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重返1999》 > 独家策划

尹鸿:中国电影等待真正的长大

  您文章里提到当时有些人倡导所谓的新主流电影,新主流电影指的是什么呢?

  是上海的一些年轻电影导演,尤其学院派导演和学院派电影人提出来的,带着他们搞创作。其实主要是说既不是主旋律的,但同时又不是那种纯粹的娱乐片,而是找到一个表达中国社会变迁,社会变化过程的这样一些中小制作的电影。但是这个因为他既没有统一的思想,也没有统一的市场运作机制,所以也就是一个口号,很快基本上大家也不知道什么是新主流电影了,而且也没有办法,到现在为止也找不出标杆式的作品,所以最后自然消亡了。

  地下导演在当时还是一个文化现象,但是现在可能很少有人再提这些。

  其实现在也有,只不过由于我们的地面电影已经很繁荣了,所以地下电影就变成没有了什么话题,不引起人的关注了。因为当时地面电影,很多人都有排斥,地面电影能看的不多,我们是许可证制度,拍摄许可证和公映许可证,双许可证拿起来都非常难,就导致了一批导演两种原因,一种是拿到了拍摄许可证,但是最后拿不到公映许可证,一种是索性我根本就不拿拍摄许可证,我就自己拍,拍完送出去参赛,就形成了所谓的地下电影,就是没有走地面合法程序运行的这部分电影。因为当时审查让你感觉很难受,电影找一点投资也很不容易,反正当时国内电影也没市场,你拿到这个许可证以后,你会发现在国内其实你也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拍地下电影,拍地下电影至少你还可以在国外拿奖,在艺术电影院线上映,89年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敌意很严重,凡是走体制外的文化,他们多少对你另眼相看,所以当时这些地下电影送到国外去基本都能得个奖,虽然没有得到过大奖,其实贾樟柯《三峡好人》之前从来没得过大奖,第六代电影都是得一些安慰奖,什么青年奖,什么特别奖,都认为你是体制外受迫害的电影,其实有些电影压根就没走合法程序,他就觉得这种方式还挺好,还拿到国外可以得个小奖,拿点儿钱,在艺术院线放一放,因为当时电影投资,最小的投资30万、40万,拿个国外去随便哪个电视台播一播,这几十万就出来了,所以出现了这个地下电影热。

  当时99年活跃的影片,有一些导演完成了自己的成人仪式,像王小帅这一批导演,你看他们今天似乎还没有真正成为主角,像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三个人的时代已经占了这十年来的大部分时间,这是什么原因?

  最近我也一直在谈这个观点,我觉得第六代,正好他们出来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电影最低谷的年头,因此,他们基本上是靠拍地下电影来奠定自己的社会基础,而地下电影都是小众电影,他们已经找不到能够跟大众相适应的一种方法了,其实包括他们也开始向社会主流靠近了,不想永远在地下长不大。当然政府从政策上来讲,把那些被禁的导演放出来了,动员他们出来拍电影。

  开禁那是01年吧?

  六君子事件,我们前前后后禁了好几回,禁了放,放了禁,为什么禁了放,放了禁呢?先禁了,因为他违规,当时拍电影的人已经很少,很多电影导演都去拍电视剧,没人拍电影,所以又把他放出来,让他拍,拍了吧,可能又有电影通不过,又出问题,让他改,他悄悄拿出去评奖,又禁他,来来回回的玩猫捉老鼠。但是这一年,99年实际上像王小帅、路学长,都想回到老的地下已经不行了,因为地下电影去国外,国外慢慢发现怎么年年中国人都送电影来获奖,也开始不认可了,而且电影老在很低的成本制作,其实技术上不过关,为什么第六代,即便那些在国际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电影在技术上都很粗糙,他就没法进入主流社会,他们就想翻到海面上来,政府也给他们这些机会。当然还有一些更年轻的,像金城这样一些更年轻的导演,都给了他们一些机会。那一年他们都拍电影,这一批人大概有十几个青年导演就拍片子,想让自己能够回到主流,但是你看他,基本上还是小众题材,只不过在价值观上,让他向主流价值观上靠近,像《过年回家》、《帮我高飞》一批这样的电影都开始在这一年出现,但是这些电影跟市场还是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他们只是说想要成人,得到社会认可,但是最后由于长期拍这种小众电影,最后等他们想跟主流靠近的时候,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推向市场,电影推向市场了,市场化以后,他们也没有转过来。他只是在观念意识上想靠近主流,并没有整个电影创作跟市场主流靠近。他们那些人十几年拍地下电影拍毁了,已经不会为大众拍电影了,所以一直起不来,已经20年了,这些人已经40多岁,50岁了,还在拍小众电影。或者他们有时候想尝试一下拍大众电影,但那个路子还是不对,步子始终不能跟上市场化的步伐。

  但是他们也有一段时间,可能拍的相对少。

  那段是因为主旋律,基本上主旋律电影是主流,而且电影市场那个时候已经彻底完蛋了,他们已经在国际上有很高地位了,可是中国电影一下变成这个样子,他又不太下得来,因为那个电影价值观跟前面这个电影价值观实在是差别太大了。其实《我的父亲母亲》这些他们已经开始没办法了,但是这个时候还要拍电影,还是想把国际获奖的路子延续下来,但是当时我们管理很严,你再拍那种带有社会历史反思、历史批判性的电影首先在国内通不过,通不过你就不可以拿到国际上获奖,怎么办呢?他就只好拍这种,取点儿巧,小题材,国内也能通过,国际上可能也还能得点儿小奖,大奖已经很难得到了,因为他没有力量,他还是在保持主流,但是他又想通过国际来支撑着他,冯小刚这个时候是转变过来了,这段时间其实冯小刚是国产片唯一一个被观众接受的导演,从97年开始吧,贺岁片。这个时候的冯小刚是中国电影真正被观众接受的几乎唯一一个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周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