭的情感流露,才是节目真正的聚焦点——“我们知道自己的节目和偶像 选秀的差别,偶像选秀会有粉丝群,粉丝群会一直支持偶像。但家庭类的选秀初期不会有这么大的粉丝群,所以初期我们 会聚焦各个家庭的核心人物,聚焦参赛家庭的梦想,更多表现家庭的、老百姓的情感和渴望。后期,这个情感和渴望会慢 慢和才艺表演融合,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展示才艺的节目。”

  从嘉宾选择到环节设置,“关注家庭情感”的核心概念始终贯彻其中。在新一季节目中,《全家都来赛》还与东方卫 视情感类节目《幸福魔方》开辟了直播互动环节,让选手们在“情感魔方”中做进一步的情感表达。接棒斯琴高娃担任新 一季节目评委会主席的刘晓庆,也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不断突破与完善,令《全家都来赛》走出了上海本地,登陆东方卫视面向全国观众,包括港台地区、日本、美国等在 内的海内外十六个赛区共几千个家庭参与其中,在短短的半年之内直播超过一百场,节目每阶段收视率也在以20%左右的 速度稳步上升。

  面向世博会,《全家都来赛》用“家庭才艺展示”吸引人,用“家庭情感表露”打动人,展示了节目团队作为电视人 的创意与真诚。

  总导演自述

    作为世博会宣传的一个平台,节目在短短半年内直播了100多场,这个直播量在中国电视史上也是比较可观的。 根据我们的经验,收视爆发的节目,必然是关注人物命运的,所以“真人秀”这三个字就特别有意思。“真”就是真实的,触及心灵的;“人”就是关注人的,关注老百姓的,关注民生的;“秀”是电视外在的一种表现手段,保证了节目 的可看性。《全家都来赛》达到了这些标准,家庭是节目的内核,节目组的理念与东方式的家庭文化相契合,让全家老小 围在一起看电视。我们也希望现代人遭遇的情感危机、对生活的渴望,都能够在《全家都来赛》的节目框架内得到表现和 释放,撞击人们的心灵。

  —— 金磊 《全家都来赛》总导演

  评委点评

  《全家都来赛》呈现出很多各具特色的家庭,又有很多年轻、好玩的偶像式人物参与其中,把“家庭才艺比赛” 的传统节目模式时尚化、丰富化了,形式很灵活、富有弹性。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山快乐营》

  播出频道:黑龙江卫视 节目类型:娱乐栏目剧

  授奖辞

  对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的漫画式展示,让《本山快乐营》开拓了广袤的收视疆域。借力社会资源,让黑龙 江电视成为电视发展模本之一。

  2009年5月,黑龙江卫视携手本山传媒,以系列电视剧《乡村爱情》为基础,合力打造国内第一部大型娱乐栏目剧——《本山快乐营》,并提出了“本山快乐营,快乐赢天下”的节目口号。 对优势媒体资源的争夺已经成为电视收视竞争中的突出现象,尤其是像赵本山以及本山传媒集团这样的独特资源。

  但凡能与本山传媒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就意味着在收视率上获得了一定保证。在这方面,东北区域的电视台有着得天 独厚的优势。黑龙江卫视通过《本山快乐营》节目不但将优势资源发挥到了最大化,而且有效避免了与同质娱乐节目间的 竞争,将收视高峰大幅延长,迅速实现了收视崛起。很多观众正是通过《本山快乐营》进而了解黑龙江卫视,该电视台由《本山快乐营》带动起的收视增长势头在2010年得到延续,据CSM媒介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到2月底,黑龙江卫视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中的收视已跻身前10。 据黑龙江电视台媒体推广部杜慧杰透露,黑龙江卫视和本山传媒利用双方全方位合作关系,实现了电视栏目与电视剧互动,《本山快乐营》中的娱乐元素还会在下一部本山传媒的电视剧中得到体现。而对黑龙江电视台来说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运作《本山快乐营》,电视台的节目策划制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在2009年,黑龙江电视台26个新 节目陆续推出,自办节目达到70个,自制节目播出时间达到30小时,增长了一倍多,实现了大幅突破。

  制片人自述

  《本山快乐营》开播前,我们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调研,主要思考的是采用何种节目形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尽管 栏目剧一直不是娱乐节目的主流,但此节目形态却是对接本山传媒舞台演艺资源的最好平台。与观众之间紧密、实时的互 动是这个节目最大的亮点。演员能在电视演播室中找到舞台的现场感觉,使自身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观众也能感受到节目 中的人物其实天天生活在自己身边。

  黑龙江卫视与本山传媒的合作模式也是《本山快乐营》成功的重要保障。卫视对节目进行各方统筹,本山传媒则负责 演员管理和剧本创作。在收入分配上,电视广告时段收益归黑龙江卫视,植入式广告的权益归本山传媒,这使得双方利益 都能得到比较好的结合与保证。

