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电影节的几个误会
由于三大国际电影节总是爱搞这种小团体,加上选片人没我们想象中勤劳和踏实,并且,在电影节举办前刚好完成的电影总是有限的,以为三大电影节总是代表了艺术片的最高水准,实在是个美丽的误会。他们也经常在一个导演高峰期已过时,才后知后觉邀请其加入竞赛单元。至于评审团的工作,又是另一个小团体,并且只能是在入围的电影中做选择,所以常常也是昏招迭出。例如《华氏911》这种除了政治正确几无特别之处的电影,也拿过金棕榈。
关于国际电影节的另一个误会是,这里的观众都爱那些晦涩、沉闷的艺术片。而事实是,在任何一个电影节,最受欢迎的永远是那些有趣的、古怪的或者cult电影的导演,如昆汀-塔伦蒂诺,雷奥-卡拉克斯(《新桥恋人》《波拉X》),北野武和宫崎骏。没有人会真正喜欢沉闷的电影,除非你真的闷出了很特别的东西。
由于历史原因,三大国际电影节还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主题先行。他们对一些反应现实问题、文化冲突的电影很偏爱,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比起是否在观念和手法上有创新,他们更在意它是否有现实意义。竞赛单元中常常充斥着一些探讨一些很大、很沉重的主题,以及能促进互相了解的电影。
因此,在挖掘新锐导演这件事上,反而是鹿特丹电影节做得更突出,这里不设红地毯,没有明星斗秀,导演最大。很多知名导演都是因为鹿特丹电影节提供的资金和销售渠道的帮助,而成功制作了最初几部电影,如贾樟柯和俄罗斯名导索科洛夫。另外,还有些针对性很强的电影节,如意大利远东国际电影节,它专门放映远东地区的优秀商业电影,将它们推广到欧洲国家;圣丹斯电影节只放映独立制片电影,给它们提供展示平台。
[戛纳与威尼斯骨灰级闷片推荐] 长尾理论告诉我们:这些所谓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电影也全都是巨大的金钱…… 大导演特吕弗也说:让人喜爱的电影未必能让人跟随,最好的电影能为你打开一扇门,能让你觉得电影就此开始,电影从它这里重新开始了……[进入搜狐影视库] |
|
[《在撒旦的阳光下》] 导演皮亚拉特的风格类似于侯孝贤(在法国电影的地位也如侯孝贤之于台湾电影),这部电影在东方人人叫闷或许只是由于文化差异,其实这部片好看仿佛文艺版《驱魔人》,1987年戛纳金棕榈大奖…… 上映年份:1987年 国别:法国 [进入搜狐影视库] |
[《不羁的美女》] 雅克-里维特的作品,当年戛纳评审团大奖,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画家在绘画,艾曼纽-贝阿在摆姿势…… ps.这位法国新浪潮大师评论吴宇森的电影:我憎恶《变脸》,而且我觉得《英雄本色》也一样糟糕。愚蠢,低劣,令人厌恶。我看了《断箭》倒不觉得有那么糟糕,他只不过是在完成自己的合同罢了.... 上映年份:1991年 国别:法国 [进入搜狐影视库] |
[《爱情万岁》] 摘取过金狮奖的台湾闷片还有《悲情城市》,与之相比《爱情万岁》没有宏大主题更像Cult电影,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推荐作者/杨昊)…… 上映年份:1994年 国别:中国 [进入搜狐影视库]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