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有个当代模仿者,一个不及格的模仿者,他就是《旅行者》的导演阿米德•马赫。马赫努力想把自己的这部很受人期待的处女作打造成一部欧洲艺术影院的热门影片,可是,从始至终,这部影片都缺少那种应有的感觉,完全流于表面。
影片分为三个时间段,导演选取的都是埃及历史中战争之后的重要时段。影片想要表现的是人的勇气、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的延续性,可这些信息都没有能传达出来,因为导演拍得很做作,毫无深度。奥马尔•沙里夫在影片最后40分钟的表演是影片的精华部分,但除了这段够得上电影节水准片断的部分,就干巴巴地卡在船坞里了。
影片的第一部分很有戏剧性,这一段明显是向费里尼拍摄于1983年的那部《大海航行》致敬。这段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阿以战争后,一艘邮轮从赛义德港起航。年轻的哈桑爱上了诺拉,甚至跟着她上了邮轮。可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拥有诺拉时,他强奸了她。
影片接着切到1973年,赎罪日战争之后,哈桑发现诺拉的女儿娜蒂亚对自己很有吸引力,但他知道她可能是自己的骨肉。2001年911事件之后,哈桑又遇到了诺拉的儿子哈里,有一个问题让他很困惑,那就是哈里是不是也是他的孩子。
《旅行者》是埃及文化部38年来资助的第一部电影。但我们很难认定他们把这一大笔钱花在这样一个分量偏轻的剧本上值不值,毕竟最近几年,有几部更好的埃及电影都没有得到资助。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都是花瓶,而扮演老年哈桑的奥马尔•沙里夫的饱满而充满生机的表演又令扮演中青年哈桑的埃尔•纳巴维黯然失色。如果说,马赫是想讲埃及从法鲁克国王到安瓦尔•萨达特,再到如今的胡斯尼•穆巴拉克这三段时期的政治演进,但他讲得非常的晦涩难懂。因为他的故事线索是一个强奸事件和其后果,而这,从情感角度来说却难以自圆其说。
第一个段落,也就是1948年的场景里,很有些打动人的元素,有的特效场面甚至令人过目难忘,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布景敷衍了事,只是不痛不痒地表达了对费里尼的怀旧情绪,而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没能深入,从而达到意味深长的境界。摄影指导马科•奥诺拉托一成不变的平摇镜头显得呆板,令人疲倦,而转景镜头不但太多,光线也太暗,破坏了影片的节奏感。除此之外,画外音经常不请而至,吓人一跳。那些群众演员也都很做作,另外还要说,就连配乐也用的很笨拙。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