  《本山快乐营》有一支多达百人的策划与制作团队,这个规模的制作队伍以前在黑龙江卫视是前所未有的,经过这段 时间的锻炼,这支年轻的队伍已经成熟起来。他们所积累的实力与经验将在今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宏刚 《本山快乐营》制片人

  评委点评

  《本山快乐营》这档节目似曾相识,但又是全新的。这种以栏目剧形式对接演出资源和电视平台资源的尝试前所 未有,很值得继续关注。

  ——苗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直播港澳台》

  播出频道:深圳卫视 节目类型:新闻资讯

  授奖辞

  《直播港澳台》是深圳卫视覆盖全国的基石。精准的政治评论、全球华人的视野和关怀,让它成为一档具备大中华概 念的新闻节目。

  2009年5月,深圳卫视尝试黄金档改版,在晚间7点至9点布局大体量新闻资讯节目。将原来只有30分钟的《直播港澳台》扩展为70分钟,以打造自有节目竞争主体,强化核心竞争力。 在同时段全国大部分上星台都以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为主的状况下,以新闻资讯类节目作为竞争突破口,具有很大风险。深圳卫视主动求变的动因在于:首先,在日益激烈的卫视电视剧“血拼”中,作为后来者的深圳卫视很难在电视剧资 源争夺上占据优势;其次,深圳卫视亟待建立自制节目制高点。

  深圳卫视一直把“南中国视野,港澳台特色和更广泛的华人圈方向”作为自己的媒体方向,改版后的《直播港澳台》 在内容范围上,侧重时事、政经、军事、外交、两岸关系、深港澳关系等硬题材,同时兼顾社会、文化、娱乐等轻松软性 新闻。在报道领域上,从过去专注于整合港澳台地区的新闻,逐步扩展到与港澳台地区相关联、具有港澳台元素的新闻, 以及港澳台民众和舆论普遍关注、观察视角与大陆不尽相同的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同时通过新闻滚动直播,做到了对 港澳台新闻事件反应快、跟得紧、挖得深、多角度、多侧面、现场呈现等报道样态。搭建了“资讯+评论+新闻故事人 物”的内容框架,形成了“聚焦热点、多家观点、独特角度和把握尺度”的节目操作规范。

  深圳卫视突出“港澳台”特色,却并非局限于报道港澳台地区发生的新闻,更重要的是用“南中国”的区域视角,来 突破地方瓶颈,拓宽话语空间。意识境界的提升和视野的开拓不仅打开了节目的新天地,也积累了媒体的精神高度。

  改版后,《直播港澳台》节目有效强化了频道港澳台特色,提升了频道影响力和认知度,而且取得可观收视效果。节目 收视率月均增长20%以上,稳居全国32家省级卫视所有新闻节目前5名,在全国32家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排名中,远超之前 播放电视剧的水平。而且节目影响力不仅局限在大陆,也逐渐渗透到港澳台社会各阶层。《直播港澳台》被台湾地区媒体评 价为“是大陆越来越开放的一个缩影和值得观察的一个媒体样本。”

  制片人自述

  与港澳台地区有关的新闻资讯节目一直都是收视热点。但与其他类似节目相比,《直播港澳台》的特点体现在节目视 野更为宽阔,同时更为细致、微观和全面。例如在报道和解读台湾地区资讯时,其他节目一般都是邀请大陆专家学者进行 分析和评论,即使是引入台湾地区方面的评论员大多也是停留在介绍基本情况的层面。而《直播港澳台》利用在香港成熟 采编团队的优势,邀请香港嘉宾点评台湾地区的新闻,从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第三方视角和观点。

  《直播港澳台》现在的节目不仅仅局限在港澳台,甚至延展到整个华人世界乃至全球。港澳台地区经济与其他地区联 系十分紧密,人员交流频繁。节目利用这一特点,对港澳台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放大其中的各种元素。从港澳台的角度 和视点,将新闻触角延伸至全球范围,也使得自己的国际新闻板块独具特色,受到观众好评。

  现在,全国卫视的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很难有一档娱乐节目可以自称“常青树”,但 新闻资讯类节目完全可以打造成“百年老店”。《直播港澳台》作为一档有特色的区域新闻资讯节目,在认识到自己局限 性的同时也要发掘自身优势。今年5月28日,《直播港澳台》将对节目进行进一步升级,将之前受欢迎的节目进行放大处 理,加大海外新闻自采力度,继续扩宽节目视野。同时立足媒体平台,整合更多资源,提升节目的品质和品牌。同时随着 深圳卫视高清播出和全高清演播室启用,《直播港澳台》在节目品质上更有机会成为国内新闻资讯节目中的领先者之一。

  ——陈红艳 《直播港澳台》制片人

  评委点评

  通过两岸三地不同视线的交集,《直播港澳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而且这档新闻节目几乎整合了国内各档 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元素,形成了卫视中的一个独特节目形态。

