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重返1999》 > 独家策划

尹鸿:中国电影等待真正的长大

  尹鸿的头衔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著有《世界电影史话》、《当代中国电影》、《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等与电影有关的作品。作为致力于电影研究的学者,尹鸿聊起这十年的当代中国电影来,条分缕析头头是道。

电影学者尹鸿
电影学者尹鸿

  作为研究电影的学者,您在1999年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当时电影产业改革基本上还没有实质性展开,所以那个时候主要还是研究电影创作和电影文化比较多。我写过连续五六年的中国电影备忘,但写到2000年就快写不下去了,因为这个时期创作处在一个非常停滞的状态。所以就停了两年,一直到2002年以后开始写电影产业备忘,关注重心发生改变,其实也是电影行业本身在发展改变。

  1999年中国电影仅有8.1亿的票房,您觉得造成这种困境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1999年可能还不是中国电影票房的谷底,因为这之前中国电影没有票房统计,只有拷贝发行量的统计。我们最早是按照拷贝发行量来判断一个电影的市场价值的,实际上可能真正中国电影的低谷是在1990到1994年,这是最低谷。那时候电影院都开不了张了,很难营业。1994年为什么会引进大片?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电影院已经接近于要关门了,所以当时引进分账发行电影大片是在拯救中国电影行业,严格来说不是什么狼来了,不是对中国电影多大冲击,因为当时已经没有人看国产片了,用进口电影刺激一下中国电影,勉强能够维持电影院的运转。1999年可能是中国电影有了分账制度后的一个谷底,而且电影产量下降到了只有80多部,前一年可能只有40多部,这一年是因为有献礼,所以有很多主旋律的,国家组织了一些主旋律电影,所以产量大概还有那么80来部电影。

  当时业内是不是普遍有一种很焦虑的情绪?

  其实已经谈不上了,大家都不叫焦虑了,对电影已经完全没有信心了。因为这两年社会投资已经几乎不在电影行业了,几乎没有民营公司拍电影,都是国有电影制片厂拿着各级政府各种方式的直接、间接投资去拍电影,至少80%以上的投资是来自于各级政府。

  投资来源跟今天的情况是不是完全相反?

  完全相反。现在的政府投资可能还占不到20%,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民营公司来制作电影,当然也有少量的民营公司跟国有公司的合作,比如说像张伟平这一年投了张艺谋的两个电影,《一个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投资成本都在300万左右。你想连张艺谋这样的导演,一个社会投资给他只有这么几百万的规模,可见当时的社会资金对于进入电影这个行业有多冷淡。

  作为一个电影的研究者,您当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呢?

  当时因为产业改革的政策都没有,所以你只能想怎么让电影适应市场、适应需求、适应观众的要求,所以这方面肯定是两极,一极是作为一个文化知识分子,希望电影更有深度,更有批判意识,更有艺术创新价值,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更多的电影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商业电影严重缺乏,比如类型片,吸引市场的商业类型片的水平很低,希望这部分创作人提高。我当时提出三分天下,一个是主旋律电影,一个是我把它称为商业娱乐片,还有一类是所谓的艺术电影,后来基本上大家都用这三块来分析中国电影。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周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