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京剧形式来演绎《培尔·金特》
|
 莎士比亚《麦克白》成中国古装戏 |
京剧《王子复仇记》的锣鼓声依稀犹在耳边,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学院的京剧《培尔·金特》又将于下月初亮相,而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的京剧《悲惨世界》也已在本月首演,一时间在戏曲舞台上翻演外国名著似乎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打开一扇窗口
据上戏戏曲导演系主任宋捷介绍,用京剧的形式来演绎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名著《培尔·金特》纯粹是出于教学的考虑,带有一定的实验性质。同时,他认为,在戏曲舞台上演绎外国名著,也是给戏曲观众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而在尝试以戏曲形式演绎外国名著的同时,如能取长补短学习西方戏剧的优点,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
难免“非驴非马”
不过也有圈内人士认为,中国戏曲与外国名著的“兼容性”比较差,要想在舞台上把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稍有不慎说不定就会搞出个“非驴非马”的东西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戏曲舞台上出现过不少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作品,但称得上“成功”二字的却相当少,传统戏曲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本土题材上,完全没有必要一哄而上去排外国题材的作品。
受到国外关注
据称《培尔·金特》虽然尚未演出,却已受到挪威方面的关注。另外,据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艺术部部长看了京剧《悲惨世界》后表示:“与百老汇的歌剧《悲惨世界》相比,我更喜欢京剧版的《悲惨世界》。”而此前,上海京剧院的《王子复仇记》在丹麦和荷兰也受到媒体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也有观众质疑
与外国观众的喝彩连连相比,中国戏曲观众对这些作品的反应却并不令人乐观。上海昆剧团导演沈斌坦白地告诉记者,虽然当年改编自莎士比亚剧本《麦克白》的《血手记》在欧洲大受欢迎,在国内也颇受好评,但这个洋故事似乎并不太符合中国戏曲观众的审美习惯,以至于叫好却并不怎么叫座。声势浩大的京剧《图兰朵》也曾遭遇京剧观众的质疑,上座率并不怎么理想。京剧《培尔·金特》的指导老师宋捷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京剧《培尔·金特》可能会更受外国观众的欢迎。虽然中国戏曲演绎外国名著频频受到国外观众的好评,但真正能在国外进行大规模商业演出成功的例子却很少。看来,这些作品能否打开国内外的演出市场还是个未知数。
|