  ——尹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行者》

  播出频道:旅游卫视 节目类型:旅游纪实

  授奖词

  个人发现的大众分享,民间视角的电视传播,颇具人文气质的电视标杆。

  什么是“行者”?“真正的行者要走过一段个性旅程,记录一段自我发现,体验并感悟一段别样的人生”,旅游卫视的《行者》即立足于此。 自2004年创办至今,《行者》已走过6载寒暑。2009年的《行者》将其核心追求定义为“力量”——一种直指内心的力量,这给当下电视业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在《行者》中我们能看到充满梦想和追求的人生故事,也能看到行者最大化的个人魅力。

  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旅日华人摄影师周剑生开始在全世界拍摄世界遗产,用镜头讲述世界史上几千年的岁月变 迁。他用DV拍摄下来作为个人留念的97盘资料带,被《行者》采纳并在第一期节目中播出,而该档节目当初的定位就是 “人文气质的地理杂志,简约版的探索发现”。

  经过5年发展,2009年的《行者》做了更多的主题式尝试,将关注度聚焦在人文地理、户外探险、公益环保等三大领 域,用“特立独行的旅行侠的私人DV日记”形式,将旅游爱好者、环保人士、探险家、科学考察者拍摄的纪录片用个人 视角展现出来。

  制片人刘航表示,一个普通人稍加训练就可以完成充满个性的电视节目,也许这样的节目看起来有些青涩幼稚,但这 样的节目也有其先天优势——自然真实,不矫情不做作。

  2009年夏天,谷岳和刘畅一路搭车去柏林,被刘航称为上天注定的旅程。他们纪录搭车全程的100盘素材带,节目组 剪辑制作了4个月,在《行者》中呈现了“首部公路大片”。其实早在2007年,《行者》就参与了谷岳的每次旅行,比如 菲律宾的冲浪、印尼的探险还有美国西部的牛仔寻梦,这些都以个人纪录片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搭车去柏林中,谷岳 和刘畅一个长于旅行,一个专攻拍摄,这样的组合堪称完美。片尾所言: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让 很多希望解放自我的人看到了一种力量。

  《眭平探险世界》《朱哲琴音乐之旅——让世界听见》《全莉救虎记》《敖鲁古雅的养鹿人》等系列反响热烈。行 者身上执着、坚持的品质,以及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眼中的人,都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人文气质。正如《行者》节目最早 的宣传文案里所写:行百里者看周遭事;行千里者阅世间情;行万里者穷天下经。

  制片人自述

  我们采用的是开放性的生产方式,像中国早期从事来料加工的制造业。将作者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包装,最终播 出——这也是多年来旅游卫视一直保留下来的节目。我们事先会和作者沟通,比如去格林兰岛就一定要尽量拍摄到狗拉雪 橇的情景,比如去咸海就希望能拍摄到搁浅船的老船长。像这样能判断到的必须要拍摄的东西,我们会和作者事先策划。 同时我们也非常尊重作者,尊重他们拍摄的素材,不做短平快的内容,希望有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也是《行者》一直能够 延续下来的原因。

  有了好选题,找不到合适的作者,也是一大遗憾。我们和作者的合作,也要慢慢等待,也许是两年以后、也许是3年 以后。行者,就是一段个性旅程,一段自我发现,一段别样人生。

  ——刘航 《行者》制片人

  评委点评

  《行者》呈现的是市场角度的主流纪录片,和传统美学意义上的主流纪录片不同,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张同道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谁来一起午餐》

  播出频道: 第一财经 节目类型:财经

  授奖词

  左手商业,右手梦想。商业领袖与创业者探讨商道和人道,展现商业社会下的理想和挣扎。

  唐骏、俞敏洪、王石、阎炎……和他们一起午餐,聆听他们的指导,这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谁来一起午餐》就创造了一次次这样的机会,两年内送出了100多份午餐,用充满商业智慧的饭局启迪着中国新一代创业者。

  《谁来一起午餐》是继《波士堂》《上班这点事》之后,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与第一财经打造的创新力作。经 过演播室里激烈的竞争,获胜者将有机会获得与知名企业高管共进午餐的机会。午餐后,这位高管将决定是否收这位选手 为徒,成为这名选手的职场导师。

  上海唯众传播总裁杨晖对记者说,“《波士堂》是介绍成功的管理者,让他们更多地展示自己的商业智慧,《上班 这点事》是面对办公室里的白领。介于两者之间是那些想成为老板的白领,也就是创业者,我们想做一个关于他们的节目。”

  对于多数在职场和创业阶段的年轻人来说,很迫切地想从成功的老板那里取得经验和智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 都有机会“听君一席话”。如何用一种创意的方式体现青年创业者和职场人与老板对话?

