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老宅》演员全家福 |
本报讯(记者吴萌)前晚,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老宅》最后一次带观众彩排。这部历时三年,融合了喜剧、悬疑、侦探等多种元素,并强调与观众互动的新形式戏剧,作为北京喜剧节的闭幕戏,在昨天和今晚演出两场。
《老宅》讲述了一起凶杀案从发生到破案的全过程。开场后的前40多分钟用于交待故事背景。在一栋即将拆迁的老宅里,急于拆迁的地产商、希望找回祖传宝贝的酒吧小老板、形迹可疑的驻唱歌手、心怀叵测的风水学教授全都心怀鬼胎,试图潜入后院,而后院钉子户王老头的命案最终让四人都成了嫌犯。在这段时间里,演员们看上去很卖力,但流于肤浅的搞笑和过于夸张的表演,却未能成功地营造出命案发生时的紧张悬疑气氛。
随着警察的到来和陈佩斯扮演的刑侦专家老董的上场,观众席才有了几次笑声。可惜的是,陈佩斯没有施展娴熟的搞笑功力,而是扮演了一个邀请观众参与侦破的主持者。此时,灯光忽然将观众席照亮,本来严禁喧哗的剧场成了观众讨论、发言的破案现场,观众甚至可以当面质疑演员在此之前暴露的种种蛛丝马迹。看上去观众开始还有些不习惯,提问和回答都显得很谨慎,随着剧中人频露马脚,台上抓耳挠腮的窘态让气氛变得轻松,观众参与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但舞台上的故事到此基本停止,每位嫌犯轮流接受质疑,老董在台上呈现专业证据,如脚印、身份信息、指纹等,观众问到点儿上,席间就有些恍然大悟的感叹。但也有观众随口乱问,台上演员只能应付过去,其间如教授内穿蕾丝内衣,驻唱歌手屡被地产商骚扰等笑料的添加,则使破案过程变得如同儿戏。
看来,《老宅》的创作者们非常努力地想让观众融入戏剧氛围,包括中场休息时仍有演员在舞台上卖力演出,舞台上的电视不断播出对凶案的新闻报道,但零散的故事结构、略显拖沓的情节推进以及难于掌控的观众反映都让这部实验戏剧显得不伦不类,喜剧等特点也显得火候不足。
2月4日至12日,《老宅》还将在解放军歌剧院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