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好莱坞频道 >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 > 搜狐直击

威尼斯关注2:华语电影发家地 马克穆勒的C计划

[提要] 威尼斯对华语片的热恋使他成为华语导演最熟悉也是最看重的电影节,那么又是谁把中国影片带到了威尼斯,又是哪一代导演最受威尼斯的喜爱呢?
专访马克-穆勒:电影艺术与经济密切相关?
视频

威尼斯关注一:电影节有什么用 影评人有什么用?
三大电影节总是代表了艺术片的最高水准吗? ……[我来说两句]

  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三大国际A类电影节中,威尼斯虽不是最早把最高奖颁给华语片的影展,却是最早与中国电影结缘的电影节,从1956年徒慧敏和蔡楚生第一次在威尼斯向老外推介中国电影,至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威尼斯虽非年年眷顾华语电影,但它先于戛纳影展五年,完成了对华语电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女演员的全盘褒奖,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曾把开闭幕片全部设为华语电影的国际综合影展(2005年)。

  事实证明:威尼斯是华语电影的头牌福地,也是延续中国第五代与第六代香火的最大“功臣”之一,尤其在我们“金XX情结”多年不灭的情况下,这种功效更显耀眼。不过,从张艺谋的双金狮名满四海到贾樟柯的百发百中,除了华语片自身表现出来的卓越特质外,一个胡子花白的55岁男人的鼎力相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与N年前那个迷恋神秘中国的马克-波罗不同,今天这个钟情于影像中国和现实中国的意大利人,名叫马克-穆勒。

  他个人的成功甚至完全归结于他C(CHINA)计划的完美实现。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

  一个人,带去精彩

  1971年,威尼斯影展首次邀请中国电影参展,谢晋执导的《红色娘子军》为国际影坛带去了非常罕见的中国颜色;1972年,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用充满距离感的纪实镜头,悄然碰触了西方人眼中近乎陌生的《中国》。此时,19岁的马克-穆勒正在攻读人类学,对中国尚无概念,而两年后,当他作为第一批赴华留学的外籍学生来到中国时,他对人类学的研究也逐渐延展到了对一个具体国度的兴趣。马克在辽宁大学待了整整八年——这个可怕的时间概念,几乎让我们毫不怀疑此君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之深;在70年代中后期那几年里,看过200多部中国老片的马克,对《地道战》、《地雷战》、《春苗》竟也如数家珍,因此注定了其日后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任何一部中国电影,以及电影之外关乎中国文化的人和事。

  按照马克本人的说法,他的职业生涯与中国电影完全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1981年,我在都灵组织了135部中国电影的展映,它在西方非常成功,所以说,没有中国电影,我日后就无法当主席。”自1986年马可担当威尼斯亚洲区选片委员会成员后,便开始全力把中国电影介绍给世界。从凌子风的《原野》亮相展映单元,到1989年《悲情城市》的首度登顶,马克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为威尼斯本就多元化的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图象。

  更重要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马克在威尼斯声望陡增与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集体上位,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也很自然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局面:艺术功力深厚精准的《秋菊大官司》、《爱情万岁》、《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东邪西毒》,在拿下两座金狮、一座银狮、影帝影后及摄影等大奖后,不仅突显出华语电影的崛起力量,同时也印证了马克的审美能力,他推介的这些华语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西方人早前对华语片猎奇式的评判心理,而马克个人定义的“中国新现实主义”,亦在威尼斯得到承认。

搜狐娱乐,先锋人物,
点击进入65届威尼斯电影节专题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薄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穆勒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