  令人惊奇的是,节目的最初创意居然来自于步步高的创始人段永平。在段永平来到《波士堂》做客前,他刚刚高价拍 得和投资大鳄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在这个引人瞩目的饭局上,他和巴菲特谈论着投资、人生和“慈善”。他的经历一 下子激活了节目的制作方。"由节目组埋单,让青年人能与他们心中的中国巴菲特共进午餐"。

  节目中独具创意的心跳测试仪,演播室里兼具紧张感与真实性的真人秀,噱头十足让人急切想窥视的午餐。节目的种种形态打破了商业类节目的刻板与教条,娱乐化的手法激活貌似枯燥刻板的商业类节目。“创业饭局”的形式,让人耳目 一新,延续着上海电视财经节目的灵动血脉。

  《谁来一起午餐》制片人盛荣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把中国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体现出来,这个 节目的立意就是呈现这些主角们的精神内核。参赛选手里,有些人已经参加过类似的财经PK节目,或者有过很多电视经 验,但是更多的创业者从未走到过台前,如何让他们在一个大平台上呈现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性格和真实感,是我们最初 要攻克的一个难关。”

  开播两年来,《谁来一起午餐》除了在播的节目,还举办了丰富的线下活动,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例如,衍生出的 季播节目《我为创业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的“中国行业领袖论坛”,而一年一度的“中国创业新锐榜”则为中国商 业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生力军。另外“创富中国行”的活动,以及《谁来一起午餐》的相关出版物也将在全国发 行。这一切都让这顿商业“午餐”越做越大。相比单纯的电视节目,唯众传播在《谁来一起午餐》上进行的TV2.0商业模 式的探索和实践,则更为值得关注和肯定。

  制片人自述

  其实做电视就是挠痒痒,就是让观众过瘾,急人所急。但要知道观众哪里痒很重要。第一是有用,第二是好看。这是 需要功力的。此外,类似《和谁一起午餐》这样在跨媒体商业模式的探索,需要中国电视人在商业上的觉醒。

  《和谁一起午餐》是我们和第一财经合作的品牌,在目前制播分离发展形势下,它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能够拿到这种奖项的民营公司不多,像唯众这样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很多民营公司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或者小富

  即安,或甘愿做电视民工。我们不会什么都做,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价值,更有品牌的节目。

  ——杨晖 上海唯众传播影视有限公司总裁

  评委点评

  节目将经济、职场的话题用娱乐手段体现,形态更活,内容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上也找到很好的平衡点。

  ——苗棣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  

  《论道》

  播出频道:贵州卫视 节目类型:高端对话

  授奖辞

  龙永图先生的核心资源,让《论道》兼具政府和精英的话语特性。高度成就高端。

  《论道》的出现,改变了贵州卫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节目的状况。自3年前开播以来,《论道》节目收视率逐年提高,而比收视率攀升更快的是《论道》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不断扩大,以及贵州卫视整体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论道》是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为嘉宾主持的高端对话节目。龙永图成就了这档节目。依靠龙永图的影响力 和号召力,《论道》可以请来包括经济界、文化界以及行政界在内的的领袖级人物、高端人士,使得位于西南的贵州卫视 可以获得全国性的高端资源。这类名人资源又对新生的《论道》知名度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论道》“进驻”博鳌亚洲 论坛,更是获得了其他省级卫视难以复制的优势与资源。

  龙永图的坐镇使得《论道》在节目内容上更具权威性,在价值追求上更加明确。虽然《论道》的嘉宾和话题都定位 于高端,但节目所追求的效果是:要用民生视角解读高端话题。用制片人吴迪的话来说,就是要满足老百姓360度的知情 权。在这一理念指导之下,《论道》以敏锐的眼光着眼于全国乃至全球,捕捉关键性热点话题,邀请新闻事件的焦点人物 或相关话题的知名专家与嘉宾同场探讨。《论道》已经成为国内高端对话节目的一面旗帜。

  制片人自述

  相对于节目嘉宾,整个节目团队刚开始并没有多少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基础。为了做好这档节目,几乎所有人都经 历了一个恶补经济学常识、逐步学习适应的过程。

  《论道》节目定位最初与贵州卫视整体定位并非完全契合。因为2007年贵州卫视主要覆盖的还是二三线城市,在35个 中心城市的覆盖并不高,大家对节目收视效果如何心里没谱。但节目实际播出情况却出乎我们意料,来自中高端收视人群 的反馈非常好,不少人已经把《论道》当做他们必看的节目,而这样的受众群往往处于收视率调查覆盖范围之外。

  随着贵州卫视在中心城市覆盖逐渐加强,《论道》的高端优势愈发凸显。在网络时代,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都趋向浮躁和片面,《论道》就是通过对各类社会热点权威、客观地解读,让老百姓了解到最为全面的信息,揭示真相。 节目开播三周年时,《论道》将会进行较大规模的改版。在保持高端特色的同时,内容会更加亲民,节奏也会更快。 活动将成为《论道》拓展影响力的另一种模式,一方面会尝试走进国内的每一个主要城市进行高端对话;另一方面还将参

  与到更多的大型国际论坛中去,彰显节目的全球性视野。 与国内其他高端对话节目相比,《论道》只在一项资源上具有独占性,那就是龙永图先生。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

  必须把《论道》做好,因为我们必须对得起一位老人的期待与心血。

  ——《论道》制片人 吴迪

  评委点评

  《论道》是第一个由前任政府高级官员担当嘉宾主持的访谈节目。《论道》以龙永图为核心有效整合了各类高端 资源,这种节目运作模式无疑有着一定的独创性和启发性。

  ——尹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寻宝》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节目类型:收藏类大型活动

  授奖词

  《寻宝》让散落各处的宝物面向全国展示。七分故事三分宝,节目既是流动的博物馆,也是讲述世情冷暖的故事会。

  不是娱乐事件,也不是大众事件,没有明星名人、没有社会热点,这样一档不具备“高收视元素”的收藏节目《寻宝》,却以0.59%的收视成绩获得2009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全年平均收视率第一名。 在收藏市场越来越火爆的今天,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爆炸式增长让《寻宝》累积了强大的群众基础。由收藏的群众性活动演化而来的《寻宝》,让观众看到了具有收藏传统的国人在市场升温情况下对艺术品的热烈关注。

  《寻宝》走进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每个城市的藏品海选现场,手捧宝物前来参加活动的各色藏宝人汇聚于镜头 前。节目邀请权威专家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收藏品,涵盖陶瓷、书画、玉器、青铜、杂项等收藏领域。节目为藏家 提供了与专家交流的渠道,使更多人获得了投资的真实信息。

  收藏行为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节目背后蕴含的是深厚的文化历史。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的“民间国宝”,也旨 在服务地方收藏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将城市的特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跟着佳明来寻宝,七分故事三分宝”是主持人李佳明的口号,也是节目的整体基调。收藏品是一个载体,藏品背后 的故事以及藏宝人的收藏故事是展示的主要内容。

  与以往不同,2009年的《寻宝》并不完全是在现场演播室完成,地方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特色介绍的小片增加了节目厚 度,新添的市场估价等服务性内容,使得实用性信息更为丰富。

  《寻宝》也开始进行主题式尝试,并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在西安录制的《走进大唐》系列节目和日常的城市专 题不同——从流传的藏品去感受一个时代,用时代的主题去梳理藏品。制片人赵霞认为,艺术品的解读方式很多,节目 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渠道去了解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品类,提高公众对艺术品的鉴赏品位。今后,节目还会有更多元的解 读方式。

  制片人自述

  藏品本身的文化性很丰厚,先前,囿于现场条件对有些藏品和其背后的信息体现不充分。现在通过添加当地文化背景 的小片解决了这个问题,城市特色也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块内容。

  节目得到观众喜爱,看点有三:文物本身的文化背景介绍,地域性的文化传统展示,收藏市场知识的提供。艺术品内 涵的多元发掘,对收藏人群来说增加了获得信息的渠道,信息量也比较大,有一定服务性。收藏领域有很多传奇,物件后 面有很多经历、很多传承。收藏品固然是透视文化的一个载体,一个节目的立足点,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也着实吸引 了很多忠实的观众,其中既有收藏爱好者,也有很普通的观众,大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寻宝》的竞争力在于操作上比较复杂,节目本身其实是一场大型活动,要经过海选、初选等多个环节,但贯穿始终 的是藏品。

  ——赵霞 《寻宝》制片人

  评委点评

  收藏节目属于小众节目,比较依赖专家的观点。《寻宝》加入了真人秀的概念,具有娱乐化元素。把小众变大众。

  ——刘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教授

  《龙门阵・现场》

  播出频道:重庆卫视 节目类型:文化

  授奖词

  风格化的技术手段发掘出独特的视觉吸引力,《龙门阵•现场》让故事类节目有了成功的创新形态。

  2009年,当重庆卫视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赵琦拿着《龙门阵・现场》策划案走进台长李晓枫办公室之前,她忐忑不 安,充满苦恼和焦虑。对于自己手头这个新节目,她实在不知道怎样向台长解释和说明——想用简单几句话介绍这个新栏 目,简直太难了,因为这样古怪、新奇、复杂的节目形态在国内还前所未有。

  而当2009年10月31日《龙门阵・现场》第一期播出后,很多电视人和评论者也和赵琦当初一样——"失语"了。 人们所看到的节目是这样的:主持人在一个漆黑空旷的背景下出场,然后用表演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他身后背景随着主持人的“表演”像魔方一样神奇地不断变化。观众在主持人带领下,穿越时空,抵达事件的 现场。电脑特效制造出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音效、道具,让观众仿佛置身千年古墓、杀戮战场、致命病房……

  《龙门阵・现场》将现有的电视术语来了一次颠覆,原有的电视概念很难让它对号入座。而创新的不仅仅是节目形 态,要实现节目中的视觉效果,制作组还启用了全新的制作形式和技术。走进设在北京的演播室,一个庞大的1200平米多 功能演播厅展现在记者眼前。金属圆形门、颜色和造型多样的矩形方框等道具摆在空旷的大厅中央,仿佛某个科幻电影的 场景。在大厅最里面的一面墙上悬挂着堪比IMAX巨幕的幕布,据节目负责人介绍,这是亚洲电视节目中最大的幕布。在 后期制作时,制作小组将电脑制作出的三维特效在这个巨幕上合成。

  这让前期的拍摄方法迥异于常规节目,制作人赵琦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用电视常规的拍摄,而是用拍电影或广告 常用的分镜头拍摄,同时依靠多媒体技术,制造出'时空隧道'让主持人进入不同的时空背景,观众就像在观赏'变脸',这其 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导演去设计。"

  这样的制作对主持人的要求更为严格,主持人不仅要会主持,更要会表演。普通的主持人很难胜任,所以《龙门阵・现 场》一开始就大胆起用了青年演员于洋。为了获得很好的表演效果,于洋不能看提示器,得将大量的台词背下,边说边 演。录制一期节目,犹如参加一次影视剧拍摄。"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要背很多台词,比拍戏还累。"他说。

  作为节目负责人,赵琦直言在这个节目上付出了相较以往更多的心血。"因为节目包含的故事很多,信息量大,所以 我们一期节目的文稿也非常多,几乎一期节目就得看一箱资料,有书,有电影,纪录片的影碟,我们全都得啃下来。"此 外,她还透露节目周期比传统的故事类节目要长得多,光是拍摄就需要一个月,棚内拍摄三四天,后期制作10天左右,大 概有300个分镜头。为此,赵琦每个星期都得往北京跑,北京和重庆两个团队不断地沟通和磨合花费了她很多精力。

  节目对于重庆卫视品牌影响力提升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良好的收视、口碑和广告上,更重要的是让频道内容 得到了品质上的提升,并以创新前卫的姿态一下子走在了业界前沿。重庆电视人大胆创新,为这个老牌栏目赋予了新的灵魂,新的生命。《龙门阵・现场》虽然在2009岁尾登陆荧屏,却用短短两个月成为了2009年中国电视的最大创新和发现。 

  制片人自述

  《龙门阵・现场》作为一个人文类的节目,能和其他综艺娱乐类节目一起获得这个奖项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对创 新的鼓励。它是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是复合型电视形态的叠加,既不是专题类、纪录片类节目也不是晚会类,可以说在 此之前,国内外还没有类似节目。

  这个节目的制作虽然很复杂,但却是我制作过的节目中最好玩的。在录制现场,大家经常都笑得稀里哗啦的,太好玩 了。有一期是做狙击手,我们就在棚里拉起了铁丝网,堆起了土堆,生生造出了一个微缩战场。周围录其他节目的人都跑 过来问,这个节目组在干嘛,录个节目怎么还搞这么大动静?每一期节目对于我们都是全新的体验。

  ——赵琦 重庆卫视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

  评委点评

  《龙门阵》在众多讲故事类型节目中寻找到了突破点。每期节目讲述同一主题下的多个故事,信息量更大,而且 还辅助了声光电、电脑特效等电视手段,较之旧版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苗棣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

  《养生堂》

  播出频道: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 节目类型:生活服务

  授奖词

  《养生堂》紧紧抓住中老年观众的收视需求,它的简单和实用促使电视对娱乐潮流反思,也让电视的性格缺陷在某种 程度上得以弥补。

  “得大妈者得天下”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的口号。节目于2009年开播,第一个月平均收视率为0.59%,11月时平均收视率飙升至3.69%,比原时段平均收视率提高了900%。《养生堂》聚集了大批观众,最高收视率一度达到4.67%,超过了热门电视剧。在北京电视台各档栏目中,《养生堂》的观众电话最多,平均每天超过200个。 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代,养生已经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重要话题,书店里的养生图书已经成为一大种类。用电视语言、选择大众化的养生题材、邀请权威的专家坐镇、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栏目宗旨的《养生堂》在此类 节目中拔得头筹。节目既从“道”的角度表达中医中蕴含的养生思想,也从“术”的角度解疑释惑,对大量病征给予大信 息量的阐述。“道术结合”使得节目既有文化内涵,也有生活实用信息,所以一经推出就超越了其他养生类节目,获得收 视率、影响力和口碑的多重收获。

  制片人伍立介绍,《养生堂》曾考虑过养生讲坛的形式,但讲坛形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养生节目互动的精髓,所以节 目最终确定的形式是主持人和专家面对面问答,针对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一问一答之间解疑释惑, 阐述养生之道、表现中医的博大精深。

  节目最初设计是针对二十四节气安排内容,但在执行过程中并不刻板,“今天我们看自己的脸色”“小穴位大健康” “不求吃好但求吃对”“知足常乐”等系列节目都让百姓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饮食。当《养生堂》的专家在节目中介绍 应季食品后,第二天北京地区菜市场上被节目推荐的食材一定大卖。

  说到节目的核心资源,伍立认为,专家资源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把任何工作做到极致才是一档节目 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

  在讲述“道”的同时坚持实用性、增加维度,这是《养生堂》和众多养生节目不同之处。目前《养生堂》发行权和版 权销售已经超过200万,市场上甚至出现了8种以上的《养生堂》盗版光盘。这种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同类生活服务 类节目。

  制片人自述

  “做事先做人,按规律办事,活到老学到老”是制作《养生堂》的经验。一个栏目要适应从8岁到80岁、从城市到乡 村的所有观众,在今天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播下1000粒种子,并让这1000粒种子都生长开花,你只能收获一地杂草!我们 的观众是谁?我们锁定的就是电视节目的主力收视群体——大妈们。

  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谁说”,针对普通百姓的收视需求,听得懂、学 得会、做得到成为我们制作节目的基本要求。编导与专家接触,不管多大的腕儿,我们都坚持自己才是电视专家。节目如 何结构、怎样开头,包括起承转合必须听我们的;虽然为此与专家时有摩擦,但收视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比 如去年6月份时我们与某个栏目撞车,邀请的是同一位专家,节目也在同一时间播出,但是收视率却高出近30倍。

  ——伍立 《养生堂》制片人

  评委点评

  养生节目一路向阳的情况下,《养生堂》以科学性、客观性赢得观众。系列节目保持了观众收视的连贯,稳定, 建立了观众与专家的互动关系,拉近了距离。

  ——刘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教授  

  《2009快乐女声》

  播出频道:湖南卫视 节目类型:选秀

  授奖辞

  《2009快乐女声》是2009年中国电视最重要的传播事件之一,她让选秀节目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成长路径,让娱乐 和社会议题合二为一。

  萧杀的2009年选秀市场上,《2009快乐女声》显出一抹亮色。传承《超级女声》的品牌,《快乐女声》的口号依然是“想唱就唱”。不同的是,“超女”的年代是80后的天下,2009年“快女”则被90后和80末所占据。有人说,《快乐女 声》代表着90一代的梦想——更重视自我,更重视过程。《2009快乐女声》历时四个月,10期节目获得10个收视第一。

   据《2009快乐女声》总导演马昊介绍,相比往届选秀,本届“快女”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网络赛区的增加。区别以往选秀设置地面赛区,09“快女”新增了网络赛区。6大门户网站联合举办,成就了2009年的选秀盛世。来自网络的声音和参赛方式,使2009“快女”的报名途径更多,赛制也更加灵活; 第二,唱片行业的整合。往届选秀节目采取的“群众投票”,在2009年被其他元素取代。湖南卫视首次调动了一切唱片工业流程上所有可以调动的元素,包括唱片公司、音乐人、网络、大众评审团。节目组最初的设想是:唱片工业需要发 行商、唱片公司、音乐人、购买者、传播媒体等。“《2009年快乐女声》的总决赛就像一场唱片业的聚会,许多选手在赛 后很快被唱片公司签约,有了新的发展”;第三,全媒体通路。《2009快乐女声》与《ELLE》杂志的合作,使选手在每一期都有一个全新的造型,每个人都有 机会登上该杂志的封面。“媒体通路全面曝光带来的效应是十分积极而且全面的。”马昊说。

  选秀节目到底在中国能走多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认为,选秀是一种不错的节目样式,依然很有“前途”。只不过,此类节目登陆中国后迅速变质,因此才受到相关限制,但这种才艺竞赛、展示的节目,在未来还会是很重要的节 目类型。

  马昊表示,基于国家广电总局的新规定,2009年“快乐女声”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在节目组“精心呵护”的环境 里,努力向着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贡献了很多新的歌曲,在各大排行榜——比如“彩铃下载”的成绩都 非常好。”

  总导演自述

  电视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2009快乐女声》的现场直播每次结束我们都在“捶胸顿足”,总遗憾应该把选手们的 个性更加突出地体现,比赛环节更加细致与精彩,总认为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到更好。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个工 作,对于选手们来说,这就是人生的舞台。这个舞台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梦想,从开始到结束,《快乐女声》节目组所有 工作人员与选手们一起选歌、拍摄、路演、排舞蹈,接受记者访问,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非常难忘。

  因此,无论这个节目改成什么名字,“超女”也好,“快男”也好,“快女”也好——节目的核心永远在。因为人们 的梦想永远存在,永远都会有年轻人想站在一个舞台上去“想唱就唱”,选秀节目永远都会有生命力。

  ——马昊 《2009快乐女声》总导演

  评委点评

  《2009快乐女声》在商业运作上较为成功,一些选手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新奇感,她们成功地使节目得到了大家 的广泛关注。

  ——苗棣 传媒大学教授

  《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

  播出频道:江苏卫视 节目类型:晚会

  授奖词

  国际潮流的包装,更密集的明星资源,江苏卫视把跨年演唱会的竞争推至更高的层级。

  这不是一场演唱会,而是一场盛大战役的第一场局部歼灭战。

  200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成为千禧年以来最热闹的一次跨年夜:湖南、江苏、东方、深圳、浙江、山东等多家卫视囤积 重兵用演唱会和晚会的火力,纷纷攻占2010年收视的第一座山头。随着新年钟声敲响,硝烟散去尘埃落定后,江苏卫视成 为了2010年第一场收视大战的胜利者。根据CSM媒介研究24城市快速监测数据显示,12月31日晚直播的主题为“无处不 玩乐”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以4.14%的收视率勇夺全国卫视同时段第一。

  这场名为“无处不玩乐”的跨年演唱会,首先以璀璨星光吸引了全国关注。江苏卫视一贯以大手笔高投入而著称, 此次跨年演唱会,依然是不吝重金,聘请了众多重量级明星加盟。纵贯线、陈楚生、羽泉、孙楠、苏打绿、王若琳、范 玮琪、方年夜同、萧敬腾、张韶涵、周笔畅等。如此强势和“巨年夜”的明星声势,不可谓不吸引眼球,而他们的同台 PK,互飙歌艺,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群星云集,但江苏卫视安排流程并不是简单的跑马灯,而是将明星们重新排列组合。单人演唱、经典组合、全新组合、PK对歌,玩出了丰富的演唱会阵容。正是因为导演组在创意上煞费苦心,方大同+周笔畅、苏打绿+萧敬腾、陆毅+孙 楠、羽泉+陈楚生、范玮琪+张韶涵等等或是出人意料、或是看似不可能的组合,都以"无处不玩乐"为名出现在了江苏卫视 跨年演唱会的舞台上。

  另一个亮点是和观众的全方位互动。被分成蓝白和红黑两队的明星,能否进入下一轮表演,决定权统统交由观众,现 场的分贝器实时显示明星的人气。对于现场表演的明星来说,当场接受人气考验是一大挑战,而对于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 众而言,看着明星接受考验也多了一分刺激,俨然成为了中国版的“红白歌会”。

  总导演王培杰介绍:“此前有媒体对省级卫视纷纷"烧钱"办跨年(晚会)的说法其实是不恰当的,事实上我们在制作 费用上并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夸张。此次我们投入近3000万元的成本,很大一块是用于演唱会的行销。”高达8位数的硬 广告投入遍布户外、平面媒体、电台、门户网站、SNS网站等各领域,几乎做到了无孔不入;而系统的公关宣传更是有步 骤地制造演唱会悬念牢牢吊起观众胃口。营销+公关的推广手段使得“无处不玩乐”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突破了传统电视 台元旦晚会的概念,成为全媒体受众的年夜大狂欢。

  除了电视直播,江苏卫视还与冠名商诺基亚强强联合,在电台、网络等通路进行了演唱会的直播,仅视频网站、门户 网站和P2P流媒体用户观看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的人数就超过千万。

  如果把视野拉开来看,江苏卫视这场演唱会的意义和价值远超过其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像根导火线,引爆了2010年卫视竞争的新战役,吹响了江苏卫视全面冲击电视湘军阵营的号角。就在这场演唱会之后,江苏卫视从主持人挖角、到 节目对擂,接连猛攻,让湖南卫视疲于应付。也就是从跨年演唱会开始,湖南卫视一家独大的局面开始动摇,卫视的高端 角逐,从苏浙两军夹攻湖南,迅速演化成苏湘两军的直接对垒。

  2010年的第一场收视大战,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已经成功实现了抢班夺权,在2010年全年的漫长战役中,生猛的 江苏卫视能打破湘军多年的霸主地位吗?我们拭目以待 

  总导演自述

  广州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收视人口在全国位列前四,晚会在那里举办算是品牌在南方做一次推广。首次远离大本营 南京去异地办跨年演唱会让导演组承受着不小压力,但是去年的跨年效果已经引起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加上这一年江 苏卫视口碑的积累,令观众有了较高期待。我们投入了很大精力,全台都很重视。在创意上我们坚持打破常规演唱会的呆 板,演唱会好看了,口碑自然就会好。与此同时挑选歌手的标准就是音乐好听,现场演唱功力有保证。并且我们这次起用 的很多新兴艺人,他们的音乐是当下流行音乐的代表,艺人品牌也很有质感,迎合了观众口味。

  ——王培杰 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总导演

  评委点评

  该台晚会最后胜出的原因——精心的准备和大牌阵容。江苏卫视的明星阵容是各台跨年晚会中最强的,此外他们 在晚会上安排的明星配对形式在《绝对唱响》中采用过,和江苏卫视主打的“情感牌”无形中相契合。

  ——邢文宁 Fremantle Media中国首席代表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